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八、因此,从这太阳发出的一切就本身而言,都是死的
ISB10.如果理解力的理性官能稍微升到身体感官事物之上,谁都能凭它看出,爱就本身而言,是活的;爱之火的表现就是生命;相反,初级的火就本身而言,分别是死的;因此,灵界的太阳因纯粹是爱,故是活的,自然界的太阳因纯粹是火,故是死的;从它们发出并存在的一切事物都是如此。
有两样事物产生宇宙中的一切结果,即生命和自然;当生命从里面驱动自然时,两者就按秩序产生这些结果。当自然从里面使生命行动时,情况就不同了;这种情形就发生在那些将本身是死的自然置于生命之上和之内,因而只追求感官愉悦和肉体欲望,毫不在乎灵魂的属灵事物和心智的真正理性事物的人身上。这些人由于这种颠倒而被称为“死人”;他们都是世上的无神论自然主义者,并且都是地狱里的撒旦。
他们在圣言中也被称为“死人”,如在诗篇:
他们又与巴力毗珥连合,且吃了死人的祭物。(诗篇106:28)
仇敌逼迫我的灵魂,使我坐在黑暗之处,像世上的死人一样。(诗篇143:3)
要垂听被囚之人的叹息,要释放将死的人。(诗篇102:20)
在启示录:
我知道你的行为,按名你是活的,其实是死的。你要警醒!坚固那剩下将近死去的。(启示录3:1, 2)
他们被称为“死人”,是因为属灵的死亡就是诅咒,诅咒就是那些相信生命来自大自然,因而相信自然之光就是生命之光,从而隐藏、窒息并扑灭关于神、天堂和永生的一切观念之人的命运。这些人就像猫头鹰,在黑暗中看见光明,在光明中看见黑暗,也就是视虚假为真理,视邪恶为良善;由于邪恶的快乐是他们的心之快乐,所以他们与那些吞吃死尸如美味,闻坟墓里的恶臭如香气的飞鸟和野兽没什么两样。这些人只看见物质或属世的流注;即便他们肯定流注是属灵的,这种肯定也只是来自教师之口,而非来自对它的任何观念。
五、热和光两者都流入人:热流入他的意愿,在那里产生爱之良善;光流入他的理解力,在那里产生智慧之真理
ISB7.众所周知,一切事物都普遍与良善和真理有关,没有一个事物里面不存在与这两者有关的某种东西。正因如此,人里面有两种接受生命的容器:一个是接受良善的容器,被称为意愿;一个是接受真理的容器,被称为理解力;正如良善属于爱,真理属于智慧,意愿是接受爱的容器,理解力是接受智慧的容器。良善属于爱,是因为一个人所爱的,他就会去意愿,当付诸行动时,他便称之为良善;真理属于智慧,是因为一切智慧皆来自真理;事实上,一个智慧人所思想的良善就是真理,当他意愿并实行这真理时,它就变成良善。
人若不正确区分这两种生命容器,就是意愿和理解力,并且对它们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的概念,试图了解属灵流注是徒劳的。因为既有进入意愿的流注,也有进入理解力的流注;既有爱之良善进入人之意愿的流注,也有智慧之真理进入人之理解力的流注,它们两者都直接通过耶和华神在其中间的太阳,间接通过天使天堂而从耶和华神发出。这两种容器,即意愿和理解力,就像热和光那样不同;因为意愿接受天堂之热,这热本质上是爱,理解力接受天堂之光,这光本质上是智慧,如前所述。
既有一种从人的心智进入言语的流注,也有一种进入行为的流注;进入言语的流注从意愿经由理解力而来,而进入行为的流注从理解力经由意愿而来。那些只知道进入理解力的流注,同时不知道进入意愿的流注,由此进行推理并得出结论的人,就像独眼人,只看见这一边的物体,同时却看不见另一边的物体;也像残疾人,仅用一只手笨拙地工作;又像跛脚的人,拄着拐杖单脚蹒跚而行。从这些事清楚可知,属灵之热流入人的意愿,产生爱之良善;属灵之光流入他的理解力,产生智慧之真理。
148.朝向婚姻的内在倾向和外在倾向自创造时,因而生来就植入每个人。内在倾向是属灵的,外在倾向是属世的。人首先进入外在倾向,然后随着他逐渐变得属灵而进入内在倾向。因此,若他停留在外在或属世的婚姻倾向中,那么内在或属灵的婚姻倾向就被遮盖,仿佛蒙上一层面纱,直到最终他丝毫不知内在或属灵的婚姻倾向,甚至称其为空洞的概念。但人若变得属灵,就开始对它有所了解,后来则对其性质形成某种概念,从而逐步感受到它的魅力、愉悦和快乐。随着这一切的发生,上述外在与内在倾向之间的那层面纱开始变薄,可以说渐渐融化,最终溶解并消失。当发生这种情况时,朝向婚姻的外在倾向的确存留,但它的糟粕不断被内在倾向清除和净化,直到外在倾向可以说变成内在倾向的一张脸,并从内在倾向中的幸福获得自己的快乐,同时获得自己的生命及其性能力的快乐。这就是弃绝淫行,婚姻由此变得贞洁。
有人或许认为,内在倾向从外在倾向分离,或将外在倾向从自身分离后所保留的外在倾向,与尚未分离的外在倾向没什么不同。但我从天使那里得知,这二者完全不同。他们说,出于内在倾向的外在倾向,也就是他们所说的内在倾向的外在倾向,摆脱了一切淫乱,因为内在倾向不可能是淫乱的,只以贞洁为乐;并且,它将类似特性带入其外在倾向,在其中感受自己的快乐。从内在倾向分离出去的外在倾向则完全不同。天使说,这种倾向无论整体还是每一部分,都是淫乱的。他们将出于内在倾向的外在倾向比作上等水果,其美味与芳香渗透到果皮,并将其转变为与它们相对应的形式。
他们还将出于内在倾向的外在倾向比作一个取之不尽的粮仓,从中所取走的不断重新复原;但却将从内在倾向分离的外在倾向比作簸箕里的麦子,若扬出这一簸箕麦子,就只剩下被风吹散的糠秕了。若不弃绝淫乱成分,婚姻之爱就是这种情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