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762.启18:6.“她怎样待你,也要怎样待她,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表死后正义的报应和惩罚,那时他们用来迷惑并毁灭他人的邪恶与虚假将照其量和质而报应到他们身上,这就是所谓的报应法则(the law of retaliation)。“她怎样待你,也要怎样待她”表示死后正义的报应和惩罚。“按她所行的加倍地报应她”表示他们用来迷惑并毁灭他人的邪恶与虚假将照其量和质而报应到他们身上。“用她调酒的杯,加倍地调给她喝”表示虚假将同样报应到他们身上;因为“杯”或“酒”表示虚假(316,635,649,672节)。在先知书中,几乎同样的话论及巴比伦:
照着巴比伦所做的报应她,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因为她向耶和华以色列的圣者发了狂傲。(耶利米书 50:29)
这是耶和华报仇的事,你们要向巴比伦报仇;她怎样待人,也要怎样待她。(耶利米书 50:15)
巴比伦女子被毁灭,报复你像你待我们的,那人便为有福。(诗篇137:8)
按照字义,似乎是他们所迷惑并毁灭的人要报应他们;但按照灵义,这些人不会报应他们,而是他们自己报应自己,因为一切邪恶自带惩罚。这种情形类似于圣言各处所说的话,即:神将因向祂自己所行的不义和罪孽而报应和报复,并由于愤恨和烈怒毁灭他们;而事实上,是那些反对神的恶人自己这样行,因而向自己行这一切。这就是报应的法则,该法则就来源于这条神性律法:
无论何事,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因为这就是律法和先知。(马太福音7:12;路加福音6:31)
在天堂,这条法则就是相爱或仁爱的法则,由此在地狱所产生的是对立的法则,就是,你怎样待人,人怎样待你。不是说那些在天堂的人这样做,而是他们对自己这样做,因为地狱的报应法则和天堂的报应法则正好对立,并且如同被铭刻在他们的邪恶上。
在以下经文中,“加倍”表示根据量和质而有大量:
愿那些逼迫我的蒙羞,使灾祸的日子临到他们,以加倍的毁坏毁坏他们。(耶利米书17:18)
在以下经文中,表示根据他们转离邪恶的量和质而有大量:
安慰我的百姓,她服役期已经满了,她的罪孽赦免了,她从耶和华手中加倍受罚。(以赛亚书40:1,2)
你们被囚而有指望的人都要转回保障,我今日说明,我必加倍赐福给你们。(撒迦利亚书9:12)
你们因所受的羞辱必得加倍的好处;在他们的地内,他们必得加倍的产业,永远之乐必归与他们。(以赛亚书 61:7)
793.“各行手艺人在你中间决不能再遇见”表那些因教义和照之的生活陷入天主教的人,就他们自己而言,没有对属灵真理的任何理解,因而没有任何属灵真理的思维。就圣言的灵义而言,“手艺人”表示很聪明,以及出于理解的思考;在好的意义上表示出于理解思考真理,这是属天堂的;在坏的意义上表示出于理解思考虚假,这是属地狱的。由于后者和前者都多种多样,每一种都具有许多类型,而每一类型又具有许多种类和类型,然而它们都被称为具体和细节,故经上说没有“各行手艺人”。“手艺人”凭他们的技能和手艺通过对应而表示诸如属于智慧、聪明和知识的那类事物。之所以说“通过对应”,是因为人所做的一切工,以及一切操作,只要具有某种功用,皆对应于诸如属于天使聪明的那类事物。天使聪明的事务或主体有的对应于手艺人在金、银、宝石上所做的工;有的对应于手艺人在铜、铁、木、石上所做的工;有的对应于手艺人在其它可取功用上所做的工,如布料,亚麻织品,各种衣裳和服装。所有这些都相对应,如前所述,因为它们是所作的工。从这些事明显可知,“各行手艺人在巴比伦中间决不能再遇见”不是说那里将没有任何手艺人,而是说没有对属灵真理的任何理解,因而没有任何属灵真理的思维;不过,这种情形只在那些因教义和照之的生活陷入天主教的人身上,并且也就是就他们自己而言。
“手艺人”(或巧匠,工匠,匠人)表示那些处于对真理的理解,因而处于真理的思维之人,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手艺人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将制造会幕,因为他们充满智慧,有聪明,有知识。(出埃及记31:3; 36:1-2)
他们中间凡心里有智慧做工的,作帐幕,并用巧匠的手工。(出埃及记36:8)
你要作帐幕,要用捻的细麻和蓝色,紫色,朱红色线制造,并用巧匠的手工绣上基路伯。(出埃及记26:1)
你同样在幔子上以巧匠的手工绣上基路伯。(出埃及记 26:31;36:35)
用巧匠的手工做以弗得,以及胸牌。(出埃及记28:6; 39:8)
巧匠或手艺人还用一个也表示设计者的词来表述:
你要用宝石工匠的手工,刻这两块宝石,安在以弗得的两条肩带上。(出埃及记 28:11,12)
就反面意义而言,“手艺人(或巧匠,工匠,匠人)的工”表示凭人自己的聪明所作的工,由此产生的,无非是虚假。在以下经文中,这一点由“手艺人(或巧匠,工匠,匠人)的工”来表示:
他们用银子照自己的聪明为自己铸造偶像,全都是匠人的工作。(何西阿书 13:2)
匠人铸造雕像,银匠用金包裹,为它铸造银链;他为自己寻找巧匠。(以赛亚书40:19-20)
他们在林中砍下木头,匠人用手工制成作品;银子是从他施带来的,并有从乌法来的金子,都是匠人的作品;又有蓝色紫色料的衣服,全都是巧匠的作品。(耶利米书10:3, 9)
还有申命记(27:15)。“偶像”表示源于自我聪明的敬拜和宗教的虚假(参看459, 460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