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关于圣言或圣经 #12

12.XII.藉由圣

12.XII.藉由圣言的启示

凡对真理拥有属灵情感,也就是热爱真理本身,因为它是真理的人在阅读圣言时,都被主启示;而一个只出于被称为求知欲的对真理的属世情感而阅读圣言的人则不然。后者只看见符合他的爱,或符合他要么为自己所寻求,要么从其他人那里通过听说或阅读所获得的原则的东西。因此,必须简要说明哪种人会通过圣言获得启示,为什么。

一个避开邪恶,因为它们是罪并反对主,反对祂的神性律法的人就是那获得启示的人。属灵心智只在这种人里面打开,并且它打开到何等程度,天堂之光就进入到何等程度,而圣言中的一切启示都来自这天堂之光。原因在于,这时人拥有对良善的意愿;当这意愿指向功用或有用的目的(即阅读圣言)时,它在理解力中首先变成对真理的情感,接着变成对真理的感知,然后通过理性之光变成对真理的思考,进而变成决定和结论;一旦这决定和结论从理解力进入记忆,它也就进入了生活,从而长久保留下来。这就是圣言中的一切启示行进的路径,也是人的改造和重生的路径。

但首先,记忆必须有属灵和属世事物的知识或概念,因为这些知识或概念是主通过天堂之光进入其中运作的仓库或器皿。它们越丰富,越摆脱被确认的虚假,所赐下的感知就越明智,结论就越明确。神性运作不可能降至一个头脑空空和愚蠢呆滞的人,如一个不知道主是纯粹的爱和纯粹的怜悯,是良善本身和真理本身,并且爱本身和良善本身本质上是这样,它们不能向任何人行恶,或发怒、报复的人;或一个不知道圣言的字义在许多地方是照着表象来写的之人。这样一个人不能被圣言启示,因为经上论到耶和华说,祂发怒,发烈怒,并将火和怒归于祂,如说祂的怒火直烧到最低层的地狱,或极深的阴间(申命记32:22);灾祸若临到一城,无不是耶和华所降的(阿摩司书3:6);耶和华怎样喜悦行善,也要照样喜悦行恶(申命记28:63);在主祷文中,说祂将人引入试探;还有其它地方。

揭秘启示录 #5

5.“祂就差遣使者晓

5.“祂就差遣使者晓谕祂的仆人约翰”表主通过天堂向那些处于源自仁及其信的生活良善之人所揭示的事。“祂就差遣使者晓谕”在灵义上表示出于天堂或主通过天堂所揭示的事。因为在圣言中,“使者”(即天使)处处表示天使天堂,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自己。这是因为天使离了天堂就无法与人说话,那里有每位天使与全体天使的结合,人人都通过这种团契说话,尽管他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因为在主眼中,天堂好像一个人,其灵魂就是主自己。因此,主通过天堂与人说话,正如人透过他的身体出于灵魂与另一人说话。这一切在与其心智的一切事物及每一个事物的结合中成就,他所说的话就在它们当中。这个奥秘三言两语无法解释清楚,部分的解释可参看《圣爱与圣智》一书。由此明显可知,“使者”(即天使)表示天堂,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使者”(即天使)在至高意义上之所以表示主,是因为天堂之为天堂,不是因适合天使的事物,而是因主的神性,凭此他们获得爱与智慧,甚至生命。正因如此,在圣言中,主自己也被称为“天使或使者”。综上所述,明显可知,天使不是出于自己与约翰说话,而是在天堂中间的主透过他晓谕约翰。
这些话要这样来理解:这些事已揭示给那些处于源自仁及其信的生活良善之人,因为这些人就是“约翰”所指的。主的“十二门徒”或“使徒”是指属于教会的所有处于源自良善的真理之人,从抽象意义上说,是指教会的一切事物。“彼得”是指所有处于信的人,抽象地说,是指信本身;“雅各”是指那些处于仁爱的人,抽象地说,是指仁本身;“约翰”是指那些处于源自仁及其信的生活良善之人,抽象地说,是指由此而来的生活良善本身。在福音书的圣言中,这些事物由“约翰”、“雅各”、“彼得”来表示,这一点可见于1758年伦敦出版的《新耶路撒冷及其天堂教义》(122节)这本小书。
由于源自仁及其信的生活良善构成教会,所以教会状态的奥秘通过使徒约翰被揭示出来,它们就包含在他所看到的异象中。在圣言中,凡人名、地名皆表天堂和教会的事物,这在伦敦出版的《天堂的奥秘》一书多有说明。由此可证实,“祂就差遣使者晓谕祂的仆人约翰”在灵义上表示主通过天堂向那些处于源自仁及其信的生活良善之人所揭示的事。因为仁透过信产生善行,而不是仁凭自身,或信凭自身产生善行。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