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一、有两个世界:灵人和天使 所居住的灵界,世人所居住的自然界
ISB3.有一个灵人和天使所居住的灵界,它不同于世人所居住的自然界,这一点迄今仍深深隐藏于基督教界。原因是,没有天使降下来口头教导它,也没有人升上去看见它。为免得出于对灵界的无知,以及由此造成的对天堂和地狱的不确定信仰,人变得昏头昏脑,以至于成为无神论的自然主义者,主乐意打开我的灵眼,把它提升到天堂,又让它下入地狱,向我展示两者的性质。
由此向我显明,有两个彼此不同的世界;一个因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属灵的,故被称为灵界;另一个因其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属世的,故被称为自然界;灵人和天使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世人也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而且,每个人都通过死亡从自己的世界进入另一个世界,并在这个世界生活到永远。为使流注,也就是这本小册子所论述的主题,从它的起始就被揭示出来,必须先提供关于这两个世界的知识;因为灵界流入自然界,并驱动它的各个部分,包括人和动物,也构成植物和草本中的生长活动。
765.启18:8.“为此,在一天之内,她的灾殃要一齐来到,就是死亡,悲哀,饥荒”表因此缘故,在最后审判之时,他们所行邪恶的惩罚会报应到他们身上,这惩罚就是死亡,死亡就是地狱的生命,和因着统治被推翻而遭受的内在悲伤;悲哀就是因贫苦和悲惨取代富有导致的内在悲伤;饥荒就是丧失对一切真理的理解。之所以说“为此”,是因为“她心里说,我坐着作皇后,并不是寡妇,决不会看见悲哀”,正如前文所述(764节)。“一天之内”表示最后审判之时,也就是所谓的“审判日”。“灾殃”表示对他们在世所行邪恶的惩罚,那时,这些邪恶会报应他们。“死亡”表示地狱的生命,和因着统治被推翻而遭受的内在悲伤,也就是上面所说的痛苦(763节);对此,下文很快有所说明。“悲哀”表示因贫苦和悲惨取代富有导致的内在悲伤(764节)。“饥荒”表示丧失对一切真理的理解。天主教中那些出于自我之爱进行统治,只为自己不爱功用的人就陷入这三样灾,或惩罚。这些人内心其实是无神论者,因为他们将一切归给自己的智谋和自然界。这个族群中其他具有如此性质,但没有深入思考的人是偶像崇拜者。灾殃或惩罚,也就是所谓的“饥荒”表示丧失对一切真理的理解(参看323节)。诚然,每个人只要活在人世,都拥有理性,也就是理解真理的官能;这种官能在每个人死后仍保留。然而,那些在世时出于自我之爱和对自己聪明的骄傲而充满宗教虚假的人死后不愿理解真理;不愿仿佛就不能。出于不愿的这种不能就在所有这类人当中,并由此不断增长,以致出于为了统治而渴望虚假的快乐,他们不断吸收新确认虚假,从而在理解或认知上变成纯粹的虚假,并永远保持下去。耶利米书中有关巴比伦的这些话也表示类似的事:
你们的母巴比伦就极其抱愧,生你们的必然蒙羞;看哪,她要列在诸国之末,成为旷野,旱地,沙漠;因耶和华的忿怒,必无人居住,要全然荒凉;凡经过巴比伦的要受惊骇,又因她所遭的灾殃嗤笑。(以赛亚书50:12,13)
919.启21:23.“那城不需要日月照耀它,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它,又有羔羊为城的灯”表新教会之人不会处于自我之爱和自己的聪明,因而不会单单处于属世之光,还将处于唯独来自主出于神性真理的属灵之光。“日”在此表示脱离属灵之爱的属世之爱,这爱就是自我之爱;“月”表示脱离属灵的聪明和信仰的属世聪明和信仰,就是自己的聪明和出于自我的信仰。这种爱,以及这种聪明和信仰在此以“日月”来表示,那些将在主的新教会之人不会需要这样的光照。光照它的“神的荣耀”表示圣言的神性真理(629节);由于光照来自主,故经上说“又有羔羊为城的灯”。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所表示的事,与此处这些事很相似:
你必称你的墙为拯救,称你的门为赞美。日头不再作你白昼的光,月亮也不再以光辉发光给你;耶和华却要作你永远的光,你神要为你的荣美!你的日头不再下落,你的月亮也不退缩;因为耶和华必作你永远的光;你的人民都必成为义人。(以赛亚书60:18-21)
不再发光的“日头”和“月亮”表示自我之爱和自己的聪明;不再下落的“日头”和“月亮”表示来自主的对主之爱,以及来自主的聪明和信仰。“耶和华要作你永远的光”与此处“神的荣耀光照它,又有羔羊为城的灯”所表相同。“日”表示对主之爱,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我之爱(参看53, 144节);“月”表示来自主的聪明,和来自祂的信仰(332, 413, 414节)。因此,“月”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己的聪明和出于自我的信仰。由于“日”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我之爱,“月”在反面意义上表示自己的聪明和出于自我的信仰,所以拜日月星辰是可憎的事,这从圣言明显可知(如耶利米书8:1,2;以西结书8:15,16;西番雅书1:5);这种人会用石头打死(申命记17:2,3,5)。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