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10

六、圣言的内义主要面

六、圣言的内义主要面向天使,但也面向世人

WH10.为让人们知道何为内义及其性质和起源,有必要大体说明这一切。天堂里的人,其思维和言语都不同于世人的:在天堂是属灵的,在世上是属世的。因此,当世人阅读圣言时,与他同在的天使以属灵的方式来感知,而世人则以属世的方式来理解。所以,天使处于内在意义,而世人处于外在意义。然而,他们仍通过一种对应关系构成一体。天使不仅以属灵的方式思考,还以属灵的方式说话。他们同样与世人同在,并通过圣言与世人结合。这一点可见于《天堂与地狱》一书,那里论述了天堂天使的智慧(265-275节),天使的语言(234 -245节),他们与世人的结合(291-302节),以及通过圣言结合(303-310节)。

天上的天使理解圣言的方式不同于地上世人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是为天使而存在的,而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是为世人而存在的(1887, 2395节)。天使照内在意义,而非外在意义感知圣言,这一点通过我在阅读圣言时,那些从天上与我说话之人的经历来说明(1769-1772节)。天使的思维观念,以及天使的语言是属灵的,而人类的观念和语言是属世的;因此,属灵的内义,也就是灵义,是为了天使,这一点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向我说明(2333节)。然而,圣言的字义是传达天使的属灵观念的一种手段或媒介,就像世人用说话的话语来表达一个主题的意思一样(2143节)。属于圣言内义的事物落入诸如在天堂之光中的那类事物,因而进入天使的感知(2618—2619, 2629, 3086节)。同样,天使从圣言所感知到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2540—2541, 2545, 2551节)。天使甚至不理解圣言字义的一个词(64—65, 1434, 1929节)。他们也不知道圣言中提到的人名和地名(1434, 1888, 4442, 4480节)。名字无法进入天堂,也无法在那里说出来(1876, 1888节)。

圣言中的所有名字都表示属灵事物,在天堂则转变为对属灵事物的观念(768, 1888, 4310, 4442, 5225, 5287, 10329节)。天使甚至将属灵事物从人及其名字中抽象出来(4380, 8343, 8985, 9007节)。圣言的内义何等优美,哪怕只出现一些名字,这一点通过来自圣言的例子说明(1224, 1888, 2395节)。而且,成系列的许多名字在内义上表达一个事物(5905节);还有,圣言中的所有数字都表示属灵事物(482, 487, 647—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3152, 4264, 6175, 9488, 9659, 10217, 10253节)。灵人也以内义来感知圣言,只要他们的内层向天堂打开(1771节)。属世的圣言字义在天使当中可在一瞬间转换为灵义,这是由于对应关系的存在(5648节)。这无需他们听见或知道字面或外在意义里有什么(10215节)。因此,字面或外在意义只与世人同在,不再进一步发展(2015节)。

圣言有一种内在意义,还有一种至内在或至高的意义(对此,参看9407, 10604, 10614, 10627节)。属灵天使,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以内在意义来感知圣言;属天天使,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以至内在的意义来感知圣言(2157, 2275节)。

圣言既为世人,也为天使,适合这二者(7381, 8862, 10322节)。正是圣言将天堂与大地联结起来(2310, 2495, 9212, 9216, 9357节)。天堂与世人通过圣言结合(9396, 9400—9401, 10452节)。因此,圣言被称为约(9396节),因为约表示结合(665—666, 1023, 1038, 1864, 1996, 2003, 2021, 6804, 8767, 8778, 9396, 10632节)。圣言有一个内在意义,因为圣言从主经由三层天堂而降,直至人类(2310, 6397节)。它以这种方式变得适合三层天堂的天使,也适合人类(7381, 8862节)。正因如此,圣言是神性(4989, 9280节);它是神圣的(10276节);是属灵的(4480节);是受神性启示的(9094节)。这就是启示(9094节)。

此外,重生之人实际上就在圣言的内义中,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那拥有属灵感知的内在人被打开了(10401节)。不过,对他们来说,圣言的属灵本质流入属世观念,因而以一种属世的方式呈现出来,或得以稳固,因为他们活在世上时,就感知而言,是作为属世人进行思考的(5614节)。因此,在那些被光照的人当中,真理之光来自他们的内在,因而经由内在从主而来(10691, 10694节)。在那些视圣言为神圣的人当中,神圣之物也是以这种方式流入的(6789节)。由于重生之人实际上就在圣言的内义,在它的神圣中,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死后自己就会进入它,不再处于字义(3226, 3342—3343节)。内在人的观念是属灵的;而人活在世上时,并未注意到这些观念,因为它们在其属世思维里面,他将其理性官能赋予了属世思维(10236, 10240, 10550节)。但死后人就进入它们,如同进入自己的东西,因为它们属于他的灵,那时他不仅出于它们思考,还出于它们说话(2470, 2472, 2476, 10568, 10604节)。正因如此,如前所述,重生之人不知道他处于圣言的灵义,并拥有由此而来的光照。

属天的奥秘 #5135

5135.“我实在是

5135.“我实在是被偷窃拐来的”表邪恶使属天事物变得疏远。这从“约瑟”的代表和“偷窃”的含义清楚可知:指着自己说这些话的“约瑟”是指属世层里面的属天层(5086,5087,5106节),因而是指那里的属天事物;“被拐”是指由邪恶所造成的疏远。因为“去偷窃”表示疏远,“偷窃”本身表示造成疏远的邪恶,以及索要属世层里面的属天事物的邪恶。“偷窃”表示发生在这类邪恶占据之地的邪恶所造成的疏远;因为它逐出一切良善与真理,以邪恶与虚假充满这个地方。“偷窃”还表示索要属于他人的东西;因为它将那地方的一切良善与真理都据为己有,将其变成自己的,将它们附于邪恶与虚假。为叫人知道“偷窃”在灵义是什么意思,有必要说一说邪恶与虚假在进入并占据一个地方时,以及索要那里的一切良善与真理时是何情形。
  从婴儿期到童年,有时甚至直到成年初期,人都在吸收从父母和教师那里所获得的良善与真理,因为在这些年里,他学习这些良善与真理,并简单地相信它们,他的纯真状态使这一切得以实现。其纯真状态将这些良善与真理嵌入他的记忆;然而,仅仅把它们安置在它的边缘或第一道门槛处;因为婴儿期和童年的纯真并非影响理性层的内在纯真,而是仅仅影响外层属世层的外在纯真(参看2306,3183,3494,4563,4797节)。然而,当此人长大,开始靠自己思考,而不像以前那样靠父母和教师思考时,他就回想,可以说反复咀嚼他以前所学习并相信的东西,然后要么赞同它们,要么质疑它们,要么拒绝接受它们。若他赞同它们,这表明他处于良善;若他拒绝接受它们,这表明他陷入邪恶;但若他质疑它们,这表明他随后要么转入肯定心态,要么转入否定心态。
  人在尚为小孩子的幼年时代所学习并相信,但后来要么赞同,要么质疑,要么拒绝接受的真理尤其是这些:有一位神,祂是一;祂创造万物;祂赏赐行善的人,惩罚作恶的人;死后仍有生命,那时,坏人下地狱,好人上天堂,因而地狱和天堂是存在的,死后的生命是永恒的;以及要每天祷告,并且祷告时要谦卑;要守安息日为圣;要孝敬父母;不可奸淫;不可杀人;不可偷盗;以及其它众多类似真理。人从童年早期就学习并吸收这类真理;如果当开始靠自己思考,并过自己的生活时,他赞同它们,给它们进一步添加上更内在的那类真理,并照之生活,那么他一切都会好起来。但是,若他开始违背它们,最终拒绝接受它们,那么无论他表面上为了法律和社会的要求如何照之生活,仍旧陷入邪恶。
  这种邪恶就是“偷窃”所表示的,因为它像小偷一样篡夺良善之前所占的居所。对许多人来说,它像小偷一样夺走之前在那里的良善与真理,并利用它们来支持或确认邪恶与虚假。对于这些人,主尽可能地将童年早期所吸收的良善与真理从那居所移走,把它们撤回到内层,为将来的功用而将它们储存在内层属世层里面。在圣言中,“余剩或余留”就表示被储存在内层属世层里面的这些良善与真理(参看468,530,560,561,660,661,1050,1738,1906,2284节)。但是,邪恶若窃取了那里的良善与真理,并利用它们来支持或确认邪恶与虚假,尤其利用欺骗如此行,就会摧毁这些余剩或余留;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它将邪恶与良善,虚假与真理混在了一起,以致这一个无法与那一个分开,于是这个人就完了。
  “偷窃”就表示上述这类事物,这一事实仅从这个词用来论及构成人的属灵生活的事物就能看出来。因为属灵生活中除了良善与真理的认知外,并没有其它财富;除了从良善及其真理那里所获得的生活幸福外,并没有其它财产和继承物。如前所述,窃取这些东西就是属灵意义上的“偷窃”,故在圣言中,“偷窃”并非表示别的,如撒迦利亚书:
  我又举目观看,见有一飞行的书卷。他对我说,这是向全地面发出的咒诅。从今以后,凡偷窃的,必按这书卷被清除;凡起假誓的,必按这书卷被清除。我必使这书卷出去,进入偷窃人的家和指我名起假誓人的家;必在他家里过夜,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撒迦利亚书5:1,3-4)
  “偷窃人”和“偷窃人的家”表示夺走良善的余剩或余留的邪恶;“起假誓人”和“起假誓人的家”表示夺走真理的余剩或余留的虚假;“全地面”表示整个地狱;这就为何经上说:“咒诅连房屋带木石都毁灭了”:“房屋”表示属世心智,或就属世心智而言的人(3128,3538,4973,5023节);“木”表示那里的良善(2784,2812,3720,4943节);“石”表示真理(643,1298,3720节)。
  亵渎并由此夺走良善与真理在灵义上由亚干所做的事来表示,即:他拿了“当灭的物”、“示拿的外袍”、“二百舍客勒银子”和“一条金子”,把它们藏在他帐棚当中的地里,于是被石头打死,所有的都被焚烧,如约书亚记所描述的:
  耶和华吩咐约书亚说,以色列犯了罪,违背了我所吩咐他们的约,取了当灭的物,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器皿当中。(约书亚记7:10-11,21,25)
  “当灭的物”表示虚假与邪恶,它们绝不能与任何圣物混在一起;“示拿的外袍”、“二百舍客勒银子”和“一条金子”在灵义上是指虚假的种类;“把它们藏在他帐棚当中的地里”表示与圣物混在一起,因为“帐棚”表示神圣之物(参看414,1102,1566,2145,2152,3312,4128,4391,4599节)。这就是以色列“又偷窃,又行诡诈,又把那当灭的放在他们的器皿当中”的含义;因为“器皿”表示神圣真理(参看3068,3079,3316,3318节)。
  耶利米书:
  我向以扫追讨的时候,必使灾殃临到他。收取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盗贼若夜间而来,岂不毁坏直到够了呢?我要把以扫剥得净光,显出他的隐密处,他不能隐藏,他的种、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耶利米书49:8-10)
  此处“以扫”表示与虚假联结的自我之爱的邪恶(3322节)。“盗贼夜间而来,毁坏直到够了”,以及“他的种、弟兄、邻舍尽都灭绝,他也归于无有”表示这种邪恶毁灭良善与真理的余剩或余留。“种”表示属于基于仁之信的真理(1025,1447,1610,1940,2848,3038,3310,3373节);“弟兄”表示属于仁的良善(367,2360,2508,2524,3160,3303,3459,3815,4121,4191节);“邻舍”表示属于他的相邻和相关的真理。
  在俄巴底亚书,类似的话论及以扫:
  盗贼若来到你那里,倾覆者若夜间来到(你何竟被剪除)。他们岂不偷窃,直到够了呢?收取葡萄的若来到你那里,岂不剩下些葡萄呢?(俄巴底亚书1:5)
  “收取葡萄的”表示并非来自邪恶的虚假。这些虚假不会摧毁主储存在人的内层属世层中的良善与真理,也就是余剩或余留。但源于邪恶的虚假能摧毁它们,因为它们窃取真理与良善,通过对它们的错误使用而利用它们支持或确认邪恶与虚假。
  约珥书:
  有一民又大又强;他们如勇士奔跑,像战士爬上城墙;各按自己的路前进;他们蹦上城,蹿上墙,爬上房屋,进入窗户如同盗贼。(约珥书2:2,7,9)
  “有一民又大又强”表示与真理争战的虚假(1259,1260节);由于它们在摧毁真理中作战勇猛,故经上说它们“如勇士,像战士”;经上说它们所“蹦上”的“城”表示真理的教义(402,2268,2449,2712,2943,3216节);“他们所爬上的房屋”表示它们所摧毁的良善(710,1708,2048,2233,3128,3652,3720,4982节);“他们所进入的窗户”表示理智概念和源于这些概念的推理(655,658,3391节);正因如此,这些虚假被比作“盗贼”,因为它们篡夺了之前真理与良善所占据的居所。
  诗篇:
  其实你恨恶管教,将我的言语丢在背后。你见了盗贼,就乐意与他同夥,又与行奸淫的人一同有分。你为邪恶开口,你舌编造诡诈。(诗篇50:17-19)
  这论及恶人,因为“与盗贼同夥”表示他利用虚假使真理疏远自己。
  启示录:
  又不悔改他们那些凶杀、邪术、奸淫、偷窃的事。(启示录9:21)
  “凶杀”表示摧毁良善的邪恶;“邪术”表示由此而来的摧毁真理的虚假;“奸淫”表示被扭曲的真理;“偷窃”表示由此被疏远的良善。
  约翰福音:
  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们:人进羊圈,不从门进去,倒从别处爬进去,那人就是贼,就是强盗。从门进去的,才是羊的牧人。我就是门,凡从我进来的,必然得救,并且出入得草吃。盗贼来,无非要偷窃、杀害、毁坏。(约翰福音10:1-2,9-10)
  此处“贼”也表示邀功的邪恶,因为凡从主那里夺走祂的东西,并为自己索取它的人就被称为“贼”。由于这种邪恶关闭道路,以至于阻止良善与真理从主那里流入,故经上说“要杀害、毁坏”。十诫的这条诫命所表相同,即:不可偷盗(申命记5:19;参看4174节)。由此明显可知犹太教会中针对偷窃所制定的律法表示什么(如出埃及记21:16;22:1-4;申命记24:7);因为犹太教会中的一切律法都来源于灵界,它们与存在于天堂的次序法则相对应。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