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第七日

发布时间:2023-12-19
阅读:92 次

创世记2:1-7

所有班级的课程都应该从简短地讨论圣经的性质和目的开始,然后强调它的第一卷书和第一节经文,再非常简短地回顾创世的前六日。不同年龄组的指南会建议每个班级应该在什么程度上进行回顾。时间不要超过一半的课时。

教义要点

关于主,我们首先要知道祂是万物的创造者。

圣言从描述人的发展开始。重生是一个逐渐发生的过程,遵循一定的次序。

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他有头脑的更高层次,有认识神的能力。

安息日的安息,只有通过学习并遵守主的真理才能达到。

家长指南

正如我们之前所注意到的,“创世记”的意思是“开端”。我们在经上读到的第一句话是:“起初,神。”神是一切的开始。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自己生出来的。在圣经的最后一章,我们读到:“我是阿拉法,我是俄梅戛。我是首先的,我是末后的。我是初,我是终。”圣经是由许多人在千百年的时间里写成的,但它是由一个作者所写的一本书。主是它的开端,也是它的结尾。

创造的故事是主赐给我们的一个奇妙的寓言或比喻,它教导我们,当“光”在我们的头脑中出现以后,我们是如何发展的。我们从无知开始——“空虚混沌”——经过长期学习和实践主赐给我们的真理,越来越多地接受祂的灵,直到最后,只要我们坚持不懈(*faithful),就会进入那种喜乐的状态。在此状态下,我们欣然信赖和顺服祂。然后,当我们胜过私欲和世俗的欲望,就无需与试探争战了。这就是安息日的安息。

每七日休息一日,这是主设立的,因为我们需要它。我们的身体和头脑需要定期的休息和调整,但我们的灵魂更需要它。我们若把主日当作无所事事自我放纵的日子,那么我们的私欲和妄念——它们将导致所有的烦恼——就会和平日一样活跃。只有一个地方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得到安息,那就是在主里面。当主在世上的时候,祂给我们树立了生活的完美榜样,祂用自己的行动教导我们当如何度过安息日。路加福音(4:16)告诉我们:“在安息日,他照平常的习惯,进了会堂。”祂在安息日传道、治病。祂和门徒走过田野,和他们一起享用食物。在马太福音12:12,祂教给我们一个简单的规则:“在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让我们在主日特别努力“行善”,敬拜主,学习主,努力忘记自己,使周围的人快乐。那么我们很快就会明白,主为何在起初“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

儿童班

在让孩子们动手之前,一定要先读一遍课文。然后,在孩子们学习的过程中,老师可以重复和强调任何一个要点。要强调这个事实:喜乐只来自于主,而且只有当我们努力使别人喜乐时,主才会将喜乐赐给我们。

你们知道我们在主日学阅读和学习什么书吗?是圣经。它也被称为神的话,因为神在它里面对我们说话,告诉我们关于祂自己和天堂的事情,以及我们当怎样生活,以便祂赐予我们永远的喜乐。所以,圣经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书。它分为许多卷较短的书,我们将一卷一卷地学习。但在所有书卷中,主都用有趣的故事告诉我们祂想要我们知道的事情。

圣经的第一卷书叫“创世记”。“创世记”的意思是“开端”,它从创世的故事开始。让我们读第一章的前五节。

然后我们被告知主如何继续创造或做成了一切。第二日,祂分开穹苍以上的水和穹苍以下的水,把天地分开了。第三日,祂把下面的水聚集成海,使青草、草本和果树从地里长出来。第四日,太阳、月亮和星星出现了。第五日,鱼类和鸟类被创造了出来。第六日,动物、男人和女人被创造了出来。现在让我们继续阅读。【读创世记2:1-7】

主在第七日做了什么?

2章第3节告诉我们为何每逢第七日被定为安息日。赐福的意思是使...快乐,定为圣的意思是使...圣洁。

我们没有一个人在主日做和平日一样的事情。

但有些人并没有按合宜的方式使用主日。

它应该是一个喜乐的日子,但也应该是一个神圣的日子。

我们应该用一部分时间来了解主,敬拜主。

我们应该用全部时间来使我们变得更好——更加像主。

少年班

少年班的学生已到了足够的年纪,必已碰到真正的安息日是周六还是周日这个问题并知道它的答案。然而,这节课的大部分时间应该用来讨论如何正确使用安息日。让他们在自己的指南中查找圣经引文。

我们还用什么名字称呼圣经?

它的作者是谁?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它?

它分为哪两个部分?

圣经的第一卷叫什么?

它为什么叫“创世记”?

地球是用多少日或多少时期被创造出来的?

太阳、月亮和星星是在哪一日被创造出来的?

最后的创造是什么?

人和动物有什么不同?

主叫他管理什么?

主在第七日做了什么?

你们知道,没有人可以夜以继日地工作而不休息。我们每天晚上都要休息和睡觉,但即使这样也是不够的。每隔一段时间,我们需要“停顿”一下,从日常活动中稍作休整。否则我们就会失去工作的所有乐趣;我们的身体会疲惫不堪,我们的头脑会变得迟钝。我们的身体需要固定的一日用作调整。我们的头脑需要它,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灵魂需要它。正如我们在今天的课程中所学习的,主自己设立了第七日为安息日,主知道对于祂的所造之物什么是最好的。

你们可能都认识一些人,他们认为自己没有遵守主的命令,除非他们把周六分别出来。因为在我们的日历上,周六正好是一周的第七日。但我们要记得,我们的历法是在主将这条律法赐给第一代人之后几千年才出现的。所以,这条律法与我们的日历表没有关系。它规定了工作六日,然后有一个神圣的休息日。“安息”这个词的意思是休息。犹太人从过去到现在一直遵守周六为他们的安息日,但早期的基督徒选择了周日,即日历周的第一日,因为它是“主的日子”,是主从死里复活的日子。

你们可能都与父母争论过在主日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部分原因是,人们对于什么行为适合主所分别为圣的日子有不同的观点。定为圣的意思是使...圣洁。我们从新约圣经了解到,主在地上的时候,曾与法利赛人在安息日应该做什么的问题上有分歧。祂向他们指出,祂是安息日的主。

既然我们都要效法主的榜样,那么有些事情我们知道是应该在主日做的。我们应该去教会和主日学。请看路加福音4:16。我们也应该在主日尽力帮助别人,因为主在安息日行了许多治病的神迹。祂的榜样也告诉我们,我们在主日可以和朋友一起散步、交谈、享用食物。请读马太福音12:1-8。

在马太福音12:12,关于主日,主教给我们一条基本的法则,我们要学习并牢记它:“在安息日做善事是可以的。”我们的灵魂需要一个休息的日子——从自我的奋斗中歇下来。对于你们,这可能意味着要比平日更听从父母,努力令他们高兴。你会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也会让你们自己更加快乐,因为所有真正的快乐都来自于无私。我们的心若被自己和自己想要的东西填满,那么它就会向主封闭,而只有主的爱流入我们心里,才会使我们快乐。主日应该是我们的心灵和头脑向主敞开,并渴望学习和遵行主旨意的日子。我们若在主日上教会和主日学,享受家人和朋友的陪伴,并想方设法使周围的人快乐,那么我们就会忙碌和快乐到根本没有时间为我们不被允许做的事情而烦恼。

青少年班

在这节课中,我们对属灵含义的讨论比较笼统,不建议对本班的学生在基本对应上作任何补充。相反,我们应该强调“属肉体”、“属灵”、“属天”这几个术语的含义,作为以后课程的基础。可以通过列举一个好习惯的形成——从最初自然的抵抗,经过强制练习,到好习惯变得自发自然——来说明这个进程。就这个好习惯而言,你已经达到属天的状态或安息日的安息。青少年班的学生还很年轻,也需要被教导如何正确使用主日。

在创世故事的字面意思中,要记住的基本内容是:神创造了万物,而且是按一定的次序逐步创造的。祂先创造了天地,赐予了光明,然后有了后面的一切。虽然水一聚集成海,离开旱地,青草和果树就开始生长,但直到日月星辰出现以后,活物才被创造出来。活物被创造的次序是鱼类、鸟类、动物,最后是男人和女人。人与动物不同的是,他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而且被赋予了管理全地和地上一切活物的权柄。

在属灵的含义上,我们要记住,创世的故事是讲述最早的男人和女人是如何发展成一个教会的,也是讲述我们每个人是如何从完全属肉体和属世界的状态变得属灵和属天,成为一个真正的人,有神的形象和样式的。

今天的课程将带我们进入这个故事的最后一步——第七日。从字面含义上讲,创世记第二章的前三节记录了每个第七日被设立为安息日,作为一个神圣的休息日。在文字上,这给了我们一个很明显的功课。主知道祂所造的人需要什么;他既然叫我们将第七日守为安息日,就表示我们需要它。同样,既然经上说,主“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就表示它不仅是一个休息的日子,也是一个神圣的日子。当主在世上的时候,祂给了我们一个清楚的榜样,告诉我们当如何使用安息日。在那日,祂定期上会堂。在那日,祂传道,治病,也和门徒走过田野,一起享用食物。这就是说,主日应该是我们上教会和主日学,尽力帮助别人,享受家人和朋友的陪伴的日子——主日应该是我们放下自私的想法和感觉,了解主,敬拜主,实践让别人快乐的日子。我们若这样做,就会发现在主日我们自己也是快乐的。记住,赐福的意思是使...快乐。主给了法利赛人一个守安息日的简单规则,我们要学习和牢记它。祂说:“在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马太福音12:12)

当我们来到本课的属灵含义时,我们发现第七日是描绘最早的人类最后被创造成一个属天的教会。这也是我们每个人最后可能达到的属天的状态,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学习并遵守主的真理。在属灵的含义上,安息日的安息不是从工作中歇下来,而是从恐惧、忧虑和与试探的争战中歇下来。只有当我们全然信靠主,并喜爱遵行祂的旨意时,也就是当我们真正爱主时,我们才能达到这个安息的状态。我们需要知道“属天”和“属灵”这两个术语的意思,因为我们将经常使用它们。“属天”所指的状态是我们出于对主的爱而自发地做正确的事,“属灵”所指的状态是我们按照从圣言所学的真理,出于对邻舍的爱而做正确的事。

在学习创世的故事时,我们要特别记住,我们生来不是属天或属灵的人,而是属肉体的人,而且我们若不先成为属灵的人,就不可能成为属天的人。

我们都倾向于认为,只要我们“本意是好的”,那么我们所做的就会是正确的。或者即使我们真的伤害了别人,也应该被原谅,因为我们本意是好的。我们要认识到,属肉体的善意不足以指导我们的行为。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圣言,明白主的真理,以此纠正自己的观念。我们生来都是属肉体的,就是说,我们的感觉和观念都是以我们在世上的所见所闻为中心的。我们若学习圣言,按照所学的真理来改正我们的观念和感觉,主就会使我们重生,使我们成为属灵的人。我们若坚持不懈地这样努力,直到在世的最后一刻,主就会用祂的爱充满我们的心,使我们成为属天的人。这时,在我们“自然”想做的事和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之间不再有任何争战,因为我们已经开始喜欢做我们应该做的事。这就是安息日的休息。

本课的最后四节经文为我们总结了创世的故事,然后它又以主创造天地(我们灵魂里属天和属地的事物)开始,以人成为“活的灵魂”(*living soul,有灵的活人)结束。至此,人从里到外都充满了来自主的生命。

青年班

对于这个班的学生,应该强调持续努力学习和遵行主的旨意,一生不断重复六日的创造和安息日的安息的重要性。他们也需要学习设立安息日的目的和作用。

我们今天的课以创世故事的完成为中心,创世记2:4-7为我们总结了这个故事。天和地分别描绘了我们属灵的能力和属肉体的能力,六日的创造描绘了我们属肉体的能力受到教育,直到有序服从属灵的能力的发展过程(如果按照我们应该发展的方式),也就是重生的过程。第7节是一个更简短的总结。主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就是当我们属肉体的能力被发展起来的时候。主“将生命的气息吹在他鼻孔里”,就是当我们认识祂,信祂的时候。成了一个“活的灵魂”,就是当人的外在生活成为爱主的表达的时候。

创世的故事也描绘了最早的人类发展成一个真正的“教会”,即上古教会的过程。

第七日的安息描绘了这两个含义上的最后阶段。它达到了属天的层次,不再有任何劳作感或冲突感,因为正确的行为已因主爱的流入而变得快乐和自发。上古教会是一个属天的教会。他们爱主,也由此获得对真理的直觉(*perception,或觉悟)。我们知道,他们后来从这种状态中堕落了。当他们的意愿扭曲了,直觉也必须被拿走。从那以后,地上的人再也没有生活在属天的状态中。然而,它是我们应该努力追求的崇高理想,也是我们最终可能达到的理想,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话。

我们可以从自己的经验中看到变得属天的一些小例子。我们至少都养成了一些好习惯,这些习惯已经成为我们的一部分,以至于我们可能忘了它们是要养成的。但在每一种情况下,我们最初的自然倾向(*natural tendency,属肉体的倾向)都是相反的。我们首先得被教导什么是正确的。通常,在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得不被迫这样做,直到我们发现它确实是正确的。然后,我们强迫自己去做,直到自然的抗拒(*natural resistance,本能的抗拒,属肉体的抗拒)逐渐消失,正确的行为成为“第二天性”。就这件事而言,我们达到了安息日的安息,即属天的状态。

这个过程必须在我们的一生中一点一点地进行:在安息日的安息之前,有六日的劳作。以赛亚写道(28:10):“要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我们都倾向于认为,既然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本意都是好的,那么我们的内心总会告诉我们什么是正确的。你会听到人们说:“一个人认为正确的,对他来说就是正确的。”这是试图从第一日直接跳到第七日,省去中间劳作的日子——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很清楚这一点。我们若对自己诚实,就知道自己犯过许多错误。我们原可以避免这些错误,只要我们愿意学习和思考,并根据圣言的教导来纠正我们的判断。

安息日的安息是从主而来的。无论是在字面上还是在灵义上,它都不是一个无所事事的日子。它是我们放下自私的思想、欲望和争斗,全心全意为主和邻舍服务的一个日子和状态。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很自然在想到我们在主日不能做什么。生活的准则是“停止作恶,学习行善”。但使安息日蒙福成圣的并不是停止作恶,而是学习行善。

你们可能记得,法利赛人用许多禁令使安息日成了一个艰难的日子。主用一句简单的话,“在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抹去了这些禁令。安息日的状态是一个积极的状态,不是一个消极的状态。行善意味着积极努力地了解主,敬拜主,致力于使别人快乐,并使自己更接近主给我们设定的理想。如此使用主日,乍看似乎并不容易,也不令人愉快,但培养这种习惯,胜过培养其他好习惯,会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回报。

成年班

在介绍了圣经并简单回顾第一章之后,老师应该从内在的历史含义和属义的含义上探讨第七日的含义,然后继续讨论如何使用安息日。也许应该提一下我们为什么守周日而不是守周六(见少年指南),特别是班上有年轻的成年人的话。其余的讨论可以基于主使用安息日的方式,老师应该熟悉少年指南中所引用的福音书经文及其上下文。

每当我们重读圣经开头的创世故事时,我们都会对它的广度和重要性更加印象深刻。单单从字面来看,我们得到的最根本的教导包括:我们所熟知的一切都是由主创造的,宇宙中有一个神圣的次序,人不仅仅是一种高等动物,他还有属天的潜能,他也有责任控制和正确使用所有低级的受造物,他应该期待的理想状态是一种属天的平安和喜乐。在创世的故事里,没有出现任何不美好或无用的东西。“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主是一切良善的源头,从祂所出的惟有良善。

当我们带着属灵含义的知识来读这个故事时,它更加令人印象深刻。人灵魂里的一切都以其原始有序的形式出现在这里。它自始至终讲述了作为一个种族或个体的人是如何成为神的形象和样式的,那是他可能达到的最高成就。在前三节课中,我们已经详细地考虑了创世的前六日,现在我们把注意力集中在第七日。

把我们的思想暂且局限在字面上,我们自然认为创世记2:2-3是论到神设立安息日。主在西奈山上通过摩西所赐下的安息日的诫命并不是一条新诫命。安息日是上古教会规则里的一部分。创造人的主知道人的需要。即使在身体上,我们也需要每七日里有一日可以用来休息和调整。我们的头脑也需要这样的休息和调整。最重要的是,在灵性上,我们需要每七日里有一日可以通过敬拜、受教和默想,来提升我们的思想,超越世俗的念头,使内在的力量得到更新。

在神设立安息日的这个简单陈述中,没有任何严厉的措词——没有任何禁止的暗示:“神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因为在这日,神歇了他一切创造的工,就安息了。”我们若按着次序成长,像我们天父的儿女,在安息日上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了。我们应该像以赛亚所建议的那样(58:13),“称安息日为可喜乐的”。后来在圣言中,破坏和亵渎安息日之所以受到严厉的谴责,是因为人们背离了真正的次序。一旦他们不定期遵守安息日,就会沉浸在世俗和自我中,失去与神的联系,在灵性上死亡。清教徒的先辈们错误地把安息日当作一个艰难而繁冗的日子,正如法利赛人错误地把他们自己的解释加在简单的律法上一样。我们记得在福音书的故事里,法利赛人多次指责主破坏安息日。主却告诉他们,祂自己就是安息日的主。祂在安息日上会堂,传道,治病,与门徒同行,给我们做了明确的榜样。祂用一句简单的陈述总结了律法:“在安息日行善是可以的。”(马太福音12:12)

转到我们这一课的内在含义,我们在《属天的奥秘》83-84读到:“当人成为‘第六日’,经上便说‘天地天物都造齐了’,因为这时,信和爱已经合为一体了。当它们合为一体了,作主的便是爱,而不是信,或说作主的是属天的原则,而不是属灵的原则。这就是成为一个属天之人......属天之人是‘第七日’。当主在六日当中作工时,他们被称为‘他的工’,等到一切争战都止息了,经上就说主‘歇了他一切的工’。”

我们这一课的内在历史含义描述了上古教会的发展过程,它是一个属天的教会,在这个教会里,对主的爱在他们心中占主导地位,真理可以通过直觉赐予他们。这是一个内在的途径,不是一个外在的途径。我们有时会忘记,这第一个教会也是需要发展的——即使是最早的人类也必须通过创世的故事所描绘的各个阶段成长为教会。在成为属天之人以前,他们必须先成为属灵之人。

我们的重生过程也是如此。虽然我们可能达到属天的层次(如果我们坚持不懈的话),但在今世的生命结束之前,我们不会达到那个层次。但我们已预先品尝它的滋味。例如,每当我们发现心中有一种恶,我们在主的帮助下与它争战,直到它对我们不再有任何吸引力,那么就这种恶而言,我们已达到安息日的安息。但只要我们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总有会更多的恶需要我们去发现和克服。我们只有不断致力于从圣言学习新的真理,才能发现这些恶并与它争战。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从来不会达到可以从内在途径获得真理知识的状态。在这一点上,“著作”是非常明确的。我们的良知从来都不是一个完美的向导。在我们的一生中,它必须不断被修正、教育和发展。没有这个过程,我们不会有灵性的进步,也永远不会达到真正的安息日的安息。

安息日的安息并不是无所事事。它是从与试探的争战中歇下来。经上说,主赐福给第七日,定为圣日,就是宣告它是喜乐和神圣的。我们知道,喜乐只来自忘我。只有当我们了解主,并寻求服事主和邻舍的时候,我们才可能在心中留一个位置,让主无私的爱流进来。我们若经常利用安息日来敬拜,领受教导,做无私的服务,就会发现它最能帮助我们达到属天的安息状态。让我们利用它来“行善”,使它成为一个喜乐和神圣的日子。

著作引文

《属天的奥秘》82-83:“天地万物都造齐了”,这话表示人此时已成为一个足够属灵的人,达到了“第六日”。“天”是他的内在人,“地”是他的外在人,“万物”是爱和信并源自它们的知识,就是此前由两个大光和星星所表示的......“天”和“地”都是指着人而言,因为虽然它们主要是涉及上古教会,但圣言的内在性质是:凡是论述教会的,也可以论述教会的每一个成员。因为除非他本身是一个教会,否则就不能是教会的一部分。正如一个人若不是主的一座圣殿,就不能是由圣殿所表示的教会和天堂。正因如此,上古教会被称为单数形式的“人”。

当人成为“第六日”,经上便说“天地天物都造齐了”,因为这时,信和爱已经合为一体了。当它们合为一体了,作主的便是爱,而不是信,或说作主的是属天的原则,而不是属灵的原则。这就是成为一个属天之人。

本课问答

P. 我们主日学学习什么书? 圣经。

P. 它的作者是谁? 神。

P. 圣经的第一卷书是什么? 创世记。

P. “创世记”是什么意思? 开端。

P. 你能复述圣经的第一节吗? 起初,神创造天地。

P. 在创世的第一日,什么被赐给了世界? 光。

J. 创造是在几日内完成的? 六日。

J. “日”是指二十四小时一日吗? 不是。

J. 主最后的创造是什么? 人。

I. 人与动物有什么不同? 人有神的形象。

I. 人被赋予了什么权柄或权力? 管理全地。

J. 当主完成了创造,祂对创造的评价是什么? 祂看着所造的一切都甚好。

P. 主在第七日做了什么? 祂安息了。

J. 祂如何将第七日从其他日子分别出来? 祂赐给第七日,定为圣日。

J. “赐福”是什么意思? 使...快乐。

J. “定为圣”是什么意思? 使...圣洁。

J. 主在地上的时候,祂说在安息日做什么是可以的? 行善。

J. 祂自己在安息日做了什么事? 敬拜、传道、治病、与朋友一同享受食物。

I. “属天的”状态和“属灵的”状态各是什么意思?  属天的状态是出于爱自发地做正确的事,属灵的状态是按真理做正确的事。

S. 在属灵的含义上,安息日的安息是什么? 从与试探的争战中歇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