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续) #1

1.在早先《最后的审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最后的审判 #73

73.今后世界的状态

十一、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 

73.今后世界的状态将与目前一样;因为灵界发生的巨变不会给尘世的外表造成任何变化。所以世上还是有文明、政治事务,有和平、有条约、有战争,以及其它社会大小事务,一如从前。主说:

在末期必有战争,民族要起来攻击民族,国家要起来攻击国家;并且到处要有饥荒、瘟疫和地震。(马太福音24:6, 7)

主不是说自然界中的这类事件,而是说与它们相对应的灵界事件。因为圣言中的预言并不涉及地上的国家和民族,因而不涉及它们之间的战争;也不涉及地上的饥荒、瘟疫或地震,只涉及与它们相对应的灵界事件。《属天的奥秘》一书解释了这些事件的性质,相关资料可参看下面的脚注。

然而,今后教会的状态将有所不同。表面上看,教会似乎还是那样,但内在将会不同。表面上看,各教会将和以前一样四分五裂,其教义也和以前一样各不相同,外邦人或异教徒的宗教体系也是如此。但从今以后,教会里的人由于属灵自由的恢复,在思想信仰事物,因而思想与天堂有关的属灵事物方面将有更大的自由。因为天堂和地狱里的一切现已恢复秩序,而支持或反对神性事物的一切思维要么从天堂,要么从地狱流入:支持神性事物的思维从天堂流入,反对神性事物的思维从地狱流入。不过,人们将意识不到这种状态的变化,因为他们不反思它,事实上对属灵自由或来自灵界的流注一无所知。然而,这一切在天堂会被感知到,人们死后也能感知到。正因属灵的自由向人们恢复,所以圣言的预言现在得以披露出来,更内在的神性真理则通过它被揭示出来。在以前的状态下,人们不会明白灵义;即便有人明白,也会亵渎之。人们的自由取决于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平衡,人们只有在自由的状态下才能被改造(参看HH597e节)。

脚注:

在圣言中,“战争”表示属灵的争战(AC1659, 1664, 8295, 10455节)。因此,圣言中提到的一切战争武器,如“弓”、“剑”、“盾牌”等,都表示属灵争战中所用到的某种事物或武器(AC1788, 2686节)。在圣言中,“国”表示真理或虚假方面的教会(AC1672, 2547节)。“民族”表示教会中那些处于良善或陷入邪恶的人(AC1159, 1205, 1258, 1260, 1416, 1849, 4574, 6005, 6306, 6858, 8054, 8317, 9320, 9327节)。“饥荒”表示良善和真理的知识的缺乏(AC1460, 3364, 5277, 5279, 5281, 5300, 5360, 5376, 5893节),也表示教会的荒凉(AC5279, 5415, 5576, 6110, 6144, 7102节)。“瘟疫”表示良善和真理的荒废和结束(AC7102, 7505, 7511节)。“地震”表示教会状态的变化(AC3355节)。

属天的奥秘 #1462

1462.当论及主时

1462.当论及主时,“埃及”是指由这些概念、知识或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但当论及其他所有人时,是指总的记忆知识。这一点从埃及这个国家在圣言中的含义清楚可知(对此,前面多处提及,尤其1164, 1165节)。因为古教会在埃及,也在其它许多地方(1238节);当该教会在那个地区时,各种记忆知识在那里比其它任何东西都兴盛;这解释了为何“埃及”一直表示记忆知识。但在这些人渴望通过记忆知识进入信之秘密,因而凭自己的能力探究神性奥秘的真理之后,埃及便沉迷于法术,成了法术之地,因而表示扭曲真理并产生虚假及其衍生邪恶的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这一点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19:11)。
“埃及”表示各种有用的记忆知识,因而在此表示由概念、知识或认知构成的记忆知识;这记忆知识能充当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器皿,这一点从以下圣言中的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他们使埃及,就是各支派的房角石,误入歧途。(以赛亚书19:13)
此处埃及被称为“各支派的房角石”,它应当作为“各支派”所表示的信之事物的基础。同一先知书:
当那日,埃及地必有五城说迦南的语言,又指着万军之耶和华起誓;每一城都必称为太阳城。当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一座祭坛献给耶和华,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一根柱献给耶和华。这都要在埃及地为万军之耶和华作记号和证据;他们因为欺压他们的人哀求耶和华,祂必给他们差来一位救主和首领,拯救他们。耶和华必被埃及所认识,到那日,埃及人必认识耶和华,也要献上祭物和素祭,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耶和华必击打埃及,又击打又医治,他们就回转归向耶和华;祂必应允他们的祷告,医治他们。(以赛亚书19:18-22)
此处在正面意义上所提到的“埃及”表示那些拥有记忆知识或事实,即属世真理,也就是属灵真理的器皿之人。
又:
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进入亚述,埃及人要服侍亚述。当那日,以色列必是第三,与埃及和亚述一起,成为地中间的祝福。因为万军之耶和华赐福给他们,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23-25)
此处“埃及”表示由属世真理构成的记忆知识;“亚述”表示推理或理性事物;“以色列”表示属灵事物;这一切按这个顺序一个接一个出现;所以经上说“当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以色列必是第三,与埃及和亚述一起”。
以西结书:
你的帆是用埃及绣花细麻布作的,可以作你的大旗。(以西结书27:7)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拥有知识或认知;“绣花细麻布作的”表示包含在进行服务的各种记忆知识或世俗学科中的真理,因为记忆知识或世俗的事实属于外在人,理应为内在人提供服务。又:
主耶和华如此说,四十年终了以后,我必将埃及从他们分散到各民中招聚回来,我必把埃及被掳的人带回来。(以西结书29:13-14)
这些话,即“将埃及从他们分散到各民中招聚回来,把被掳的人带回来”,表示类似事物;这些话在许多地方也论及犹大和以色列。撒迦利亚书:
将来地上的各宗族中,凡不上耶路撒冷敬拜君王万军之耶和华的,必无雨降给他们。埃及宗族若不上来……(撒迦利亚书14:17-18)
此处也在正面意义上论到“埃及”,并且“埃及”具有类似含义。
“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人类智慧,这一点也清楚可见于但以理书(11:43),在那里,属天和属灵事物的记忆知识被称为“金银的宝藏”,以及“埃及的宝物”。论到所罗门,经上说:“他的智慧超过所有东方人的智慧和埃及人的一切智慧”(列王纪上4:30)。所罗门为法老的女儿建造的房屋并不代表其它东西(列王纪上7:8等等)。
主在婴孩时被带入埃及,与此处“亚伯兰”(的旅程)所表相同。此外,祂被带到埃及也是为了祂可以实现关于祂所代表的一切事。就至内在的意义而言,雅各及其子孙迁到埃及代表主在来自圣言的知识或认知上接受的最初教导,这也可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在马太福音中,经上论到主说:
有主的天使向约瑟梦中显现,说,起来!带着小孩子同祂母亲逃往埃及,在那里等我吩咐你。约瑟就起来,夜间带着小孩子和祂母亲退到埃及,在那里直到希律死了。这是要应验先知所说的话,说,我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马太福音2:13-15, 19-21)
在何西阿书,论到这应许,经上说:
以色列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就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何西阿书11:1)
由此清楚可知,“孩子以色列”表示主;“我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这句话表示当主是个孩子时,对祂的教导。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藉先知领以色列从埃及上来,他也藉先知而得保存。(何西阿书12:12-13)
此处“以色列”也表示主;“先知”表示一个施行教导的人,或一个教师,因而表示由知识、认知或宗教概念构成的教义。诗篇:
万军之神啊,求你使我们回转,使你的脸发光,我们便要得救。你从埃及带出一棵葡萄树,赶出列族,把这树栽上。(诗篇80:7-8)
这也论及主,祂在知识、认知或宗教概念方面被称为“从埃及带出的葡萄树”,祂正在这些知识或认知上接受教导,或说祂正在学习它们。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