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五、圣言里面有灵义,被称为内义
WH9.没有人能知道何为圣言的灵义或内义,除非他知道何为对应(2895,4322节)。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每一个事物,直至最小的事物,都对应于某种属灵事物,并由此表示它(1886-1889, 2987-3003, 3213-3227节)。
与属世事物相对应的属灵事物以另一种形式出现在自然界,以致它们无法被认出来(1887, 2395, 8920节)。几乎没有人知道神性之物在圣言中居于何处,尽管它就在圣言的内义或灵义中,如今内义或灵义的存在不为人知(2899,4989节)。圣言的神秘元素正是它的内义或灵义所包含的东西,内义或灵义论述的是主,祂人身的荣耀,祂的国度和教会,而不是属世界的属世事物(4923节)。举例说明,在许多地方,若没有内义,预言部分是无法理解的,也没什么用(2608, 8020, 8398节)。例如,启示录中的“白马”表示什么(2760ff节)。赐给彼得的“天国钥匙”表示什么(参看创世记22章序言,9410节)。圣餐中的“肉”、“血”、“饼”和“酒”分别表示什么(8682节)。雅各对他的儿子们所作的预言表示什么(创世记49章;6306, 6333-6465节)。关于犹大和以色列的许多预言表示什么,这些预言并不符合这个民族,并且在字义上彼此不一致(6333, 6361, 6415, 6438, 6444节)。另外还有其它许多例子(2608节)。关于对应的说明,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87-115, 303-310节)。
关于总体上圣言的内义或灵义(1767-1777, 1869-1879节)。圣言的每一个部分里面都有一个内义(1143, 1984, 2135, 2333, 2395, 2495, 2619)。这些观念虽未显明于字义,但仍包含在字义之中(4442节)。
53.关于前面(45节)所提到的困扰纯属世和感官人的感官谬误。纯属世和感官人出于感官谬误思考和推理(5084, 5700, 6948—6949, 7693节)。感官谬误是何性质(5084, 5094, 6400, 6948节)。对此,我补充以下细节:有些感官谬误涉及属世事物,有些涉及文明和道德事物,有些则涉及属灵事物,并且它们每一种都有很多;我在此列举一些涉及属灵事物的谬误。出于感官谬误思考的人,就无法理解这一观念:人死后看上去仍是人,他享有和以前一样的感觉;天使也享有它们。他们反而以为:
(1)灵魂仅仅是某种有生命的东西,纯粹的以太,我们无法对它形成任何概念。
(2)只有身体在感觉、看见和听见。
(3)人就像动物,唯一区别在于:人能从思维说话,或能说他正在思想的话。
(4)自然界就是全部,是一切事物的最初源头。
(5)人学习思考并发展这种能力,是因为自然界的内在事物及其秩序流入他。
(6)属灵事物不存在;或即便存在,也只是更纯粹的属世事物。
(7)人若被剥夺了爱荣耀、地位和利益的快乐,就无法享受任何幸福。
(8)良心无非是由身体虚弱或没有成功所造成的一种痛苦感或精神疾病。
(9)主的神性之爱是对荣耀的爱。
(10)没有天意或圣治这回事;一切都取决于人自己的谨慎和聪明。
(11)地位和财富是神所赐予的真正祝福。
更不说其它许多这类事了。这些就是在属灵事物上的感官谬误。这些例子清楚表明,纯属世和感官人无法理解天上的事物。如果内在属灵人关闭,只有属世人打开,那么人就会变得完全属世和感官化。
233.通过记忆知识来探究信的秘密,就像骆驼穿过针眼(马太福音19:24; 马可福音10:25; 路加福音18:25),或一根肋骨控制胸部和心脏的细小纤维那样不可能。感官之物和记忆知识相对于属灵和属天之物来说是粗糙的,事实上要粗糙得多。凡想要探究自然界的无数秘密之人几乎连一个秘密也发现不了,当他开始探究时,就会陷入错误,这是众所周知的。请想想,如果他试图探究属灵和属天生命的秘密,其中为自然界的每一个隐藏部分而存在的秘密就有成千上万个,那么他会遭遇多大的失败呢?
仅举一例来说明。人凭自己只能行恶,并转离主。然而,做这些事的并不是人,而是与他同在的恶灵;其实也不是恶灵,而是他们据为己有的邪恶本身。尽管如此,行恶,转离主,犯有过错的,还是人,尽管他的生命唯独来自主。另一方面,人凭自己不能行善,并转向主;这一切都是天使做的。其实天使也无法做到,唯独主能。然而,人能貌似凭自己行善,并转向主。感官,记忆知识和哲学永远不可能明白这些事实;如果请教这些,它们会直截了当地否认,即便这些事都是真理。这适用于其它一切例子。
综上所述,明显可知,那些在信仰问题上请教感官事物和记忆知识的人不仅会陷入怀疑,还会陷入否认,也就是陷入幽暗,从而陷入各种恶欲。因为当他们相信虚假时,也就实行了虚假。当他们相信属灵和属天之物不存在时,就相信只有肉体和世俗之物存在。所以他们热爱属于自己和世界的一切,恶欲和邪恶本身便以这种方式由虚假产生。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