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婚姻之爱 #515

第26章 行淫与侵

第26章 行淫与侵犯属灵婚姻的对应关系

515.我本想在此插几句话,以说明对应关系的性质,但这并非本书的主题。我在前文(76342节)简要概述了对应关系的性质,在《揭秘启示录》一书,从头至尾充分说明了它如何存在于圣言的属世之义和属灵之义之间;在《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尤其该书5-26节)一书证明了圣言包含一个属世之义和一个属灵之义,以及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


婚姻之爱 #340

340.⑺以色列民族

340.⑺以色列民族可以娶数个妻子,是因为他们当中没有基督教会,故无法被赐予真正的婚姻之爱。如今,有些人对一夫一妻,也就是一个男人与一个妻子的婚姻制度持有模棱两可的想法;他们彼此争论其中的原由,认为,既然以色列人及其国王,包括大卫和所罗门,可以公开拥有一夫多妻的婚姻,那么从本质上说,基督徒也可以。但是,这些人不知道以色列人与基督徒的区别,也不知道教会外在与内在的区别,同样不知道主如何将教会从外在变为内在。所以,靠着对婚姻的内在判断,他们一无所知。总体而言,必须铭记在心的是:人生来属世,是为了他能变得属灵;只要仍旧属世,他就如同在夜间或入睡时那样无法看到属灵之物;此时,他并不知道外在属世人和内在属灵人之间有什么区别。

从圣言清楚可知,以色列人当中并没有基督教会。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候弥赛亚高举他们在世界各族各民之上,并且还在等候。因此,无论过去还是现在,他们若被告知,弥赛亚统治众天堂,因而统治众民族,就会视之为一派胡言。正因如此,当基督,也就是弥赛亚,我们的主降世时,他们不但不承认祂,还残忍地把祂从这个世界除去。由此明显可知,无论过去还是现在,基督教会都不在这个民族当中。那些没有基督教会的人,无论外在还是内在,都是属世的。他们不会因一夫多妻受到伤害,因为它被刻在了属世人身上。他在婚姻中只能觉察到诸如属于情欲的那类事物。这就是主说这句话的意思:

摩西因为你们的心硬,所以许你们休妻,但起初并不是这样。(马太福音19:8

祂说摩西允许,是为了叫人知道,这不是主所允许的。

从主的诫命和祂废除仅服务于属世人功用的仪式清楚可知,主教导内在属灵人。主关于洗濯的诫命表明,这是对内在人的一种洁净(马太福音15:1,17-2023:25,26;马可福音7:4-23);关于通奸的诫命表明,这是意愿的淫欲(马太福音5:28);关于休妻的诫命表明,这是不可以的;关于一夫多妻的诫命表明,这并不符合神的律法(马太福音19:3-9)。主所教导的这些和许多其它诫命都涉及内在属灵人,因为唯独祂打开人心智的内层,使它们变得属灵,并将它们植入属世区域,以便它们也能获得一个属灵的本质。若人靠近祂,并照祂的诫命生活,这一切也会发生。简言之,这些诫命是:要信祂,避开邪恶,因为它们属于魔鬼,来自魔鬼;要行善事,因为它们属于主,来自主;要貌似凭自己行这两件事,但同时相信是主通过人自己行的。

唯独主打开内在属灵人,并将其植入外在属世人;其真正原因在于,人皆在属世层思考和行事;因此,如果神不给自己披上一个属世的人身,并将这人身也变成神性,人就无法觉察任何属灵事物,并把它接入自己的属世层。综上所述,这一事实是显而易见的,即:以色列民族可以娶数个妻子,是因为他们当中没有基督教会。


婚姻之爱 #130

130.⑾婚姻之爱取

130.⑾婚姻之爱取决于人内教会的状态,因为它取决于其智慧的状态。我在前面多次说到,并且将来还会多次提及,婚姻之爱取决于人所拥有智慧的状态。所以,我在此说明何为智慧,以及它如何与教会构成一体。人拥有知识、聪明和智慧。知识属于认知,聪明属于理性,智慧属于生活。就其完整性而言,智慧同时属于认知、理性和生活。认知首先出现,理性通过认知形成,智慧则通过这二者形成。当人照着真理,也就是他的认知理性生活时,智慧便产生了。所以,智慧既属于理性,同时也属于生活。当它成为理性的智慧,并因此成为生活的智慧时,它正在变成智慧;当它变成生活的智慧,并因此变成理性的智慧时,它就是智慧。上古之人在世时只认生活的智慧,这就是古时那些被称为“智者”(wise mensophi)之人的智慧。继上古之人之后的古人视理性的智慧为智慧,他们被称为“哲人”。但如今,许多人甚至将知识也称为智慧,因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学者,甚至连那些只是见多识广之人都被认为有智慧。智慧就这样从高峰跌入低谷。

有必要说说智慧在其起源、发展、因而完全状态上的性质。对人来说,属于教会的事物被称为属灵的,居于他的至内层;属于国家的事物被称为世俗的,占据它们之下的位置;属于知识、经验、技能的事物被称为属世的,构成它们止于其上的脚凳。属于教会的事物被称为属灵的,它们之所以在人的至内层有它们的居所,是因为它们与天堂结合,并经由天堂与主结合。事实上,对人来说,唯独这些事物从主经由天堂流入。属于国家的事物被称为世俗的,它们之所以占据属灵层之下的位置,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结合,是这个世界的事物,也就是将世人联合起来,旨在能由他们形成稳定有序的社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属于知识、经验、技能的事物被称为属世的,它们之所以构成脚凳,是因为它们与身体的五种感觉紧密结合,可以说是属于心智的内在事物和属于灵魂的至内在事物止于其上的最外在的位置。

属于教会的事物被称为属灵的,居于至内层;居于至内层的事物构成头,而它们之下的事物被称为世俗的,构成身体;最外在的事物被称为属世的,构成脚,故显而易见,当这三者按适当秩序排列时,人就处于完美的状态。这时,它们流入的秩序也是一样的,即:构成头的事物流入身体,并经由身体流入脚。所以,属灵事物流入世俗事物,并经由世俗事物流入属世事物。由于属灵事物处于天堂之光,所以很明显,它们通过自己的光启示依次而来的事物,通过自己的热,也就是爱,赋予它们生机和活力。当这一切发生时,此人便获得智慧。

智慧既然属于生活,并因此属于理性,如前所述,那么问题来了,何为生活的智慧?简言之,这智慧就是:避恶,因为邪恶对灵魂有害,对国家有害,对身体有害;行善,因为良善对灵魂有益,对国家有益,对身体有益。这就是婚姻之爱与之结合的智慧所指的智慧,因为它通过避通奸之恶如灵魂、国家和身体的瘟疫而与这智慧结合。由于该智慧源自属于教会的属灵事物,故可知,婚姻之爱取决于人内教会的状态,因为它取决于智慧的状态。这也就理解了前面数次提及的内容,即:人越变得属灵,就越享有真正的婚姻之爱。因为人正是藉着教会的属灵事物而变得属灵。有关婚姻之爱与之结合的智慧的详细内容,可见于下文(163-165)。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