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15.教会里的人持有这些观念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以为在最后审判之前,没有人会上天堂或下地狱;并且他们所以为的最后审判是这样:到那时,可见的世界会毁灭,一个新的世界将要出现;灵魂将返回它的肉体,人因它们的结合而再次作为人活着。这种信念牵涉到关于天使的另一个信念,即:他们是起初被造的;因为相信在世界结束之前,没有人上天堂或下地狱,就不可能相信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
但为叫人确信事实并非如此,我蒙允许与天使相交,还与地狱里的人交谈,这种互动如今已经进行许多年了,有时甚至从早上一直持续到晚上;我以这种方式得到关于天堂和地狱的指教。这是为了让教会之人对审判之日的复活,在此期间灵魂的状态,以及天使和魔鬼的性质不再持守错误的信仰。这些信仰都是虚假的,故充满黑暗;对那些出于自己的聪明思想这类事的人来说,这些信仰会导致怀疑,最终导致否认。因为他们心里说:“如此浩瀚的穹苍,如此众多的星辰,如何能与日月一道毁灭和消散?比地球还大的众星如何能从天上坠落于地?被虫子吃光、腐烂净尽并分散于四风的尸体如何能为自己的灵魂再次收聚?而在此期间,灵魂又在哪里?没有在身体中所拥有的感觉,灵魂算什么呢?这些和许多类似问题因无法理解,故成了不可信的。对许多人来说,这些问题甚至摧毁了对人的永生、天堂和地狱,以及教会信仰的其它一切原则的信念。
这种摧毁从问下面这些话的人身上明显看出来,即:有谁从天上来告诉我们这是真的?什么是地狱?它真的存在吗?人永远被火折磨是什么意思?什么叫审判之日?人们岂不是徒然等候数百年了吗?以及涉及否认这一切的更多问题。为防止如此思想的人(如大多数因拥有世俗的专业知识而被视为博学,受过良好教育的人所行的那样)不再扰乱并迷惑信仰和心思都很简单的人,在神、天堂、永生和相关主题上带来地狱的黑暗,主打开我灵的内层。这使得我与所有活在肉身时我所认识并已死去的人交谈成为可能;其中,有的交谈了数天,有的交谈了数月,有的交谈了一整年。我还与其他许多人交谈过,这些人保守来说也有十万,他们当中有很多在天堂的,也有很多在地狱的。
我与过世才两天的人也有过交谈,告之其葬礼正在筹备;对于葬礼,他们说,他们很高兴能够脱去为肉体及其在世上的功能而服务于他们的东西,并想让我说,他们没有死,而是仍作为人活着,和以前一样,只是从一个世界跨入另一个世界。他们说,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有任何损失,因为他们仍拥有跟以前一样的一个身体和身体感觉,也有跟以前一样的一个理解力和一个意愿;因此,他们的思维和情感,感官知觉,快乐和欲望都跟世上的一样。
大多数刚刚死去的人,当发现自己仍作为人活着,和以前一样,并处于相似的状态时,都因还活着而有喜从天降的感觉,声称他们从来没有想到事情会是这样。每个人死后的生命状态一开始都和在世时一样,但会逐渐发生变化,或进入天堂或进入地狱。他们也非常惊讶他们以前对自己死后的生命状态如此无知和盲目,更惊讶的是,教会成员竟然也如此无知和盲目;而在全世界所有人当中,他们是最应该在这些问题上得到光照的。
这时,他们才第一次看到这种盲目和无知的原因。也就是说,外在事物,就是世俗和肉体事物,如此占据并充满他们的心智,以致他们无法被提升到天堂之光,从而看见超越教会教义的教会事物。因为当肉体和世俗事物如今天那样受到欢迎和热爱时,纯粹的黑暗就从这些事物流入,充满凡想要超越其教会教义的规定而思想天上事物之人的心智。
6269.“以色列伸出右手来,按在以法莲的头上”表他认为真理要占据第一位。这从“伸出右手”的含义和“以法莲”的代表清楚可知:“伸出右手”是指认为占据第一位,“右手”表示第一位,这是显而易见的;“以法莲”是指理解力,因而也指信之真理,因为当人心智的理解力部分中有天堂之光所提供的视觉,因而有属灵视觉(参看6222节),信之真理就住在这理解力部分。本节,以及17-19节经文提到,以色列把右手按在以法莲的头上,左手按在玛拿西的头上;这种行为表示他认为信之真理占据第一位,仁之良善占据第二位。他之所以如此思想,是因为以色列所代表的属灵人在重生之前对它们没有别的想法。事实上,属灵人能直接意识到何为信之真理,却意识不到何为仁之良善;因为后者通过一种内在途径流入,而前者则通过一种外在途径流入,和记忆知识一样。
但没有重生的人会很绝对地说,信占据第一位,也就是说,信是教会的本质,因为这样他们就能随心所欲地生活,却仍能说,他们怀有得救的希望了。这也是为什么如今仁已完全消失,以至于几乎没有人知道何为仁,甚至因此不知道何为信的原因,因为这一个离了那一个不能存在。如果仁占据第一位,信占据第二位,那么教会的整个面貌就不同了。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除了那些过着与信之真理相一致的生活,也就是过着一种仁爱生活的人外,没有人会被称为基督徒。人们也会知道何为仁,不会基于有关信之真理的具体观念而在诸教会中作出区分,从而制造出众多教会。相反,他们会说,只有一个教会,这个教会包括所有过着良善生活的人,不仅包括那些在教会所在地区里的人,还包括那些在它之外的人。如果他们这样说,教会对诸如属于主国度的那类事物就会有一个被光照的看法;因为仁会进行光照,带来光明,而无仁之信则从来不会。与仁分离之信所带来的错误观念也会被清楚认识到。
由此可见,如果仁之良善占据第一位,也就是说,如果它是本质要素,信之真理占据第二位,也就是说,它是表达仁之良善的外在形式,那么教会的整个面貌将变得何等不同。教会的整个面貌会变得像古教会,古教会便以仁爱为教会的标志,并且除了仁爱的教义外,没有其它教义;他们由此而从主拥有智慧。该教会的性质在摩西五经中以这些话来描述:
耶和华就环绕他、教导他、保护他,如同保护祂眼中的瞳人。又如鹰搅动巢窝,在雏鹰以上两翅扇展,接取雏鹰,背在两翼之上。这样,耶和华独自引导他,并无外邦神与他同在。耶和华使他乘驾地的高处,使他得吃田间的出产;又使他从磐石中咂蜜,从燧石中吸油;也吃牛群的奶油、羊群的奶、羊羔的脂油、巴珊所出的公绵羊和公山羊,与肥美的麦子,也喝血红葡萄汁酿的纯酒。(申命记32:10-14)
所以,那些属于古教会的人都在天堂,享有那里的一切幸福和荣光。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