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27.⑷由于今后所有将要出生的人也会进入灵界,所以显而易见,灵界规模庞大,并且具有这样的性质,各个星球上的人所住的自然界根本无法与之相比。这一点从自创世之初以来已经进入并聚集在灵界的不计其数的人明显看出来,从未来加入他们的不断增长的人类也可以推断出来;并且这一过程是永无止境的,如前所示(6-13节),因为人类在地上的繁衍将永不止息。
当我的眼睛(译注:灵眼)被打开时,我有时会看到已经在那里的人数量何等庞大,多到几乎数不清,因为仅仅在一个地方和一个区域就有千千万万的人。那么其它地方又必有多少人呢?那里的所有人都聚集成各个社群,这些社群为数众多,各在其位的每个社群形成三层天堂和它们之下的三层地狱。因此,有些人在高处,有些人在中间,有些人在他们下面;有些人在他们之下的最低区域或地狱。那些在上层的人就像世人住在城市那样毗邻而居,总计有数十万人。由此明显可知,从那里的人数来看,世人所住的自然界无法与灵界相比。所以当一个人从自然界跨入灵界时,就好像从一个小村子来到一座大城市。
就质量而言,自然界也无法与灵界相比,这一点从以下证据明显看出来,即: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灵界都有;除此之外,灵界还有无数这个世界上从未看见,或不能看见的事物,因为灵界的一切属灵事物都按自己的独特方式以一种看似属世事物的形式来体现,并且各都具有无限的多样性。属灵事物在质量上远远超越属世事物,以至于能被属世感官所感知的事物很少;对于从属灵心智所接受的东西,属世感官从中连千分之一都接受不到。属灵心智的一切活动,都以那里的人看得见的形式来呈现。这就是灵界的宏伟壮观景象无法描述的原因。而且这些会随着在天堂的人类数目增多而增长,因为那里的一切事物都以对应于各人在爱与信,因而在聪明与智慧上的状态的形式来显现。因此,随着人数的增长,它们的多样性也不断增长。这就是为何那些被提入天堂的人都说,他们在那里所看见和听见的东西,都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的。
这些证据足以证实,灵界具有这种性质:自然界无法与之相比。至于它是什么样,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那里论述了天堂的两个国度(20-28节);天堂社群(41-50节);天堂里的代表和表象(170-176节);天堂天使的智慧(265-275节)。然而,那里所描述的事物还是极少数的。
3488.主在福音书中所说的这些话描述了教会败坏的第二个状态,这一点从它们的内义明显看出来,其内义如下:
“这一切事却只是灾难的起头”表示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也就是说,那些属于教会败坏的第一个状态的事;如前所述,当人们开始不再知道什么是良善,什么是真理,并对此彼此争论,由此导致虚假、因而异端产生时,第一个状态就会出现。这些事在许多世纪以前就败坏了教会,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基督教界的教会四分五裂,这种分裂就是由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观点造成的;因此,教会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败坏了。
“那时,人必将你们交付苦难,杀害你们”表示良善和真理将灭亡,首先通过“苦难”,也就是败坏,然后通过人“杀害他们”,也就是否认而灭亡。当论及良善和真理时,“杀害”是指不接受,因而是指否认(参看3387, 3395节)。“你们”,即使徒,表示整体上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信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因为十二使徒表示这些事物(577, 2089, 2129, 2130e, 3272, 3354节)。此处很明显,他们具有这种含义,因为论述的主题不是使徒传道,而是时代完结。
“你们必为我的名被所有民族憎恨”表示对与良善和真理有关的一切的蔑视和厌恶。“憎恨”是指蔑视和厌恶,因为这些是憎恨的表现。“所有民族”表示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因为“民族”表示这些人(参看1259, 1260, 1849, 1868, 2588e节)。“为我的名”是指为了主,因而为了来自祂的一切;“主的名”是指用来敬拜祂的整体上的一切,因而是指属于祂的教会的一切(参看2724, 3006节)。
“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出卖,彼此憎恨”表示由这些事引起的敌意。“必有许多人跌倒”表示敌意本身,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身就是那敌意所针对的。圣言在各个地方已经预言,这将是一种干犯和一个绊脚石。“彼此出卖”表示由虚假反对真理产生的对彼此的敌意。“彼此憎恨”表示由邪恶反对良善产生的对彼此的敌意。
“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表示虚假的说教,“假先知”是指那些教导虚假,因而教导虚假教义的人(参看2534节)。“迷惑多人”表示这种教义将衍生的事物,或说这种教义将产生进一步的虚假。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仁爱才渐渐冷淡了”表示仁与信一起气绝而亡。“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表示与信之虚假成比例。“许多人的仁爱才渐渐冷淡了”表示仁气绝而亡,因为这两者,即仁和信并肩同行。哪里没有信,哪里就没有仁;哪里没有仁,哪里就没有信。然而,接受信的,是仁;弃绝信的,是仁的缺乏。这就是一切虚假和一切邪恶的根源。
“惟有忍耐到底的,才能得救”表示对那些处于仁之人的拯救。“忍耐到底的”是指不让自己被引入歧途,从而在试探中没有屈服的人。
“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整个可居之地,对所有民族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表示基督教界将首先知道它。“传遍”表示它会被人所知。“这天国的福音”是指这真理,即:确实如此。“福音”是指宣告,“国”是指真理,因为“国”表示真理(1672, 2547节)。“整个可居之地”表示基督教界,“地”是指教会所在的地区,因而是指基督教界(参看662, 1066, 1068, 1262, 1733, 1850, 2117, 2118, 2928, 3355节)。此处教会被称为“可居的”,是由于信之生命,也就是住在真理中的良善,因为就内义而言,“居”是指生活,“居民”是指真理之良善,或住在真理中的良善(1293, 2268, 2451, 2712, 3384节)。“作见证”表示确保他们知道,防止他们假装不知道。“对所有民族”表示对邪恶(1259, 1260, 1849, 1868, 2588节)。因为当人们陷入虚假和邪恶时,他们就不再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良善;事实上,他们视虚假为真理,视邪恶为良善,反之亦然。当教会处于这种状态时,“然后末期才来到”。蒙主的神性怜悯,接下来的话将在下一章的序言中予以解释;这些话论述了被称为“毁坏可憎”的教会状态,也就是第三个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