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
1.在早先《最后的审判》那本小册子里,我论述了以下主题:
最后审判之日并不意味着世界的毁灭(1-5节);
人类的繁衍将永不止息(6-13节);
天堂和地狱皆来自人类(14-22节);
自创世以来, 所有曾生而为人且已离世者要么在天堂,要么在地狱(23-27节);
最后的审判必发生在所有人都在一起的地方,因而必发生在灵界,而非世界(28-32节);
当教会走到尽头时,最后的审判就会发生;当因没有仁而没有了信时,教会就走到尽头(33-39节);
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40-44节);
最后的审判已经发生(45-52节);
巴比伦及其毁灭(53-64节);
先前的天及其废除(65-72节)。
世界和教会今后的状态(73-74节)。
9009.“人若不是伺机埋伏”表当它未经事先考虑而出于意愿时。这从“伺机埋伏”的含义清楚可知,“伺机埋伏”是指有预谋,因而事先考虑的行动,因为伺机埋伏的人即将所行的邪恶事先在他脑海中考虑过。他所行的邪恶因事先考虑过,故也来源于意愿,因为它是从那里发出的。有些邪恶从人的意愿发出,但未经事先考虑;而有些邪恶从意愿发出,并经过事先考虑。从意愿发出并经过事先考虑的邪恶远远比未经事先考虑的邪恶坏得多。因为这个人明白它们是邪恶,因此能停止邪恶,但却不愿意停止;他因不愿意停止而在自己里面牢牢确立它们。被牢牢确立的邪恶便具有了这样一种性质:以后它们几乎不可能根除;因为在这种时候,他从地狱召唤出此后不容易离开的灵人。
从心智的一部分,同时未从另一部分发出的邪恶,如从理解力部分,同时未从意愿部分发出的邪恶不会扎下根来,变成这个人自己的。唯独从理解力部分进入意愿部分,或也可说,从属于理解力的思维进入属于意愿的情感,并从情感进入行为的东西会扎下根来,变成他自己的。进入意愿的事物可以说是进入心的事物。
但唯独从意愿发出,因而未经预谋或事先考虑的邪恶是诸如一个人由于遗传或由于遗传倾向所产生的某种以前的活动而倾向的那类邪恶。这些邪恶不会归与这个人,除非他在其心智的理解力部分牢牢确立它们(参看966, 2308, 8806节)。但当它们在这个部分被牢牢确立时,就被铭刻在这个人身上,变成他自己的,然后归与他。不过,在一个人成年之前,也就是在他开始独立思考并理解事物之前,这些邪恶不可能在一个人那里牢牢确立在他心智的理解力部分。因为在此之前,他信靠的不是自己,而是他的老师和父母。由此明显可知“人若不是伺机埋伏”表示什么,即当它未经事先考虑而出于意愿时。
九、巴比伦及其毁灭
53.启示录所预言的一切如今都已应验(可参看40-44节);最后的审判已经完成(可参看45-52节);这一章还解释了对伊斯兰教徒和外邦人或异教徒的审判是如何进行的(可参看50-51节)。接下来说明对“巴比伦”所指的天主教徒的审判是以哪种方式进行的;启示录对巴比伦有大量论述,特别是第18章论述了它的毁灭,在那里经上是如此描述的:
天使大声喊着说,巴比伦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并各样污秽可憎之雀鸟的巢穴。(启示录18:2)
在描述这种毁灭之前,我先提出一些初步观点:
⑴何谓“巴比伦”,其性质如何。
⑵属巴比伦者在来世是什么样。
⑶迄今为止,他们在灵界的住处在哪里。
⑷他们为何被容忍住在那里,直到最后审判之日。
⑸他们如何被摧毁,他们的住处如何变成荒场。
⑹他们当中那些对良善所产生的真理拥有一种情感的人都得救了。
⑺从今以后,从尘世进入灵界的天主教徒情况如何。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