创造的故事——概览

发布时间:2023-12-19
阅读:143 次

创世记1;2:1-3

作为全部课程里第一课的引言,应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在主日学所学的这本书——圣经。它不同于世界上任何一本书。主是它的作者,祂在书中告诉我们有关祂自己和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好叫我们学习成为属天的人,死后可以在天上生活。所以,我们称它为“神的话”。它是由许多人所写的许多卷书组成。第一卷书叫“创世记”,意思是“开端”(*the beginning,或起初)。

教义要点

每节课的开头都会有教义要点的总结,特别推荐给青少年班和青年班的教师使用。这样罗列出来,只是为了将它们放在一起,方便教师使用。它们不是要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而是要顺便带进来。每一个要点都与教会的四大教义之一有关——四大教义即关于主、圣言、信和仁的教义。

主是万物的开端。祂创造了天与地。

圣言是主对我们的启示,在创造主和我们与祂的关系上,告诉我们需要知道的一切。

信祂意味着信赖祂,遵守祂的诫命,即使是违背我们自己的意愿和判断。

我们凭自己不能做任何善事。一切善都在主里面,也是来自于祂。

家长须知

我们送孩子上学是为了让他们学习所需的知识,以便在这个世上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带他们去主日学,让他们学习所需的更深层次的知识,使他们不仅在这个世界上,而且在那个将活到永远的更高的世界上,成为有用和快乐的人。

这些深层的知识只有通过学习主启示给我们的那本书——圣经,神的话,才能学到。所以,在我们主日学的课程里,我们每年都会讲圣经故事,一年比一年学得更多。我们非常希望您能对您的孩子在主日学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并通过和他们一起阅读这些笔记中所建议的圣经章节,教他们记忆经文,而帮助他们在每周的课程中打下基础。主不仅在祂的圣言中对我们说话,祂也在我们所记忆的每一句经文里与我们同在。所以,当您帮助您的孩子了解圣经时,就是在为他们做有价值的事,比你所能做的任何事都更有价值。

圣经以创造的故事开始。它在第一节就告诉我们每个人应该知道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事:“起初,神创造天地。”如果我们不相信我们的存在是归因于神,就不可能真正理解生命的目的和目标。

今天,许多人质疑圣经的权威性,因为科学已经证明,物质世界是在数千年的时间里形成的。然而,当一位老人对我们说:“在我那个日子(*in my day,在我那个年代),人们不那样做。”我们知道他所说的日子不是指二十四个小时。六天的创造只是六个发展阶段。而且,虽然总的来说,物质世界确实有点像是按创世记第一章所说的那样形成的,但主所说的其实不是这个物质世界。我们可以自己去了解物质世界,但只有主才能告诉我们内在的灵魂世界。

实际上,创世记第一章告诉我们的是一个真正的人类灵魂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它从婴儿时期的无意识开始,那时它只有灵性和肉身(即天与地)成长的潜在元素,通过学习属世和属灵的真理,使理解力的第一道曙光出现,发展到信神和爱神,成为祂的形象和样式,并获得由安息日所描绘的平安和喜乐。

儿童班

老师在简单地讲完整个故事后,应试着让大多数孩子至少能回答以下问题:谁创造了世界?哪卷书告诉我们关于主的事?圣经是谁写的?并说出主用多少天创造了世界,以及祂在第七天做了什么。不要怕重复。小孩子喜欢这样,这是他们学习的方式。

在这节关于创造的课中,我们可以很简单地特别指出安息日的由来,以及我们应该如何使用主日。

你知道我们在主日学学的是什么书吗?是圣经。它被称为主的书,因为主是它的作者。它也被称为“圣言”(*the Word),因为它是主说的。它还被称为“生命书”(*Book of Life),因为它告诉我们当如何生活,好叫我们成为主的孩子,死后可以在天堂生活。

圣经由多卷书组成,其中第一卷叫“创世记”,意思是“开端”。让我们读一读圣经的第一节,看看我们能否学会它,因为它教给我们一些知识,是我们永远不可以忘记的。主创造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和其中的一切。但祂也创造了别的东西。祂创造了天堂,一个美丽的世界。如果我们是良善的人,有一天我们都会去那里生活。

世界刚被创造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主的第一个命令是什么?

万物是在多少天内被创造出来的?

这不是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而是很长的时间。

主最后创造了什么?

我们今天这一章告诉我们主造人的次序。让我们从圣经里读出来。【读创世记第一章】你看,在造人以前,必须为他们预备这个世界。但世上的一切被创造出来,都是为了交给人使用。主被称为我们的“天父”,因为祂创造了我们,像爱祂的孩子一样爱我们。祂告诉我们要照顾好一切,按照祂创造的旨意明智地使用一切。

看看你是否还记得主在第七日做了什么【读创世记2:1-3】,试着在每个主日醒来时想一想:“今天是主的日子,我必须保持它的圣洁。我一定要想念主,努力让身边的人都快乐。”赐福的意思是使...快乐,定为圣的意思是使...圣洁。

少年班

这些孩子应该能在圣经中找到本课的经文,并记住其中的大部分内容。在这个年龄段,孩子们特别喜欢学习事实。因此,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应该最充分地被教导圣经的字面意思。要确保他们理解文中任何不常见词语的意思。少年班的学生喜欢学习新词,喜欢扩展他们的思维。他们也可以被引入这种观念,即圣言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比喻,尽管它们大多数也是事实。所以,少年班的笔记会不时加入一些比较简单和显而易见的对应。以创造的故事为例,光和暗的对应是非常容易解释的,因为通过我们的日常用语,它们是众所周知的。

我们在主日学学习什么书?

圣经的第一卷书是什么?

创世记是什么意思?

圣经的第一节告诉我们什么?

圣经的作者是谁?

圣经的第一章告诉我们世界是如何被创造的。神在起初创造了天和地,但为人类预备地花了很长时间。预备工作是分六个阶段完成的,它被称为“日”。

注意,创造的第一步是光的出现。“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现在想一想,除了物质上的光,还有没有其他的光。当我们说“我看见了”(*I see,我明白了),是否并不表示用眼睛看见了?当我们不明白一件事的时候,它就像黑暗一样,不是吗?当我们开始理解了,光就有了。然后我们可以往前走了。所以,我们的头脑(*mind)要发展,就必须有真理上的光,或说知识。

当有了光,世界就稳步向前了。

首先,天与地可以清楚地被区分开来。

然后,地上有旱地出现,青草、谷物和果树开始生长。

然后,云层散开,白天有太阳出现,晚上有月亮和星辰出现。

然后,鱼类在海中被创造出来,鸟类在空中被创造出来。

最后,在第六日,动物被创造出来,最后是男人和妇人。

读第27节,看看它在神和人的事上,告诉了我们什么。它告诉我们,人与动物有很大的不同。

神把整个世界交给人类去使用、享受和照看。我们若滥用和糟蹋主赐给我们的美物,我们伤害的是自己,而不是别人。我们若照看好我们的产业,合宜地使用它们,我们就会被托付更多,也会获得更大的喜乐。

读第二章第三节。赐福的意思是使...快乐,定为圣的意思是使...圣洁。这告诉我们主日应该是怎样的日子。它应该是平安喜乐的一天,对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来说都是如此。所以在那一天,我们要在家里格外的顺服,乐于服事。我们当利用时间和机会去认识并敬拜主,使它成为圣日。

创世记第一章似乎只是讲述世界和其中的万物是如何被创造出来的,但它实际上是一个比喻。在这个讲述地上万物起源的故事里,是我们每一个人如何在完全无知的黑暗中出生,随着理解力的提高而一步步成长,直到能够结出好行为的果子,照天父的形象和样式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以喜乐平安的心敬拜祂的故事。

现在,让我们看看能不能把这一章讲述的万物被创造的次序写下来,以便我们记住它,因为随着你的成长,你将会对故事中每一个事物的含义有更多的了解。

第一天,神创造了光。

第二天,神创造了穹苍。

第三天,神创造了青草、草本(*herbs)和树木。

第四天,神创造了太阳、月亮和星辰。

第五天,神创造了鱼类和鸟类。

第六天,神创造了动物和人。

第七天,神做了什么?祂安息了。

青少年班

应该持续努力地让学生明白,圣经是要学以致用的,它描述了他们的属灵生活。这个组的学生应该开始意识到,无论是在字面意义上还是在灵性意义上,圣经都是主按照明确的模式和计划所写的一个连续的故事。在这节课中,可以简单介绍一下新教会关于创世记前几章的教导,目的是让年轻人为那些几乎不了解这些奇妙故事的意义,以致于表示怀疑和嘲笑的人感到遗憾。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于解释六日与他们自己从幼年到成年的发展过程的对应关系。

让我们确保已将圣经的第一节经文熟记于心。这节课中其他值得学习的经文有第3、27、28节。我们还应该知道在这六日的每一日里各取得了什么进展。

虽然它似乎是讲述地球起源的故事,但我们应该知道,圣经不是用来教导我们自然科学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来了解地球,关于这些,神不必通过启示来告诉我们。圣经是用来教导我们属灵的真理,即关于神和我们灵魂的真理;这些真理是我们自己无法发现的。主自己是圣言的作者,虽然祂用了许多人把它写下来。祂把祂的话放在他们的头脑里,他们知道必须把这些话写下来;这些话不是出于他们自己。

第一节告诉我们,起初人被造的时候,既有属天的性质,也有属地的性质。他不只是一个动物。但他属地的性质还在起步阶段,而他属天的性质也被无知的黑暗笼罩着(第2节)。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也是如此。

人发展的开始(也是我们发展的开始),是在神说“要有光”的那一刻。真理对于心灵之眼来说,就像光明对于肉眼一样。当我们开始理解某件事情时,我们说:“我看见了。”(*I see,我明白了)到那时,也只有到那时,我们才能往前走。看看你是否能想到其他关于光与暗、看见与不看见的常用说法。

六日的创造描绘了人发展的六个阶段,直到他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神的形象和样式,是一个有能力认识和敬拜神的属灵人。通读这一章,从这个角度思考其中的每一步。由于自然界的万物都是由主所造的,故万物都表现了祂里面的某些性质。所以我们说,自然界的每一个事物都“对应”灵性世界的某个事物,圣经就是用这种对应的语言写成的。下面是一些对应,有助于理解创世记第一章的属灵含义:

水指真理。

穹苍描绘了我们思想的层面,穹苍以上的水象征关于神和属天生活的真理,穹苍以下的水象征关于世界和属地生活的真理。

旱地指我们的意识经验,海洋代表记忆中积累的真理。

植物代表我们的思想,果实代表我们的行为。在属灵的意义上,种子表示新思想的萌芽,它能结出果实。我们可以思想主的话:“凭他们的果实,就能认出他们。”我们也都记得撒种的比喻(马太福音13:1-23)。主亲自向他的门徒解释了这个比喻,告诉他们,种子代表圣言(*the Word,或道)。

太阳象征对主的爱,月亮象征对主的信,星辰象征对属天事物的认识。白天是我们看得清楚的时候,夜晚是一切显得黑暗的时候。我们必须相信关于主和良善生活的教导,就像水手在夜晚接受星辰的指引一样。

动物代表情感或欲望。冷血动物,如鱼类,象征对属地知识的情感,鸟类象征对属天知识的情感,温血动物则象征做有用服务的情感。

仔细想想第27节在关于神和我们与神的关系上有什么教导。

主给了我们生活的世界,也给了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情感,祂告诉我们要明智地管理它们。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创造的目的是从人类建立一个天堂。”所以,我们生活的目的应该是成为能够在天堂生活的那种人。

阅读第二章第三节,从中思考主日对我们来说应该是什么样的日子。它不是要成为一个悲伤或艰难的日子。我们应该使我们和我们周围的人一同喜乐平安,以这种方式来度过。喜乐并不是来自于“随心所欲”,因为我们的随心所欲通常是非常自私的,对别人很苛刻。喜乐来自于学习去喜欢做神要我们做的事。我们只有通过学习主的圣言,遵守祂的诫命,才能做到这一点。记住诫命:“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上教堂和主日学是守安息日的一个有序的部分。关于主日,要牢记的一个好原则是主在世时告诉我们的:“在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

基本的对应

真理

真理

旱地,地 我们的意识经验,它构成我们的“头脑”

植物 我们的思想

动物 我们的情感

黑暗 无知

太阳 对主的爱,它是一切真理的来源

月亮 对主的信

星辰 对属天事物的认识

穹苍以上的水 属灵的真理

穹苍以下的水 属世的真理

海洋 记忆中积累的真理

鱼类 对属世知识的情感

鸟类 对属灵知识的情感

动物 对有用思想和行为的情感

青年班

遵循与青少年班相同的原则,但要适当地更强调教义和世人对宗教的态度。在这个年龄段,让他们在主管理世界的原则上打下坚实的基础,将大大防止年轻人在开始受到世界的气氛压迫时离开教会。

圣经作为神的话,对其真实性的首个攻击,可能是围绕创造的故事展开的。既然科学已经证明世界是在数百万年的时间里形成的,那么创世记的字面说法显然是与事实不符的。所以,有些人说,圣经不可能是神的话,因为它不真实。

但是,圣经并不是用来教导自然科学或人类自己可以发现的任何东西。它是用来教导关于神、祂的旨意,以及我们的灵魂和我们与祂的关系的知识。

通过创造的故事,主用众所周知的自然事物,向我们讲述了祂当初如何创造人的灵魂,以及祂今天如何创造我们每个人的故事。在新教会看来,人不仅仅是一种高等动物,虽然他和动物一样有物质的身体。“起初,神创造天地。”从被造之日起,人不仅有一个适合在地上生活的肉身和指导其使用的头脑,还有一个更高的灵性层面,能够认识神并生活在灵性世界中。

起初,灵性层面和肉身层面都没有发展起来,就像个人的头脑刚出生时一样。婴儿没有知识。他不能为自己做任何事。但他不是一只小动物。他是一个潜在的人。让我们从个体灵魂的发展角度,简单地跟随创造的故事,因为我们马上就要涉及每个人的发展历程,即他是如何成为真正的人,合乎主旨意的。

第一步,或第一日,他开始有了意识,即观看、辨别物体和形成快乐或痛苦联想的能力。婴儿开始“注意”,认出他的父母和朋友,开始玩耍、嬉笑,寻找乐子。第二日,他开始意识到,有些事是必须做的,无论它是否带来快乐,生活中除了满足肉身的欲望以外,还有别的东西。这是对与错的初步区分,是属天生活的基础。

第三日,我们对外界的知识产生渴望,我们所有的思想和活动都是源于这种知识。第四日,我们开始对神有真正的观念,并渴望了解祂、爱祂、服事祂。太阳、月亮和星辰描绘了对主的爱、对主的信和对属天事物的认识。第五日,我们对属地和属天的真理都有了丰富的了解和理解。最后,第六日,我们开始强烈而热情地渴望做有用和快乐的服务——温血动物。人成了真正的人,根据他对主及其旨意的认识,明智地安排他的生活。这时,他是一个成熟、独立、有用的个体,进入了心灵的安息。

这个故事在史威登堡的第一卷《属天的奥秘》中得到了详细地阐述,在本课的末尾你将找到该书的一段引文。在书中,它也被用于主通过在地上生活而显现的人性的发展过程。因为在神的话里有多层意思。最深的层次涉及主及其本性和生命,接下来的层次涉及个人的灵魂,再接下来的层次涉及整个人类的灵性史。因此,在每一节经文内,有更深和再深的观念和知识,每一个都是值得研究和展开的主题。主再来时向人打开的就是这个内在的世界。

成年班

教师应该简单地介绍整节课的内容,然后请大家讨论,进一步展开学生最感兴趣的要点。

对我们来说,理解新教会关于创世记前几章的教导非常重要,这在其他地方是找不到的。因为在这部分圣言的真实性方面,即使我们没有听到直接的攻击,也难免会听到对它的揶揄,和对创世记、亚当夏娃和蛇、挪亚和方舟等故事的嘲笑。对这些章节的普遍怀疑,就像一种无意识的氛围。当孩子们开始脱离对父母的完全依赖时,只有事先提醒他们,让他们理解其中的原因,才能保护他们免受其害。这是主对于人类所遵循的方法。有趣的是,《属天的奥秘》第一卷在现代怀疑论之父让·阿斯特鲁(*Jean Astrue, 1684-1766)发表他的著作前几年就出现了,它指出了这些章节不能按字面解释,并给出了它们的内在含义。因此,在怀疑论被允许公开攻击圣言之前,能够直面并击退怀疑论的真理就已经发表了。

新教会教导说,创世记前几章是摩西从古圣言抄来的,它存在于我们的圣言之前,完全以对应的方式写成,也就是说,自然界的事物被用作表达属灵真理的象征,就像主通过我们都熟悉的各种比喻来教导他的门徒一样。上古教会的人与天堂有开放的交流,明白两个世界的真正关系,把自然界的万物看作是某种属灵实体的终极呈现。所以,最早的语言,无论是口语还是文字,都是一种优美的符号语言,用自然界的形式表达属灵的观念。这种语言被保存在古圣言中,也保存在我们圣经的前十一章中。然而,当人们离开主,沉浸于自我和世俗的生活中,就失去了与灵界的交流,随之也失去了对自然背后属灵实体(*spiritual realities)的领悟。久而久之,他们甚至不再知道,创世记开头的故事具有属灵的含义。

但有一段时间,人们仍然承认这些故事来自神,并相信它们是真实的。因此,他们能得到帮助,因为即使在文字层面,它们也教导了伟大的真理,如主是万物的创造者,人只要顺服主,就能获得喜乐,以及一切邪恶和不幸都来自于不顺服。但最后,人们开始怀疑这些故事的真实性,随之也怀疑它们的神圣来源。为了拯救人类,主重新揭示了它们的内在含义。这是通过史威登堡做成的。对新教会的人来说,创世记前几章既不令人奇怪和费解,也不是信仰圣经之路上的绊脚石,相反它是奇妙的经卷,教导了人类和我们灵魂的灵性史。要让我们的孩子知道,那些怀疑的人只是不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因为他们尚未找到或拒绝使用主赐给我们的钥匙。

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创造的目的是“从人类建立一个天堂”。圣言的第一节告诉我们:“起初,神创造天地。”天象征人的灵性,地象征人的低级属性。整个创造的故事描述了人的高级意识的发展过程,他对高级和低级属性的适当关系和使用的理解,直到最后他充分享受属天的潜质。也就是说,它描述的是一个真正人类灵魂的发展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个人的历史与整个人类的历史相似,因为人类是由个人组成的,而且每个人都是一个新的创造。

新教会的伟大遗产是那把开启圣言内在含义的钥匙,也就是对应学。然而,许多新教会的人从未获得使用这把钥匙的能力。他们也许知道水对应真理,火对应爱,羔羊对应纯真,饼与酒对应良善与真理,以及其他这里或那里的对应,但他们的信息过于分散,不能在他们阅读圣言时发挥作用。创造的故事为研究对应学提供了一个实用的大纲,因为它包含了最主要的信息。在创世记第一节中,天表示人的内在,地表示人的外在(《属天的奥秘》16)。人的外在不只是指他的肉身,也包括他在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思想和情绪。内在人是灵魂内更高、更内在的部分,我们在大多数时候对它是无意识的,那里有我们对主和属灵事物的思想和情感。这两个部分从一开始就存在于每个人身上,只是在开始的时候,地,即外在人,是空虚混沌的。也就是说,我们完全不理解尘世生活的目的或计划。黑暗笼罩在“渊面上”,就是说,我们甚至完全不知道有一个更内在、更高的属性。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也存在于我们长大成人以后,只要我们还没有开始重生。因为当一个人不相信有高于自然的生命层次,不仅他的内在人是黑暗的,而且他所知道的关于世界的一切都是虚空的,不含任何良善或真理,因为它不是在与属灵生活的适当关系上被理解的。然而,“神的灵”总是运行在水面上。主的怜悯总是试着通过祂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储存在我们内在人里面的东西来接近我们。

重生的开始——属天品格形成的开始,是光明的来临。在整部圣言中,黑暗描绘无知的状态,光明描绘有知的状态。当主降生时,牧羊人正在夜间看守羊群。当祂被钉十字架时,黑暗笼罩了世界。在创造的故事里,每一日,即每个发展阶段,都是从晚上到早晨,从黑暗到光明,从无知到有知。“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论到这句话,史威登堡说:“第一个状态是人开始知道良善与真理是更高的东西。”(《属天的奥秘》20)重生的第一个要素,是发现有比纯粹的肉体生活更高尚的东西,有比从世界所能获得的更重要的东西。因此,神在我们心里作工,将光与暗分开。然后第二日,我们开始整理头脑里的知识,把那些只涉及世界的知识与那些涉及天堂和神的知识分开。这时,我们开始真正意识到内在的潜能——穹苍——并穹苍以上的水和穹苍以下的水的分离。在故事里,水首先作为真理的象征出现。对于不信神和灵性世界的人来说,圣经就像其他的书一样,关于良善与真理的观念除了在这个世界产生影响以外,没有其他意义。但是,人一旦认识到神和更高生命层次的存在,良善与真理就被视为灵性实体。

第三日,或第三个阶段,产生了更明确而恒久的成就。穹苍以下的水汇成了海洋。海洋代表记忆中积累的知识。举个例子,想想加利利海在福音故事中的地位。然后,旱地出现了。也就是说,人对于他的外在属性及其作用是什么,形成了明确的观念。从这时起,他开始叫他的外在发挥适当的作用。它从主那里领受真理的种子,并产生外在的善行。在这里,我们开始入门植物界的奇妙象征了,这是理解圣经故事中所有植物和树木意义的基础。我们熟悉撒种的比喻和主的解释:撒种的人是主,种子是出自圣言的真理,地是人的头脑,果实是当真理的种子在人的心里扎根,在他的生命中长大以后,他所做的良善的服务。不同的植物和树木代表不同的真理。每一种植物和树木都是由某个特定的真理所生长出来的原则,而它的果实就是由应用这一原则而产生的行为。正如每一种果实都有其自身的种子,一个人的好行为也向别人暗示其背后的真理原则,他们可以采用并发展自己的好行为。注意,植物的出现是有一个进展的,首先是青草,或者更恰当地说是“柔嫩的草本”,然后是结种子的草本,最后是结果子的树木。也就是说,我们首先发展次要的真理,它的效果可能会消失,然后发展越来越重要和效果显著的真理。

现在,我们已经准备好再向前迈出一大步。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好行为是基于仅仅承认神和灵性事物的存在。但是,当我们有了一些努力按属灵原则生活的经验,就开始觉得有必要更明确地认识神和祂的旨意。第四日,太阳,月亮和星辰出现了。太阳象征对主的爱,月亮象征对主的信,星辰象征对属天事物的认识。许多人相信有一位神,却认为不可能对祂有任何了解。这些人试图做正确的事,但他们只有自己的判断或别人的判断作引导。他们有光,但不知它从何而来。他们凭责任感做正确的事,或者是因为担心作恶的后果,又或者是因为渴望被尊重和自重。在这些动机中都有很多自我的成分。这些人常常被“爱主”的命令所困扰。他们说:“爱主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爱一个不认识的人?”但我们并非不能认识主。祂已经在祂的圣言里和“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里向我们启示了祂自己。我们若爱如此显现的神圣特性,那就是爱主。我们若不执着于属肉体的趣味和欲望,而是争取让自己的品格符合神的标准,那么我们的行为就是出于对主的爱,而不是出于对自己的爱。这时,太阳就会出现在我们的天上。但我们都知道,即使我们看见了这个太阳,有的时候,属肉体的欲望还是会升起,使我们的天空变得黑暗。这时,我们必须继续遵守诫命,因为我们知道这是主的道路。这就是信,它就像月亮一样,借着反射的亮光,指引我们穿过暂时的黑暗,直到太阳再次升起——直到试探过去。在这些时候,我们从圣言所学的一切关于主和祂的道路的知识也帮助我们——星辰引导我们。这种从自我引导到主引导的转变,在我们前行的路上是一个明显的进步,也是我们行真正的良善所必需的。因为正如史威登堡多次告诉我们的,也正如主自己在马太福音19:17中告诉我们的,除了来自主在心中无私的爱,没有真正的良善。这就是为什么日月星辰的创造是在植物和动物之间,因为动物是温血生物,代表真正良善的情感。

当史威登堡开始解释第二十节时,他说:“当两个大光被点燃并安置于人的内在,外在从它们获得光明以后,人首次开始活了。在此之前,他几乎不能说是活着,因为他以为他所行的善都是凭自己做的,他所说的真理也是凭自己说的。由于人本身是死的,在他里面除了邪恶与虚假以外,什么都没有,所以,凡是从他自己产生的都没有生命。”(《属天的奥秘》39)但是,人一旦认识到一切良善都是来自主,而不是来自他自己,他里面的一切就开始活了。储存在记忆里(即海洋里)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就像活了一样,因为它们与主和祂的服务联系了起来。这些就是水中所生的“有生命的活物”。而他的理性中更高的东西是空中飞翔的鸟类。鲸鱼是外在知识的总体原则。也就是说,鱼类和鸟类描述的是头脑通过与智慧的源头——主结合而活了起来。

第六日,地上生出了活物。这些不再是属于头脑的东西,而是属于意愿的东西,是良善的情感。在达到这个阶段之前,我们可能知道什么是对的却不去做,也可能违背自己真正的意愿去做。但是,当我们喜爱去做的时候,地上就生出了好的活物。鱼类和鸟类总是描绘头脑的东西,低级的或高级的,而动物(*特指地上的活物)总是描绘心灵或意愿的东西。当这些良善的情感产生时,当一个人喜爱遵行主的旨意时,他就成了一个真正的人,无论是在理性上还是在意愿上,都是按着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神造男造女。”这是另一个我们应该知道的基本对应:一般来说,男人描绘的是理性,女人描绘的是情感。重生的人可以支配或控制他所有的思想和情感,因为当人喜爱遵行主的旨意时,主的大能就能在他里面并通过他行事。主给了我们每个人一个属于自己的国,他必须学会明智地管理它。我们必须努力使我们里面的一切都为主服务,使它们真正的活着,然后我们必须有序管理好我们头脑和心灵里的一切鱼类、鸟类和动物,好让主的大能使我们成为真正的男人和女人。

第七日,安息日,描绘了一个完全建立了属天品格的人享受的喜乐状态。每当我们完全胜过某个试探,不再想犯曾经苦苦挣扎的错误,当主的爱在我们心里,而不是困扰我们的私欲在心里,我们就品尝到这种状态的滋味。只要我们还在这个世界上,新的试探很快就会临到我们头上。但是,当我们到达了天上的家,挣扎和试炼的日子就过去了,我们就可以永远享受甘心服务的喜乐状态。因为安息不是无所事事,而是“在主里面安息”——有意识地靠主而活,这样,神赐给我们的事就不会使我们忧虑或疲倦。因此,第七日是被赐福并被定为圣的。在整部圣言中,数字七都是代表神圣的事物。

著作引文

《属天的奥秘》16:上古时代被称为“起初”。在许多地方,先知们称它为“古老的日子”或“永恒的日子”。“起初”还包括人重生的第一个阶段,因为此时,他重新出生,获得生命。因此,重生被称为人的“新造”。在先知书中,“创造”、“作成”、“造作”几乎都象征重生,只是意义有所不同...“天”表示内在人,“地”表示重生前的外在人。关于这一点,可见下文。

《属天的奥秘》20:“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第一个状态是人开始知道良善与真理是更高的东西。完全外在的人甚至不知道什么是良善和真理,因为他们以为,凡是属于我欲(*love of self)和物欲(*love of the world)的就是良善,支持这些欲望的就是真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样的善其实是恶,这样的真理其实是虚假。当人重新受孕以后,他第一次知道他的善不是善,随着他更多地进入光明,他也开始明白主才是生命,是良善和真理本身。

本课问答

P.我们主日学学习什么书? 圣经。

P.谁是圣经的作者? 神。

P.我们还用什么名字称呼圣经? 主的书、圣言、生命书。

P.圣经的第一卷叫什么? 创世记。

P.你能重复圣经的第一节吗? 起初,神创造天地。

P.第一章讲的是什么? 创造的故事。

P.地和地上的万物是在多少天内被创造出来的? 6天。

J.这些日子是每天二十四小时吗? 不是。

J.第一天发生了什么? 有了光。

J.第二天发生了什么? 有了穹苍

J.第三天水怎么了? 水聚在了一处,有了旱地和海洋。

J.那天创造了什么新的东西? 青草、草本、树木。

J.第四天出现了什么? 太阳、月亮、星辰。

J.第五天创造了什么? 鱼类、鸟类。

J.动物是在哪一天被创造出来的? 第六天。

J.最后的创造是什么? 人。

I.人是按谁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 神。

I.创造了哪两种人? 男人和女人。

I.主告诉他们要做什么? 生养众多。

P.主在第七天做了什么? 安息了。

I.主在第一章到底告诉了我们什么? 我们灵性成长的开端。

S.天和地是什么意思? 属灵的层次和属肉体的层次。

S.日、月、星辰各对应什么? 对主的爱、对主的信、对属天事物的认识。

在所有课程中,所提供的问题的简短回答只是作为教师的一般指南,建议由全班同学拟定和提出更全面更详细的答案。

*P.儿童班,J.少年班,I.青少年班,S.青年班,A.成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