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2:8-25
创世记的前七章是逐字逐句从古圣言抄来的,是用古圣言的纯符号(*pure symbol)语言写成的。它们特别适合教导幼儿,因为幼儿喜欢它们所呈现的简单而优美的画面,把它们深深地留在记忆里。应该让他们带着惊奇和敬畏的心情来受教。
教义要点
在圣言里,来自主的真理适用于灵魂的所有层面。
我们被赋予了选择善恶的自由,但我们必须始终注视主,而不是自己,以获得知识和能力。
家长指南
伊甸园的优美比喻,向我们展示了地上最早的人类在经过创世的故事所描绘的各个阶段,发展成一个教会以后所享受的喜乐而天真的状态。这个教会的中心是敬拜作为一切良善和真理源头的主——生命树。浇灌园子的河流是来自主的真理,它流入生命的每一个层面。这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我们想知道它为什么没有持续下去吗?那是因为园子里有另外一棵树,即分别善恶树(*the tree of knowledge of good and evil,或善恶知识树)。我们记得,人类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人不是要成为一个机器,像动物一样按本能执行神的意愿。他要感觉自己是一个独立的生命,有选择是服事神还是服事自己的自由。这就是分辨善恶树。主警告人不要吃它的果子,就是说,不要相信他能离开主的真理而获得智慧。但他被赋予了不服从的自由。
用亚当的肋骨创造女人的故事当然也是一个比喻。创世记的前七章是摩西从古圣言抄来的。古圣言存在于我们的圣经之前,是用一种纯符号的古老文体写成的。我们要知道,亚当和夏娃不是两个人,因为我们被告知,男人和女人都已经被创造出来了。“亚当”在希伯来语中是“人”或“人类”的意思,“夏娃”则是“生命”的意思。夏娃被造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主的怜悯,祂让人类看到他本来毫无生气的躯体是如何被主的灵赋予生命而表现出美感的。我们自己什么都不是,但如果我们转向主,顺服主,主就能使我们成为天使。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婚姻的基础是什么,因为只有顺服主和彼此无私的奉献才能使婚姻幸福。
儿童班
老师当不难向孩子们谈论美丽的伊甸园。河流、树木、果实和动物都与孩子们自己的经历有关。告诉他们,很久以前,当主起初创造人类时,就特意为他们建造了这个美丽的园子,让他们居住。祂叫他们照料园子,“修理看守”。祂告诉他们,除了某棵树的果子,他们可以享用所有的果子。如果他们听从了主的话,原可以一直住在园里。这样,要让孩子们预备明白一个事实,那就是人类因为不听从主的话而失去了园子。当我们自私地对待自己的东西,滥用和糟蹋它们的时候,我们就是在糟蹋我们的“园子”。
当主创造最早的人类时,祂给了他们一个美丽的地方居住。那地方被称为“伊甸园”。在我们今天的章节里,最早的人类被称为“亚当”。让我们来读一读圣经里的故事。【读创世记2:8-25】
你们看,主照顾最早的人类,就像你们的父母照顾你们一样。主给他们提供了食物和所需的一切;他们感激祂,爱祂。他们还没有变得自私,也没有想自行其是。他们听从主的话,按祂的吩咐照料园子里的一切。
主把最早的人类安置在哪里?
“伊甸”的意思是“快乐”。
伊甸园是如何被灌溉的?
河流分为几道?
在园子当中的是什么树?
最早的人类在园子里做什么?
你还记得主告诉他们不要做的一件事吗?你知道,当你父母告诉你不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你很可能会思索那件特别的事,而且它很快就会成为你最想做的一件事。这就是所谓的试探(*temptation,或诱惑)。我们若是明智的,就不会违抗。但有时我们偏偏就是愚蠢的,而不是明智的。
少年班
应该让故事的细节给孩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精彩的比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越来越理解这个比喻。可以讲解伊甸园、河流和两棵树的对应。务必让学生查找并阅读以西结书和启示录的引文,关于生命树,再次查考启示录22:2。
圣经的第一卷书叫什么?
“创世记”是什么意思?
第一章讲的是什么?
万物是在多少天内被创造出来的?
主说了什么话,使万物开始发展?
最后被造的是什么?
第七天发生了什么?
我们今天的课又是一个优美的比喻。比喻就是有另一层含义的故事。
我们这一章讲的是什么?
伊甸园是如何被浇灌的?
河流分为几道?
谁住在园子里?
亚当在园子里要做什么?
“亚当”是希伯来语,意思是“人”。这和第1章26节用的是同一个字。所以你看,这一章不是讲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的故事,而是讲人类发展到能够认识并服事主之后的事。它是地上出现的第一个教会,也就是上古教会,而伊甸园就是描绘上古教会的人生活在美妙而平安的状态。“伊甸”的意思是“快乐”。他们在凡事上依靠主,主白白地赐给他们所需的一切,因为他们听从祂的话。你们知道,当你们听从父母的时候,他们能为你们做更多令你们快乐的事。
上周我们知道了光是真理的象征。在今天的课上,我们要讲另一个真理的象征,那就是水。也许你们曾听人说起某个智者总是“渴求知识”。让我们查找并阅读以西结书47:1-5和启示录22:1-2。这些经文描述了浇灌伊甸园的同一条河流,即来自主的真理的河流。现在让我们阅读约翰福音4:5-14。
在园子当中的是什么树?
经上还提到了一棵什么树?
亚当被告知不要做哪一件事?
早期的人类是天真而快乐的,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主。他们爱祂,信祂,不愿自行其是。这种快乐的状态就是美丽的园子,而园子当中的生命树就是相信一切都来自主的思想。只要人们听从主,照顾好主所赐予的一切,按主的意思使用它们,他们就可以继续住在快乐的园子里。
他们被禁止吃另一棵树的果子,这另一棵树就是我们认为可以凭自己知道什么是良善和智慧而无需向主学习的思想。我们很快就会知道,当他们不听从主的话,吃了这棵树的果子后发生了什么。
当亚当睡着的时候,主做了什么?
祂用肋骨造了什么?
用男人的肋骨创造女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比喻。它给予我们的一个教导是:“人独居不好。”主创造男人和女人,是要他们互相帮助。主从起初就命定婚姻是一个神圣的状态。当你长大后,你会更多地了解这个故事和它的含义。
青少年班
首先提示年轻人回想植物的对应,再讲述河流和生命树的对应,以说明上古教会的人为何享有美妙而丰盛(*fruitfulness)的生活。这是很好的一课,可用来指出了解希伯来名字含义的价值。大致讲述女人被造的过程,强调主设立婚姻是要促进无私。我们若感觉自己是完整的,就很难做到无私。
在学习伊甸园的故事时,我们首先要知道,亚当和夏娃不是两个历史人物,而是两个象征性的人物,代表地上的第一个“教会”,即上古教会。“亚当”在希伯来语中只是“人”的意思,与创世记1:26中被译为“人”的是同一个字。“夏娃”的意思是“生命”。“伊甸”的意思是“快乐”。经上说园子在伊甸的“东方”,因为东方代表靠近主。东南西北四方代表离主或近或远的状态。从东方升起的太阳代表主,故主被认定为东方。所以,“东方”描绘与主靠近的状态,“西方”描绘离主较远的状态。“南方”作为一年中接受光照最多的地方,描绘对主的真理有更多理解的状态,“北方”则描绘对主的真理有较少理解的状态。
河分为四道,代表来自主的真理流入我们的头脑。四道表示神的真理供应思想和感觉的不同层面。“比逊”的意思是“满溢”,这一特性适用于与主的神圣之爱有关的真理。在这条河所浇灌的地里有金子,金子是代表爱的矿物。“基训”的意思是“喷发”,它描绘与灵性生命有关的真理的特性。“底格里斯”的意思是“快速”,它描绘我们头脑中推理层面的特性。“幼发拉底”的意思是“丰盛”(*fruitful,或硕果累累),它描绘真理被应用于外在行为时的特性。当你学习圣经时,你会发现它包含的真理满足了所有这四个方面的需要。这条伊甸河就是以西结(以西结书47:1-5,12)和约翰(启示录22:1-2)在异象中所见的同一条河。
植物代表我们的思想。树作为最高大的植物,表示我们生活中的主导思想或原则。生命树就是我们相信一切事物都是来自主的思想或原则。它在伊甸园中间,因为当时的人遵循这个原则生活。分别善恶树代表我们认为可以凭自己获得良善和智慧而无需向主寻求引导和能力的思想。神吩咐亚当不要吃这棵树的果子,这命令同样适用于我们。
当我们给某物取名时,表示我们知道它是什么,其性质和用途又是什么。早期的人类真实地看见自然界的一切,每一个事物都是主对他们的爱的特殊表达。所以,在这个比喻中,亚当能够给万物取名。
用男人的肋骨创造女人的故事也是一个比喻。随着人的发展,他不再满足于在心里与神“独居”。他想有独立的感觉,就像一个孩子在成长的早期所做的那样。这时,他必须被教导去爱在自己之外的东西,使他不至于自私到底。在真正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爱对方胜过爱自己。第24节常被用于婚姻仪式,因为它告诉我们,婚姻是一个神圣的状态,是主从起初就命定了的,它应该倍受珍视,超越其他人际关系。请注意,在这个比喻中,亚当沉睡了。这个画面描绘了人类发展当中的一个时期,当人们开始对周围的世界如此感兴趣,以至于忘了自己的灵魂比身体更重要。我们很可能也会忘记这一点。主从亚当身上取下的肋骨,显示人本身是多么的没有生命。只有主的灵进入我们里面,我们才会变得真正的活泼可爱。
基本的对应
河 从主那里流入我们头脑的真理
树 总体性的原则
生命树 相信一切良善和真理都是来自主的原则
分别善恶树 认为我们可以凭自己获得良善和智慧的原则
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我们与主的关系
东方 因爱而靠近主的状态
西方 对主的爱较少的状态
南方 对主的真理有清楚理解的状态
北方 对主的真理有较少理解的状态
矿物界 生命的基本事物
金子 爱
青年班
注意青少年指南中的建议,但要用更多的课程时间来讨论女人的创造。本课是我们讨论婚姻的第一次机会,这对于青年班的学生非常重要。
即使是对于那些完全不懂对应语言的人,伊甸园也一直是天真和快乐的象征。这是因为它实际上是主自己对这种状态的描绘。
伊甸园不是一个物质的园子。但它所描绘的灵性状态,其实是地上最早的教会的状态,史威登堡称之为上古教会或亚当教会(*Adamic Church)。这些人知道他们是靠主活着。这是他们思想的中心原则,是园子当中的那棵生命树。因为他们知道这一点,主就能使“各样悦人眼目且好作食物的树”从他们头脑的“地”里长出来。因此,这个被称为“亚当”的教会能够“命名”或分辨他们所有经历的真实性质,包括属肉体的和属灵的。他们不需要像我们一样学习。他们的心向主敞开,主能藉内在的流动——真理的河流,来教导他们。它分为四道,浇灌他们头脑的四个层面。我们有时喜欢认为我们有这样的内在流动,以及我们可以相信内心的冲动,让它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将在下一课中看到原因。
史威登堡说,第一个教会的人对灵性世界有开放的视野(*open vision),很少考虑他们的自然环境。这与历史学家认为人类是从原始野蛮中开端的观念是截然不同的。相反,它支持通过神话流传下来的“黄金时代”的观念。那的确是一个“黄金”时代,是人类通过爱被主引导的时代;黄金所代表的正是爱。
但人不是动物,要受不变的本能支配。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道路,因为只有在自由中,他们才能真正回应主的爱,并获得快乐。因为他们是按神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所以他们必须能够把自己当作独立的生命,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想法和行为。这种个人独立意识的萌芽——史威登堡称之为“我”(*proprium,或自我、自己)——在夏娃被创造的故事里被描绘出来。这个“我”是人类灵魂原始结构的一部分,是保护人意愿和理解力生命的“骨骼”之一,就像肋骨保护肉体的心和肺一样。但人类必须意识到它,并把它看作是美好的,对他的快乐和有用是必要的。我们对自己作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感觉,是我们自由选择对错的基础。我们必须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看待自己与他人并主的关系。我们必须感觉我们的思想和决定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所以,我们若正当地思考,正确地选择,就能越来越成为我们天父的形象和样式。在故事当中,夏娃是在伊甸园里被创造出来的,因为这种能力是我们真实人性的一部分,能发挥属天的作用。
当然,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真正的婚姻是主所命定的,目的是把我们的思想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别人身上。主看到,“人独居不好”。一个完整的“人”,正如史威登堡在另一个世界所看到的,不是一个男人或一个女人,而是一对夫妻。婚姻是我们所能进入的最崇高最神圣的关系。但幸福婚姻的基础是信主,和渴望并努力学习祂的旨意,一起遵行。真正的婚姻是永恒的。我们都应该渴望这种婚姻,并要谨慎,不要做任何让我们不配拥有这种婚姻的事情。
成年班
对于成年班的学生,如何解释用男人的肋骨创造女人,也许是最好的讨论话题,虽然我们应该先讲讲伊甸园的总体对应。
我们已经看到,创世的故事是描述人类或个人按次序发展的过程。总体而言,早期的人类的确是按这种方式发展的。所以,地上的第一个教会,上古教会,是由一群高尚的人,即“属天之人”组成。他们极其爱主,与天堂有开放的交流。至于世界的事物,他们只关心它们与灵界事物的关系和它们能怎样为灵界事物服务。主直接通过他们的情感来教导他们。我们知道,我们不能指望自己的愿望(*desires)能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理和良善,因为我们的很多愿望都是邪恶的。但早期的人类只有良善和天真的愿望,因为他们满足于完全被主引导,不愿自我引导,也不愿想象他们能离开主的教导而知道什么。史威登堡在著作中多处讲述了他们的情况,关于他们简单而快乐的生活,他们对婚姻的崇高理想,他们对彼此的爱和对孩子的爱,以及他们的敬拜。爱是一切的主旨,所以,在创世记早期章节的象征性故事之外,这个时期的传统通过“黄金时代”的神话传给了我们,因为黄金一直被认为是爱的象征。圣言将这个文明描述为主在“伊甸的东方”所栽种的一个园子:“伊甸”表示快乐,“东方”表示靠近主。园子被从主的爱所发出的智慧的河流浇灌。园中有各样“悦人眼目且好作食物”的树木,表示使人快乐和有用的一切知识。园子当中有生命树,表示人单单凭主活着的知识。人被安置在园子里,“修理看守”,表示他意识到所有良善的事物都属于主,要用来服事祂。
每个人都喜欢婴儿,因为他们周围有天真和信赖的美好氛围。在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追求发展之前,个体的婴儿期就像整个人类的婴儿期。他与主并天使亲近,没有忧虑和恐惧。在这个意义上,个体的生命历程是从伊甸园开始的。河分为四道,描绘主为启迪头脑的所有层面所作的供应。“比逊”象征最高的悟性(*intelligence),它来自爱。所以,在它环绕的地里有金子。“基训”描绘“属于良善和真理的一切事物的知识”(属天的奥秘 116)。“底格里斯”代表“理性,或理性的洞察力”(属天的奥秘 118),它是连接内在与外在的头脑,使我们能够将两者联系起来的那个层面或能力。“幼发拉底”代表记忆知识,即我们从外界事物所学到的一切知识,作为更高层次的基础。一切良善有用的知识都是向我们敞开的,一切良善的事物都是赐给我们使用和享受的。享用每一棵树表示“凭直觉知道什么是良善和真理”(属天的奥秘 125)。只要人们满足于单单被主引导,他们就拥有这种直觉。很小的孩子保留着类似于这种直觉的东西,他们能感知周围人的品性,“本能地”感觉到一个人是真的善良仁爱,还是假装一种他感受不到的情感。
但园子里还有一棵树,“分别善恶树”,故事里的人被吩咐不要吃它。人们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有时会想主为何要把一棵不能吃的树放在园子里,甚至觉得主一定是故意把它放在那里来试探人的,就像人们有时会把自己的烦恼归咎于主,说:“主允许人们不快乐,怎么可能是一位爱的神呢?”分别善恶树是人可以想象自己独立于主的能力。在人类灵魂的园子里,这种能力的存在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必要条件。主创造人是要叫他快乐,但快乐只能来自于自由给予的爱。所以,人不能像其他受造物一样,只能机械地表达主的爱。他必须有独立性,有能力自己决定是否要回报主的爱。所以,虽然一切生命和能力其实是时时刻刻从主那里进入人里面的,他却被允许去感受这生命和能力属于自己,可以随意使用。这棵树必须在园子里,但主警告人不要吃它的果子,就是说,不要凭自己去认识良善和真理,因为那样的话,他就会切断与良善和智慧的真正源头的关系,造成灵性的死亡,如史威登堡所说:“我们不可凭感官和记忆来探究信仰的奥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属天性被破坏了。”(属天的奥秘 126)在我们新教会的一本礼拜册上,这条禁令以简单的教义形式被提了出来,让那些希望在新教会中得到确认的人承认:“在戒恶行善时,我们要仿佛凭自己(*as of ourselves)行事,同时相信并承认,这样做的意愿、理解力和能力唯独属于主。”
本章的最后一部分讲述了人从这个崇高的境界堕落下来的第一步,即他开始渴望独立的生命。然后讲述了主认出并满足这种渴望的方式。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属天的奥秘 139),在整部圣言中,“独居”表示完全靠主活着,故不受外在事物的影响,因为它是邪恶的根源。在这个意义上,早期的人类是独自居住的,婴儿也是如此。但是,当主看到人类逐渐对外在的事物感兴趣时,祂就提供了一条途径,让人可以发展这种外在的意识而不陷入自我。首先,祂向我们展示我们内在的一切,并告诉我们它们的性质。这被描述为主把一切活物带到亚当面前,看他如何称呼他们。所以一个孩子,在他每天的经历中,了解了很多关于他自己和周围世界的事情。然后到了一个时期,通过这些知识,他产生了一种自视甚高的感觉,降低了他对更高层次事物的兴趣。这就是亚当所遭遇的沉睡。主取下的那根肋骨,就是我们每个人的“我”(*proprium,或自我、自己)的写照,它只不过是一个僵死的躯体。只有看到“我”与主的真正关系,并让主的灵通过它运作,它才能披上肉体,成为活人。本课有一个深刻的心理学知识。为了在品格上取得进步,我们必须“走出自己”,“以别人看待我们的方式看待我们自己”,特别是以主和天使看待我们的方式看待我们自己。然后,我们开始把“自己”看作主交给我们打磨的为要服事主的工具,并且只在我们能服事邻舍的层面上爱自己。这样,僵死的“我”就变成一个美丽的活物,就像主用男人的肋骨造成一个女人一样。著作说:“从天上看,人的‘我’就像骨头,没有生气,十分丑陋,如一死物。但一旦从主那里获得生命,就显得有肉感了。”(属天的奥秘 149)唯独主的“我”具有生命,所以祂说:“魂无骨无肉,你们看我是有的。”(路加福音24:39)
著作引文
《属天的奥秘》129:众所周知,人是受他所认定的原则支配的(即使这些原则是错误的),他所有的知识和推理都支持他的原则。因为总有无数支持的念头在他头脑中浮现,使他认同谬见。所以,凡认定只有看见和理解了才能信的人,永远不可能信,因为属灵和属天的事物是不能用眼睛看见或用想象力想象的。真正的次序是从主那里获得智慧,也就是从主的圣言获得智慧,然后他才能得到启示,理性和知识也能被照亮。人大可学习知识,因为知识有益于生活,也带给人快乐。信的人也大可像世上的学者那样思维和谈论,只是他必须相信主的圣言,并尽可能地用属世的真理,以学术界熟悉的语言,证实属灵和属天的真理。就是说,他的起点应该是主,而不是自己,因为前者是生,后者是死。
本课问答
P. 圣经是谁的书? 是神的话。
P. 圣经的第一卷书叫什么?创世记。
J. “创世记”是什么意思? 开端。
J. 第一章讲的是什么? 创造。
P. 万物在多少天内被创造出来的? 六天。
J. 最后的创造是什么? 人。
L. 人是按谁的形象和样式被造的? 神。
J. 主在第七日做了什么? 祂安息了。
P. 主把最早的人类安置在哪里? 伊甸园。
P. 在我们这一章里,他们叫什么名字? 亚当。
J. “亚当”是什么意思?人类。
J. 亚当在伊甸园里被告知要做什么? 修理看守。
P. 在园子当中的是什么树? 生命树。
P. 园子是如何被浇灌的? 河。
P. 河分为几道? 四道。
J. 人们被告知不要吃什么树? 分别善恶树。
J. 亚当给什么起了名字? 动物、鸟类。
J. 亚当睡着的时候,主从他身上取走了什么? 一根肋骨。
J. 祂用肋骨做成了什么? 女人。
I. 伊甸园描绘的是什么? 靠近并完全信赖主的状态。
I. 河流象征什么? 象征从主那里进入我们头脑的真理。
S. 两棵树分别代表什么? 生命树代表我们相信自己是靠主活着的原则,分别善恶树代表我们认为自己能独立于神,因而能知道什么是良善和智慧而无需神帮助的原则。
(*P.儿童班,J.少年班,I.青少年班,S.青年班,A.成年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