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413.(21)主规定,在天上,他们孩子般的纯真要变成智慧的纯真,因而小孩子要变成天使。许多人可能持有这样的观点:孩子仍是孩子,死后会立刻成为天使。但是,构成天使的乃是聪明和智慧;因此,只要孩子没有这些,虽与天使同在,却不是天使。唯等获得聪明智慧,他们才首次成为天使。孩子就这样从孩子的纯真被引入智慧的纯真,也就是从外在纯真被引入内在纯真,因为后者是其一切教导和发展中的目的。所以,当他们达到纯真的智慧时,期间作为一个基础而服务于他们的孩子纯真就附于他们。我曾看到孩子纯真的性质,被表现为一块几乎没有生命的木头,随着孩子吸收真理的知识和良善的情感而获得生机。后来,智慧纯真的性质被表现为一个活泼的赤身小孩。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比其他人更处于源自主的纯真状态,他们在天堂下面的灵人眼前,看似赤身的小孩。他们因比在智慧上远远胜过其他所有人,故也是活泼的。原因在于,纯真对应于小孩和赤身。因此,经上论及处于纯真状态的亚当及其妻子时,就说他们赤身露体不觉羞耻(创世记2:25);但他们丧失这纯真状态以后,就为赤身露体感到羞耻而躲藏起来(创世记3:7,10,11)。简言之,天使越智慧,就越纯真。智慧纯真的性质从孩子的纯真可在某种程度上看出来,如前所述(395节),只要我们将父母替换为作为父的主,他们被主引导,并且将所拥有的一切都归给主。
897.启21:11.“城中有神的荣耀,城的光辉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石,明如水晶”表在新教会,圣言将被理解,因为它将凭其灵义而变得透明。稍后会看到,“神的荣耀”表示在其神性之光中的圣言;“城的光辉”表示其中的神性真理,因为在圣言中,光就表示神性真理(796, 799节);“如同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石,明如水晶”表示圣言凭其灵义而发光、透明,如下文所述。这些话描述了那些处于新耶路撒冷教义和照之的生活之人对圣言的理解。对他们来说,当阅读圣言时,它仿佛在发光;通过主藉着灵义而发光,因为主是圣言,灵义就在显为太阳的主所发出的天堂之光,显为太阳的主所发出的这光本质上就是其神性智慧的神性真理。圣言的每一个细节里面都有一个灵义,天使就在灵义中,并且他们的智慧就来源于灵义;对那些处于来自主的纯正真理之人而言,圣言凭灵义之光而透明;这一切在《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一书有所说明。
“神的荣耀(或荣光)”表示在其神性之光中的圣言,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道(即圣言)成了肉身,我们见过祂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翰福音1:14)
显然,“荣光”表示圣言或道的荣耀,或表示主里面的神性真理,因为经上说“道(即圣言)成了肉身”;下文中的“荣耀”所表相同,那里说:
神的荣耀光照它,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示录21:23)
当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时,他们所看见祂所具有的“荣耀”(马太福音24:30;马可福音13:26)所表相同(参看22, 642, 820节)。人子降临施行最后审判时所坐“荣耀”的宝座(马太福音25:31)并非表示别的,因为祂将照着圣言的真理审判各人;所以,经上来说“祂将在祂荣耀里降临”。主变像时,经上也说:
摩西和以利亚在荣光(glory)中显现。(路加福音9:30,31)
此处“摩西和以利亚”表示圣言;那时,主也让自己作为在其荣耀中的圣言显现给门徒看。“荣耀”表示神性真理,这一点从前面所引用的大量经文(629节)明显看出来。
圣言之所以被比作“极贵的宝石,好像碧玉石,明如水晶”,是因为“宝石”表示圣言的神性真理(231, 540, 726, 823节),“碧玉石”表示字义中的圣言神性真理,凭灵义中的神性真理而透明;这就是“碧玉石”的含义(出埃及记28:20;以西结书28:13),后来在本章,经上说圣耶路撒冷的“墙的构造是碧玉的”(21:18);由于字义中的圣言凭其灵义而透明,所以经上说碧玉“明如水晶”;那些处于来自主的神性真理之人所拥有的一切启示皆由此而来。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