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与吗哪

发布时间:2025-05-18
阅读:23 次

出埃及记第16章

复习时,在所有班级中都应该提到逾越节的设立,因为这个节日在旧约故事中经常出现,在福音书所记主的生平故事中也非常重要。还应该提到过红海,并且提醒学生们,以色列人在漫长的旅途中是如何被引导的。

教义要点

什么是更新?

摆脱旧生活(*unregenarate life)的困难。

为什么我们每天要读圣言并祷告?

家长指南

如果你一直在连贯地学习这些指南,你会对逾越节筵席、过红海、玛拉苦水变甜,以及以色列人在以琳绿洲得歇息的精彩故事记忆犹新。

主为以色列人行了一个又一个神迹,而在我们今天的课程中,我们发现他们仍在抱怨,还在留恋埃及的“肉锅”。你是否认识一个妇人,她对自己所住的房子非常不满意,最后成功地搬到了另一个房子,却开始抱怨新的不便,想念旧房子里她喜欢的东西?我们不就是这样吗?眼前的困难很容易占据我们的头脑,使我们忘记主对我们持续的恩惠。“当你想抱怨时,数数你的祝福”,这是一句古老而智慧的谚语。我们对主没有表现出该有的感激之情;祂善待我们,就像祂善待以色列人一样。

鹌鹑和吗哪的美丽故事教给我们一些我们需要永远记住的东西。如果我们仰望和信靠主,祂会赐我们日用的饮食,不仅是身体方面的,也包括灵魂方面的,即应付日常问题和试探的智慧和力量。但我们必须通过读经和祷告每天收取这属灵的食物。我们不可能在周日去教堂收取足够一周的食物。我们应该在周日去教堂敬拜主,并为我们在一周里得到的祝福感谢祂。教会是主的家,在那里,我们所有眼前的事,所有的好恶,所有世俗的忧虑和焦虑,都应该暂时放下,让我们“在主里安息”。正是这种敬拜和感恩的精神,才使安息日成为休息的日子。一周中的其他日子是考验和试探的日子,这时我们需要从主那里获得新的力量,而祂已经在圣言中为我们提供了这种力量。那是我们每天收取食物的地方。正如诗篇作者所说(诗篇78:25),它实在是“天使的食物”(*和合本作“大能者的食物”)。

儿童班

从圣言中读本课课文,讨论主是如何养育我们所有人,并与主祷文中的祈求联系起来。讨论吗哪的性质、它得名的原因、收取吗哪的指示,以及百姓得供应的时间。

当法老终于同意让以色列人离开埃及的时候,他们聚集所有的财物和牲畜,赶紧离开了。在离开之前,他们按主的吩咐守节,庆祝他们靠主获得了自由。他们被告知要在每年的这一天守节,免得他们忘了自己是如何得救的,就像我们每年庆祝感恩节一样。他们称这个节为逾越节,因为在十灾的最后一灾中,死亡天使越过了他们的家门,没有伤害他们任何一个人。

在他们回圣地的路上,主用云柱引导他们;到了晚上,云柱就变成火柱。只要它继续前进,他们就跟着前进;它一停住,他们就停下扎营。摩西是他们的领袖。

到了红海,主为他们把水分开,他们就走干地而过。他们找不到可喝的水,主就指示他们怎样使水变甜。

在这个时候,你不觉得以色列人一定会很乐意信主,听从祂的话吗?

但人们总是忘记主对他们的恩惠。

人们很快想起什么,而不是这种恩惠?

主是如何满足他们对肉的渴望的?

祂给了他们什么食物?

“吗哪”的意思是“这是什么?”

他们多久收一次吗哪?

他们在一天的什么时间收取吗哪?

每个人收取多少?

一俄梅珥是希伯来计量单位,相当于三或四夸脱。

当他们试图把吗哪留到早晨时,发生了什么?

但有一个例外。

每周的第六日早上,他们要收取足够两天的量。

这样他们在安息日就有吃的。

读本章第31节,看看吗哪是什么味道。

你知道,真正赐我们食物的是主。我们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主养育我们,就像祂在旷野养育以色列人一样。

少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应该通过逾越节的故事来建立联系,强调其为什么被称为逾越节。让孩子们有机会讲述他们所记得的过红海、玛拉苦水和以琳绿洲的故事。在今天的课程中,可以给他们讲吗哪的对应。强调与主祷文的联系。

主在祂最后的逾越节上设立了什么基督教圣礼?

过了第一个逾越节,百姓匆忙开始了他们的旅程。摩西和亚伦是他们的领袖,但主也给了他们另一个向导,就是日间云柱,夜间火柱。它一停住,百姓就停住;它一移动,百姓就继续前进。你还记得红海因神迹而分开的故事,百姓得以步行通过。埃及人试图追赶,水却合拢,把他们淹没了。

然后,以色列人开始了他们的旷野之旅,西奈半岛之旅。《播种者》如此描述他们所经过的国家:“沙丘在他们右边,在他们和大海之间;左边是更高的山岗,形成一道墙。天空中很少有云彩,即使在春天,太阳也非常热。在这个季节,还有炙热的东南风,充满了令人窒息的灰尘。在那个国家,冬天会下雨,但雨水会导致突然的洪水;很快,河床又几乎干涸了。”所以,他们找不着水,也找不着食物。他们很快又开始抱怨,责怪摩西把他们从埃及领出来。你还记得天使领罗得离开所多玛时对他所说的话,以及罗得妻子的遭遇吗?如果你不记得这个故事,可以读创世记19:17-26。我们都有一种倾向,?每当我们被要求承受当前的任何困难时,我们只记得曾经拥有的快乐,却忘了那时的困难和危险。

我们今天的课是关于主如何在以色列人的旅程中养育他们。

他们特别渴望什么?

主给了他们什么肉吃?

《播种者》还告诉我们,鹌鹑通常不生活在那个国家,但在春天,大群的鹌鹑从它们在非洲的冬季家园迁徙过来,由于它们飞行能力不强,就只好随风飞翔,常常不得不停下来休息。你可能有兴趣读民数记11:18-20, 31-34,看看当主又一次送来鹌鹑时,百姓因为贪吃而发生了什么。

但是,比起肉类,他们更想念另一种食物。你知道,饼是由各种面粉做成的。当然,当人们行在旷野中时,他们不能很好地种植谷物。

鹌鹑是在一天的什么时候飞来的?

他们在早上发现了什么?

摩西告诉他们那饼是什么?

它被称为什么?

“吗哪”的意思是“这是什么?”

他们多久收取一次?

他们要收取多少?

一俄梅珥大约是三或四夸脱。

他们在安息日吃什么?

他们试图在其他日子保留的吗哪怎么样了?

查看民数记11:7-8,看看他们是怎么吃吗哪的。在诗篇78:25中,吗哪被称为“天使的食物”。以色列人在旷野漂泊的四十年里,一直以吗哪为食。读约书亚记5:10-12;当他们一到达圣地,能再次找到粮食时,吗哪就止住了。吗哪的赐予当然是一个神迹,但我们知道,我们所有的日常食物实在都是从主那里来的。人耕种和预备,但他们并不制造种子或鱼类、鸟类和兽类。

在我们的故事中还有一个更深的教训,你们已经能够理解。吗哪是另一种食物的写照,如果我们求主,主总是会赐我们这种食物,也就是灵魂的食物。我们必须每天收取这种吗哪,并在它新鲜的时候使用它。我们能在一顿饭或一日内吃够一周的食物吗?有些人认为,只要周日去教堂,他们就可以忘记主,在一周的其余时间里随心所欲。这就像试图保留吗哪。我们需要每天读一点圣经,想念主,并祈求足够的良善来应付那一天会临到我们的试探。这就是我们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的真正含义。

青少年班

鹌鹑的对应,特别是吗哪的对应,以及收取吗哪的指示,为这个班级提供了一个简单而实用的教训。本课应该足够简短,以便至少留出时间来说明旷野之旅所涉及的悔改、更新和重生的教义。

你们记得,在第十灾的时候,逾越节设立了,以色列人被吩咐吃逾越节的筵席,准备开始他们的旅程。主让他们的埃及人邻舍情愿拿出“金器、银器和衣裳”,帮助他们行走旅程。你们也记得,以色列人奇迹般地渡过红海,在红海另一边两度停留。在玛拉,他们被告知如何使苦水变甜;在以琳绿洲,他们得到歇息和补充。你们还记得,他们被云柱和火柱引导。

从以琳出发,他们被引导一路向南,与大海平行;在他们和大海之间是沙丘,在他们左边是更高的山岗。这是一条干燥荒凉的道路,他们开始抱怨,想念埃及的“肉锅”。有时,并不需要太多的困难,就会使我们忘记所得的祝福和我们对主的信靠。

但主确实是“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诗篇86:15)。祂应许摩西:“到黄昏的时候,你们要吃肉,早晨必有食物得饱。”你可能还记得,在创世记第一章里,晚上描绘智慧和爱衰退的状态,早晨和黎明描绘新的认识。在这两种状态下,主随时准备赐予我们灵魂所需的食物:鹌鹑——在晚上的状态下,我们因为做正确的事,从被称赞和感谢中获得的喜悦;吗哪——每当取得新的灵性进步,我们因为做正确的事而获得的内在真正的喜悦。

吗哪的整个故事是对应学方面的一个美妙学习。吗哪是随着早晨的露水降下的。真正的良善来自于主,它是我们灵魂的食物,是在我们努力学习和应用圣言中的特定真理时出现的。在诗篇78篇第25节中,吗哪被称为“天使的食物”。史威登堡告诉我们,它实际上是天使的食物获得了物质的形式,以养育以色列人,正如神圣的良善必须通过具体的行为为我们体现出来一样。以色列人称它为“吗哪”,意思是“这是什么?”人们不知道什么是属灵的良善,直到他们真的品尝了它的滋味。属灵的良善(史威登堡称之为“真理的良善”)我们在实践从圣言所学到的真理时所获得的发自内心的喜悦。

吗哪必须每天收取,而且只得收取当天所需的量。我们在主祷文中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不可能在周日吸收足够的良善来维持一周的灵魂所需,正如我们不可能在一顿饭中吃足够的食物来维持一周的身体所需。我们的精神力量必须通过每天的读经和祷告来维持,我们所学到的任何东西如果不使用就会变得毫无价值,就像吗哪被留存下来就会“生虫变臭”一样。但主也赐给我们安息日,即定期重复出现的歇息和平安的状态,使我们可以享受已收取的,不用有意识地收取更多。

以色列人在四十年的整个旷野之旅中都以吗哪为食,当他们进入迦南地时,吗哪就停止了,因为它特别描绘了我们在与试探争战时所需的精神食粮。我们应该牢记,以色列人的旷野之旅描绘“更新”的时期。

你可能知道,有些教会相信,一个人成为基督徒并“得救”是通过一次称为悔改的宗教经历。在这种经历中,他认识到他的生活不是良善的,便转向主,承认祂是他的救主,并表示要成为一个基督徒。这不是新教会的教导。悔改是必要的,但它只是道路的第一步。悔改这个词的意思是“转向”,在宗教中是指转向主。我们知道,我们都有强烈的自私倾向;如果我们要跟随主,就必须在某个时候,尽可能早的时候,根据自己的自由选择,远离自我,转向主。在圣经记载的以色列人的历史中,我们认识到他们在约瑟死后留在埃及是对自我放纵的屈服。他们决定听从主,离开埃及,这可以比作悔改。这是他们返回圣地的第一个必要步骤。但在到达目的地之前,他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还要经历许多艰难困苦。

在我们教会的教导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一系列的词:悔改、更新、重生。当我们真的看到自己是自私的,为此感到遗憾,并决心改变我们的生活,我们就在悔改。当我们坚持努力,放弃自私,听从主的时候,我们就在逐渐“更新”自己的生命,也就是说,我们将素来的自私模式转变为主希望我们生活的秩序。这不是一瞬间就能完成的。我们经常变得灰心、悖逆并后退。但如果我们祈求主的帮助,继续前进,总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按照主的方式生活能带给我们快乐;我们已经学会爱它。我们进入了圣地,这是重生的写照。我们成了新的人,是我们天父的儿女。

基本的对应

鹌鹑:“为善”的自然(*natural)满足感

吗哪:属灵的良善或“真理的良善”,为善的真正快乐

青年班

对于这个班级,重要的教训是新教会的得救教义与其他教会的不同之处。今天的故事可用来强调我们每天仰望主,从祂获得力量,以面对当天的问题并胜过试探的必要性。

我们正学习旷野之旅的含义,这是我们灵性发展的一部分,介于为自我和世界而活的状态和被称为“重生”的状态之间。正如我们所看到的,摩西时代法老统治下的埃及代表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更高的潜能被自私和世俗所奴役。摩西代表主的律法,它应该做我们的领袖。灾祸被允许,不仅是为了说服法老让以色列人离开,也是为了让以色列人相信他们不能再留在埃及,而且摩西真是他们祖先的神的代表。如果我们要进入天堂(由圣地来代表),我们就必须走到一个地步:我们自己看到纯粹世俗的生活是一种奴役。

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的前夜守逾越节,这象征他们决定摆脱自然和世俗的欲望和思想的束缚,接受主的引导。这一决定标志着所谓更新时期的开始,因为在我们甚至可以进入属灵生活的圣地边界之前,我们必须按照主的律法,使我们的外在生活井然有序。以色列人从埃及到迦南的旅程代表这个更新的时期。它的第一个重大事件是过红海,这是对新决定的第一个实际考验,是遇到并克服的第一个试探,证实了这个决定。

这第一次的胜利以后,以色列人在云柱和火柱的带领下,从海的东边往西奈去。在玛拉,主告诉他们如何使苦水变甜,以便饮用。到了以琳,“在那里有十二股水泉,七十棵棕树”。主赐给他们一段歇息和恢复的时间。

新教会并不像某些教会那样教导一个人可以通过一次被称为悔改的宗教经历而“得救”。人确实应该悔改,也就是离开自己的道,转向主的道,但这仅仅是第一步。得救之路是一个终身的灵性旅程,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试探,有时会得胜,有时会败退,经常灰心和悖逆,但在主的指引和帮助下,我们会一点一点地向真正的目标前进。

在以琳和西奈中间是汛的旷野;在希伯来语中,“汛”的意思是“泥土”。这是一片干燥、炎热、尘土飞扬的地方,描绘在我们旅程的早期阶段,顺服主的生活通常表现出来的模样。就在这时,鹌鹑和吗哪被送来了。鹌鹑代表行善的外在满足,例如,当我们所爱和所尊敬的人看到我们认真努力地克服自己的坏习惯时,他们的赞许会让我们感到高兴。但这种满足只是一种暂时的支持;鹌鹑并不会经常送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东西,而主把它赐给了我们。赐下吗哪是一个奇妙而美丽的故事。没有人能坚定不移地度过更新期的试探,除非他有比外在的结果更能支撑他的东西。吗哪代表属灵的良善。史威登堡称之为“真理的良善,它是属灵人的生命”。以色列人初次看见它,便问:“这是什么?”

我们一开始都这样评论属灵的思考和生活方式。它们似乎不真实,与我们所经历的任何一种快乐都很遥远。但吗哪却支撑以色列人走完整个旷野。这是在努力服事主的过程中品尝到的真正的快乐。我们要每天在早晨收取它。无疑,早晨意味着每一个新状态的开始。首先,露水落在地上。每一个新的状态都以接受一些新的真理开始。然后吗哪出现,它是滋养和坚固灵魂的内在的满足。“日头一发热,它就融化了。”当新的状态在试探中经受考验时,这种新鲜的满足感就消失了;但它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能够忍受。我们祷告说:“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真正祈求的乃是天上的吗哪,是诗篇作者所说的“天使的食物”(诗篇78:25)。如果我们希望在一天的工作中坚持以正确的方式行事,就应该每天早上通过读经和祷告来寻找这种食物。我们必须根据需要来衡量阅读量,因为如果我们的阅读量越过了渴望和敬虔的极限,我们的阅读将失去喂养我们的能力,甚至会让我们产生厌恶,正如留下来的吗哪“生虫变臭”了一样。以色列人不可以在安息日收取吗哪,这并不说我们不应该在周日读经和仰望主,而是说在安息日所代表的得胜后的平安和歇息的状态下,我们不需要有意识地去维持。我们在更新的过程中一次只能前进一步;我们的精神食粮是“命上加命、令上加令、律上加律、例上加例、这里一点、那里一点”(*以赛亚书28:13)赐给我们的,直到我们到达灵性丰盛的应许之地。

成年班

最明显的讨论主题是更新与重生的关系,以及由鹌鹑和吗哪所描绘的从自然的快乐到属灵的良善的进展。后者的讨论将有助于指出与民数记第11章中第二次降下鹌鹑的区别。也要注意民数记21:5中百姓的抱怨,随后就发生了火蛇之灾。

正如我们所知道的,以色列人的旷野之旅描绘更新的时期。正如著作经常告诉我们的,这是一种状态:我们让自己做我们知道应该做的事,不是因为我们喜欢做,而是因为这是主的命令。在这种服从中,有很多自我的因素。

最后的灾祸不仅使法老相信他必须放走以色列人,也使以色列人相信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摆脱埃及人的束缚,立即前往他们在迦南的真正家园。这是第一次逾越节,每年要重复举行,以提醒他们是如何得救的,正如主在祂的最后一个逾越节上设立圣餐,并吩咐门徒说:“你们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当我们吃圣餐的时候,我们祈求它可以成为我们是主的儿女的“标志和印记”。离开埃及的决定代表每一个要重生的人迟早要自己做出的决定:决定放弃世俗和自我放纵,转向属灵生活的成就。这个决定是必不可少的第一步,但它只是一个开始。

我们可能还记得,在早期关于创造的一课中,史威登堡如此论到人重生的进展:“今天,绝大多数人只达到第一个状态,有些人达到第二个状态,有些人达到第三、第四或第五个状态,很少有人达到第六个状态,几乎没有人达到第七个状态。”(属天的奥秘 13)这不应该使我们气馁。相反,它应该引导我们把世界上的每一天都看作一个机会,朝着我们可能达到的天使的境界再成长一点。我们知道成长的过程不是连续的。旷野的故事描绘了试探、失败、艰难和悖逆,这些都伴随着我们使外在生活井然有序的努力。在以色列人到达圣地之后,仍然有争战、倒退和失败。但这个故事也描绘了主引导和支持我们的奇妙方式,使祂的旨意适应我们不断变化的状态,并在一路上给我们胜利以及歇息和恢复的时间,以此来鼓励我们。

我们今天的故事说明了主的这种持续同在和旨意。以色列人进入了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想念已经离开的外在享受的生活,忘记了他们所逃脱的奴役中的艰难。主不允许这种状态导致真正的回头。祂赐下一种新的食物,来满足他们对埃及“肉锅”的渴望。

这又让我们想起了创造的故事,其中每一日都被描述为从晚上到早晨。在解释鹌鹑和吗哪的对应时,史威登堡写道:“‘黄昏’表示前一状态的结束,因为在来生,状态的变化如同尘世时辰的变化,即早晨、中午、黄昏、夜晚,然后又是早晨。要知道,在灵界,状态的变化是重复不断的,所有在那里的人都要经历这些变化。这样它们就可以像一日四时或一年四季那样不断交替出现,永远不会完全相同,而是各不相同。每一种状态的开始都与地上的早晨相对应,在圣言中有时也被称为‘早晨’;每一种状态的结束则与黄昏相对应,在圣言中有时也被称为‘黄昏’。当它是早晨时,他们处于爱中;当它是中午时,他们处于光明或真理中;但当它是黄昏时,他们在真理方面是模糊的,也处于自然之爱(*natural love)的喜悦中。这种喜悦就是由他们在黄昏得到的鹌鹑所象征的,而良善则是由他们每天早晨得到的吗哪所表示的。”(属天的奥秘 8426

在我们的故事中,鹌鹑代表“得自良善的自然的快乐”。当我们还不能在真理与良善中感到无私的快乐时,我们被允许感受一种自然的满足,也就是说,在做正确的事情时有一种自我荣誉感的满足,因为它能鼓励我们继续走正确的道路。然而,我们应该将这个故事与民数记11:10-23,31-34中的故事作比较;在那个故事中,鹌鹑再次降下,结果却是灾难性的,因为人们吃得太贪婪了。我们不能在任何带有自以为义的快乐中安全地停留太久。所以,我们的故事告诉我们神的旨意是如何日复一日地引导我们,用我们能接受的精神食粮来满足我们不断变化的状态,并坚固我们,使我们继续前进。我们立刻看到收取吗哪的指示与我们日常祷告的联系:“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我们不能在周日早上收取足够的精神食粮来维持整整一周。我们需要每天读经和祷告,因为我们每天都在变化,每天的问题都与前一天的不同。

清晨随露水降下的吗哪代表“刚刚形成的真理的良善”。在《属天的奥秘》8462中有一个有益的讨论,论到百姓将来自主的新礼物称为“吗哪”:“这表示对未知的事物感到惊奇,这从‘吗哪’在原文中是指‘什么’,亦即未知之物的事实可知。以色列人在旷野所得的食物被称为‘吗哪’,因为这种食物是表示通过信之真理而产生的仁之良善。在重生之前,人对这种善一无所知,甚至不知道它的存在。”

在《神学遗著》(*Posthumous Theological Works)第1卷第152页,有一段话对《真实的基督教》695节中的灵界记闻做了补充,上面写道:“我还告诉他们,他们应该知道,圣言中记载的神迹也是通过前面的世界流入后面的世界,通过灵界中的事物引入自然界中的事物而产生的。例如,每天早晨降在以色列营地中的吗哪是天上的食物被引入自然界的容器中而产生的。同样地,饼和鱼也是如此被引入使徒的篮子里,而分给几千人的。再者,在主同在的婚筵上,天上的酒被灌入缸里的水中。此外,无花果树枯干了,是因为灵界的养分不再流入它里面,使它从根部得到滋养。”由此可见,吗哪真是诗篇78:25中所说的“天使的食物”。

著作节选

《属天的奥秘》8452:“有鹌鹑飞来”,表示得自良善的自然的快乐,这从鹌鹑表示自然的快乐可知。鹌鹑之所以表示自然的快乐,是因为鹌鹑是海上的鸟,海上的鸟表示自然的东西,人们所渴望的肉表示快乐......它还表示得自良善,因为它是黄昏获得的。在来生,当出现与黄昏对应的状态时,善灵和天使会进入他们在世时所处的自然情感的状态中,从而进入其自然人的快乐中。这样,良善就可以从中产生,也就是说,他们可以因此得到完善。人都是通过在外在或自然人中植入信与仁而得到完善的,因为若不植入信与仁,良善与真理就不能从主那里藉着内在或属灵人流入,因为没有接受的容器。如果没有接受的容器,流入就会停止并消失,内在人也会关闭。由此可见,自然人必须被带入一种适应的状态,以便它可以成为一个容器。这是通过快乐实现的,因为属于自然人的良善被称为快乐,它们是可以感受得到的。

本课问答

J. 以色列人在离开埃及前守了什么节? 逾越节。

P. 他们在旅途中是如何被引导的? 云柱和火柱。

J. 主在红海如何帮助了他们? 使水分开。

P. 当他们到达汛的旷野时,他们抱怨什么? 没有肉吃。

P. 主在黄昏给他们送来了什么? 鹌鹑。

P. 早晨他们在地上发现了什么? 小圆物。

P. 他们叫它什么? 吗哪。

J. “吗哪”是什么意思? “这是什么?”

J. 主吩咐他们如何收取吗哪? 每人每天一俄梅珥。

J. 当有人不听从时发生了什么? 变臭了。

J. 他们在安息日吃什么? 第六日收双倍的量。

P. 主用吗哪喂养以色列人多长时间? 四十年。

P. 本课让我们想起主祷文中的什么祈求? “我们日用的食物,今日赐给我们。”

I. 以色列人的旷野之旅描绘什么? 更新。

S. 鹌鹑代表什么? 从行善中获得外在的满足。

S. 吗哪代表什么? 当我们努力学习并活出圣言中的真理时,我们获得从主而来的属灵的良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