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8

四、只有通过取自圣言

四、只有通过取自圣言的教义才能理解圣言

WH8.教会的教义必须取自圣言(3464, 5402, 5432, 10763, 10765节)。没有教义,圣言是无法理解的(9025, 9409, 9424, 9430, 10324, 10431, 10582节)。真正的教义对那些阅读圣言的人来说,是一盏灯(10400节)。纯正的教义必须来自那些被主光照的人(2510, 2516, 2519, 9424, 10105节)。圣言能通过被光照的人所构建的教义而被理解(10324节)。处于光照状态的人从圣言为自己构建教义(9382, 10659节)。那些根据教会的教义教导和学习的人和那些根据圣言的字义教导和学习的人,两者之间有什么样的区别(9025节)。那些没有教义,只专注于圣言字义的人不会获得对神性真理的任何理解(9409—9410, 10582节)。他们会犯很多错误(10431节)。

当那些处于为了真理而对真理的情感之人到了成年,能以自己的理解力来明白事物时,他们就不会简单地停留在他们教会的教义中,而是根据圣言来查看它们是不是真的(5402, 5432, 6047节)。否则,每个人相信真理的依据,仅仅是因为别人就是这么说的,或在他出生的本土就是这样,无论这个人生来是犹太人还是希腊人(6047节)。尽管如此,已经成为信仰问题的原则,在未经深思熟虑之前,不可轻易抹除(9039节)。

教会的真正教义是仁与信的教义(2417, 4766, 10763—10764节)。信之教义并不构成教会,构成教会的乃是信之生活,也就是仁爱( 809, 1798—1799, 1834, 4468, 4672, 4766, 5826, 6637节)。除非人照教义生活,否则教义什么都不是;谁都能看出,教义是为生活而存在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记忆和由此而来的思维(1515, 2049, 2116节)。当今教会有信之教义,没有仁之教义;仁之教义已经退化为一种学问,被称为“道德神学”(2417节)。如果人们是基于他们的生活,因而基于他们的仁爱而被视为教会成员,那么教会将合而为一(1285, 1316, 2982, 3267, 3445, 3451—3452节)。仁之教义远远胜过与仁分离的信之教义(4844节)。对仁爱一无所知,对天堂就一无所知(4783节)。只持守信之教义,不持守仁之教义,就会陷入错误;关于这些错误,可参看(2383, 2417, 3146, 3325, 3412—3413, 3416, 3773, 4672, 4730, 4783, 4925, 5351, 7623–7627, 7752–7762, 7790, 8094, 8313, 8530, 8765, 9186, 9224, 10555节)。

那些只专注于信之教义,不专注于信之生活,也就是仁爱的人,在过去被称为未受割礼的或非利士人3412—3413, 3463, 8093, 8313, 9340节)。古人有爱主、爱邻的教义,信之教义附属于它(2417, 3419, 4844, 4955节)。

被光照的人所构建的教义,以后能被理性和知识确证,因而更充分地被理解和强化(2553, 2719, 3052, 3310, 6047节)。关于这个主题的详情,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一书(51节)。那些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人只是相信教会的教义,没有任何理性思考(3394节)。

不盲目地确认信条,而是在确认之前先看看它是不是真的,这是智慧人的标志;那些享有光照的人就是这种情况(1017, 4741, 7012, 7680, 7950节)。确认之光是属世之光,不是属灵之光,这光甚至可能在恶人中间(8780节)。一切事物,哪怕虚假的东西,也能被确认,以至于看似真理(2477, 5033, 6865, 8521节)。

揭秘启示录 #224

224.对此,我补充

224.对此,我补充以下记事:
我看见一群灵人,他们都跪下祷告,求神给他们差遣天使,好让他们与天使当面交谈,并向他们坦露心中的想法。他们起身时,只见三个白衣天人站在他们面前,说:“主耶稣基督垂听了你们的祷告,所以差遣我们前来,说说你们心中的疑惑吧!”
于是,他们说:“牧师告诉我们,在神学问题上,有用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在这类问题上,理性的信仰于人无益,因为它源自人。我们是英国人,从我们所信赖的神职人员那里听到很多信息;但当我们与一些自称新教徒、一些自称天主教徒,以及各派别的人交谈时,他们都显得很有学问,然而在许多问题上却意见不一。尽管如此,他们全都说‘要信我们’,有的说:‘我们是神的仆人,我们知道。’可我们逐渐明白,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神性真理,也就是教会的真理,并非天生或遗传给某个人的,而是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这些真理指明通往天堂的路,连同仁之善一起进入生命,从而通向永生。所以我们很焦虑,就跪下向神祷告。”
天使回答说:“你们要阅读圣言、信靠主,就会明白必定属于你们信仰和生活的真理。在基督教界,所有人都从圣言,如同从唯一的源泉提取他们的教义。”但会众中有两个人说:“我们读过,但不明白。”
天使回答说:“你们没有靠近主,又曾确认虚假。”天使继续说,“没有光的信是什么?没有认知的思考又是什么?那不是人的本性。没有认知,即便乌鸦和喜鹊也能学会说话。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凡灵魂渴望真理的人,都能在清晰的光中看见圣言的真理。动物看到食物时,无不认识适合自己生命的食物;而人是理性和属灵的动物。这种动物,若他渴求食物,向主乞求,不仅会看到身体的食物,还会看到灵魂的食物;这食物就是信之真理。凡在认知中不被接受的事物,都无法存在记忆里,只停留在口头上。所以,当从天堂俯视尘世时,我们什么也看不见,只听到声音,绝大部分还不和谐。
我们会列举一些事,以说明有学问的神职人员已退离了认知,不知道有两条路径通向它,一条来自尘世,一条来自天堂。当主启示认知时,祂会将认知从尘世提升出来。然而,如果认知由于宗教信仰的缘故被关闭了,那么从天堂通向它的路也就被关闭了。在这种情况下,人就和瞎子一样,在圣言中看不到任何东西。我们见过太多这样的人跌落深坑,再也爬不出来。举例说明这一点。你们能,还是不能明白何为仁、何为信?也就是说,仁就是对邻行善,信就是正确思考神和教会的本质,因此,凡行善且正确思考,也就是生活良善、信仰纯正者皆得救?”对此,他们声称能明白。
天使进一步说:“你们不明白要从罪中悔改,以便得救吗?不明白人若不切实悔改,就继续留在与生俱来的罪中吗?悔改在于人不去意愿邪恶,因为它们悖逆神的罪,还在于一年检查自己一两次,发现自己的邪恶,在神面前忏悔它们,祈求帮助,避开邪恶,开启新的生活。他这样做,并信靠主到什么程度,他的罪就被赦免到什么程度。”这时,会众中有些人说:“这个我们也明白,所以知道何为罪得赦免。”
然后,他们请求天使给予他们更多信息,这次是关于神,灵魂不朽,重生和洗礼的。对此,天使回答说:“我们不会说你们不理解的话;否则,我们的讨论就像雨落到沙上。沙里的种子会枯萎、死亡,不管天上的雨露如何浇灌它们。”关于神,他们说:“凡进入天堂者,皆根据一个神观而被分配一个地方,得享永恒的喜乐,因为神观在敬拜的一切事上都主宰我们。认为神不可见的观念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不确定的,也不能以任何事物的术语来定义,因此会停止并消亡。如果以为灵被视为像以太或风那样,那么神是一个灵的观念就是一个空洞的观念。而神是一个人(Man)的观念才是一种合宜的观念,因为神是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连同其一切品质,这些事物的主体是人,不是以太或风。天堂的神观就是对主的观念。主自己就是天地之神,如祂自己所教导的那样。你们的观念若和我们一样,我们必联结在一起。” 说完这话,他们的脸庞显得容光焕发。
关于灵魂不朽,他们说:“人能活到永远,因为他能藉着爱和信与神结合。人人都有这种可能性,你若对此再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能明白,这种可能性造就了灵魂的不朽。”
关于重生,他们说:“谁看不出,人人都有思想神,或不思想神的自由,只要他曾被教导神存在?因此,在属灵的事上,正如在属社会、属道德的事上一样,人人都享有自由。主无时无刻不将这种自由赐给所有人;所以,人若不去思想神,罪在自己。人之所以为人,正是由于他能这样做;而动物之所以为动物,正是由于它不能这样做。因此,人有能力貌似凭自己改造和重生自己,只要他发自内心承认其实是依靠主。凡悔改并信靠主的人正被改造和重生;人要貌似凭自己做这两件事,不过,这“貌似凭自己”也来自主。实际上,人凭自己对此毫无贡献,一顶点也没有。然而,你们并非被创造为雕像,而是被创造为人,以便你们能靠着主,如同凭自己这样做。主最希望人向祂所做的,就是这唯一的爱与信的回报。总之,凭你们自己而行,并相信这是靠着主。以这种方式你们就能貌似凭自己这样做。”
但这时,英国人询问,貌似凭自己而行是否自创造时就被赋予人。一位天使回答说:“不是,因为凭自我而行唯独属于神,不过,祂不断赐下它,也就是说,不断将它联结于人。然后,此人在何等程度上貌似凭自己行善、信真理,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天堂的使者;相反,在何等程度上作恶、信虚假(他这样做也貌似凭自己),就在何等程度上成为地狱的使者。你们可能会疑惑,为何他这样做也是貌似凭自己,但在你们祷告受到保护,以免魔鬼引诱你们,进入你们里面就像进入犹大那样,使你们充满罪恶,摧毁灵魂与肉体时,就会明白这一点。人若相信他凭自己行事,无论行善还是作恶时,就有罪了;若相信他貌似凭自己行事,就没有罪了。”
关于洗礼,他们说:“洗礼是属灵的洗涤,就是改造与重生;小孩子长大成人后,就被改造和重生,他要履行其监护人代表他所作的承诺,即这两项承诺:悔改并信神。因为他们首先承诺,他要弃绝魔鬼及其一切行为,其次要信靠神。天堂的所有小孩子都被引入这二者,但对他们来说,魔鬼是地狱,神是主。再者,在天使面前,洗礼是人归属教会的标志。”
听到这番话,会众中有些人说:“这个我们明白。”但只听见一旁有声音抱怨说:“我们不明白”,又有声音说:“我们不想明白。”调查这些声音的来源,发现它们出自那些确认信之虚假、想被视为圣徒、从而受到崇拜的人。天使说:“不要惊讶。如今像这样的人有很多。我们从天上看,他们就像雕像,制作精巧,以致他们能驱动嘴唇,像发声器官一样发出声音,却不知道其赖以发声的气息是出自地狱还是出自天堂,因为他们不知道它是假是真。他们反复推理,反复验证,还是不明白事情是不是这样。但你们要知道,人类的本性能证明它想要的任何事,甚至直到它看上去的确是那么回事。所以,异教徒和恶人也能这样做。事实上,甚至无神论者也能证明没有神,只有大自然。”
此后,这群英国人充满对智慧的渴望,于是对天使说:“关于圣餐,他们可谓众说纷纭,请告知我们真相。”天使回答说:“真相就是:凡注目于主并实践悔改的人,都通过这至圣的仪式与主结合,并被引入天堂。”但会众有人说:“这是个秘密。”天使回答说:“这的确是个秘密,然而是可理解的秘密。饼和酒并不产生这种效果,它们里面也没有任何神圣之物可言;但物质的饼与属灵的饼彼此对应,物质的酒与属灵的酒也是。属灵的饼是爱的神圣,属灵的酒是信的神圣,这二者均来自主,并且就是主。主与人并人与主的结合由此而来,不是凭饼与酒,而是凭已悔改者的爱与信;与主结合也就是被引入天堂。”后来,天使指教他们有关对应的事及其效果,会众有人说:“我们头一次明白。”当他们“我们明白”的时候,看哪,一道火光从天而降,把他们与天使连起来,他们彼此相爱。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51

51.用来打开内在属

51.用来打开内在属灵人的世俗知识和属灵知识。“世俗知识”是指那些在外在人或属世人中的知识,而不是那些在内在人或属灵人中的知识(3019—3020, 3293, 3309, 4967, 9918, 9922节)。世俗知识因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故相对来说是服务的工具;因为外在人或属世人是用来服务内在人或属灵人的,正如世界用来服务天堂(5077, 5125, 5128, 5786, 5947, 10272, 10471节)。外在人就像世界,因为存在于世界中的神性秩序的律法被刻写于外在人中;内在人就像天堂,因为存在于天堂中的神性秩序的律法被刻写于内在人中(4523—4524, 5368, 6013, 6057, 9278—9279, 9283, 9709, 10156, 10472节);也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51-58节)。

有些世俗性质的知识体系涉及文明的状态和生活;有些知识体系涉及道德的状态和生活;有些知识体系则涉及属灵的状态和生活(5774, 5934节)。为了区分清楚,我将涉及属灵的状态和生活的知识称为属灵知识,这些知识主要由教义构成(9945节)。

人充满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是很重要的,因为他通过这些知识学习思考,然后理解何为真理和良善,最终变得智慧,也就是照之生活(129, 1450—1451, 1453, 1548, 1802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是人的文明、道德和属灵生活建造并立于其上的最初的基础事物;但是,要以生活的功用为目的来学习它们(1489, 3310节)。属灵的知识打开通往内在人的道路,然后照着功用将内在人与外在人联结起来(1563, 1616节)。理性是由世俗和属灵的知识生出的(1895, 1900, 3086节),然而,它不是通过知识本身,而是通过并照着对将它们付诸于功用的情感而生出的(1895节)。如果人寻求良善和有用的目的,尤其关注永生的目的或功用,内在人就通过世俗和属灵的知识被打开,并逐渐被完善(3086节)。这时,来自属天和属灵人的属灵事物便与属世人中的世俗和属灵知识相遇,并采用一致的东西(1495节)。然后, 主通过内在人从属世人里面的世俗和属灵知识中抽出、提炼并提升对天堂生活有用的东西(1895, 1899—1902, 5871, 5874, 5901节);而不一致或相冲突的信息就被抛到一边,排除在外(5871, 5886, 5889节)。内在人的视觉只从外在人的世俗和属灵的知识中召唤出那些与它的爱有关的事物(9394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成捆排列,并照着引入它们的爱而被结合在一起(5881节)。这时,在内在人的眼里,属于爱的事物在中心,处在亮光或清晰之中,而不属于爱的事物在边上,处在黑暗或模糊之中(6068, 6085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逐渐被植入人的爱,并住在它们里面(6323节)。人若生来就爱主爱邻,就会生在各种知识,由此生在聪明中;但他却生来爱自己爱世界,所以生在完全的无知之中(6323节)。知识、聪明和智慧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爱所生的子女(1226, 2049, 2116节)。

世俗和属灵的知识因属于外在人或属世人,故处于尘世之光;但已经变成爱与信的真理,从而获得生命的真理则处于天堂之光(5212节)。即便如此,人仍需通过属世观念来理解如此获得生命的真理(5510节)。属灵流注通过内在人进入外在人中的世俗和属灵的知识(1940, 8005节)。世俗和属灵的知识是容器,可以说是内在人的真理和良善的器皿(1469, 1496, 3068, 5489, 6004, 6023, 6052, 6071, 6077, 7770, 9922节)。这就是为何在圣言中,“器皿”在灵义上表示世俗和属灵的知识(3068—3069, 3079, 9394, 9544, 9723—9724节)。世俗知识就像一面镜子,我们能在这面镜子,如在一个形像中那样看见并感知内在人的真理和良善(5201节);这三者一起在它们里面,如同在自己的最外层中(5373, 5874, 5886, 5901, 6004, 6023, 6052, 6071, 6077节)。世俗知识因处于尘世之光,故相对于那些处于天堂之光的事物来说,显得乱糟糟的,并且昏暗模糊;外在人中的事物相对于内在人中的事物来说也是如此(2831节)。事实上,在圣言中,“灌木丛”(2831节)、“云”和“黑暗”(8443, 10551节)表示世俗知识。

人要从取自圣言的教义真理开始,首先承认它们,然后才可以转向世俗知识,以便确认并证实这些真理(6047节)。因此,那些对信之真理持肯定态度的人,可以通过世俗知识从理智上确认它们;但那些对信之真理持否定态度的人则不可以,因为一个肯定态度作为一个起点会将一切朝一个肯定的方向拉;而一个否定态度作为一个起点则会将一切朝一个否定的方向拉(2568, 2588, 3913, 4760, 6047节)。有一种怀疑的肯定和一种怀疑的否定,前者是善人的特征,后者是恶人的特征(2568节)。从信之真理进入世俗知识符合秩序;而另一方面,从世俗知识进入信之真理违反秩序(10236节)。流注是属灵的,而非物质或属世的,因而从信之真理(因为这些真理是属灵的)进入世俗知识(因为这些知识是属世的)( 3219, 5119, 5259, 5427—5428, 5479, 6322, 9109—9110节)。

凡处于一种怀疑的否定状态(这种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否定),并声称自己不会相信,除非被世俗证据说服的人,永远都不会相信(2094, 2832节)。那些如此行的人在教会和天堂的事上变得疯狂(128—130节)。他们陷入邪恶的虚假(232—233节);在来世,当思想属灵事物时,他们就像喝醉了一样(1072节)。对他们的进一步描述(196节)。举一些例子说明这一事实:如果进入属灵事物的次序颠倒了,就无法理解这些事物(233, 2094, 2196, 2203, 2209节)。在属灵的事上,许多有学问的人比简单人更疯狂,因为他们坚决否定,并利用大量世俗知识来确认他们的否定(4760节)。一个有学问的人完全不明白属灵生活的例子(8629节)。那些利用世俗知识来推理反对信之真理的人会尖锐、激烈地如此行,因为他们的论据建立在迷惑和说服人的感官谬误的基础上;摆脱这些感官谬误是很困难的(5700节)。那些完全不明白真理的人,以及那些陷入邪恶的人能对信之真理和良善进行推理;然而,他们没有光照(4214节)。仅仅确认教条不是聪明的标志,因为虚假能像真理那样容易被确认(1017, 2477, 2490, 4741, 5033, 6865, 7012, 7680, 7950, 8521, 8780节)。那些通过求问某事是否如此而对教会的真理进行推理的人完全处在黑暗、模糊之中,还没有属灵之光(215, 1385, 3428节)。

有支持神性真理的各种知识,也有不支持的各种知识(5213节)。空虚的记忆知识应当被摧毁,从人的脑海中消失(1489, 1492, 1499—1500节)。记忆知识若以爱自己爱世界为目的,并支持这些爱,把人引离爱主爱邻,就是空虚的,因为这种知识关闭内在人,并且关闭得如此彻底,以致他不能从天堂接受任何东西(1563, 1600节)。世俗知识既是变得智慧的一种手段,也是变得疯狂的一种手段;内在人通过它们要么打开,要么关闭;因此,理性要么发展,要么毁灭(4156, 8628, 9922节)。死后,除了那些为了理解和生活通过世俗的学问所吸收的东西外,这些世俗的学问毫无意义(2480节)。然而,死后,一切世俗的知识都依然保持完好;只是它们处于休眠的状态(2476-2479, 2481-2486节)。

这些记忆知识对恶人来说是虚假,因为他们将其用于邪恶;对善人来说是真理,因为他们将其用于良善(6917节)。恶人所知道的真理实际上不是真理,无论当恶人谈论它们时,它们显得多么像真理,因为它们里面有邪恶,因此,它们被歪曲了;恶人所拥有的知识绝不配称为知识,因为它没有生命在里面(10331节)。

变得智慧是一回事,变得聪明是另一回事,知道同样是另一回事,行出来又是一回事;尽管如此,对那些过着属灵生活的人来说,它们依次跟进,彼此对应,并一起存在于行为和作为中(10331节)。知道真理是一回事,承认真理是另一回事,相信真理又是一回事(896节)。

举例说明灵人所拥有的求知欲是何性质(1973节)。天使对知识和智慧有极大的渴望,因为知识、聪明和智慧是属灵的食物(3114, 4459, 4792, 4976, 5147, 5293, 5340, 5342, 5410, 5426, 5576, 5582, 5588, 5655, 6277, 8562, 9003节)。

在古人当中,最重要的学问就是对应学,但如今这门学问却失传了(3021, 3419, 4280, 4844, 4964—4965, 6004, 7729, 10252节)。对应学在东方人当中和埃及得到蓬勃发展(5702, 6692, 7097, 7779, 9391, 10407节)。这是他们的象形文字的源头(6692, 7097节)。古人通过对应学把自己引入关于属灵事物的知识(4749, 4844, 4966节)。圣言纯以对应写成,这是它的内义或灵义的源头;没有对应的知识,内义或灵义的存在无从得知,圣言的性质也无从得知(3131, 3472-3485, 8615, 10687节)。对应的知识远远胜过其它知识(4280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