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 #1

ISB1.关于灵魂与

ISB1.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或一方进入另一方,或一方与另一方一起的运作,有三种观点和传统看法,它们都是假设。第一种被称为物质流注,第二种被称为属灵流注,第三种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

第一种,就是所谓的物质流注,来自感官的表象和由此而来的谬误,因为表面上看,好像影响眼睛的视觉物体流入并产生思维;同样,影响耳朵的言语流入心智,并在那里产生观念;嗅觉、味觉和触觉也一样。由于这些感觉器官首先接受从世界流入它们的印象,而心智看似根据这些器官所受到的影响而进行思考和意愿,所以古代的哲学家和经院学者便以为流注源于这些器官,并进入灵魂,从而采纳了物质流注或属世流注的假设。

第二种假设被称为属灵流注,来源于秩序及其律法,有些人也称它为偶然流注。因为灵魂是一种属灵物质,因而更纯粹,是在先和内在的;但身体是物质的,因而更粗糙,是在后和外在的;按照秩序,更纯粹的流入更粗糙的,在先的流入在后的,内在流入外在,因而属灵之物流入物质之物,而不是反过来。因此,按照秩序,进行思考的心智根据眼前的物体在眼睛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视觉,心智也随意处理这种状态;同样,进行感知的心智照着言语在耳朵上所引发的状态而流入听觉。

第三种假设被称为前定和谐或预定和谐,来自推理官能的表象和谬误;因为心智在进行运作时与身体一起、同时随着身体行动。然而,一切运作先是连续的,然后是同步的,连续运作是流注,同步运作是和谐;例如,当心智先思考,然后说话时,或当它先意愿,然后行动时;因此,确立同步之物,却排除连续之物,这是推理官能的一个谬误。关于灵魂与身体的相互作用,除了这三种观点之外,不可能构筑出第四种观点,因为要么灵魂作用于身体,要么身体作用于灵魂,要么两者同时不断作用。

揭秘启示录 #655

655.我在此补充以

655.我在此补充以下记事:
我曾与启示录中龙所指的那些人交谈,其中一个人对我说:“跟我来,我会向你展示我们眼目和内心的快乐。”于是他带我穿过一片幽暗的森林,来到一座小山顶,我由此可以观看龙们的快乐。我看见一座环状圆形露天剧场,四周是一圈圈的阶梯座位,观众都坐在上面。从远处看,那些坐在最下面的人就像萨梯(希腊与罗马的森林之神,色欲极强)和普里阿普斯(希腊与罗马的男性生殖神);有些人衣不蔽体,有些人则没穿衣服,赤身露体。这些人上面坐着嫖客和妓女;我从他们的姿势看出他们是这类人。然后,那龙对我说:“现在,你将看到我们的表演。”于是,我仿佛看到牛犊、公羊、绵羊、小山羊和羊羔被赶进马戏团的竞技场;它们进去后,大门开了,好像有少壮狮子、美洲豹、老虎和豺狼冲了进来。它们残暴地攻击这些牲畜,将其撕成碎片,残杀它们。血腥杀戮之后,萨梯们将沙子洒在它们被杀的地方。
然后,龙对我说:“这些就是令我们赏心悦目的表演。”“滚开,你这个恶魔!”我回应说,“你很快就会看到这个剧场变成硫磺的火湖。”他闻言笑了笑走开了。事后,我在思考,为何主允许这样的事发生?我心里得到一个答复:只要他们还在灵人界,这种事是可以的;但是,一旦他们在灵人界的时间结束,这些戏剧场景就会转化为可怕的地狱之类的事物。
我所看到的一切景象都是那龙想象的结果;因此它们并非真的牛犊、公羊、绵羊、小山羊和羊羔,而是他们使所憎恨的教会各样纯正良善和真理显出来的形像。少壮狮子、美洲豹、老虎和豺狼则是那些看似萨梯和普里阿普斯之人欲望的表现。衣不蔽体的人是那些以为罪恶不会显现在神面前的人;而穿衣服的人则是那些以为罪恶会显现,但只要他们处于信,就不会定罪的人;嫖客和妓女则是圣言真理的歪曲者,因为行淫表示对真理的歪曲。在灵界,从远处看,一切事物都照着对应而看似此类表象的形式,被称为在类似世上的物体中的属灵事物的代表。
此后,我看见他们从森林里出来了,那龙在萨梯和普里阿普斯们中间,后面跟着他们的仆人和杂役,就是那些嫖客和妓女。一路上,他们的队伍不断壮大,这时,我听见他们在互相谈论什么。他们在说,他们发现草地上有一群绵羊和羊羔。这表明附近有一座耶路撒冷城,在那里仁爱是首要的。于是,他们说:“走,我们去夺那城,赶出里面的居民,抢走他们的财物。”于是,他们靠近那城,可它四周有城墙,城墙上还有天使把守。他们只好商量说:“我们不如用计夺城,派出一个能言善辩的人,他能颠倒黑白,给任何事物涂上他想要的色彩。”于是,他们找了一个精通形而上学艺术的人,他能把对事物的观念转换成术语概念,用各种公式掩盖事物本身,从而像翅膀下有猎物的鹰一样飞走。他还被指教如何与这些市民交谈,即他们在宗教信仰上是同伴,他们可以被准许进城。他来到城门前敲门,门开了,他说,他想和这城里最有智慧的人交谈。然后,他进去,并被引到一个人面前,对此人说了这样一番话:“我有些弟兄在城外,求你们接待。他们在宗教信仰上是同盟。你们和我们都认为信与仁是宗教信仰的两个要素。唯一不同之处在于:你们说仁是首要的,信由此而来;而我们说信是首要的,仁由此而来。反正我们都信这二者,那么谁被称为首要的又有什么关系呢?”
城中的这位智者回答说:“我们就不单独讨论这个话题了,还是当着充当评委和裁判的那几个人的面谈论吧,要不然难有结论。”于是他们被召集起来,这位龙使者将先前的话向他们重述了一遍。然后,城中的这位智者回答说:“你刚才说,只要认同仁与信构成教会及其宗教信仰,无论将仁还是将信视为教会的首要,都一样。然而,这二者之别犹如在先者与在后者、原因与结果、主因与工具因、本质与形式之别。我这样说是因为,我发现你精通形而上学的艺术,我们将这样的艺术称为嗫语(多言),而有些人则称之为念咒。不过,我们先把这些术语放到一边。这二者之别还犹如在上者与在下者之别;确切地说,若你肯相信的话,如同天堂与地狱之别;因为首要的构成头和胸,由此而来的衍生物则构成脚和脚底。不过,我们首先要在何为仁,何为信上达成一致。仁就是为了神、救赎和永生的缘故而热爱向邻行善的情感;信则是出自对神、救赎和永生的信靠的思维。”
但这位使者却说:“我同意这就是信,也同意仁就是为了神的缘故而热爱行善的情感,因为这是祂的诫命;但却不是为了救赎和永生。”城中的智者说:“就算是这样,只是为了神的缘故。”城中的智者同意这一点后,说:“难道情感不是首要的?难道思维不是出自这情感?”但龙所差遣的人却说:“这个,我否认。”不过,他得到的答复是:“你无法否认这一点。人难道不是出于情感思考吗?拿走情感,你还能思考什么?这完全就像是将声音从言语那里拿走一样。倘若拿走声音,你还能说什么吗?而且,声音也属于情感,言语属于思维;因为情感发声,思维说话。这还像火与光。若拿走火,光岂不会消失?仁也一样,因为这仁就是情感;信也一样,因为这信就是思维。难道这样你还不明白首要事物是次要事物中的全部,完全像声音是言语中的全部吗?由此可见,你若不使首要事物成为首要的,就无法处于次要事物。所以,你若将处于第二位的信摆在了第一位,那么在天上必像一个倒立的人,脚朝上而头朝下;或像一个耍把戏的,倒立身子、用手掌行走。当你在天上就是这副形像时,那么你的善行,也就是仁爱又会是什么样呢?岂不像是那耍把戏的用双脚所行的,因为他无法用手来行?正因如此,你们的仁爱,如你们所看到的,是属世的,而非属灵的,因为它是颠倒的。”
这位使者理解这一点;因为所有魔鬼在听闻真理时都能理解;但他无法保留下来,因为当对邪恶的情感返回时,它就会将这真理的思维逐出去。后来,这位智者又通过许多事物描述了当信被视为首要的时,它是何性质,即这信是纯属世的;它是纯粹的知识,根本没有属灵的生命;所以它不是信。“你们的仁无非是属世的情感,从属世的情感只会发出属世的思维,也就是你们的信。我几乎可以说,纯属世之信里面几乎没有任何属灵之物,就像莫卧儿帝国、其中的钻石矿、那个帝王的宝库和宫廷的知识里面没有任何属灵之物一样。”闻听此言,龙使者怒气冲冲地走了,向城外的朋友报告。当他们听说,有人声称仁就是为了神、救赎和永生的缘故而热爱向邻行善的情感时,全都大声叫嚷:“这简直是个谎言!”龙自己也大喊:“多么邪恶啊!所有的好行为,也就是仁爱,若是为了救赎的缘故而行,岂不是邀功的?”
然后,他们彼此商量说:“我们不如召集更多朋友,围攻这城,筑起梯子,爬上城墙,趁夜间冲进去,把这些仁爱分子赶出去。”但就在他们试图行动时,看哪,好像有火从天而降,烧灭了他们。不过,天上的火是愤怒的表现,这种愤怒源于对那些仁爱分子的仇恨,因为他们将信从第一位丢到了第二位。他们看上去仿佛被火烧灭,是因为他们脚下的地狱开了,他们全被吞没了。在最后审判之日,类似事件在很多地方发生;这也是启示录中这些话的意思:
龙要出来迷惑在地四角的列族,叫他们聚集争战。他们上到地面,围住圣徒的营与蒙爱的城,就有火由神那里从天降下,烧灭了他们。(启示录20:8,9)

揭秘启示录 #567

启示录13 1.我

启示录13
1.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有十角七头,角上有十个冠冕,头上有亵渎的名号。
2.我所看见的兽像一只豹,脚像熊的脚,口像狮子的口。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宝座,和大权柄,都给了他。
3.我看见他的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那死伤却医好了。全地都希奇,跟在那兽后面。
4.他们又拜那龙,因为他将权柄给了兽;也拜兽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他交战呢?
5.又赐给他说夸大亵渎话的口。又有权柄赐给他,可以行事四十二个月。
6.他开口亵渎神,亵渎祂的名,并祂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
7.又允许他与圣徒争战,并且胜过他们。也把权柄赐给他,制伏各支派、各方言、各民族。
8.凡住在地上,名字从创世以来,没有记在被杀之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他。
9.凡有耳的,就应当听。
10.掳掠人的必被掳掠。用剑杀人的,必被剑杀。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
11.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他有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
12.他在龙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并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伤医好的头一个兽。
13.又行大奇事,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
14.他因着在那兽面前所行的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对住在地上的人说,要给那受剑伤还活着的兽作个像。
15.他又得了权,可以把气息给兽像,叫兽像能说话,又叫凡不拜兽像的人都被杀害。
16.他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
17.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
18.在这里有智慧。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因为这是人的数目。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
灵义
整章内容
本章继续论述这龙,描述它所表示的教义和信仰;它在平信徒身上的性质,以及后来在神职人员身上的性质。“从海中上来的兽”描述了平信徒所具有的这教义和信仰(1-10节);“从地中上来的兽”描述了神职人员所具有的这教义和信仰(11-17节);最后论述了后者对圣言真理的歪曲(18节)。
各节内容
第1节.“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表改革宗教会中在那龙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上原则性较强的平信徒。“有七头”表由纯粹的虚假所产生的疯狂。“十角”表大有能力。“角上有十个冠冕”表歪曲众多圣言真理的能力。“头上有亵渎的名号”表对主的神性人身的否认,和并非源自圣言,而是由自我聪明所孵化出来的教会教义。
第2节.“我所看见的兽像一只豹”表一种因源于被歪曲的圣言真理而对教会具有毁灭性的异端。“脚像熊的脚”表因阅读圣言的字义却不理解而充满误解。“口像狮子的口”表看似源于真理,其实源于虚假的推理。“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宝座,和大权柄,都给了他”表这异端因平信徒的接受而盛行并掌权。
第3节.“我看见他的头中,有一个似乎受了死伤”表唯信的教义并不符合圣言,因为行为是圣言所经常命令的。“那死伤却医好了”表由于这个缘故而采取的补救。“全地都希奇,跟在那兽后面”表那时,这教义和信仰被欣然接受。
第4节.“他们又拜那龙,因为他将权柄给了兽”表承认,因为它是领袖和教师们所给出的,他们通过大多数民众接受而使它盛行。“也拜兽” 表普通民众承认这是一个神圣真理,即没有人能凭自己行出善行,也不能全守律法。“说,谁能比这兽,谁能与它交战呢”表该教义的优越性,因为谁也驳斥不了它。
第5节.“又赐给他说夸大亵渎话的口”表它正在教导邪恶与虚假。“又有权柄赐给他,可以行事四十二个月”表教导与行邪恶与虚假的能力,甚至直到该教会的结束和新教会的开始。
第6节.“他开口亵渎神,亵渎祂的名”表他们的言论,这些言论都是反对主的神性本身和神性人身,同时反对源于圣言、藉以敬拜主的教会一切事物的谣言。“并祂的帐幕,以及那些住在天上的”表反对主的属天教会并反对天堂的谣言。
第7节.“又允许他与圣徒争战,并且胜过他们”表他们攻击圣言的神性真理,并推翻它们。“也把权柄赐给他,制伏各支派、各方言、各民族”表从而统治教会的所有事物,无论是教会的教义,还是教会的生活。
第8节.“凡住在地上,名字没有记在羔羊生命册上的人,都要拜他”表除了那些信主的人外,所有人都承认这异端教义是教会的神圣事物。“从创世以来,被杀”表自教会建立时主的神性人身就没有得到承认。
第9节.“凡有耳的,就应当听”表那些渴望获得智慧的人要注意这些事。
第10节.“掳掠人的必被掳掠”表凡利用这异端教义将他人引离正确信仰和良善生活的人必被自己的邪恶和虚假引入地狱。“用剑杀人的,必被剑杀”表凡利用虚假摧毁别人灵魂的人必被虚假摧毁并灭亡。“圣徒的忍耐和信心,就是在此”表主的新教会之人通过源于这类事物的试探而在生活和信仰的性质上接受检查。
第11节.“我又看见另有一个兽从地中上来”表在那龙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上原则性较强的神职人员。“他有两角如同羊羔,说话好像龙”表他们出于圣言的言论、教导和著述貌似主的神性真理,其实这是被歪曲的真理。
第12节.“他在龙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表他们确认这些信条,以此获得他们的权威。“并且叫地和住在地上的人,拜那死伤医好的头一个兽”表由于确认而确定:被大多数民众接受之物当被承认为教会的神圣事物。
第13节.“又行大奇事”表见证他们的教导是真理,尽管它们是虚假。“甚至在人面前,叫火从天降在地上”表证明他们的虚假是真理。
第14节.“他因着在那兽面前所行的奇事,就迷惑住在地上的人”表他们通过见证和证实将教会之人引入歧途。“对住在地上的人说,要给那受剑伤还活着的兽作个像”表他们诱导教会之人作为教义接受信是得救的唯一方法,原因已说明。
第15节.“他又得了权,可以把气息给兽像,叫兽像能说话”表他们被允许通过圣言确认这教义,当教导该教义时,它由此仿佛接受生命。“又叫凡不拜兽像的人都被杀害”表他们向那些不承认其信之教义为教会的神圣教义之人发出诅咒。
第16节.“他又叫众人,无论大小贫富,自主的,为奴的”表那教会中的所有人,无论他们的状况、学问和聪明如何。“都在右手上,或是在额上,受一个印记”表若不以信和爱来接受这教义,就不承认他是一个改革宗基督徒。
第17节.“除了那受印记,有了兽名,或有兽名数目的,都不得作买卖”表谁也不许通过圣言进行教导,除非他承认这教义,向对它的信和爱,或与它一致的某种事物起誓。
第18节.“在这里有智慧”表通过本章的阐述和解释明白并理解神职人员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的性质,是智者的一部分。“凡有聪明的,可以算计兽的数目”表凡处于来自主的启示之人都能知道通过圣言对这教义和信仰的确认在他们当中是何性质。“因为这是人的数目”表圣言、因而教会的性质。“他的数目是六百六十六”表这种性质,即圣言的一切真理都被他们歪曲了。
诠 释
567.启13:1.“我又看见一个兽从海中上来”表改革宗教会中在那龙关于神和救恩的教义和信仰上原则性较强的平信徒。至于何为龙的信仰及其性质,可参看前文(537节)。本章继续论述该信仰;约翰所看到“从海中上来”的这个“兽”表示平信徒当中的这信仰;而11节所提到的“从地中上来的兽”表示神职人员当中的这信仰。此处继续论述“龙”,这一点从本章的这些话明显看出来:
那龙将自己的能力,宝座,和大权柄,都给了从海中上来的兽。(启示录13:2)
他们又拜那龙,因为他将权柄给了兽。(启示录13:4)
从地中上来的那兽说话好像龙。(启示录13:11)
他在龙面前施行头一个兽所有的权柄。(启示录13:12)
“从海中上来的兽”表示平信徒,“从地中上来的兽”表示神职人员,这是因为“海”表示教会的外在,“地”表示教会的内在(398节,以及其它地方);平信徒处于教会教义的外在事物,而神职人员则处于其内在事物。因此缘故,在下文,“从地中上来的兽”还被称为“假先知”。之所以表示那些在改革宗教会中的人,是因为直到16章(包括16章在内)论述的都是改革宗,而17和18章论述的是天主教,然后论述的是最后的审判,最后论述的是新教会。
他们看上去像“兽”,是因为龙是兽,又因为在圣言中,“兽”表示人的情感;无害和有用的兽表示人的良善情感,有害和无用的兽表示人的邪恶情感。因此,教会之人通常被称为“绵羊”,他们的会众被称为“羊群”,施行教导的人则被称为“牧人”(即牧师)。这也是为何前面第四章以“四个活物”,即“狮子、牛犊、飞鹰和人”来描述圣言的能力、情感、聪明和智慧,第六章以“马”来描述对圣言的理解。这是因为在灵界,人的情感从远处看就像各种兽,如前面频繁所述,而兽就本身而言,无非是属世情感的形式,而人不仅是属世情感的形式,同时还是属灵情感的形式。
“兽”(或“动物”、“活物”)表示人的情感,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
你降下大雨,你产业疲乏的时候,你使他坚固;你会众的兽住在其中。(诗篇68:9,10)
森林中的各样野兽是我的,千山上的牲畜也是我的。山中的各样飞鸟,我都知道,田野的走兽也都属我。(诗篇50:10,11)
亚述是黎巴嫩中的香柏树,极其高大,空中的所有飞鸟都在他枝上搭窝,田野的所有走兽都在他枝条下生产,所有大民族都在他荫下居住。(以西结书31:3-6,10,13;但以理书4:10-16)
到那日,我必为他们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立约,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何西阿书2:18,19)
要欢喜快乐,我田野的走兽啊,不要惧怕,因为旷野的草场又发青了。(约珥书2:21-23)
那日必有大扰乱,犹大也必与耶路撒冷争战,也必有临到马匹、骡子、骆驼和各样走兽的灾殃;因此剩下的人必上到耶路撒冷。(撒迦利亚书14:13-16)
飞鸟必憎恶它,地上的各样走兽必诅咒它。(以赛亚书18:6);
人子啊,你要对长各样翅膀的飞鸟和田地的各样走兽说,你们聚集来到以色列山上献祭之地,我必显我的荣耀在列族中。(以西结书39:17-21)
耶和华招聚以色列被赶散的;我田地的诸兽啊,你们都来。(以赛亚书56:8,9)
耶和华要毁灭亚述,这民族的各样野兽必卧在其中;鹈鹕和箭猪要宿在她的石榴树中。(西番雅书2:13,14)
因无牧人,羊就分散,作了田野各样野兽的食物。(以西结书34:5,8)
我必将你丢在田间的地面上,使空中的各样飞鸟都落在你身上,使地上的各样走兽因你得饱足。(以西结书32:4;5:17;29:5;33:27;39:4;耶利米书15:3;16:4;19:7;27:5-6)
仇敌辱骂耶和华;不要将斑鸠的性命交给野兽。(诗篇74:18,19)
我在异象中看见有四个兽从海中上来,头一个像狮子,有鹰的翅膀,第二个像熊,第三个像豹,第四个甚是可怕。(但以理书7:2-7)
圣灵就把耶稣催到旷野里去,与兽同在一处,且有天使来伺候祂。(马可福音1:12,13)
耶稣不是真的和兽在一起,而是与此处“兽”所表示的魔鬼在一起;此外还有其它地方提到“兽”和“野兽”(如以赛亚书35:9; 43:20;耶利米书12:4,8-10;以西结书8:10;34:23, 25,28; 38:18-20;何西阿书4:2, 3; 13:8;约珥书1:16, 18, 20;哈巴谷书2:17;但以理书2:37, 38;诗篇8:6-8; 80:13; 104:10, 11, 14, 20, 25; 148:7, 10;出埃及记23:28-30;利未记26:6;申命记7:22;32:24)。在所有这些地方,“兽”都表示人的情感。
“人与兽”在一起表示人的属灵和属世的情感(如耶利米书7:20; 21:6; 27:5; 31:27; 32:43; 33:10-12; 36:29; 50:3;以西结书14:13, 17, 19; 25:13; 32:13; 36:11;西番雅书1:2-3;撒迦利亚书2:4; 8:9-10;约拿书3:7-8;诗篇36:6;民数记18:15)。用来献祭的所有动物表示良善的情感;可吃的动物同样表示良善的情感;而不可吃的动物则表示反面(利未记20:25,26)。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