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6

二、圣言及其灵义或内

二、圣言及其灵义或内义(摘自《属天的奥秘》)

WH6.圣言的必要性和卓越性。凭自然界的光不可能知道主,天堂和地狱,人死后的生命,以及人获得属灵和永恒生命所凭借的神性真理(8944, 10318—10320节)。这一点从以下事实可以证实:许多人,包括他们当中有学问的人都不相信这些事,尽管他们就出生于圣言所在之地,并通过圣言接受过这方面的教导(10319节)。因此,有必要从天堂赐下启示,因为世人本为天堂而生(1775节)。故每个时代都有一个启示(2895节)。在这个地球上已经相继出现了的各种启示(10355, 10632节)。生活在大洪水之前、其时代被称为“黄金时代”的上古之人有一种直接的启示,神性真理因此被刻在他们心上(2896节)。存在于大洪水之后的古代教会有一种历史和预言的圣言(26862897节):关于这些教会,可参看《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一书(247节)。该圣言的历史部分被称为“耶和华战记”,预言部分被称为“诗歌”(2897节)。就启示而言,这部圣言类似我们的圣言,但它适合古代教会(2897节)。摩西曾提到这部圣言(2686, 2897节)。然而,该圣言遗失了(2897节)。其他人也有过预言的启示,这从巴兰的预言明显看出来(2898节)。

无论整体还是每个部分,圣言都是神性(639, 3305, 10321, 10637节)。从经历可知,圣言的一点一画都是神性和神圣的(9349节)。现今对圣言的解释是,它的一点一画都是被启示的(1886节)。

教会尤其存在于圣言所在之地,在那里,主通过圣言被认识,神性真理被揭示(3857, 10761节)。但不能由此推论说,那些出生于圣言所在之地,由此认识主的人,就属于教会;相反,属于教会的,是那些通过来自圣言的真理被主重生的人,因而是那些过着一种爱与信的生活之人(6637, 10143, 10153, 10578, 10645, 10829节)。

属天的奥秘 #2686

2686.“弓”在此

2686.“弓”在此表示真理的教义,这从它的含义清楚可知。凡圣言论述或提到战争的地方,战争在内义上都只表示属灵的战争(1664节)。古圣言或古教会也有一些名为“耶和华战记”的书卷,这清楚可见于摩西五经(民数记21:14-16)。这些书卷以预言的风格写成,拥有一个内义,论述了主的争战和试探,还论述了教会和教会成员的争战和试探。这一点可从摩西引用这些书的事实,以及古教会名为《预言书》(Books of the Prophetic Utterances)的其它书卷(对此,参看民数记21:27-30)明显看出来,那里的话几乎和耶利米书中的一样(可对比民数记21:28和耶利米书48:45)。由此也可以推断,古教会既有历史著作,也有预言著作,它们都是神性,是被启示的,在内义上论述了主及其国度;并且这些著作就是他们的圣言,正如历史书和预言书是我们的圣言一样,这些书在字义上论述的是犹太人和以色列人,但在内义上论述的是主和属于主的事物。
在圣言,以及古教会的书卷中,“战争”表示属灵的战争。因此,所有武器,如剑、枪、护盾、盾牌、矛、弓和箭等,都表示灵义上所理解的那种特殊战争工具。至于这几种武器具体表示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告知。现在此说明“弓”表示什么,即表示真理的教义;并说明这层含义如何源于箭、矛,或其它投掷物,它们都表示形成尤其在属灵人手里的作战器械和工具的教义事物。因此,这些人曾一度被称为“弓箭手”。
“弓”表示真理的教义,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明显看出来。以赛亚书:
耶和华的箭锐利,祂所有的弓都张开;祂的马蹄算如岩石,祂的车轮好像旋风。(以赛亚书5:28)
这论及教义的真理;“箭”是指属灵真理;“弓”是指教义;“马蹄”是指属世真理;“车轮”是指基于这真理的教义;它们因表示这些事物而被归于耶和华;它们只能在灵义上被归于耶和华;否则,这些话都是空洞的,毫无意义,也不恰当。耶利米哀歌:
主已弯弓,好像仇敌;祂站着举起右手,如同敌人,将一切悦人眼目的尽行杀戮,在锡安女子的帐棚上,倒出祂的忿怒像火一样。(耶利米哀歌2:4)
此处“弓”表示真理的教义,在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看来,真理的教义就像仇敌和敌人;主不能被描述为拥有其它任何种类的弓。哈巴谷书:
耶和华啊,你乘在马上,你的战车是拯救,你的弓全然显露。(哈巴谷书3:8-9)
此处“弓”也表示良善与真理的教义。摩西五经:
弓箭手苦害他,向他射箭,仇恨他。他要坐在他弓的力量里,他的手臂因大能的雅各之手而强壮;以色列的牧者、石头是从那里而出的。(创世记49:23-24)
这论及约瑟,“弓”表示良善与真理的教义。
启示录:
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拿着弓,并有冠冕赐给他。(启示录6:2)
“白马”表示智慧;“骑在马上的”表示圣言,这在启示录19:13说得更清楚,那里再次论述了白马;由于“骑在马上的”就是圣言,所以显而易见,“弓”表示真理的教义。以赛亚书:
谁从东方兴起义人,召他来跟随祂呢?祂把列族交在他面前,使他管辖列王;把他们如灰尘交与祂的剑,如碎秸交与祂的弓。(以赛亚书41:2)
这论及主;“剑”表示真理;“弓”表示源于祂的教义。同一先知书:
我要在他们当中立一个记号,差遣他们当中的逃脱者到列族去,就是到他施、普勒、拉弓的路德和土巴、雅完。(以赛亚书66:19)
“拉弓的”表示那些教导教义的人。至于“他施”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1156节);“路德”表示什么(1195, 1231节);“土巴”表示什么(1151节);“雅完”表示什么(1152-1153, 1155节)。
耶利米书:
全城因马兵和拉弓者的响声就都逃跑;他们进入云雾,爬上磐石;全城都被撇下。(耶利米书4:29)
“马兵”表示那些宣讲真理的人,“弓”表示真理的教义,那些沉浸于虚假的人逃避或害怕它。同一先知书:
你们要在巴比伦的四围摆阵;所有拉弓的啊,你们要向她射箭,不要吝惜箭枝,因她犯罪得罪了耶和华。(耶利米书50:14, 29; 51:2-3)
此处那些“拉弓射箭”的人表示真理的宣讲者和教导者。
撒迦利亚书:
我必从以法莲剪除战车,从耶路撒冷剪除战马,争战的弓也必剪除,祂必向列族讲和平。(撒迦利亚书9:10)
“以法莲”表示教会对真理的理解,“弓”表示教义。撒母耳记:
大卫为扫罗和他的儿子约拿单作了这首哀歌,且吩咐将这弓教导犹大人。(撒母耳记下1:17-18)
此处论述的主题不是“弓”,而是信之教义。以西结书:
主耶和华(Lord Jehovih)说,这乃是我所说的日子;住以色列城邑的人必出去点火烧武器,就是大盾小牌、弓箭、梃杖、枪矛,用它们来烧火,直烧七年。(以西结书39:8-9)
此处提到的武器都是属灵战争的武器;“弓和箭”表示教义及其真理。在来世,真理本身当与良善分离,并以视觉形式呈现时,就看似箭。
正如“弓”表示真理的教义,它在反面意义上则表示虚假的教义。在圣言中,像这样的事物几乎都有一个反面意义,如经上在各个地方所阐述和说明的;如耶利米书:
看哪,有一种民从北方之地而来,并有一大民族被激动,从地极来到。他们拿弓和枪,性情残忍,毫无怜悯。他们的声音像海洋咆哮。锡安的女子啊,他们都骑马摆阵,如上战场的人要攻击你。(耶利米书6:22-23)
此处“弓”表示虚假的教义。同一先知书:
看哪,有一种民从北方而来,并有一大民族和许多君王被激动,从地极来到。他们拿弓和枪,性情残忍,毫无怜悯。(耶利米书50:41-42)
此处意思也一样。又:
他们弯起舌头;他们的弓是谎言,不是为真理。他们在地上壮大,是因为他们从恶走向恶,并不认识我。(耶利米书9:3)
很明显,“弓”表示虚假的教义,因为经上说:“他们弯起舌头;他们的弓是谎言,不是为真理。”又:
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看哪,我必折断以拦人的弓,就是他为首的权力。(耶利米书49:35)
诗篇:
你们来看耶和华的作为,祂在地上制造荒凉;祂使战争止息,直到地极;祂折弓、断枪,把战车用火焚烧。(诗篇46:8-9)
又:
在犹大,神为人所认识;在以色列,祂的名为大。神的帐幕在撒冷,祂的居所在锡安。祂在那里折断弓上的火箭,并盾牌、剑和战争。(诗篇76:1-3)
又:
看哪,恶人弯弓,把箭搭在弦上,要在暗中射那心里正直的人。(诗篇11:2)
此处“弓和箭”明显表示虚假的教义。

属天的奥秘 #10632

10632.“耶和华

10632.“耶和华说,看哪,我要立一个约”表首要事物,主藉圣言与人类的结合通过这些事物实现。这从“一个约”的含义清楚可知。“一个约”是指结合(参看665, 666, 1023, 1038, 1864, 1996, 2003, 2021, 6804, 8767, 8778节),在此是指耶和华,也就是主藉圣言与人类的结合;因为这种结合是接下来所论述的主题。这就是意义所在,这一点也可从内义上的思路清楚看出来。因为前文论述的主题是从西乃山上制定并宣布的律法,该律法在广泛意义上表示圣言(6752, 7463节)。此外,这律法也是圣言的开始,因为圣言后来被宣布,先是通过摩西宣布,后来又通过其他所有人宣布。接下来论述的主题是以色列民族,这个民族不具有圣言像在其它情况下那样在他们当中被写出来的性质。这是因为他们当中不可能建立起一个教会;而教会在哪里,圣言就在哪里。关于这些事,可参看32和33章,直到本章的阐述和说明。
  但由于摩西代表这百姓坚持要耶和华在他们中间,他们要作为一个产业被接受,并因此被领进迦南地,而这一切在内在意义上表示教会将在这个人民当中建立,因而圣言要在那里写出来,而且这些要求是因为摩西的坚持才被接受的,故现在的主题是必须完全遵守的首要诫命,以便这些要求能够得到满足。这些诫命要求他们只拜主,不拜他人,并承认祂是一切良善和真理的源头;除此之外还有其它许多诫命,这些诫命构成了接下来的主题。
  当说它们构成接下来的主题时,要知道,这些诫命包含在内在意义中;而代表它们,因而表示它们的那类事物则包含在外在意义,就是字义中,这一点从对本章接下来的经文的解释可以看出来。但由于耶和华与摩西所立的这约可以说表示主藉圣言与人类的结合,所以必须在此说一说这种结合的性质。在上古时代,教会成员没有圣言,只有直接的启示;通过这种启示而有一种结合。因为当直接的启示存在时,天堂就与世人结合;天堂与世人的结合构成主与世人的结合,因为主在天使当中的神性构成天堂。
  当这种直接的启示消失时,这是人们背离他们所处的良善时所发生的情形,另一种启示便取而代之。这种启示是通过代表实现的,那时教会成员通过这些代表知道何为真理和良善;因此,这个教会被称为代表性教会。该教会也有一部圣言,但它只服务于这个教会。然而,当这个教会也荒废了时,这是他们开始以偶像崇拜的方式敬拜那些代表时所发生的情形,而在那些时代,教会通过代表与天堂结合;在许多地区,当他们开始把它们用于邪术时,主规定要写出一部圣言,这圣言在每一个部分,甚至每个音节上都是神性。它将由纯粹的对应构成,因而将适合所有天堂中的天使理解,同时适合世人。提供这部圣言,是为了主可以通过它而与人类结合;因为除非祂通过这样一部圣言与人类结合,否则天堂将完全离开人类,而人类也因此将不复存在。
  因此,接下来论述的主题是藉由圣言的结合;一个人必须遵守的主要诫命被揭开,好叫他可以通过圣言处于这种结合。上古之人拥有直接的启示(参看2895, 3432节);关于随后取代它的代表性教会和它的圣言(2686, 2897, 3432, 10355节);圣言是主与人类结合所用的手段(参看10375, 10452节提到的地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