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2

WH2.在圣言的预言

WH2.在圣言的预言部分,经上多次提到马,但迄今为止,没有人知道“马”表示理解力,“骑马的”表示一个去理解的人;这或许是因为“马”在灵义上,因而在圣言中表示这种事物,显得既奇怪又不同寻常。然而,事实就是如此,这一点可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我在此只引用少许。以色列的预言论到但说:

但必作道上的蛇,路中的箭蛇,咬伤马蹄,使骑马的向后坠落。(创世记49:17, 18

没有人能知道论到以色列支派中的一支的这个预言表示什么,除非他知道“蛇”、“马”和“骑马的”分别表示什么;然而,谁都知道其中隐含着某种属灵事物;至于每一个事物表示什么,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一书(6398—6401节),那里解释了这个预言。哈巴谷书:

神啊,你乘在马上,你的战车是拯救。你乘马践踏海。(哈巴谷书3:8, 15)

显然,在这段经文中,“马”表示某种属灵事物,因为这些话是指着神说的。否则,神“乘在马上”,并“乘马践踏海”会是什么意思呢?撒迦利亚书:

当那日,马的铃铛上必有归耶和华为圣。(撒迦利亚书14:20)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使一切马匹惊惶,使骑马的颠狂;我必张开眼睛看顾犹大家,使万民的一切马匹瞎眼。(撒迦利亚书12:4, 5)

这段经文论述了教会的荒凉,当不再明白任何真理时,这种情况就会发生。这种状态通过马匹和骑马的来描述;否则,“我必使一切马匹惊惶”、“使万民的一切马匹瞎眼”会是什么意思呢?这与教会能有什么关系呢?约伯记:

神使她忘记智慧,也没有把聪明赐给她;她几时把自己举到高处,就嗤笑马和骑马的人。(约伯记39:17, 18, 19ff)

“马”在此表示理解力,这是显而易见的。同样在诗篇,经上说神:

乘驾真理的话。(诗篇45:4)

另外还有其它许多经文。此外,若不知道“战车”表示什么,“以利亚和以利沙”代表什么,谁能知道以利亚和以利沙为何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又为何“少年人以利沙看见满山有火车火马”?因为以利沙对以利亚说:

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啊。(列王纪下2:11, 12)

约阿施王对以利沙说:

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啊。(列王纪下13:14)

论到少年人以利沙时,经上说:

耶和华开了少年人以利沙的眼目,就看见了,看哪,满山有火车火马围绕以利沙。(列王纪下6:17)

以利亚和以利沙之所以被称为“以色列的战车马兵”,是因为他们两人都代表圣言方面的主,“战车”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马兵”表示聪明。关于“以利亚”和“以利沙”代表圣言方面的主,可参看《属天的奥秘》一书(5247, 7643, 8029, 9372节);“战车”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5321, 8215节)。  

属天的奥秘 #9213

9213.“必在日落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属天的奥秘 #9809

9809.“叫他给我

9809.“叫他给我供祭司的职分”表主的一个代表。这从“祭司的职分”的含义清楚可知,“祭司的职分”在至高意义上是指主作为救主所履行的各种服务。凡祂作为救主所行的一切都出于神性之爱,因而出于神性良善而行的,因为一切良善都是爱的一个方面。也正因如此,“祭司职分”在至高意义上表示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既有神性良善,也有神性真理。神性良善存在于主里面,因而是祂的本质存在,在圣言中被称为“耶和华”。但神性真理是从主发出的,因而是来自那本质存在的显现,在圣言中由“神”来表示。来自祂自己的显现仍是祂自己,故主也是神性真理,就是祂在众天堂里面的神性。众天堂从祂形成,因为那里的天使是祂神性的接受者;属天天使是从祂发出的神性良善的接受者,但属灵天使是源于那良善的神性真理的接受者。由此可见祭司职分代表的是属于主的什么东西,国王职分代表的是属于主的什么东西,即:祭司职分代表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国王职分代表源于那良善的神性真理。
  祭司职分代表主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因而代表主作为救主所履行的各种服务,这一点从下列圣言经文明显看出来:
  耶和华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手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耶和华必将力量的杖从锡安送出来,在你仇敌中间掌权。你的民要在你能力的日子,以圣洁的美丽甘心献上自己。从晨曦的胎腹你就有了你那青春的甘露。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主在你的右手边;在祂发怒的日子,必击打列王。祂在列族中施行审判,用死尸充满各地;祂必击打大片地上为头的。祂要喝路旁的溪水,因此必抬起头来。(诗篇110:1-7)
  这些描述表明,主作为一个祭司是什么,因而在主里面,祭司职分代表什么,即拯救人类的整个工作。因为这段经文论述的主题是主在世时与地狱的争战,祂通过这些争战为自己获得胜过地狱的神性全能,祂凭这神性全能拯救人类,如今也拯救所有接受祂的人。经上论到主说,“你是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永远为祭司”的原因,就是这拯救本身,因为实现这种拯救背后的动力就是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麦基洗德”表示“公义的王”;主被如此称呼是因为,祂变成了公义,从而变成救恩,正如前面所示(9715节)。
  不过,由于这篇诗篇中的每一个词语或声明都包含了关于主在世时的争战的奥秘,若无内义,这些奥秘就无法揭示出来,所以在此对它们作一个简要的解释。“耶和华对我主说”表示主题是在世时的主。“主”在此表示主的神性人身,这一点明显可见于马太福音(22:41-43),马可福音(12:35, 36),路加福音(20:41-44)。“你坐在我的右手边”表示神性良善通过神性真理所行使的全能,那时主是神性真理,祂进入神性真理并用它赢得战争。“坐在右手边”表示一种能力的状态,当论及神性时,表示全能(参看3387, 4592, 4933, 7518, 7673, 8281, 9133节);良善所拥有的一切能力都是通过真理来行使的(6344, 6423, 8304, 9327, 9410, 9639, 9643节)。
  “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表示直到存在于地狱并源于它们的邪恶被征服并服从于祂的神性能力。“耶和华必将力量的杖从锡安送出来”表示那时从属天良善所获得的能力,“锡安”表示这种良善(参看2362, 9055节)。“在你仇敌中间掌权”表示这良善向邪恶掌权。邪恶就是仇敌,因为它们与神性对立,尤其与主对立。“你的民要在你能力的日子甘心献上自己”表示那时进行争战的神性真理。“以圣洁的美丽”表示源于神性良善。“从晨曦的胎腹你就有了你那青春的甘露”表示从神性良善本身成孕,祂从这良善而拥有神性真理。“。耶和华起了誓,决不后悔”表示确定无疑的事。
  “你永远为祭司”表示祂里面的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照着麦基洗德的等次”表示祂的神性人身具有同样的性质。“麦基洗德”表示“公义的王”,因而表示通过争战和胜利而变成公义的耶和华(9715节)。“主在你的右手边”表示那时来自祂的神性真理,祂通过神性真理行使全能,如前所述。“在祂发怒的日子,必击打列王”表示那时对虚假的摧毁;“发怒的日子”是指祂与邪恶争战并摧毁它们的时候。“王”是指真理,在反面意义上是指虚假(2015, 2069, 4575, 4581, 4966, 5044, 5068, 6148节)。“祂在列族中施行审判”表示对邪恶的驱散;因为“列族”是指良善,在反面意义上是指邪恶(1259, 1260, 1849, 6005节)。“用死尸充满(各地)”表示由此导致的属灵死亡,也就是真理和良善的完全剥夺。“祂必击打大片地上为头的”表示将地狱的自我之爱扔进地狱,以及对这爱的诅咒。“祂要喝路旁的溪水,因此必抬起头来”表示通过对真理的推理而努力从那里起来。当世人阅读这段诗篇时,这就是天上的人在这些话里面所感知到的含义。
  由于祭司职分是主出于神性之爱拯救的一切工作,所以对神的一切敬拜也属于祭司职分。在这种时候,敬拜的行为主要在于献燔祭、祭物和素祭,将陈设饼或脸饼摆在桌子上,每天点灯,烧香,因而在于为百姓赎罪,以及赦罪。此外,当祭司同时也是先知时,他们的职分还在于解释神的律法,施行教导。亚伦和他的儿子所履行的这一切职责从经上对摩西确立祭司职分的描述明显看出来;显而易见,这一切职责都是主的拯救行为的代表。这一切也解释了为何属于耶和华,也就是主的祭物和素祭的份被赐给亚伦;各种初熟的果子,以及十分之一同样如此(参看出埃及记29:1-36; 利未记7:35-36; 23:15-21; 27:21; 民数记5:6-10; 18:8-20, 25至末尾; 申命记18:1-5)。头生的也被赐予,利未人则取代人中一切头生的,作为礼物被赐给亚伦(民数记1:47; 3:9),因为他们属于耶和华(民数记3:12-13, 40-45)。
  由于就拯救的整个工作而言,主由大祭司来代表,拯救工作本身由被称为祭司职分的他的职分来代表,所以百姓当中的产业和份没有被赐给亚伦和他的儿子;因为经上说耶和华神是他们的产业和份(民数记18:20),也没有赐给利未人的任何份,因为他们属于亚伦(民数记26:58-63; 申命记10:9; 18:1, 2)。事实上,百姓代表天堂和教会,而亚伦和他的儿子,并利未人代表构成天堂和教会的爱和信之良善,因而代表主,而主是这良善的源头。因此,祂将这地作为产业赐给百姓,但没有赐给祭司,因为主存在于百姓里面,但不在作为单个人的他们当中。
  以赛亚书中的这些话也含有类似的意思:
  你们倒要称为耶和华的祭司,人必称你们为我们神的仆役。你们必吃列族的财物,因得他们的荣耀自夸。(以赛亚书61:6)
  “吃列族的财物”表示将良善变成人自己的;“因得他们的荣耀自夸”表示享有真理的益处,因而拥有良善和真理所赋予的喜乐和幸福。“民族”或“外邦人”表示良善(参看1259, 1260, 4574, 6005节);“荣耀”表示来自神性的真理(9429节)。
  圣言中的各个地方提到一系列的“王、祭司”,还提到“王、首领、祭司、先知”。但在这些地方,就内义而言,“王或君王”表示整体上的真理;“首领”表示首要真理;“祭司”表示整体上的良善;“先知”表示教义;如在下列经文中,启示录:
  耶稣基督使我们作王和祭司。(启示录1:6; 5:10)
  耶利米书:
  以色列家和他们的君王、首领、祭司、先知也都照样羞愧。(耶利米书2:26)
  同一先知书:
  到那日,君王的心和首领的心都要消灭;祭司都要惊奇,先知都要诧异。(耶利米书4:9)
  又:
  到那时,人必将犹大王的骸骨和他首领的骸骨、祭司的骸骨、先知的骸骨都取出来。(耶利米书8:1)
  就从人抽象出来的意义而言,“王”表示整体上的真理(参看1672, 2015, 2069, 4581, 4966, 5044, 6148节);“首领”表示首要真理(1482, 2089, 5044节);“祭司”表示良善(1728, 2015e, 3670, 6148节);“先知”表示源于并涉及这些事物的教义(2534, 7269节)。主的国王职分或王权也由祂的名字“基督”、“受膏者”、“弥赛亚”来表示;祂的祭司职分则由祂的名字“耶稣”来表示,因为“耶稣”表示“救主”或“救恩”,对此,经上在马太福音中如此记着:
  主的使者在梦中向约瑟显现,说,你要给祂起名叫耶稣,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马太福音1:21)
  由于拯救的工作属于祭司职分,所以为百姓的赎罪的大祭司职分具有同样的代表(利未记4:26, 31, 35; 5:6, 10, 13, 16, 18; 9:7; 15:15, 30)。
  邪恶绝无可能与良善联结在一起,因为它们互相排斥,故每当亚伦和他的儿子供祭司职分时,无论在祭坛旁,还是在会幕中,经上都给他们规定了各种洁净行为。经上还规定,大祭司除了处女之外,不可娶任何人,不可娶寡妇或被休的妇人,或妓女(利未记21:13-15);亚伦的子孙当中,凡有污秽的,若吃了圣物,就要被剪除(利未记22:2-9);亚伦的种当中,凡有残疾的,都不可献食物(利未记21:17-21);大祭司不可用用剃刀剃头,也不可撕裂衣服,不可用任何死尸,甚至不可为父母沾染自己,不可出圣所(利未记21:10-12)。如前所述,经上之所以制定这些和其它许多律法,是因为大祭司代表神性良善方面的主;良善具有这样的性质:邪恶不可能与它联结,因为良善躲避邪恶,邪恶则惧怕良善,如同地狱惧怕天堂;因此,它们彼此联结是不可能的。
  但至于真理,它则具有这样的性质:虚假能与它联结;不过,含有邪恶在里面的虚假不能,唯有含有良善在里面的虚假才能。也就是说,它能与存在于小孩子、尚处于纯真年龄的男孩女孩,以及无知的正直外邦人身上的那种良善联结;它能与存在于所有虽停留于圣言的字义和源于它的教义,但仍以生活的良善为目的之人身上的那种良善联结。因为作为目的的这种良善会驱走虚假的一切恶毒,或说从虚假中驱散一切向恶的倾向,以这种方式来使用虚假:它使虚假表面看似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