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神性智慧 #7

7.VII.对人来说

7.VII.对人来说,身体与灵的结合是通过他的心肺运动实现的;当这些运动停止时,分离就会发生

为理解这一点,有些东西必须首先说明,这些东西可以说预先持有火炬;这真理将从以下命题中显现出来:

(1)一个人的灵就等于是一个人。

(2)他的灵同样有一个心脏和由此而来的心跳,以及肺脏和由此而来的呼吸。

(3)灵的心跳和肺呼吸流入世人的心跳和肺呼吸。

(4)属世的身体生命通过该流注而存在并持续存在,并因这流注的退出,从而因分离而停止。

(5)这时,一个人从属世的变成属灵的。

(1)一个人的灵就等于是一个人。关于这一点,你可以在《天堂与地狱》一书(73-77, 311-316, 445-452, 461-469节)找到许多证据;还能看到,每个人就其内层而言,都是一个灵(432-444节)。对此,可以补充的是:一切属灵事物本质上都是人,因而从主发出的一切爱和智慧都是人,因为这是属灵的。一切属灵事物,或从主发出的一切事物都是人,因为作为宇宙之神的主自己就是人,凡不具有类似性质的东西都不能从祂发出,因为神性本身是不可改变的,也没有延伸,而没有延伸的东西无论在哪里,都是一样的。祂的全在由此而来。人们之所以认为天使、灵人和死后的他们自己就像没有人体的以太或空气,是因为物质主义或感官的学者根据“灵”这个词获得这种看法,“灵”是指口中的气息,而且灵人是看不见的,从来没有显现给视觉;事实上,物质主义者,或感官人只从肉体感官层面和物质来思考;他们的这种观点还由于圣言中某些没有作属灵理解的经文。然而,他们从圣言知道,尽管主在肉和骨方面都是一个人,但祂在门徒面前仍是看不见的,并穿过了紧闭的门。他们还知道,在圣言中,许多人都看见天使是人;这些天使没有披上人类的形式,而是以自己的形式展现在他们当时被打开的灵眼面前。因此,为叫人们对天使和灵人,以及死后他们自己的灵魂不再停留在谬论中,主乐意打开我灵的视觉,从而使我能与天使和离世的人面对面交谈,观察他们,触摸他们,告诉他们关于现在仍活着的人的不信,以及他们如何受到蒙骗的许多事。从1744年到现在的19年时间里,我天天与他们交往。由此可见,一个人的灵就等于是一个人。

(2)他的灵同样有一个心脏和由此而来的心跳,以及肺脏和由此而来的呼吸。这一点必须通过经历,然后通过理性得以证实。据经历:天使天堂分为两个国度,一个被称为属天国度,另一个被称为属灵国度。属天国度处于对主之爱,属灵国度处于来自这爱的智慧。天堂以这种方式来划分,是因为在主里面并来自主的爱和智慧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然而却又合而为一;如前所述,它们就像来自太阳的热和光一样是不同的。属天国度的天使因处于对主之爱而与天堂的心有关,属灵国度的天使因处于来自这爱的智慧而与天堂的肺有关,因为如前所述,整个天堂在主眼里如同一个人。此外,属天国度进入属灵国度的流注就像人里面心进入肺的流注。因此,每个人里面都有天堂与这两种运动,即心脏运动和肺运动的普遍对应关系。我甚至还得以从天使那里获知,他们的动脉有来自心脏的跳动,他们和世人一样呼吸;而且他们的脉博随着他们爱的状态而变化,呼吸随着他们智慧的状态而变化。他们触摸自己的手腕,并告诉我是这样,我经常感觉到他们嘴里的呼吸。

由于整个天堂照着属于爱的情感而分为各个社群,并且一切智慧和聪明都取决于情感,所以每个社群都有不同于其它任何社群的独特呼吸,同样有与众不同的独特心跳。正因如此,没有人能从一个社群进入与它分离的另一个社群,也没有人能从一个高层天堂下降到一个低层天堂,或从一个低层天堂上升到一个高层天堂,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心脏跳动困难,肺也受到压迫;最不可能的,就是从地狱升到天堂;有人若冒险攀登,就会像一个垂死挣扎的人,或从水里跃到空中的鱼儿一样开始呼吸困难。呼吸和心跳最普遍的差别取决于他们对神的观念,因为由此而来的爱与智慧的差别就源于神观。因此,持守这种宗教的民族不能靠近持守另一种宗教的民族。我看到基督徒因呼吸而如何不能靠近伊斯兰教徒。那些持有神是一个人的观念之人享有最轻松、最柔和的呼吸;那些持有主是天堂之神的观念之人来自基督教界;而那些否认主的神性之人,如苏西尼派和阿里乌派,则有艰难而粗暴的呼吸。由于心跳与意愿的爱构成一体,呼吸与理解力的智慧构成一体,所以那些即将进入天堂的人首先通过和谐一致的呼吸被引入天使的生命;这个过程是以各种方式实现的;他们由此进入内在感知和天堂的自由。

据理性:一个人的灵不是与他的内脏、器官和肢体无关的一种物质,而紧紧附在它们上面;因为从最外在的事物到最内在的事物,它们的每一根纤维,因而心肺的每一根纤维和细丝,都伴随着属灵之物;因此,当一个人的身体和灵之间的联系被切断时,他的灵就处于一个类似这个人以前所拥有的形式的形式;只有一个属灵实质与材料物质的分离。因此,灵和世人一样拥有心肺,因而也享有类似的感觉和运动,以及言语;没有心肺,不可能有感觉,也不可能有运动或言语。灵还拥有大气,但这些大气是属灵的。那些在身体里为灵魂指定某个具体位置,如脑或心的人受了何等大的迷惑啊,因为死后活着的人的灵魂就是他的灵。

(3)灵的心跳和肺呼吸流入世人的心跳和肺呼吸。这一点也必须通过经历,然后通过理性得以证实。据经历:人们不知道,当活在世上时,他们有一个双重的肺呼吸和一个双重的心跳,因为他们不知道一个人就其内层而言,就是一个灵,他的灵就等于是一个人。然而,我得以明显感觉到,这两种双重运动不断存在于人里面,灵的这两种运动流入身体的两种运动。有一次,当一些灵人与我同在时,我获准进入这些运动;这些灵人凭借强大的说服力而能剥夺理解力的一切思考官能,同时剥夺呼吸能力。为了不伤害我,我被带入我灵的呼吸中,那时感觉这呼吸与天堂天使的呼吸是和谐一致的。由此清楚可知,总体上,天堂在呼吸;具体地,那里的每位天使也在呼吸;而且只要理解力受到影响,呼吸也会受到影响。因为在灵界,一些恶灵具有说服力,这种说服力同时也有窒息的效果。因此,就身体而言,这种说服力被称为窒息,就心智而言,被称为毁灭。有一次,天使还被授权控制我的呼吸,减少我身体的呼吸,逐渐抑制它,直到只剩下我灵的呼吸;那时,我也明显感觉到它。此外,每当我处于类似灵人和天使的状态时,并且每当我被提升到天堂时,就处于我灵的呼吸;在这些时候,我在灵里,不在身体里,而在其它时候,既在灵里,也在身体里。至于当只剩下我灵的活力时,我的肺和被暂停的肉体的活力,也可参看《天堂与地狱》449节

据理性:这些活生生的实际经历证实了以下事实,即:由于每个人都享有一个在另一个里面的这种双重呼吸,所以他能凭他的理解力理性思考,还能属灵地思考,由此也能与动物区分开来;此外,他还能在其理解力方面受到启示,被提升到天堂,与天使同呼吸,从而得到改造和重生。另外,哪里有一个外在,哪里也必有一个内在;这内在必在每一个行为和每一种感觉中。外在供应总体,内在供应细节;哪里没有一个总体,哪里就没有细节。因此,人既有一个外在的心脏收缩运动和吸气运动,也有一个内在的心脏收缩运动和吸气运动;外在的心脏收缩运动和吸气运动是属世的,内在的是属灵的。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意愿与理解力能一起产生身体运动,理解力与意愿能一起产生身体感觉。总体和细节的心跳和呼吸也存在于动物中;但对它们来说,外在和内在都是属世的,而对人类来说,外在是属世的,内在是属灵的。总之,理解力怎样,呼吸就怎样,因为这就是人的灵;正是他的灵从理解力来思考,从意愿来意愿。为了这些属灵的运作可以流入身体,使人能在属世层面进行思考和意愿,灵的呼吸和心跳必须与他身体的呼吸和心跳结合,并且必须有从这一个进入那一个的流注;否则,转移是不能发生的。

(4)属世的身体生命通过该流注而存在并持续存在,并因这流注的退出,从而因分离而停止。一个人死后和死前一样是一个人,只是死后他变成一个灵人,因为他的属灵之物与属世之物,或他灵的实质与身体的物质联结得如此恰好、合一,以至于没有一根纤维丝,或交织的粒子,或它们当中最细的线使得灵的人性与身体的人性不在其中构成一体。由于整体的生命和各个部位的生命都完全依赖于这两种普遍运动,即心脏的收缩运动和肺的呼吸运动,所以可推知,当这些运动在身体里停止时,物质的属世事物就与实质的属灵事物分离,因为它们不能再一起做同样的工作了;结果,本质上起作用的属灵之物便从被作用的每个事物,即属世事物中退出;这个人从而成为另一种人。因此,这就是人的死亡,这就是他的复活;关于这个主题,根据实际经历所讲述的一些事可见于《天堂与地狱》445-469节

当一个人的呼吸停止时,他看上去好似死了,其实并没有死,直到他的心脏运动也停止,这通常要到晚些时候发生。在此之前,一个人不会死亡,这一点从子宫里的婴儿的生命,以及昏厥或窒息中的成人的生命明显看出来;在这些情况下,心脏仍保持收缩和扩张,而肺脏却静止不动了;然而,他们还活着,只是没有了感觉和运动,从而没有任何生命意识。原因在于,诚然,那时他们灵的呼吸仍在继续,但却没有了相对应的身体呼吸,因而这两种生命运动,即心脏运动和肺运动之间不可能有任何往复运动;没有这种对应和往复运动,就没有感觉生命,也没有任何行动。这同样适用于人身体的属世生命和他心智的属灵生命;如果意愿和理解力,或爱和智慧不联合行动,理性活动就无法进行。如果理解力或智慧停止行动,意愿及其爱就会变得像死了一样;然而,它仍活着,尽管只要理解力停止行动,如记忆丧失的情况,它就没有自我意识。但当意愿或爱消退时,情况就迥然不同了;这时一个人的心智就都结束了,就像当心脏停止跳动时,一切都结束了一样。灵与身体的分离通常发生在死亡的最后挣扎之后的第二天,我被允许从以下事实知道这一点:我曾与一些离世三天的人交谈过,那时他们是灵。

(5)这时,一个人从属世的变成属灵的。一个属世人完全不同于一个属灵人;这种不同如此之大,以至于他们不可能在一起。凡不知道属灵之物的本质是什么的人可能以为,属灵之物是一种更纯粹的属世之物,在人里面被称为理性。然而,属灵之物高于属世之物,并且就像正午之光相比秋天傍晚的阴影一样与之不同。只有一个在属世和属灵这两个世界,并被恩准在它们之间来回穿梭,时而在这个世界,时而在那个世界,从而通过对它们的反思而能从那一个来看待这一个的人才能知道这种区别和不同。这种特权被赋予了我,我由此得知一个属世人是何性质,一个属灵人,也就是一个灵是何性质。为叫其他人可以知道这一切,必须简要描述一下。一个属世人在其一切思维和言语,以及一切意愿和行为上都以物质、空间、时间和数量为他的主体;对他来说,这些都是固定不变的恒久事物;没有它们,他就无法对思维和由此而来的言语拥有任何观念,也无法拥有意愿的情感和由此而来的行动。

一个属灵人,或一个灵,则不以这些事物为主体,只是作为对象。原因在于,灵界的物体与自然界的物体非常相似;灵界有土地、平原、田野、花园和森林;有包含房间的房屋,房间里有一切有用的东西;此外还有男女服装,和世上的一样;有桌子、食物、喝的东西,和世上的一样;也有一些动物,包括无害的和有害的;因而有空间和时间,以及数字和度量。所有这些事物都与世上的如此相似,以至于眼睛根本看不出有什么不同;然而,它们都是属于天使理解力的智慧的表象和属于天使意愿的爱的感知;因为这些物体是主在一瞬间创造出来的,也在一瞬间消散。它们长久还是不长久,取决于灵人和天使在智慧和爱上持久还是不持久,它们是智慧和爱的表象。这就是为何这些事物只是他们思维和情感的对象,而他们的主体是表象所源于的事物;如前所述,这些事物都是智慧和爱的事物,因而是属灵事物。例如,当他们看见空间时,不会从空间来思想空间;当他们看见花园、树木、果实、灌木、花朵和种子时,不会从它们的外在表象来思想它们,而是根据这些表象所源于的事物来思想;其它情况也一样。

正因如此,属灵生物的思维完全不同于属世生物的思维;它们的情感同样完全不同;事实上,它们如此不同,以至于超出属世生物的思维,不会落入属世观念,除非在某种程度上落入内在理性视觉,但只以把“量”从“质”中抽出来或除去的方式落入内在理性视觉。这清楚表明,天使拥有一种对属世人来说无法理解,也无法言喻的智慧。他们的思维怎样不同,他们的言语也怎样不同,并且与人的言语如此不同,以至于它们连一个字都不一致。他们的写作也是如此;尽管就字母而言,它与世人的写作很相似,但世上没有人能理解。在他们的写作中,每一个辅音都表达不同的含义,或说是一个完整的观念;每一个元音都表达一种独特的情感,或说是一种情感。此外,元音不是写出来的,而是突出来的。他们无数的手工工作,以及职业职责,同样不同于世上的属世人的工作和职责,因而无法以人类的语言来描述。

从这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属世”和“属灵”就像阴影和光明一样彼此不同。然而也有各种不同,因为既有感官属灵人,也有理性属灵人,还有属天属灵人;以及邪恶的属灵人和良善的属灵人。这些不同取决于情感和由此而来的思维,所呈现的表象则取决于这些不同。由此清楚可知,一旦身体的心肺停止运动,通过这种方式肉体与灵体分离,一个人就从一个属世人变成一个属灵人。

揭秘启示录 #875

875.对此,我补充

875.对此,我补充以下记事:
一天清晨,我一醒来就看见两位天使从天上下来,一位来自天堂的南边,一位来自天堂的东边。他们都驾着套着白马的马车。来自天堂南边的天使所驾的马车银光闪闪,而来自天堂东边的天使所驾的马车则金光灿灿。他们手持的缰绳仿佛闪烁着黎明的火焰色光芒。我从远处所看到的两位天使就是这样,但等到他们靠近时,就不是坐在马车里了,而是他们自己的天使样貌,也就是人的形式。从天堂东边而来的这一位身穿闪亮的紫袍,而从天堂南边来的这一位则身穿闪亮的蓝袍。当抵达天堂下面的低地时,他们跑着迎接对方,仿佛奋勇争先,然后彼此拥抱亲吻。我听说这两位天使在世时就通过内在的友谊而结合,不过如今一个在东方天堂,一个在南方天堂。那些通过主而处于爱的人在东方天堂,而那些通过主而处于智慧的人则在南方天堂。
他们先谈了会儿各自天堂的辉煌事物,然后转向这个话题:就其本质而言,天堂是爱还是智慧。他们很快达成共识:一个属于另一个,不过又讨论哪一个是另一个的起源。来自智慧天堂来的天使问另一位天使:“什么是爱?”对方回答说,来源于显为太阳的主的爱,是天使和世人的生命之热,因而就是他们的生命。他还说,爱的衍生物被称作情感,通过它们产生感知,因而产生思维。“由此可知,智慧凭其起源而成为爱;因此,思维就其起源而言,是那爱的情感。还可知,通过查看在其次序中的衍生物就会发现,思维无非是情感的形式;这一事实却不为人知,因为思维处在光中,而情感处在热中,因而人会反思思维,却不反思情感,声音和言语也是这种情形。思维无非是情感的形式,这一点也可通过言语来说明,因为言语无非是声音的形式。情况之所以相似,是因为声音对应于情感,言语对应于思维;所以,情感发声,思维说话。这一点以这种方式来说明会变得清晰明了,‘若把声音从言语那里拿走,言语还有什么呢?’同样‘把情感从思维那里拿走,思维还有什么呢?’由此明显可知,爱是智慧的全部,因而天堂的本质是爱,它们的存在是智慧;或也可说,天堂出于神性之爱而存在,它们出于藉着神性智慧的神性之爱而逐渐存在,因此,如先前所说,一个属于另一个。”
就在这时,与我同在的一个新灵听到这些话后,就问仁与信的情形是否也如此,因为仁属于情感,信属于思维。这位天使回答说:“完全一样,因为信无非是仁的形式,就像言语是声音的形式一样。事实上,信也由仁形成,就像言语由声音形成。我们在天上还知道是如何形成的,但在此没时间解释。”他又补充说:“我所说的信是指属灵之信,其中的灵和生命唯独源于仁,因为仁是属灵的,信通过仁而成为属灵的。所以,无仁之信是纯属世之信,这样的信是死信。它还与纯属世的情感相结合,而属世的情感无非是欲望。”两位天使属灵地谈论了这些事,属灵的言语包含上千种属世言语所无法表达的事物;令人惊讶的是,这些事物根本无法落入属世的思维观念。请记住这一点,当死后从属世之光进入属灵之光时,你问一部何为信,何为仁,就会清楚发现,信是有形的仁,因而仁是信的全部,所以仁是信的灵魂、生命和本质,正如情感属于思维,声音属于言语。你若愿意,就会发现信通过仁形成就如同言语通过声音形成,因为它们相对应。两位天使谈完这些事后,就离开了;他们各回自己的天堂时,只见有星星出现在他们头周围;他们离开我一段距离后,又和先前一样看似坐在马车里。
这两位天使从我的视线消失后,我看见右边有座园子,里面有橄榄树、葡萄树、无花果树、月桂和棕榈树,照着对应依次种植。我看了看这园子,发现天使和灵人在树林当中边散步边交谈。这时,其中一位天使灵回头看见了我。在灵人界,预备上天堂,然后成为天使的灵人就叫天使灵。这个天使灵便出了园子来到我面前,说:“你愿和我一同进入我们的园子吗?你会听到并看到奇妙的事。”于是,我便与他同去,然后他对我说:“你看到的这些人(他们有很多)全都处于对真理的情感,因而处于智慧之光。这里还有一栋建筑,我们称之为智慧圣殿。不过,凡自以为智慧的人都看不见它,更不用说自以为智慧充足的人,尤其认为凭自己而有智慧的人。这是因为,这等人没有出于对纯正智慧的情感而接受天堂之光。对于一个人来说,纯正的智慧就是凭天堂之光明白,他所知道、理解,并在其中充满智慧的事,相对于他所不知道、理解,并在其中没有智慧的,如此之少,如同一滴水相对于海洋,因而几乎什么也不是。凡在这个乐园里,凭自己里面的感知和洞察承认他的智慧相对来说极其渺小的人,都会看见这座智慧圣殿。因为是内在之光,而非没有内在的外在之光使他看到这殿。”
因我经常这样思想,并由于知识、然后由于觉察、最后由于出于内在之光的视见已经承认,人的智慧极其贫乏,所以我得以看见这殿。这殿的形状非常外观。它高耸于地面之上,呈四角形,墙是水晶的,优雅的拱状殿顶是透明碧玉的,殿基是各样宝石的。通向它的台阶是抛光的雪花石膏做的。只见台阶两侧仿佛有狮子及其幼狮。然后,我询问可否进入,有人说可以。于是,我拾级而上;当我进去时,只见如同基路伯的形像在殿顶下飞行,不过,很快就消失了。行走的地板是香柏木的,整座殿因着透明的殿顶和墙体,几乎就是光的形式。
这位天使灵同我进去,我便告诉他我从两位天使那里听来的有关爱与智慧、仁与信的谈话内容。然后,他说:“他们没提及第三个吗?”“什么第三个?”我问。“就是功用,”他答道。“没有功用,爱和智慧什么也不是,纯粹是想象的实体罢了。在存在于功用之前,它们不会变成实实在在的。因为爱、智慧和功用这三者是不可分割的,否则,其中任何一个就什么也不是了。离了智慧,爱什么也不是,而是在智慧中为某种事物而形成。它为之而形成的这某种事物就是功用,因此当爱藉着智慧而存在于功用中时,它就成了某种事物,事实上,那时才第一次开始存在。这三者完全就像目的,原因和结果。目的若不藉着原因就什么也不是,而是在结果中。若三者当中放出任何一个,一切事物都会散开,并会化为乌有。
“仁、信和行为也一样。无信之仁什么都不是,无仁之信、没有行为的仁与信也是;它们在行为中成为某种事物;该事物的性质取决于行为的功用。情感、思维和活动,以及意愿、认知或理解和行动同样如此。这一事实在这圣殿里看得清清楚楚,因为我们在此所处的光会启发心智的内层。几何学也教导,除非是三维一体,否则就没有完整和完美的事物。因为线若不成为平面,就什么也不是;而平面若不成为立体,同样什么也不是。所以一个必须直接进入另一个,以便它们能够存在,并共存于第三个。这个原理适用于一切受造物,无论总体还是单独,同样是什么情形,它们固定于第三者。正因如此,在圣言中,“三”在灵义上表示完整和完全。既如此,我就纳闷为何有些人只认唯信,有些人只认唯仁,有些人则只认行为。而事实上,第一个离了第二个,第一个和第二个一起却没有第三个,就都什么也不是。”
不过,这时,我问道:“难道人不可以有仁有信却没有行为吗?人不可以拥有对某事的情感和思维,却不将它行出来吗?”天使灵对我说:“理论上是可能的,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他必须处于执行的努力或意愿;意愿或努力本身就是行为,因为里面有行动的不断努力;一旦下定决心,它就会变成一个外在行动。所以,努力和意愿作为一种内在行动被一切智者接受,因为它被神接受,并且只要一有机会,就采取行动,它完全就像是外在行动。”
此后,我出了智慧圣殿,拾级而下,在园中行走,发现有些灵人正坐在月桂树下吃无花果。我便转向他们,请他们给些无花果,于是,他们给了我一些。看哪,无花果在我手里变成了葡萄!我对此惊讶不已,这时,仍与我同在的这位天使灵对我说:“无花果之所以在你手中变成葡萄,是因为按照对应关系,无花果表示属世人或外在人里面的仁、因而信之良善,而葡萄则表示属灵人或内在人里面的仁和信之良善。由于你热爱属灵事物,所以这事才在你身上发生。在我们的世界,万事万物的出现、存在,以及变化都取决于对应。”突然间,我有一种渴望,很想知道人如何靠着神、而又完全貌似凭自己行善。于是,我就问那些正在吃无花果的人是如何理解这个问题的。他们说,他们只能这样理解:“神在人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在人里面并通过人运作这一切。因为人若意识到这一点,因而要貌似凭自己行善,也就是靠自己行善,就不会行善,而是作恶。事实上,从人,如同从他自己发出的一切,都是从他的小我(proprium)发出的;而人的小我生来就是邪恶。来自神的良善怎么可能和来自人的邪恶结合,从而联合发出进入行为呢?人的自我在救恩的事上不断寻求功德;越这样做,就越从主那里夺走祂的功德,而这是最不公正、最不敬的。总之,神通过圣灵在人里面所行的良善真要流入人的意愿,并因此流入他的行为,必彻底被玷污和亵渎,而这神所绝不允许的。的确,人能认为他所行的良善来自神,还能说它是经由他而来,并貌似来自他自己的神的良善,只是我们还不能理解这一点。”
于是,我敞开心扉说:“你们不理解,是因为你们根据表象思考,通过表象所确认的思维是谬误。你们之所以会卷入这种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是因为你们以为人所思所愿,并由此所行所言的一切事都在他里面,因而来自他。而事实上,除了接受流入之物的状态外,它们丝毫不在他里面。人本身不是生命,只是接受生命的一个器官。唯独主本身才是生命,正如祂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因为父怎样在自己有生命,就赐给祂儿子也照样在自己有生命。(约翰福音5:26)
此外还有其它地方(如约翰福音11:25;14:6,19)
“有两样事物构成生命,即爱和智慧;或也可说,爱之良善和智慧之真理。这些从神那里流入,被人接受,并且在人里面感觉如同在他自己里面;由于人感觉它们如同在自己里面,所以它们貌似从他发出。它们给人的这种感觉是主的恩赐,为的是所流入之物能感染人,从而被接受和保留。但由于一切邪恶也从地狱而非神那里流入,并被快乐地接受(因为人生来就是这样一种器官),所以从神所接受的良善不会多过人貌似凭自己所除去的邪恶;而人只有通过悔改,同时通过对主的信才能貌似凭自己除去邪恶。
“爱与智慧,仁与信,或更通俗地说,爱与仁的良善和智慧与信仰的真理都是流入的;所流入之物在人里面看似在他自己里面,因而貌似来自他,这一点从视、听、嗅、味、触等感觉很清楚地看出来。在这些感官里面所感觉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从外部流入,但在它们里面被感觉到;内在感官也是同样的道理,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流入内在感官的,是没有显现的属灵之物,而流入外在感官的,则是显现的属世之物。总之,人就是从神那里接受生命的器官;因此,人越接受良善,就越停止作恶。主将停止作恶的能力赐给每个人,因为主赐他貌似凭自己意愿和理解;凡人出于如同自己的意愿照着如同自己的理解所行的,或也可说,凡他出于属于意愿的自由,照着属于理解的理性所行的,都会保留下来。主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把人带入与祂自己结合的状态,并在这种状态下改造、重生和拯救他。
“流入的生命就是从主发出的生命,这生命也被称为神的灵,在圣言中被称为圣灵;经上说这生命启示人、使人复活;甚至在他里面作工。但这生命会照着此人以他的爱所产生的组织结构而变化和更改。你们也许还知道,一切爱与仁之善和一切智与信之真都是流入的,其实并不在此人里面。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知:人若认为自创造时人里面就有这类事物,就不能不认为神将祂自己注入人里面,因而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神明。然而,凡出于信而这样想的人都变成了魔鬼,像腐尸一样恶臭。
“此外,人的行为不就是心智的活动吗?因为凡心智所意愿和思考的,就会通过它的器官在身体上行出来;因此,当心智被主引领时,行为也被引领;当信主时,心智和来自它的行为就被主引领。否则,请尽可能地告诉我,为何主在圣言中在上千处地方叮嘱人必须爱自己的邻舍,必须出于仁之良善作工,像树那样结果子,必须遵守祂的诫命,所有这一切都为了他能得救?还有,为何祂说要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行善的上天堂得生命,作恶的下地狱得死亡?如果从人发出的一切势都是邀功的,因而是邪恶的,那祂怎会说这种话?所以,你们要知道,若心智是仁爱,行为也是仁爱;若心智是唯信,就是脱离属灵之仁的信,那行为也是唯信;这信才是邀功的,因为它的仁是属世的,而非属灵的。仁之信则不然,因为仁不愿邀功,因而它的信也不愿邀功。”
听到这番话,那些坐在月桂树下的人说:“我们知道你说得对,却不理解。”对此,我回答说:“你们能知道我说得对,凭借的是一种普遍感知,就是当人闻听真理时,从来自天堂的光之流注所拥有的那种感知;而你们不理解是由于你们自己的感知,就是从来自世界的光之流注所拥有的那种感知。在智者里面,这两种感知,即内在的和外在的,或属灵的和属世的,合而为一。若注目于主,除去邪恶,你们也能使它们合而为一。”由于他们也能理解这些话,所以我便从我们所坐在下面的月桂树上拧下几根枝子,递给他们说:“你们认为这是出于我,还是出于主?”他们说,他们认为这是通过我,如同来自我;看哪,他们手中的枝子开了花。离别之际,我看到在被葡萄藤蔓所缠绕的树干、青翠的橄榄树下有一张香柏木桌子,桌子上有一本书。我一瞧,看哪,这是我写的书,名为《圣爱与圣智》,还有《圣治》;我说,这两本书充分说明,人是接受生命的器官,并非生命。
之后,我离开那园子,欢欢喜喜地打道回府,那位天使灵与我同在;他在路上对我说:“如果你愿意清楚看到何为信与仁,因而何为与仁分离之信,何为与仁结合之信,我也会在眼前展示它。”我回答说:“请展示。”于是,他说:“请思想光和热,以取代信和仁,你就会看得清清楚楚;因为信本质上是属于智慧的真理,而仁本质上是属于爱的情感;在天上,智慧之真理是光,爱之情感是热;天使所在的光和热并非别的什么。你由此可以清楚看出,何为与仁分离之信,何为与仁结合之信。与仁分离之信就像冬天里的光,与仁结合之信则如同春天里的光。冬光,也就是与热分离之光,因与寒冷结合,故会剥光树上的叶子,将土地冻硬,杀死青草,同样使河水结冰;但春光,也就是与热结合的光,则会使树木复苏,先长出叶子,然后开花,最后结果;它打开并松软大地,使它长出青草、菜蔬、鲜花、灌木,同样融化坚冰,使泉水从源头流出。
“信与仁的情形完全一样。与仁分离之信使万物死亡,与仁结合之信使万物复苏。在我们灵界,这种复苏和死亡能活生生地看到;因为在灵界,信就是光,仁就是热。哪里有与仁结合之信,哪里就有照着结合、令人愉悦的天堂乐园、花圃与草地;而哪里有与仁分离之信,哪里甚至寸草不生;仅有的绿色,还是刺草、荆棘和蒺藜上的。从显为太阳的主那里发出的热和光就在天使和灵人里面,因而在他们之外产生这一切。”有几位神职人员离我们不远,天使灵称他们为唯信的称仁者和成圣者,还称他们为神秘主义者。我们把这些话说给他们听,还进行了论证,好叫他们明白事实的确如此;我们问:“难道不是这样吗?”他们却转过身去,说:“我们没听见。”于是,我们大声向他们喊着说:“那么,现在请听。”他们两手捂住耳朵,叫嚷着:“我们不愿听。”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