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记11:1-9
对于儿童班以上的所有班级,老师需要准备一个关于挪亚洪水的简单总结,放在脑海中。解释洪水对于那些背离主,凭自己作判断的人,是不可避免的结局,而挪亚得救则是主为了保护人类而做的准备。然后说明历史是如何因人类的自负和愚蠢而不断重演的,从而引入今天的课程。老师应该设想一个接近学生经历的现代巴别塔的例子。
教义要点
在圣经里,东方是靠近主的象征。
圣经的前七章取自古圣言,纯粹是象征性的故事。
我们若在自己的观念上建造,不在圣言的真理上建造,就总是处于混乱的状态。
把自己置于他人之上的欲望是毁灭性的。
家长指南
洪水的故事是对地上第一个伟大的“教会”走到终结的象征性描述。随着人类变得越来越自私,其中的大多数人都被错误的生活方式吞噬了。那些仍然愿意服事主的人被描绘为挪亚和他的家人。主赐给他们一个新的启示,即古圣言。它存在于我们的圣经之前,并多次在我们的圣经中被提及和引用。他们从古圣言学习真理,就是当先前教会的人保持单纯和天真时,凭内在的直觉所获得的真理。
这第二个教会即古教会的人,因为学习古圣言而变得非常有智慧,其智慧远远高于现在的人。但渐渐地,他们开始为自己的智慧感到骄傲,就像有学问的人有时会骄傲一样,忘记了主是他们所有知识的来源,没有任何知识是他们自己头脑的产物。所以,他们也将信与仁分开,离主的真正敬拜和真正的良善越来越远。
巴别塔的故事就是描述这第二个教会的结局。在灵性上,他们来到一个低谷中(低级、世俗的思想层面),用自私的观念(砖和石漆),来建造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以主的真理为石头,并用灰泥(心里的仁)粘合起来。因为他们的目标是为自己扬名。
当人们只追求自己的利益时,就不可能和谐共处,也不可能有效地合作。每个人都说自己的语言,彼此不通,只能分道扬镳。
我们知道,最早的历史记录显示,人类的确分散在全地上,奉行多种形式的偶像崇拜,许多人彼此争斗,也有许多人生活在野蛮的状态。这并不是人类的原始状态,像一些历史学家所认为的那样。这是古教会解体后的状况。神话给我们讲述了有历史记录之前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多数民族都有这样的传统,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了多个世纪。主自己在我们圣经的前七章里,通过对两个伟大的文明进行奇妙的象征性描述,给了我们这些知识。这两个文明在有文字记录之前,就已经兴起、繁荣和消亡了。
儿童班
在这个年龄段,想要出名的愿望表现为一种孩子气的“炫耀”倾向。这个故事可用来开始培养孩子们客观看待自己行为的态度。我们需要尽早地培养这种态度。
这些孩子能以一种简单的方式理解语言混乱的含义。务必让他们了解“巴别”这个名字及其含义。
这个故事发生在该隐和亚伯的时代很久以后。许多世代的人来了又走了,但人类仍然生活在主起初安置他们的地方。自最初的简朴时代以来,人类已经学会了许多东西。他们开始认为自己很有智慧。但你们知道,那些自以为有智慧的人有时根本没有智慧。因为智慧不在于拥有丰富的知识,而在于按主的旨意运用这些知识。
关于这些人,让我们读一个故事。读的时候,看看你是否能从中发现一些东西,证明他们实际上是多么愚蠢。【读创世记11:1-9】
首先,他们愚蠢地认为自己能建造一个通天的东西,是不是?然后,他们愚蠢地在一个低谷动手建造,而不是在山顶建造。最后,他们愚蠢地使用不是最好的材料。
他们用什么来建造这座塔?
他们本应该用什么来建造它?
他们非常愚蠢,不是吗?但是你看,他们并不是想做什么良善有用的事情,而是为了给自己扬名。也就是说,他们想要“炫耀”,正如我们所说的。你有没有想过炫耀?这样做的人很容易做一些非常愚蠢的事情。他们不但没有受到景仰,反而常常陷入困境。
主是如何阻止他们的?
今天我们用“巴别”一词来表示混乱。
当人们只考虑自己时,就不可能共事。
他们不理解对方。
自私和自负使人分离,就像主使巴别的人分离一样。
类似的事情有时会发生在你身上。当你和另一个孩子玩耍时,你们两个人都想用自己的方式,不理解对方为何不同意自己的想法。你们就争吵起来,然后回家去了。你们原本可以一起享受的乐趣被破坏了。当我们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时,往往会造成这样的结果。
少年班
可以在这节课上讲解历代教会的真正含义,它们堕落的原因,以及巴别塔故事的大致对应。少年班指南中的最后一句话应该会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亚当和夏娃的头两个儿子是谁?
该隐是做什么的?
亚伯是做什么的?
亚伯向主献了什么供物?
该隐献了什么供物?
该隐的供物为何不被悦纳?
该隐对亚伯做了什么?
他受到了什么惩罚?
主是如何拯救他免于毁灭的?
该隐和亚伯代表什么?
圣经故事告诉我们,当最初的人类决定依靠自己的判断,而不是完全顺服主,他们就变得越来越败坏。当任何人决定他不需要顺服主的时候,通常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他们的自私和错误的想法最终变得极大,以至于他们被自己的邪恶毁灭了,就像一个罪犯最后“落个不好的下场”。他们的毁灭在洪水的故事里被描绘出来。
但你们记得,在洪水的故事里,有些人仍然愿意顺服主,他们就得救了。
这些人在故事里被叫做什么?
挪亚是如何得救的?
他从方舟出来以后,主给了他什么记号?
主应许了什么?
你认为在挪亚之后,所有人都遵守了主与他们所立的约吗?不,他们又开始自私地思考,忘了他们的一切都来自主。这让他们觉得自己很重要。他们不像洪水前的最后一批人那样是自私的巨人,但他们很看重自己和自己的想法。他们把所得的知识归于自己。他们甚至认为可以凭自己的方式到达天堂,变得像神一样。
在我们今天的故事里,他们想要怎样到达天堂?
他们建造那座塔的目的是什么?
阅读课文,看看你能否找出他们一开始所犯的三大错误。自以为聪明的人,实际上往往是非常愚蠢的。
他们在哪里开始建造他们的塔?
他们使用了什么建筑材料?
他们用什么代替了灰泥?
主决定做什么?
当他们的语言被“变乱”了,他们为何不得不停止建塔?
你会发现和不会说英语的人一起工作是有困难的。但有时即使别人说英语,你也不理解他们,因为他们所用的词你不认识,或者你年纪还小,不理解他们所谈论的事情,又或者你根本没有留意。而有时你不理解,仅仅是因为你不想理解。自私的人对别人的兴趣从来不感兴趣。所以,自私的人永远不会真正理解对方。而那些“无所不知”的人甚至不听别人说话。这样,你就能明白为何经上说主“变乱”了人们的语言。他们是如此自私和自负,根本无法共事。
那座塔叫什么名字?
“巴别”如今是“变乱”的同义词。
当他们的语言被变乱以后,发生了什么?
伊甸园的故事所描述的人类是地上第一个伟大的教会,被称为上古教会。挪亚的故事所描述的人类是第二个伟大的教会,即古教会。当这个教会离弃主以后,就真的分散到了全世界。今天世界上的所有宗教,除了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是基于从古教会流下来的传统。
青少年班
对于这个年龄组的学生,很容易说明要如何将本课应用到生活中。其中的对应简单明了。因为本课内容简短,所以适合逐句解释。使用这种方法或是一件好事,因为我们在主日学不是经常有时间这么做。还要特别讲述古教会的特点,它为什么会堕落,以及它是如何终结的,因为在这一年里我们还会进一步提到它。
在过去的课程里,我们学习了该隐和亚伯之后的故事,即洪水和挪亚方舟的故事。我们都非常熟悉这些故事,只需讲讲它们的属灵含义。洪水表示虚假和邪恶的洪水。当上古教会的人从主转向自我时,就被这洪水淹没了。即使是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旦他决定不听教导和忠告,就很可能逐渐变坏,直到真的成为一个罪犯。人并不是一下就变成了罪犯,而是因为不接受真实的观念,却接受错误的观念并付诸行动时一点一点变成的。但在上古教会中,并不是所有人都达到了由洪水的毁灭所代表的状态。有些人虽然接受了错误的观念,也染上了一些恶习,但他们仍然认识主,愿意顺服祂。因此,主能够拯救他们。挪亚和他的家人代表这些良善的余民,方舟代表他们的品性。你们记得,当洪水退去,他们从方舟里出来时,挪亚筑了一座坛并敬拜主。主与他立了一个新约,以彩虹为记号。这是第二个伟大的教会即古教会的开端。
古教会的性质与上古教会不同,因为该教会的人不再通过内在的直觉来领受主的教导,而是必须通过外在的途径来学习真理,就像我们一样,然后主才能照亮他们的头脑。他们必须研究和学习,这个事实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了极大的尊重。他们专门研究对应学,并将其发展为一门科学。当然,他们最初研究自然事物的对应,是为了明白主希望他们如何生活。但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忘记了初衷,仅仅为了比别人知道更多而学习。你能明白这是如何发生的。例如,一个男孩可能想成为一名医生,因为他觉得行医可以帮助许多人。然而,在他完成多年的训练之前,他可能爱上了他的学科,想要继续深入,却只是为了博得巨大的名声,而不论是否真的帮助了别人。你看,我们来到了今天的课程,即巴别塔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里的人正努力为自己扬名,并没有想过服事主和邻舍。
这个故事和洪水的故事一样,也描述了一个教会的终结,但这次是第二个教会即古教会的终结。让我们思考一下其中具体的对应。到那时为止,“天下人的口音言语都是一样”。这表示人们普遍认同他们的宗教教义。但现在,他们“从东方”(*和合本作“往东方”,但英译多作“from the east”)迁移。这表示他们在离开主,因为东方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对应主和从主所发的爱和真理。他们下到一个山谷,一个低级的生命状态,决定在那里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他们的名。城代表教义,塔代表自我崇拜。当我们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物,并根据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塑造我们的观念,好叫人们崇拜我们,服事我们时,我们就在建造这样一座城和一座塔。
建造巴别塔的人拿砖当作石头。你们记得,石头代表真理。砖代表人为的观念,这些砖是在我欲之火中烧透的。他们又拿石漆或沥青代替灰泥。将石头粘合起来的灰泥代表真实的仁爱。受热融化的沥青则代表我欲。
从这一切的事上,我们能看出为何经上说主变乱他们的言语,使他们分散在全地上。当一个群体中的每个人都只为自己着想时,他们就不愿听取任何对自己不利的意见。所以,他们不能相互理解,无法共事。有时,当两个男孩或女孩在寻找相同的乐趣时,会一度成为朋友,但这种友谊很容易破裂。
事实上,古教会真的解体了,分散在全地上。它的一些知识通过传统流传了下来,出现在希腊和罗马的神话里,以及埃及的象形文字和印度的法术里。但主已经不在那个教会里了。
基本的对应
城 教义
塔 自我崇拜
石头 真理
砖 人为的观念
石漆 私欲
青年班
除了讲述人类愚蠢地将自己的聪明置于主的启示之上的一般教训,还要强调关于上古教会和古教会的知识能让我们对历史作出不同的解释,并通过它对现代世界的许多事情作出解释。
当上古教会的人将信与仁分离,因而正如该隐和亚伯的故事所描绘的,将仁毁灭以后,就产生了越来越多可怕的罪恶。这便是创世记6:4所指的意思。(*那时候有巨人在地上。后来神的儿子们和人的女子们交合生子,那就是上古英武有名的人。)“神的儿子们”是该教会中流传下来的真理,“人的女子们”是自私的欲望,他们的婚姻描绘真理被用于私欲时被扭曲了。我们从后面的历史中了解到,这个过程实际上产生了身体上的巨人。所有的巨人,包括众所周知的巴珊王噩和迦特的歌利亚,都是上古教会残余的恶人。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上古教会的毁灭通过洪水的故事被描绘了出来,而第二个伟大的教会即古教会的建立,则通过挪亚及其家人在方舟里得救的故事和彩虹的记号被描绘了出来。这个教会具有新的特性,失去了对真理的内在直觉。上古教会的善人原是被这种直觉引导的。现在,人的意愿和悟性已经分离,他必须通过外在的方式将真理存在记忆里,就像我们一样,然后他们才能得到主的光照。在其全盛时代,这是一个拥有极大智慧的教会。他们以研究对应学为乐,并根据对应发展出各种美妙的敬拜仪式。
但渐渐地,他们为自己的智慧感到骄傲,因而破坏了其生命和敬拜的纯洁性。古教会堕落的历史由一长串家谱(创世记第10章)叙述了出来,每一代人都描绘一些新的发展。在我们看来,这一章只是记载了一连串令人厌烦的名字。但史威登堡告诉我们,阅读它是非常有用的。因为当我们阅读时,与我们同在的天使正在理解它的内在含义。
巴别塔的故事描述了古教会的终结。在短短九节经文里,我们看到了一幅奇妙的图画。这些人“从东方”迁移——离开主——最后来到示拿平原居住。这是一个低谷,代表远离主的状态。读以赛亚书55:9。他们决定在那里建一座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自己的名。他们的雄心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成为伟大的人物。我们听到人们吹嘘“自己的成就”。这种观念是多么愚蠢,我们从一句嘲讽的话,“他试图用自己的鞋带把自己拉起来”,就看得出来。理性告诉我们,一个人要升高,就必须抓住比自己更高的东西。然而,我们总是试图抬高自己的想法和能力。
“他们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石头代表真理。它是神赐的。没有人能创造它。砖是人造的,代表我们自己的观念,被用来代替神的真理。石漆或沥青象征我欲。我欲能使人们暂时粘合在一起,只要他们的利益一致,但一点点愤怒的情绪就能把它融化。每一种人造的人生哲学都是一座巴别塔,它始于山谷,由砖和石漆建造而成,为要通往天堂,为自己“扬名”。
“主说,看哪,他们成为一样的人民,都是一样的言语。”这描绘了一个事实,即到那时为止,人们只有一种真理的教义。现在,这种状态要被打破了。当人们从自己身上寻找真理时,真理便没有了固定的标准。人们的观念各不相同。每个人都遵循自私的思想路线。他们开始争论和争吵,不再相互理解,因为每个人都只对自己的观念感兴趣。因此,古教会在“言语变乱”或相互冲突的宗教观念中瓦解,结果是真的“分散在全地上”。“巴别”成了“变乱”的同义词。
历史学家错误地认为,人类在历史之初的状态是文明不断向上发展的一个步骤。所以,他们认为人类在起初是不信神的野兽。恰恰相反,当有历史记载的时候,世界的状态已经是一个伟大文明的终点。那是自始以来第二个伟大的文明。神话所讲述的黄金时代和白银时代,确实比现代自然主义对历史的解释更接近事实。希腊和罗马的神话充满了真实的对应,埃及的象形文字和法术,以及后来印度的法术,都是基于对应的知识。这些知识是从分散各地的古教会的余民通过传统流下来的。在圣经故事里,我们看到巴兰试图利用对应的知识来咒诅以色列人。在好的一面,我们看到东方的智者给幼年的主带来了对应性的礼物。世界上所有的外教都起源于古教会。这就是为什么在所有这些宗教中,都有足够的真正的真理来构成良善生活的基础,以便那些选择相信神并以仁爱对待邻舍的人都可以进入天堂。
成年班
对于成年人,古教会堕落的原因,和以挪亚、含、古实、宁录、巴别的名义所作的描述,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它关系到现代的圣经研究方法。我们可以注意到,第一个基督教会也遵循了和古教会一样的堕落模式。
创世记第5章里从亚当到挪亚的族谱描述了上古教会堕落的过程,创世记第6章第1-7节则描述了其最终的极其败坏的我欲状态。主不得不允许上古教会被毁灭,因为按他们的构造,他们对真理的所有认识都是通过意愿直接感知的。当他们的意愿变得完全自私时,他们就只能思想虚假的事物。我们都熟悉洪水故事的大致含义,挪亚及其家人在方舟里得了拯救,以及彩虹作为新约的记号。对于建立在这个约上的古教会的人,他们的意愿和悟性是分开的。这样,他们可以通过外在的途径获得神圣真理的知识,和从那以后所有的人一样。
由于这些早期的圣经故事是如此简短和简单,以至于我们很容易忘记,每一个故事都描述了一个历时许多世纪的发展过程,就像创造的六日一样。世界不会突然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正如一个人不会突然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恶的萌芽和善的余留往往是在长时间不被人注意时一点一点生长起来的。因此,导致古教会灭亡的对自我智慧的极大骄傲,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堕落过程的最终结果。
在今天的课里,我们看见他们“从东方”迁移——离开主——来到示拿地的一片平原。他们在那里建了一座城和一座塔,被称为巴别。经上第一次提到巴别是在创世记10:10,它是由宁录建造的。宁录是古实的儿子,含的孙子。挪亚的三个儿子代表古教会的三个分支,其中含代表缺乏内在的外在敬拜,或缺乏仁的信,古实代表“圣言的内在知识,被有信无仁的人用来证实错误的原则”。宁录代表那些将宗教置于外在而不是内在者的外在敬拜。他是一个“英勇的猎户”,史威登堡告诉我们,“这是因为大部分人不知道什么是内在事物,只知道外在的事物,多数人沉迷于感官、享乐和贪婪,只考虑自我和世界。因此,他们很容易被这种宗教迷惑。”(属天的奥秘 1178)这为我们思考巴别塔的含义提供了背景。
以赛亚书14:13-14论到巴比伦说:“你心里曾说,我要升到天上,我要高举我的宝座在神众星以上,我要坐在聚会的山上,在北方的极处,我要升到高云之上,我要与至上者同等。”“巴比伦”一词只是“巴别”的希腊语形式,通过一个文字游戏,它们都与希伯来语中一个表示“变乱”的词根(balal)联系起来。导致灵性混乱的是自我崇拜的心态。在圣经里,巴比伦王的骄傲和堕落的古教会的骄傲用相似的术语描述出来。但作为古圣言一部分的更古老的故事,使用了实际建造一座塔,“塔顶通天”的图画。“他们就拿砖当石头,又拿石漆当灰泥。”石头是真理的一个象征,尤其代表我们用来建造生活的基本真理。所以,主自己被称为“房角石”,也多次被称为“磐石”。砖是人用泥土造成的,用来代替石头。它描绘人从自己的头脑中所制造出来的原则,用来代替主的真理。将它们“烧透”的火是人的我欲之火,将它们粘合起来的石漆则是个人利益(*self-interest,或自我利益),用来代替邻舍之爱的持久的灰泥。
一个相信“我们每个人的首要责任是照顾好自己”的商人,他在经营业务时有明确的原则。他尽自己的理解制定这些原则,以便他能成功。他可能不会说谎,不会偷窃,不会欺骗,因为他看到,“诚信才是上策”。但除了个人利益,没有任何东西能将他的原则粘合起来。一旦他确信有其他做法能更好地为他服务,他所筑的结构就会瓦解,就像建在沙上的房子一样。他的“石漆”融化了。每一个从我欲的动机中建造起来的生命都是一座巴别塔。
古教会的人在灵性事物及其运作于物质世界的方式上,拥有丰富的知识。当他们从主转向自我时,就开始利用自己的知识和崇拜来博取权力和名声。若不是主再次介入,他们必像上古教会的人那样自我毁灭了。他们必变成了虚假的怪物,就像上古时代的人变成了邪恶的巨人一样——“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一切,就没有可以拦阻他们的了。”(*新译本,和合本作:“以后他们所要作的事就没有不成就的了”。)因此,主剥夺了他们对物质事物的属灵含义的理解,使他们不能再扭曲和亵渎藏在外在效果内的神圣事物。经上说主“在那里变乱天下人的言语”,意思是说,当自高自大摧毁了源自信靠主的内在和谐,曾经像彩虹的色彩一样和谐的各种思想和崇拜,就变成了纷争和分裂的根源。因此,古教会的人分裂并分散开来,每个团体都遵循自己的传统崇拜形式,而不是基于对其属灵含义的理解。
我们被告知,这是所有形式的偶像崇拜的起源。在有记载的历史开始时,我们看到各国都处在偶像崇拜当中。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偶像崇拜,并不像现代流行的理论所认为的那样是宗教的开端,而是白银时代或古教会的美妙的对应性崇拜的堕落遗迹。神话是早期人类的对应性记录的残留物。象形文字也是基于对应。在某些民族的传统中发现的洪水的记录,是古圣言原始记录的残留物。摩西从古圣言中为我们复制了这些记录。建造巴别塔的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是宗教发展的“自然史”,这一概念是人们根据现存历史遗迹的发现编造出来的,不相信任何神的启示或属灵的缘由。了解巴别塔故事的属灵含义与古教会的关系,将保护新教会成员不受这种“自然史”概念及其结论的影响。现代学术与这一概念紧密相连,使得人们在审视它的发现时,几乎不可能将事实与想象分开。如果一个人以圣经只是人的产物为前提,那么无论他的研究是多么艰苦和认真,其结论都是不可靠的。我们是把圣经当作神对人类所说的圣言,还是当作人“向上寻找神”的记录,这两者有着至关重要的区别。后者建立的是巴别塔,前者建立的是教会。
著作引文
《属天的奥秘》1304:“教会的性质是这样:当人们失去对邻舍的仁爱,以我欲来代替时,信的教义就变得毫无意义,除非它能变成自我崇拜。他们也不会觉得敬拜有任何神圣之处,除非是为了自我的缘故,因而变成自我崇拜。一切我欲都是这种性质,因为凡是爱自己胜过爱别人者,不仅憎恨一切不顺从他的人,不恩待人,除非顺从他,而且他若不受约束,必要向前直冲,直到凌驾于神之上。这就是我欲不受约束时的本质。这一点已生动地向我显明出来。这就是‘一座城和一座塔’所表示的。我欲及其衍生的各种贪欲是所有事物中最污秽最亵渎的,就是地狱本身。从这一点,任何人都能推断出,包含地狱本身在内的敬拜是什么性质。”
本课问答
J. 该隐和亚伯是谁? 亚当和夏娃的儿子。
J. 他们是做什么的? 该隐是种地的,亚伯是牧羊的。
J. 他们向主献了什么供物? 该隐以地里的出产为供物,亚伯以羊群中头生的和羊的脂油为供物。
J. 主为何看不中该隐的供物? 因为他心不诚。
J. 主是如何保护该隐的? 给该隐立了一个记号。
J. 在我们今天的故事里,人们从哪个方向迁移? 从东方。
P. 他们停留在哪里? 示拿平原(巴比伦)。
P. 他们想要建造什么? 一座塔。
P. 建造的目的是什么? 通往天堂。
P. 他们使用了什么材料? 砖和石漆。
J. 主是如何阻止他们的? 变乱了他们的言语。
J. 这些人后来怎么样了? 分散了。
J. 这个故事描述了哪个教会的结局? 古教会。
P. 那座塔叫什么名字? 巴别塔。
J. 在圣经里,希伯来语“巴别”的希腊语形式是什么? 巴比伦。
I. 建造巴别塔所描绘的是什么? 在自私的基础上建造生活。
S. 上古教会和古教会的区别是什么? 上古教会的人拥有直觉,通过内在的途径获得真理;古教会的人拥有良知,通过外在的途径获得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