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5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

十三、这与动物完全不同

ISB15.那些出于呈现给身体感官的纯粹表象进行判断的人,得出以下结论:动物和人一样,也有意愿和理解力;因此,唯一区别在于:人能说话,从而能描述他所思想和渴望的东西,而动物只能通过声音来表达。然而,动物并没有意愿和理解力,只有它们各自的一个形像,学者称之为一种模拟。

一个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被提升到其意愿的欲望之上,因而能从上面知道并看见它们,还能节制它们;但一个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是因为它的欲望驱使它去做凡它所做的事。因此,人之为人,就在于他的意愿服从他的理解力;而动物之为动物,则在于它的理解力服从它的意愿。从这些事可以得出这个结论:人的理解力是活的,因而是一种真正的理解力,因为这理解力接受从天堂流入的光,拥有它,将它视为自己的,还出于它进行各种各样的分析思考,并且完全貌似出于自己如此行;人的意愿是活的,因而是真正的意愿,因为这意愿接受所流入的天堂之爱,并出于它貌似出于自己行事;但动物的情形正好相反。

因此,那些出于意愿的情欲思考的人好比动物,在灵界从远处看,也显为动物;他们也像动物那样行动,唯一区别在于:他们若愿意,就能不这样行动。但那些通过理解力约束其意愿的情欲,因而行事理性、明智的人则在灵界显为人,是天堂的天使。

简言之,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始终一致作工;因为意愿本身是盲目的,它属于热,不属于光,故使得理解力也是盲目的。因此,动物不知道,也不理解自己的行为;然而,它会行动,因为它出于来自灵界的一种流注行动;这种行动是本能。

人们以为动物出于理解力思考它所做的事,但事实并非如此;它只是出于自创造时就在它里面的属世之爱,在其身体感官的协助下被驱使行动。人能思考和说话,只是因为他的理解力能与他的意愿分离,并能被提升到天堂之光;因为理解力思考,思维说话。

动物之所以照着铭刻在它们本性上的秩序律法行动,其中一些动物可以说以一种道德、理性的方式行动,不同于许多人,是因为它们的理解力盲目服从其意愿的欲望,因此它们不能像人一样通过堕落的推理来败坏这些欲望。值得一提的是,前面所说的动物的意愿和理解力是指这两种官能的一个形像和模拟。以这些官能的名称来称呼这种模拟是由于表象。

动物的生命好比一个梦游者,在理解力沉睡时,凭意愿行走和行事;还好比一个盲人,靠着狗的引导穿过街道;又好比一个愚人,出于习俗和由此获得的习惯而按规定办事;同样好比一个缺乏记忆,因而缺乏理解力的人,但他仍知道或学会如何穿衣,吃他喜爱的美食,喜欢性爱,在街上挨家挨户走,做那种抚慰感官、放纵肉体的事;他被这些事的诱惑和快感牵着走,尽管他不思考,因而不能说话。

从这些事明显可知,那些以为动物享有理性,与人的区别仅在于外形,以及它们不能通过言语来表达它们隐藏在里面的理性事物之人,错得有多么离谱!许多人甚至从这些谬论得出以下结论:如果人死后仍活着,那么动物死后也会活着;相反,如果动物死后不会活着,那么人死后也不会活着;除此之外还有其它因对意愿和理解力,以及层级的无知而导致的幻想或幻梦,而人的心智通过层级,如同顺着一架梯子那样登上天堂。

婚姻之爱 #316

316.记事二:

316.记事二:

有一次,我怀着内心的安宁、精神的平静愉悦在散步,就发现远处有一个小树林,树林中间有一条通往小宫殿的林荫道。只见青年男女、丈夫妻子们走了进去。我在灵里也向那里走去,问站在入口的一位看门人我能否进去。他就盯着我看,于是我说:“你为什么看着我?”他回答说:“我盯着你,是为了看看你脸上这种平静的愉悦是否带有一点婚姻之爱的快乐。这条林荫道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花园中间有座房子,里面住着一对新婚夫妇。今天,他们的朋友要来祝贺他们。至于哪些人可以进去,我自己并不知道,但被告知,可通过他们的脸来辨别;要是在他们脸上看到婚姻之爱的快乐,就放行,其他人则一律不能进。”所有天使都能从其他人脸上看到他们内心的快乐。由于我正沉思婚姻之爱,所以他从我脸上看到了这爱的快乐。这种沉思从我的眼睛流露出来,由此进入我脸的内层。于是,他告知我可以进去。

我所踏上的这条林荫道长满果树,它们枝条交错,在路两旁形成一堵连绵不断的树墙。我沿着林荫道进入一个小花园,花园里的灌木和鲜花散发出阵阵芳香,而且都是成双成对排列的。我听说,在正举行婚礼或举行过婚礼的地方就会看到房子周围有这类花园,所以它们被称为婚礼花园。然后,我走进这所房子,看到一对夫妻正出于真正的婚姻之爱彼此手牵手一起交谈。这时,我能从他们脸上看到婚姻之爱的画像,从他们的交谈中获知它的活力。我和其他许多访客一道献上良好的祝愿,并祝贺他们后,就出来进入婚礼花园。我发现花园右侧有一群青年男子,凡离开房子的人都匆忙来到这里。原来他们正在那里谈论婚姻之爱,这个话题仿佛有某种无形的力量,将所有人的心都吸引过来。我听见一位智者在讲述这爱,我所听到的内容大致如下:

他说:“主的圣治在天上的婚姻和婚姻本身方面是最细致,同时也是最普遍的。因为天上的一切幸福都是从婚姻之爱的快乐流出的,如同甜水从源泉的甘脉流出。所以,主规定,在婚姻中彼此匹配好的夫妻成双成对出生。他们在主的不断引导下朝着婚姻被抚养长大,尽管无论男孩女孩,都未意识到这一点。等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他们仿佛在命运的安排下在某个地方相遇,看见彼此。然后,他们凭着某种直觉立刻意识到他们是天生一对,并且仿佛在某种内在指示的促使下心里思想。少男心想:‘她是我的’,少女心想:‘他是我的。’等这种想法在二者的脑海中沉稳一段时间后,他们决心彼此交谈并订婚。我们说仿佛在命运的安排下,仿佛凭着直觉,其实是指圣治,因为圣治在不为人知时,就具有这种表象。”至于“要结婚的夫妻成双成对出生,并朝着婚姻被抚养长大,尽管他们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他是通过二人脸上的夫妻相,以及他们性情和心智最内在的永久联结来证明的。若没有主的预见和规定,诸如他们在天上的这种联结是不可能的。

智者说完这番话,一群人鼓掌叫好。他继续说:“婚姻的元素就存在于每个人的最细微之处,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只是在男性和女性里面各不相同。女性的婚姻元素注定要与男性的结合,反之亦然,这种结合甚至存在于最细微之处。”他通过每个个体中的意愿与理解的婚姻证实了这一点。“这二者一起作用于心智和身体的最小细节。由此可见,每一种物质,甚至最小的物质,都包含这种婚姻元素。这一点从简单物所构成的复合物明显可知,或从以下事实看出来: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孔、脸颊、嘴唇、胳膊、手、臀和脚都是成双成对的;在人体内,大脑有两个半球,心脏有两个心室,肺脏有两片肺叶,肾脏和睾丸也各有两个;即便器官不是两个,它们依然被分为两部分。它们成双成对的原因在于,一个属于意愿,另一个属于理解;它们如此奇妙地一起工作,以致行如一体。所以,两只眼睛产生一个视觉,两只耳朵产生一个听觉,两个鼻孔产生一个嗅觉,两片嘴唇说出一句话,两只手制作一件作品,两只脚迈出一个步伐,大脑的两个半球产生心智的一个居所,心脏的两个心室通过血液产生人体的一个生命活动,肺脏的两片肺叶产生一个呼吸,等等。但男性和女性在通过真正的婚姻之爱联结时,就会构成一个生命,也就是完整的人。”

当他说到这里时,只见右边一道红色闪电,左边一道白色闪电。两道闪电都很轻柔,它们穿过眼睛直达我们的头脑,启发它们。接着是一阵雷鸣,犹如轻柔的低语从天使天堂流下来,并且音量逐渐加大。看到、听到这一幕,智者说:“这是给我的一个信号和告诫,要我就刚才所说的再补充一个细节。在这些成对的当中,右边的表示它们的良善,左边的表示它们的真理。这是由于良善与真理的婚姻,该婚姻被铭刻在人身上,无论总体还是每个细节。良善关乎意愿,真理关乎理解,二者一起关乎一个联结。这就是为何在天上,右眼是视觉的良善,左眼是视觉的真理;右耳是听觉的良善,左耳是听觉的真理;右手是人能力的良善,左手是人能力的真理;其它成对的也一样。正因右和左具有这些含义,所以主说:

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若是右手叫你跌倒,就砍下来。(马太福音5:29,30

祂这话的意思是,若良善变成邪恶,就要把它扔掉。由于同样的原因,祂还吩咐门徒把网撒在船的右边,他们照做后,捕到很多鱼(约翰福音21:6)。主这话的意思是,他们要教导仁之善,从而把人召聚来。”

话音刚落,又有两道闪电来了,不过,比先前的还要温和。这时,左边那道闪电的亮白看上去似乎略带右边那道闪电的红火。看到这个景象,智者说:“这是天上来的信号,确认我所说的话。因为在天上,火一样的东西是良善,亮白一样的东西是真理。左边闪电具有略带右边闪电红火的亮白,这个景象是一个信号,证明光的亮白,或光本身,无非是火的光辉而已。”听见这话,众人都被那些闪电和关于它们的讲述所点燃,带着欢乐的良善与真理回家去了。


婚姻之爱 #315

315.对此,我补充

315.对此,我补充两个记事。记事一:

我曾经看到不远处有一个大气现象,只见一朵云被分成数朵更小的云,其中有的是蓝色,有的是黑色。我看见这些云朵仿佛在互相碰撞,擦出道道条纹或光线,时而利如剑尖,时而钝如断剑,时而前冲,时而后退,更像是拳击手。这些各种颜色的小云朵看似在彼此交战,其实是在玩耍。由于这个大气现象离我不远,我便举目仔细观看,见有男孩、年轻男子和老年男子正进入一栋大理石结构的建筑,它的根基是花斑岩的。该大气现象就在这栋建筑上方。于是,我问一个正要进去的人那里发生何事,他回答说:“这是一所中学,年轻人在此被引入属于智慧的各种事务。”

听见这话,我便和他们一同进去,因为我在灵里,也就是说,处于和灵界之人,也就是所谓的灵人并天使相同的状态。在这所学校里面,只见前面有一张椅子,中间有些长凳,四周有些座位,入口对面有一个旁听席。椅子是给回答所提问题的年轻人的,长凳是给观众的,四周的座位是给那些前面作出智慧答复之人的,旁听席是给要作仲裁者和评判员的长者的。旁听席中间有一个讲台,一位智者坐在那里,他们称这智者为校长。问题便由他提出,年轻人则从椅子上回答这些问题。众人集合完毕,讲台上的这个人起身说:“现在请回答这个问题,若你能,请解决它:灵魂是什么,它的性质又是什么?”

听到这个问题,众人倍感意外,开始窃窃私语。会众中坐在长凳上的一些人惊呼:“从土星时代直到如今,有什么人能凭任何理性思维明白并领悟灵魂是什么?更不用说它的性质了!毫无疑问,这个问题远远超出所有人的理解范畴!”可旁听席上的人对此却回答说:“这个问题并未超出人的理解力,就在理解的能力和范畴之内。只管回答就是了。”于是,那天被选出来坐到椅子上回答问题的年轻人便站了起来。他们共有五人,都经过长者检查,被认为极其聪明。此时,他们正坐在椅子周围的软座上,然后照他们就座的顺序轮流坐上那把椅子。每个人上去的时候,都要穿上一件乳白色丝绸外衣,外罩一件绣花软羊毛长袍,头戴一顶帽子,帽子上有一圈周围饰有小蓝宝石的玫瑰。

我看见第一位年轻人就是如此穿戴的,他上去说:“灵魂是什么,其性质又是什么,自创世第一天起,这个问题就没有启示给任何人。这是一个唯独神保存在祂宝库中的奥秘。然而,有人已经发现,灵魂就像一位女王那样住在人里面,有学问的专家也已经猜到她的宫殿所在之处。有的把它放在大小脑之间的小结节上,叫做松果体。他们猜测这就是灵魂的座位,因为整个人受两个大脑支配,而这个结节就调控它们。所以,随意调控这两个大脑,也必然从头到脚调控整个人。”他又补充说:“这个观点在许多世人看来是正确或有可能的,但后世却把它当作纯粹的虚构加以弃绝。”

说完这番话,他脱下长袍、外衣,摘下帽子;然后被选年轻人当中的第二位穿上,坐进椅子。他关于灵魂的陈述如下:在整个天堂和整个世界,没有人知道灵魂是什么,它的性质又是什么。灵魂存在,并且在人里面,我们就知道这么多;至于它在哪里,就只能猜了。有一点是肯定的,就是它在头脑中,因为正是在那里,理解力进行思考,意愿作出决定;此外,人的五官都在脑袋前面的脸上。赋予后者和前者以生命的,唯有住在头脑里面的灵魂。但我还不敢说它的宫殿在头脑的哪个地方;有时我赞成那些把它的座位放在大脑的三个脑室里的人;有时赞成那些把它的座位放在大脑纹状体里的人;有时赞成那些把它的座位放在两个大脑髓质里的人;有时赞成那些把它放在皮质里的人;有时赞成那些把它放在硬脑膜里的人。因为这些座位当中的每一个都不缺乏支持它的证据。

支持三个脑室的证据是:它是所有大脑的动物精神(animal spirits)和淋巴的容器。支持纹状体的证据是:这些构成骨髓,而神经经由骨髓出去,两个大脑也经由骨髓延伸到脊柱,并从后者和前者发出纤维,而整个人体就由这些纤维构成。支持两个大脑髓质的证据是:这种物质是所有纤维的聚集和集合,而所有纤维形成整个人发展的起点。支持皮质的证据是:这种物质是最初目的和最终目的,由此是所有纤维、因而所有感觉和运动的开始。支持硬脑膜的证据是:这种物质是两个大脑共同的覆盖物,它以一种连续性从大脑延伸到心脏和身体内脏。至于我自己,我觉得这些证据难分高下,就请你们自己决定和选择哪一种是最好的。”

说完,他从椅子上下来,将外衣、长袍和帽子交给第三位。第三位就升到椅子上,然后说:“在我这个年龄,我怎能参透如此高深的话题呢?我向此处坐在周围的智者呼吁,向坐在旁听席上的智者呼吁,甚至向最高层天堂的天使呼吁:有谁能凭他的理性之光为自己形成有关灵魂的任何概念呢?至于它在人里面的座位,我和别人一样能提出很好的猜想。我猜它在心脏,因而在血液中。我这样猜想的理由是,心脏通过血液控制身体和头部。有一条叫主动脉的大血管从心脏发出,直达全身;还有一条叫颈动脉的血管从心脏发出,直达整个头部。因此,人们普遍认为,灵魂靠着心脏通过血液来维持、滋养身体和头部的整个有机系统,并赋予其以生命。相信这个论断的另一个理由是,圣经多次提及灵魂与心。如‘要尽你的灵魂和你的心爱神’;神要在人里面造‘一个新灵魂和一个新心’(申命记6:5;10:12;11:13;26:16;;耶利米书32:41;马太福音22:37;马可福音12:30,33;路加福音10:27等)。经上还明确说,血是肉身的灵魂(利未记17:11,14)。”听到这句话,一些人抬高嗓门大声说:“好有学问!”他们都是神职人员。

此后,第四位穿上前一个发言者的衣服,坐进椅子说:“我也怀疑没有人具有这等敏锐和精妙的头脑,竟能参透灵魂是什么,它的性质又是什么。所以我认为,凡想要参透灵魂的人,都会因无用的努力而精疲力尽。但我从小就坚信古人的观点,认为人的灵魂就在他的整体和他的各个部位,因而既在他的头部及其各个部位,也在他的身体及其各个部位。把它的座位安置在某个特定部位,而不是各处,这是现代学者发明的虚妄观念。此外,灵魂是一种属灵实质,它的属性不可能是延伸和位置,只能是居住和充满。再者,当有人提及灵魂时,他不是理解为生命吗?而生命不是在整体和各个部位吗?”许多观众支持这种说法。

在他之后是戴着相同徽章的第五位,他从椅子上发表如下声明:“灵魂在哪里,它是在某个部位还是在整个人里面,我就不细说了。但我会根据自己的资源和知识库就这个问题,即灵魂是什么,它的性质又是什么,说说自己的想法。人们都将灵魂想象为某种纯粹的东西,好比以太,空气或风;生命力由于人所拥有的理性(人就凭这理性胜过动物)而在其中。我的这种观点基于以下事实:当人去世或咽气时,我们就说他把灵魂或灵交出去了。也正因如此,死后继续活着的灵魂被视为这样一种气息,它包含我们称之为灵魂的意识。灵魂还能是别的什么吗?不过,我曾在旁听席上听你们说,这个问题,就是灵魂是什么,它的性质又是什么,并未超出理解力,而是在它的能力和范畴之内,所以我乞求你们自己解开这千古之谜。”

于是,旁听席的长者就朝提出这个问题的校长望去。他们一点头,校长就明白他们想让他下去告诉他们答案,于是立刻从讲台上下来,穿过礼堂,坐进椅子。然后,他伸手说:“请听我说。有谁不认为灵魂是一个人最内在、最微妙的本质呢?但是,没有形式的本质不就是想象的虚构物吗?因此,灵魂是一种形式,至于是哪种形式,我会告诉你们。它是属于爱的一切事物和属于智慧的一切事物的形式。属于爱的一切事物被称为情感,属于智慧的一切事物被称为感知。后者来自前者,因而这二者一起构成一个形式,这个形式包含无数事物,并且这些事物以如此的秩序、系列和连贯性被排列,以至于可以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之所以说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一体,是因为若要保持这个整体的性质,或也可说,若它要保持一个统一体,就不能从它取走什么,或给它添加什么。人的灵魂不就是这样一种形式吗?属于爱的一切事物和属于智慧的一切事物,不就是这个形式的本质吗?对人来说,这些本质就在他的灵魂里,并从他的灵魂而在他的头部和身体。

“你们被称为灵人和天使;你们在世时以为灵人和天使,因而心智和性格就像一阵阵风或以太粒子。但现在你们清楚看到,你们是真正实实在在的人,在世时这人在物质身体中生活和思考。你们知道,并不是这个物质身体,而是这身体中的属灵实质在生活和思考。你们将这称为灵魂,却不知道它的形式。然而,现在你们已经看见它了,并还要看见它。你们都是灵魂,关于它的不朽,你们有那么多的听闻、思考、谈论和著述;你们因是出于神的爱与智慧的形式,所以永远不会死。灵魂是人的形式,既不能从这形式取走什么,也不能给它添加什么,它还是全身一切形式的至内在形式。由于在外的形式从至内在形式取得自己的本质和形式,所以你们就是灵魂,正如你们在自己和我们眼里那样。简言之,灵魂因是至内在的人,故就是这个人自己;因此,它的形式就是丰满而完美的人形。然而,它并不是生命,而是接受从神而来生命的最近容器,因而是神的居所。”

许多人因这番话鼓掌喝彩,但有些人说:“这些话,我们必须掂量掂量。”然后,我就回家了,看哪,只见在这所中学上方,一片没有条纹或光线彼此交战的亮云取代了之前那个大气现象。这云穿透屋顶,进入这所中学,照亮它的墙壁。我听说,他们看到墙上有题字,其中有这一句:“耶和华将生命的灵魂吹进人的鼻孔里,人就成了活的灵魂”(创世纪2:7)。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