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埃及记25:1-22
重要的是要简单地提到某些重大事件,因为它们使以色列人准备好接受在西奈山上给予他们的一系列指示和律法。特别要注意两件事:他们在旅程早期(第三个月)来到西奈,在那里逗留了十一个月;在此期间,他们形成了一个有组织的国家和一个政府,这个政府贯穿他们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至今仍存在于一些犹太人当中。也要请他们注意一个事实,即帐幕和其中陈设的材料是众百姓白白献上的,并提醒他们这些材料是从哪里来的(出埃及记12:35-36)。一些评论家嘲笑道,帐幕是如此精细的制作,而以色列是一个游牧民族,不可能拥有所需的材料或有能力接受如此复杂的律法体系。很难理解他们怎么会忘记以色列人已有好几百年不是游牧民族了,而且摩西是作为王室成员被抚养长大的,更不用说经上已明确说明他们的财富来源了。
教义要点
我们做每件事的核心应该是敬拜主。
学习在西奈所颁布的律法的属灵含义,让我们知道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多么实际和重要。
帐幕的样式是属天品格的蓝图。
诫命必须写在我们心里,而不仅仅是在我们的头脑里。
家长指南
你们已经读了以色列人在旷野前两个月的神奇经历。通过这些经历,他们看到主真的与他们同在,而且他们一定开始意识到他们有一个特殊的使命,因为他们得到了如此神奇的保护和供应。出于各种原因,主拣选了他们,通过他们将圣言最好的记录下来,以传给处于各个灵性发展阶段的人。他们是一个拘泥于文字的民族,对自己的成功非常感兴趣。因为害怕惩罚,期待奖赏,他们可以履行所有复杂的仪式,遵守主希望他们遵守的记录在圣言中的所有详细的律法。就文字而言,这些律法是为他们的国家制定的;他们将成为一个“神权政治”的国家,一个由宗教律法管理的国家。但他们所得的每一个指示都有内在的含义,适用于我们每个人的精神生活,尽管大多数外在的规则对我们的生活不再是必要的。即使是不同于其他律法、在文字层面永不过时的十诫,其里面也有深刻的含义。我们越是努力过良善的生活,就越能看到并遵守这内在的含义。
当他们在西奈山脚下的平原上安营时,主将律法赐给他们。摩西奉召上山去领受律法。除了十诫之外,最重要的指示是关于如何建造、布置和照看帐幕,也就是他们礼拜的帐幕。帐幕中最重要的陈设是约柜,里面要保存两块石版,上面刻着十诫。在圣经中,我们多次读到诫命要写在我们心里。这意味着如果我们凭信心遵守它们,我们迟早会喜爱遵守它们。喜爱遵守诫命的状态就是天堂。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这一点,只要想一想,如果没有人想以任何方式伤害别人,世界将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地方。将没有贫穷,没有饥饿,没有犯罪,没有战争。我们知道,现在的世界不是这样的。我们常常没有意识到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帮助把天堂带到人间,只要每天努力以爱主和爱邻舍的精神去感受、思考和行动。这就是我们在主祷文中说“愿你的国降临,愿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意思。
儿童班
对于这个班级,约柜和其中陈设的描述将提供足够的内容。阅读圣言中的故事。强调诫命的重要性和它们在帐幕中的地位。这些孩子可以了解到约柜的意义和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他们应该能够详细地描述约柜。
这又是一个关于摩西的故事,发生在他带领百姓离开埃及前往圣地的时候。你还记得主如何从燃烧的灌木丛中对摩西说话吗?那是在靠近何烈山的一个地方。其中一座山就是西奈山。试着记住这个名字,因为你会多次听到它。主在燃烧的灌木丛中应许摩西说,当他们从埃及出来以后,将在那里敬拜祂。
过了三个月,他们来到一座大山,名叫西奈山,靠近主从燃烧的灌木丛中与摩西说话的地方。
他们在这座山脚下的平原上扎营。
主从山顶上对他们说了十条诫命。
总有一天你们会学到这些诫命。它们是主的律法,如果我们想获得平安和喜乐,就必须遵守这些律法。
然后祂叫摩西上山,赐祂许多律法来管理百姓。
祂又指示他如何建造和布置一个帐幕,供他们礼拜。
帐幕中最重要的陈设是约柜,它是一个匣子或箱子,里面将存放两块石版。主说了诫命以后又将它们写在石版上。
约柜要用什么来制作?
约柜要用什么来包裹?
约柜要怎么搬运?
约柜上面有什么?
约柜造好了,两块石版被放入其中,再将约柜放在帐幕最里面的房间,这房间被称为至圣所。此后,主总是从约柜上两基路伯中间对摩西和亚伦说话。
少年班
在讲解约柜和它的含义之前,应该和这个班级的学生一起回顾帐幕的样式和陈设。看看是否有孩子能复述其中任何一条诫命。现在是开始记住它们的时候了,老师应该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并与监督讨论实施的计划——可以要求每周背诵一条诫命,并为最后能完全背诵十条诫命的学生提供适当的奖励。
到了第三个月,以色列人来到西奈,在那里停留了约十一个月。十条诫命是主在西奈山顶上赐给他们的。它们出现在出埃及记的第20章。如果你还没有记住它们,就应该从现在开始背诵,看看你能在多长时间内学会它们,因为它们是我们美好生活的指南。我们不可能违背了诫命而不受苦或让他人受苦。世上每个国家的法律都是建立在十诫的基础之上,因为它们从人类诞生之初就为人们所熟知。以色列人大致知道它们,但他们和其他人一样,忘记了它们是神的律法,而不仅仅是人为制定的律法。
除了诫命以外,主还吩咐百姓许多别的律法,用来指导生活中的各种事务。在出埃及记的这几章里记载了很多,利未记也是。我们应该知道,尽管它们在字面上大多只适用于古希伯来人,但它们在内在含义上适用于我们。这些都是很好的学习材料,但我们没有时间在主日学中学习它们。
在律法之外,主还通过摩西指示百姓建造和布置敬拜的地方。它是一个帐篷,或称帐幕,可以拆下来搬运。当他们停下来的时候,就把帐幕立在营地中间。你们已经长大,可以理解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将对主的敬拜置于生活的中心,无论走到哪里,都当如此。稍后我们将学习帐幕和它的陈设,但在这一课中,我们将特别思想其中最重要的陈设,约柜。你们记得,柜子就是一个用来保管东西的匣子或箱子。
我们学习过什么柜子(*方舟)?
在摩西的故事中也有一个柜子(*箱子)。它是什么?
我们今天这一课中的柜子与这两个都不同。
约柜是用什么做的?
皂荚木来自旷野中一种多刺的树。
约柜有多大?
一肘是从一个人的手肘到指尖的长度,约为一英尺半。
约柜的木板要用什么包裹?
约柜要如何搬运?
约柜上面要放置什么?
施恩座是一个覆盖物,和方舟同样的长度和宽度。施恩座上的两个基路伯是象征性的形像,通常被认为是天使。没有人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样子。你认为以色列人是如何知道制作它们的?读出埃及记31:1-7。
约柜当中要保存什么?
“法版”或约版指上面写有十诫的两块石版。
在第22节,我们读到主应许要从施恩座上两基路伯中间与大祭司说话,这事以后发生了许多次。每当摩西和亚伦有疑问的时候,他们就在约柜前求问主,主就回答他们。约柜是帐幕至圣所中唯一的陈设。至圣所描绘我们的心,这意味着诫命应该“写在我们心里”,或说我们要因为爱主和邻舍而遵守它们。读诗篇37:31、40:8和以赛亚书51:7。
我们还应该注意另一个要点。摩西被告知要如何获得建造帐幕的材料?你还记得百姓是从哪里获得这些东西的吗?
青少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约柜细节中的对应和它被放在圣圣所中的原因是适当的教训。
到了第三个月,百姓来到西奈。我们记得它是所谓何烈山脉的一部分;在何烈山附近,摩西从燃烧的灌木丛中接受了主的呼召。西奈是一座崎岖的山,从平原上拔地而起。百姓被吩咐在平原安营,不可靠近那山。摩西被召上山,从主那里接受律法和指示。这些律法和指示不仅要在他们前往圣地的整个旅程中管理他们,而且要永远管理他们。即使在今天,正统的犹太人依然遵守其中的许多律法。其中许多律法(当然不包括十诫)并不要我们按字句遵守,但在内在含义上,它们适用于我们和所有人,在任何时候都适用。当你长大后,你会想要学习一些,有时你会听到一些关于它们的布道。它们深入我们的经历,教会我们很多东西。
你们当然知道十诫是在西奈山上颁布的。这并不是因为人们以前不知道它们。人从起初就被告知了这些,并且所有人都把它们作为其律法的基础。但人们忘记了——就像今天的人们有时忘记了——它们是神的律法,如果违反了就会带来痛苦。所以,西奈山上颁布律法的事被记录在圣言中,好叫我们永远记住它们的来源和重要性。
诫命先是由主从山顶上发声颁布的,当时众百姓都听见了,这是唯一一次所有人都听见了主的声音。然后摩西奉召上山顶去,主将诫命写在两块石版上。摩西将石版带下来,见百姓又去拜偶像,便发怒,将石版打碎了。主又吩咐他在山脚下凿出两块石版来,带上山去,主又写上同样的诫命。被放在约柜里、随以色列人同行的,便是从山脚下凿出来的两块石版。那是他们拥有的最神圣的东西。
主在山上晓谕摩西,其中包括建造和布置帐幕的指示。他们在所行的路上,要在帐幕里敬拜。它可以拆下来搬运,而且要仔细看守,乃至什么支派行在前面,什么支派跟在后面,安营的时候各支派如何排在四周,都有周密的指示。它将是营地的中心,也将是行进队列的中心。很容易看出,这意味着无论我们做什么,无论我们去哪里,敬拜都是我们生命的中心。
为帐幕制作的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陈设是约柜,其中将安放两块石版,上面刻有十诫。约柜是帐幕至圣所内唯一的陈设。课文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皂荚木做的柜子,里外包着精金。帐幕的三个部分代表我们生命的三个层面,我们应该在这三个层面上服事主,即我们的心或意愿,我们的头脑,以及我们的外在生活。至圣所代表心。我们在圣言中多次读到诫命应该写在我们心里(诗篇37:31; 以赛亚书51:7)。这意味着我们应该爱它们,重视它们,把它们作为生活的中心,而约柜就是描绘我们应该在那里为它们留出位置。史威登堡告诉我们,皂荚木代表“公义之善”,这是当我们顺从主时在生活中培养起来的善,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的善都来自于祂。包裹它的金子代表纯洁无私的爱。当我们以谦卑的精神养成顺服的习惯时,它也从主那里进入我们的心。约柜上面的施恩座描绘我们因顺服而罪得洁净,金基路伯描绘主的旨意(*providence,或天命),保守我们不致将顺服和良善归于自己。
我们这一课的最后一节告诉我们,主应许要“从施恩座上两基路伯中间”与以色列人说话。当我们在生活中要做决定时,怎样才能知道神要我们做什么呢?首先,我们要想到诫命,并问自己:“在我可以选择的方式中,有没有什么是违反诫命的呢?”如果有,我们很容易做出决定。但如果所有的可能性都符合诫命,那么我们必须问:“哪一个对别人最有益处呢?”当我们问了这个问题,就会被引导做出正确的决定。如果我们把诫命放在心里,并努力从服事主和邻舍的原则出发,为我们所能做的一切感谢主,不以自己为荣,就可以肯定主将在我们里面塑造一个属天的品格。
约柜有着悠久的历史。以色列人在旷野四十年,一直忠实地带着它,到了圣地,就将它安放在帐幕里。然后,因为他们到达了目的地,诸事顺利,就忽视了它。有一次,他们甚至自私地把它当作一种能带来好运的东西使用,就一时失去了它。最后,它被大卫运到耶路撒冷,当所罗门建造圣殿时,被放在圣殿的最内层。但在圣殿被毁,百姓被掳到巴比伦以后,经上就再没有提到它。关于它后来的历史,人们写过许多故事,但这些故事都纯属虚构。
基本的对应
皂荚木:公义之善
基路伯:主的旨意,保守我们不致亵渎圣物
青年班
对于年轻人,最重要的教训或许是,十诫对所有人永远都有约束力,并且是发展属天品格的唯一基础。今天世界上有很多人试图在遵守诫命上作出妥协,因此应该引导年轻人认识到,现在或任何时候违反诫命必定会受到惩罚。
把旷野之旅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一看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帮助。它总共持续了约四十年。对于一个短的旅程来说,这似乎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后面的课程会告诉我们为什么它被延长了。但大部分重要的事件都集中在第一年,除了前两个月,这一年是在西奈度过的。这在我们的生命中描绘什么呢?我们已经说过,旷野之旅代表我们试图使外在生活变得有序的时期。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在有秩序的家庭中长大的,被教导了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并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但通常当我们离开家去工作或上大学时,我们会摆脱一些习惯,并尝试一些我们在家里被禁止做的事情。我们想看看“像别人那样做”是什么样子的。直到我们看到了世俗生活的危险和不幸,我们才脱离埃及,开始回圣地去。我们的旅程,就像以色列人的旅程一样,遵循某些阶段。有第一个真正的试探(过红海),有不能在新生活中立刻找到满足感的沮丧(玛拉的经历),有新喜乐的瞥见(在以琳歇息)。然后,在圣经故事中,有鹌鹑和吗哪的赐予(认识到如果我们保持信心,主实在会赐我们足够的恩惠来应对每一天),有利非订的磐石出水(描绘我们在主的帮助下,即使在艰难的生活中也能找到令人满意的真理),有与亚玛力人的争战(克服沮丧)。最后,“满了三个月”,他们到达西奈。当我们开始纠正我们的生活,让它回到正轨时,都会有这样的经历。
直到他们到达西奈的时候,这群人还只是一个没有组织的部落;他们在摩西的领导下,跟随云柱和火柱。我们起初也是以同样的方式摸索前进。我们已经上路,也并非完全不知道我们要去哪里,但我们还没有制定任何非常明确的行动计划。然后,在有一些经历之后,我们知道主真的在帮助我们,于是我们停下来仔细思考,整理我们的生活。这正是在西奈发生在以色列人身上的事情。他们在那里停留了十一个月,在那段时间里,通过主从山上所吩咐他们的律法和律例,他们被组织成一个国家。十二支派被告知了彼此之间的合适关系;每个支派和各支派内的各个部门都选出了领袖;制定了日常事务的规则;规定了违反律法的相应惩罚;最重要的是,颁布了诫命和维持敬拜的完整的指示。当我们阅读有关这次在西奈停留的章节,以及汇集了大部分律法的利未记时,似乎他们收到的只是一长串细致的指示,其中一些相当奇怪,一些对我们今天来说很难理解。如果不了解这些律法的内在含义,人们往往会认为它们不值得一读,而且完全过时了,这并不奇怪。但我们知道(只需对内在含义作一点研究就会明白),每一条律法对于我们和所有时代的人都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而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合在一起,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有序生活的蓝图。今天,蓝图在工程、建筑、城市规划和其他许多领域都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把这些在西奈制定的律法看作是我们美好生活的蓝图:起初我们可能只看到它的总体轮廓,但当我们开始建造时,会发现每一个细节对于整体都是非常必要的。
今天我们思想其中一个细节:约柜。它是一个大约四英尺长、两英尺高、两英尺宽的柜子,用皂荚木做成,里外包着精金,四围镶着金牙边,上面有金施恩座,施恩座上有两个金基路伯,通常被认为是天使,它们翅膀相连,遮掩施恩座。柜里存放着两块石版,上面刻有十诫,它是帐幕至圣所内唯一的陈设。因此,它是整个宗教机构的中心。无论他们在哪里停留,它必须安放在营地的中心;行进时,它必须抬在队列的中心;到达圣地以后,它必须安放在圣地的中心。百姓视它为主的同在,是他们最重要的财产。
我们认为帐幕体现了我们对敬拜的所有观念。史威登堡说它代表天堂,每个良善的男人或女人都是一个最小形式的天堂。如果没有属天的男人和女人,哪里都不会有天堂。而使男人或女人变得属天的,是主在生命中的同在。这种同在是在我们放下自私,从服事主的愿望出发而学习并遵守主的律法时所赐予的。帐幕的至圣所代表我们的心,那是我们应该遵守诫命,出于爱而顺服主的地方。皂荚木代表公义,包裹它的金子代表爱,施恩座代表当我们因为爱而听从和接受主的圣言时罪恶得到了洁净,基路伯代表主的旨意,总是保守我们不致沾染将良善归于自己的恶。我们都知道我们有多容易陷入这种恶,我们多么需要这种保护。每当我们发现自己在计算自己的成就和善行,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时,我们就知道主正在基路伯之间对我们发出警告。从对主和邻舍的爱出发而遵守诫命,这是属天生活的中心。
成年班
本课有许多重要的讨论话题:诫命的重要性,遵守诫命的不同动机,谦卑的必要性,自私禀性的顽固性,神的旨意保护我们脱离自我的方式,旅程中的时间因素以及它与我们经验的关系。
作为本课的背景,回忆一下赐鹌鹑和吗哪、使利非订磐石出水、与亚玛力人争战的故事。在这次争战中,约书亚率领百姓,摩西上到山顶,向主举手,亚伦和户珥扶着他的手。我们需要记住它们,因为这些经历使以色列人确信主能够并且愿意养育他们,并使他们胜过敌人。从属灵的含义上说,它们都属于更新期的早期阶段,因为第19章告诉我们,百姓在第三个月来到西奈。他们的经历是为在西奈接受律法和指示做必要的准备。
另一个准备可以在叶忒罗来见摩西的故事中找到(第18章)。摩西的岳父,米甸人叶忒罗,代表一种简单的,孩童般的敬拜状态。但叶忒罗非常聪明,因为好孩子往往比大人更聪明。他发现摩西在领导百姓的工作上负担过重,整天坐着听百姓的抱怨,解决他们之间的分歧。在通往天堂之旅的早期阶段,我们岂不认为我们应该停下来审视每一个微小的想法和行为,从而陷入错综复杂的禀性之中吗?叶忒罗给摩西的建议是,要从各支派中选出有智慧的士师,让他们审判寻常的案件,只有难办的事才呈到摩西面前。我们应该在生活中建立原则来管理日常琐事,把我们真正的思想放在更深层次的问题上。
我们都知道西奈山上赐诫命的故事,除了诫命之外,出埃及记特别是利未记中记录的许多详细的律法也是在百姓在西奈山脚下的平原上扎营的十一个月中赐下的。事实上,以色列人在整个历史上作为一个代表性的国家所要遵循的整个律法体系就是在那里颁布的。当他们学习并遵守这些律法时,他们就诸事顺利;当他们忽视学习,不遵守这些律法时,灾祸就降临到他们身上。他们遵守律法的最迫切动机显然是对世俗成功的渴望,这就像一个孩子经常试图做一些他认为可以取悦大人的事情,却不理解其行为的任何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字面而言,次要的律法是为当时的人制定的,是被拣选的士师在做判决时可以遵循的指示。当那个时代结束时,它们就被废除了。但我们知道,在内在含义上,它们每一个都是对我们的指示,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保持有序的生活。而摩西本人在故事中所代表的十诫,在字面和属灵含义上都是所有人在所有时候都当遵守的神圣律法。
除了诫命之外,最重要的指示是如何制作、布置和使用帐幕。由于帐幕是百姓敬拜的中心,我们认为它代表了我们生活中的敬拜,首先是一个地方,但更是一种生活状态,,一种可以接受主的爱和智慧的有序状态。帐幕的三个部分代表我们生命的三个层面,即意愿、思想和行为。每个部分的陈设描绘如果要使生命成为属天的,各个部分必须具备哪些基本事物。
我们今天关注的是约柜。我们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是通过主的生命流入我们生命的最深处而得以存活。主在我们生命最深处的这种临在就是约柜所描绘的。史威登堡说它代表“最内在的天堂”。它用皂荚木制成,描绘“功德之善”,只存在于主内。它里外用精金包裹,描绘主无私的爱。金牙边和抬柜的金环代表主的爱对属天生命的环绕和支持。施恩座代表通过接受爱而从罪恶中得到洁净。金基路伯代表神的旨意,保守良善的人不致亵渎,将良善归于自己。
史威登堡多次告诉我们,“主的神性创造了天堂”。也就是说,没有人能进入属天的状态,除非他放下自我,为主无私的爱流入打开道路。顺服诫命是属天生活的核心,但不是我们起初因害怕后果或渴望被视为良善而表现出的顺服,也不是后来因出于责任感而表现出的顺服,而是实践出来的甘心乐意的顺服,感受到主的良善和怜悯,自己禀性中的自以为义消失了。约柜的木头、包裹它的金子、四围的金牙边,都是描绘我们甘心乐意地承认一切良善和真理都属于主,不属于我们自己。“施恩座”的翻译可能是出于主要从两基路伯中间对摩西说话这一事实,但这个翻译并不准确。希伯来原文是koppar,就是“遮盖”的意思,尽管希伯来词根暗含神的怜悯遮盖我们的罪的意思。这个词根与“赎罪日”(Yom Kippur)的词根相同。我们被告知,即使是天使,当他们开始不时地失去活泼的意识,即他们没有真正的生命,只有来自主的生命,就会短暂地进入自己的状态,直到他们再次意识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是主的。因此,施恩座恰当地描绘了当我们出于爱而学会遵守诫命时,主以祂的怜悯隐藏我们的罪,从而洁净我们的方式。
圣言中经常提到基路伯。它们是象征性的形像,代表神的旨意对我们的眷顾和保护,特别是保护我们不致“亵渎”我们所接受的真理和良善。创世记记载,当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时,主在入口处安置基路伯,防止他们回来。这意味着,当我欲开始占据人心时,主关闭了最初人类与天堂的内在交流途径,使这种“觉知”不会被用于自私的目的。我们也被告知,当主看见我们不再愿意按照先前所承认的真理生活时,祂就会从我们身上拿走它是真理的信念。史威登堡说,通过这种方式,一个人可能逐渐扼杀他的良知。这决不可能将人引向天堂,它只是防止一个人在地狱里越陷越深。在此可阅读诗篇第37篇第23至31节。这些话非常优美地表达了“善”人的状态,他在自己的生命中支起了帐幕,在帐幕的至圣所内安放了约柜。“神的律法在他心里,他的脚总不滑跌。”
著作节选
《属天的奥秘》9509:你要做两个基路伯。这表示若不藉着爱之良善,就不得进入并靠近主,这从“基路伯”的含义可知;基路伯表示守护和天命,免得人不藉着爱之良善就靠近主。由于基路伯表示这个,所以它们被放置在约柜上面,并由精金制成,因为“约柜”表示主所在的天堂,“金子”表示爱之良善。之所以若不藉着爱之良善,就不能靠近主,是因为爱是属灵的结合,而所有良善都属于爱。所以,那些处于爱主之善的人被带到天堂里主的面前,因为他们是与主结合的。那些处于爱邻之善的人也是如此。
本课问答
P. 主在山顶赐给百姓什么? 十诫。
J. 祂还告诉摩西什么? 许多次要的律法。
P. 他们将在哪里敬拜? 帐幕。
J. 最里面的房间叫什么? 至圣所。
P. 里面有什么陈设? 约柜。
P. 约柜是用什么做的? 皂荚木。
P. 约柜上面有什么? 施恩座。
P. 约柜里面有什么? 两块石版(诫命)。
J. 主告诉摩西祂将如何使用约柜? 和他们说话。
I. 约柜代表什么? 我们的内在,主可以在那里对我们说话。
S. “施恩座”代表什么? 我们从罪恶中得到洁净。
S. 基路伯描绘什么? 神圣旨意的保护。
I. 为什么约柜代表天堂? 天堂必须在我们“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