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最后的审判(续) #1

1.在早先《最后的审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最后的审判 #13

13.⑹一切神性工作

13.⑹一切神性工作都关注无限和永恒。在天上和地上所看见的事物中有许多这方面的证据。无论在天上还是在地上,永远没有两样完全相同的事物;没有两张完全相同的面孔,永远也不会有;同样,永远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心智。因此,有多少人,多少天使,就有多少面孔,多少心智。任何人,虽然都包含构成其身体的无数部分和构成其心智的无数情感,但他里面永远不会有一样东西与别人里面的完全相似或相同。这就是为何每个人都过着与众不同的生活。这种情形同样存在于自然界的每个细节里面。这种无限多样性就在细节中,因为它们都来源于无限的神性。因此,一个无限的形像无处不在,好叫神性可以视一切事物为祂自己的工作,同时一切事物作为祂的工作可以关注神性。

为说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如何关注无限和永恒,我们举一个很平凡普通的例子。任何种子,无论是树种,谷种还是花种,都是以这种方式被造的:它能无限繁殖,并且持续到永远。一粒种子会产出许多粒,或五粒,或十粒,或二十粒、一百粒,其中每粒种子又产出更多种子。一粒种子如此结实,只需一个世纪,就会覆盖地球的整个地表,甚至覆盖数以万计的星球地表;这些种子被如此创造,以致它们能持续到永远。由此明显可知,它们是如何包含无限和永恒的形像,或说无限和永恒的概念是如何在它们里面的;其它所有例子也一样。天使天堂是宇宙万物为之创造的目的,因为人类正是由于这个目的而存在的,人类是创造可见的天和它所包括的星球过程中所关注的目的。因此,这神性工作,即天使天堂,主要关注无限和永恒,因而关注它永无止境的繁衍,因为神性本身就住在其中。由此清楚可知,人类永远不会停止,因为人类若真的停止,神性工作就会局限于一定数量,从而不再关注无限。

属天的奥秘 #7317

7317.“水就变作

7317.“水就变作血”表它们会歪曲真理。这从“血”的含义清楚可知。“血”是指被歪曲的真理(参看4735, 6978节);因为“血”在正面意义上表示从主发出的真理,因而表示信的神圣;这就是圣餐中的“血”所表示的;但在反面意义上表示向神性真理所施的暴行,由于这种暴行是通过歪曲得逞的,所以“血”是指对真理的歪曲。从此处和接下来所说的可以看出“法老”具体代表谁,也就是说,那些进行侵扰的人具体是指谁,即是指教会中那些宣称自己站在信仰这一边,相信信仰拯救人,然而却过着违背信仰诫命的生活之人;简言之,他们是那些持守虚假信仰,过着邪恶生活的人。
  当这些人进入来世时,他们便带来这样的假设:他们要被引入天堂,因为他们在教会出生并受洗,拥有圣言,以及他们所宣称相信的取自圣言的教义,尤其因为他们宣称信主,祂为他们的罪而受难,由此拯救教会中那些出于教义宣称信祂的人。当这些人刚从世界来到来世时,他们不想知道有关信与仁之生活的任何事,反认为它无足轻重,声称因他们有信,所以损毁其生命的一切罪恶都被羔羊的血洗净、冲走了。但这时,他们被告知,这些观念违背主在马太福音的话,在那里,主说:
  当那日,必有许多人对我说,主啊,主啊,我们不是奉你的名说预言,奉你的名赶鬼,奉你的名行许多异能吗?我必向他们声明,我从来不认识你们,你们这些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所以,凡听见我这话就去行的,好比一个聪明人。凡听见我这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愚拙的人。(马太福音7:22-26)
  在路加福音:
  那时,他们开始站在外面叩门,说,主啊,主啊,给我们开门!祂要回答你们说,我不认识你们,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那时,你们要开始说,我们在你面前吃过、喝过,你也在我们的街上教训过人。可祂要说,我告诉你们,我不知道你们是哪里来的。你们这一切作恶的人,离开我去吧!(路加福音13:25-27)
  但当他们被告知这一切时,却回答说,这些人不是指其他人,仅仅是那些拥有神迹所引发的信仰之人,而不是指那些拥有教会信仰的人。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些人开始认识到,除了那些活了信仰的生活,因而拥有对邻之仁的人外,没有人被允许进入天堂。当开始认识到这一点时,他们开始鄙视其信仰的教义,也鄙视其信仰本身;因为他们的信并不是信,只是诸如构成信的那类事物的知识;它的存在不是为了生活,仅仅是为了获得利益和重要地位。因此,他们开始鄙视构成其信之知识的事物,从而抛弃它们;不久之后,他们沉浸在违背信之真理的虚假之中。这就是那些宣称站在信仰这一边,却过着违背信仰的生活之人所生活于其中的状态。他们就是在来世通过虚假侵扰正直人的人,因而是“法老”具体所指的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