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10

六、圣言的内义主要面

六、圣言的内义主要面向天使,但也面向世人

WH10.为让人们知道何为内义及其性质和起源,有必要大体说明这一切。天堂里的人,其思维和言语都不同于世人的:在天堂是属灵的,在世上是属世的。因此,当世人阅读圣言时,与他同在的天使以属灵的方式来感知,而世人则以属世的方式来理解。所以,天使处于内在意义,而世人处于外在意义。然而,他们仍通过一种对应关系构成一体。天使不仅以属灵的方式思考,还以属灵的方式说话。他们同样与世人同在,并通过圣言与世人结合。这一点可见于《天堂与地狱》一书,那里论述了天堂天使的智慧(265-275节),天使的语言(234 -245节),他们与世人的结合(291-302节),以及通过圣言结合(303-310节)。

天上的天使理解圣言的方式不同于地上世人的;内在意义或属灵意义是为天使而存在的,而外在意义或属世意义是为世人而存在的(1887, 2395节)。天使照内在意义,而非外在意义感知圣言,这一点通过我在阅读圣言时,那些从天上与我说话之人的经历来说明(1769-1772节)。天使的思维观念,以及天使的语言是属灵的,而人类的观念和语言是属世的;因此,属灵的内义,也就是灵义,是为了天使,这一点通过我的亲身经历向我说明(2333节)。然而,圣言的字义是传达天使的属灵观念的一种手段或媒介,就像世人用说话的话语来表达一个主题的意思一样(2143节)。属于圣言内义的事物落入诸如在天堂之光中的那类事物,因而进入天使的感知(2618—2619, 2629, 3086节)。同样,天使从圣言所感知到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是极其宝贵的(2540—2541, 2545, 2551节)。天使甚至不理解圣言字义的一个词(64—65, 1434, 1929节)。他们也不知道圣言中提到的人名和地名(1434, 1888, 4442, 4480节)。名字无法进入天堂,也无法在那里说出来(1876, 1888节)。

圣言中的所有名字都表示属灵事物,在天堂则转变为对属灵事物的观念(768, 1888, 4310, 4442, 5225, 5287, 10329节)。天使甚至将属灵事物从人及其名字中抽象出来(4380, 8343, 8985, 9007节)。圣言的内义何等优美,哪怕只出现一些名字,这一点通过来自圣言的例子说明(1224, 1888, 2395节)。而且,成系列的许多名字在内义上表达一个事物(5905节);还有,圣言中的所有数字都表示属灵事物(482, 487, 647—648, 755, 813, 1963, 1988, 2075, 2252, 3152, 4264, 6175, 9488, 9659, 10217, 10253节)。灵人也以内义来感知圣言,只要他们的内层向天堂打开(1771节)。属世的圣言字义在天使当中可在一瞬间转换为灵义,这是由于对应关系的存在(5648节)。这无需他们听见或知道字面或外在意义里有什么(10215节)。因此,字面或外在意义只与世人同在,不再进一步发展(2015节)。

圣言有一种内在意义,还有一种至内在或至高的意义(对此,参看9407, 10604, 10614, 10627节)。属灵天使,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灵国度的天使,以内在意义来感知圣言;属天天使,也就是那些在主的属天国度的天使,以至内在的意义来感知圣言(2157, 2275节)。

圣言既为世人,也为天使,适合这二者(7381, 8862, 10322节)。正是圣言将天堂与大地联结起来(2310, 2495, 9212, 9216, 9357节)。天堂与世人通过圣言结合(9396, 9400—9401, 10452节)。因此,圣言被称为约(9396节),因为约表示结合(665—666, 1023, 1038, 1864, 1996, 2003, 2021, 6804, 8767, 8778, 9396, 10632节)。圣言有一个内在意义,因为圣言从主经由三层天堂而降,直至人类(2310, 6397节)。它以这种方式变得适合三层天堂的天使,也适合人类(7381, 8862节)。正因如此,圣言是神性(4989, 9280节);它是神圣的(10276节);是属灵的(4480节);是受神性启示的(9094节)。这就是启示(9094节)。

此外,重生之人实际上就在圣言的内义中,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他们那拥有属灵感知的内在人被打开了(10401节)。不过,对他们来说,圣言的属灵本质流入属世观念,因而以一种属世的方式呈现出来,或得以稳固,因为他们活在世上时,就感知而言,是作为属世人进行思考的(5614节)。因此,在那些被光照的人当中,真理之光来自他们的内在,因而经由内在从主而来(10691, 10694节)。在那些视圣言为神圣的人当中,神圣之物也是以这种方式流入的(6789节)。由于重生之人实际上就在圣言的内义,在它的神圣中,尽管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所以他们死后自己就会进入它,不再处于字义(3226, 3342—3343节)。内在人的观念是属灵的;而人活在世上时,并未注意到这些观念,因为它们在其属世思维里面,他将其理性官能赋予了属世思维(10236, 10240, 10550节)。但死后人就进入它们,如同进入自己的东西,因为它们属于他的灵,那时他不仅出于它们思考,还出于它们说话(2470, 2472, 2476, 10568, 10604节)。正因如此,如前所述,重生之人不知道他处于圣言的灵义,并拥有由此而来的光照。

属天的奥秘 #2576

2576.“看哪,为

2576.“看哪,为你给凡与你同在的人作遮眼的”表示理性真理对属灵真理来说,就像一种遮盖物或衣服。这从“遮”、“眼”和“看”的含义清楚可知:稍后将论述“遮”的含义;“眼”是指理解力的事物,这从圣言中的众多经文明显看出来;“看”是指理解(2150, 2325节)。谁都能看出,本节的每个细节都含有奥秘在里面,这奥秘只有凭借某种内义才能揭开。例如,经上说亚比米勒给了一千锭银子,并且给的是她的哥哥,而不是丈夫;亚比米勒说这是“为你给凡与你同在,并与众人同在的人作遮眼的”;她由此“被证明是清白的”等细节。许多历史推断可能的确取自字义,但它们都没有任何属灵之物,更不用说任何神性之物了。这就是圣言的性质。
至于理性真理对属灵真理来说,就像一种遮盖物或衣服,情况是这样:人的至内在事物属于他的灵魂,而外在事物属于他的身体。人的至内在事物是良善和真理,灵魂从它们那里获得生命;否则,灵魂就不是一个灵魂了。而人的外在事物从灵魂获得它们的生命,并且它们当中的每一个都像一个身体,或也可说,像一种遮盖物或衣服。这一点尤其从来世所看到的事物清楚看出来,如从天使看出来。当天使呈现在面前时,他们的内层就从脸上闪耀出来;而他们的外层则体现在身体和衣着上,并且体现得如此充分,以至于在那里,仅从他们所穿的衣服,谁都能认识到他们的品质;因为这些衣服都是由真实的物质制成的,因而是存在于一种形式中的本质。在圣言中,向人们显现的天使就是这样,经上描述了他们的面貌和衣服,如出现在主坟墓旁的天使(马太福音28:3; 马可福音16:5);宝座周围的二十四位长老(启示录4:4),等等。这不仅适用于天使,还适用于圣言所提到的其它一切事物,甚至无生命之物;它们的外层都是遮盖物或衣服。以约柜和它周围的帐幕为例。约柜因是至内在的,故代表主自己,因为法版在它里面;约柜外面的帐幕代表主的国度。那里的每一种“遮盖物”,即幔子和帘子,都代表主的国度,也就是三层天堂里面的外层属天和属灵事物。这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帐幕的样式是在西乃山上被指示给摩西的(出埃及记25:9; 26:30)。赋予帐幕神圣的,正是这一事实,而不是它里面的金银和雕刻物。
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理性真理,对属灵真理来说,它就像一种遮盖物或衣服,并且摩西五经描述了帐幕的遮盖物,或帘子,包括入口前的幔子,所以为了说明,让我解释一下幔子具体表示什么。至于总的遮盖物表示什么,蒙主的神性怜悯,我将在别处告知。帐幕有三种幔子:第一种用来隔开圣所与至圣所;第二种被称为帐幕门帘;第三种被称为院子的门帘。
关于第一种,即幔子本身,也就是约柜前的帘子,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你要用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织一个幔子,用巧思者的手工绣上基路伯。要把幔子挂在四根包金的皂荚木柱子上,柱子上的钩应是金的,柱子要立在四个银座上。要把法柜抬进幔子以内那里;这幔子就给你们将圣所和至圣所隔开。(出埃及记26:31-34; 36:35-36)
这种幔子代表理性良善和真理的最直接和最内在的表象,就是第三层天堂的天使看到的那种表象。这些表象被描述为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其中,红色代表爱之良善,白色代表它的真理。包柱子,以及制成钩子和座的金银也有一个类似的代表。至于颜色具有代表性,可参看前文(1042, 1043, 1053, 1624节);“金”表示爱之良善(113, 1551, 1552节);“银”表示真理(1551, 2048节)。
由此可见圣殿的幔子裂为两半(马太福音27:51; 马可福音15:38; 路加福音23:45)表示什么,即:主通过驱散一切表象进入神性本身,同时打开了通过祂变成神性的人身或人性而通往祂的神性本身的道路。
至于第二种幔子,或帐幕门帘,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你要拿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用刺绣的手工作帐幕的门帘。要用皂荚木为帘子作五根柱子,用金子包裹,柱子上的钩子应是金的,又要为柱子铸造五个铜座。(出埃及记26:36-37; 36:37-38)
这种帘子代表比刚才所提到的那些表象更低级,或更外在的良善和真理的表象,也就是说,理性的中间表象,就是第二层天堂的天使看到的那种表象。对这些表象的描述几乎和第一种的一样,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帘子有五根柱子和五个座;而“五”这个数字表示相对较少的东西,因为这些表象不像至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表象那样如此统一、连贯在一起,或那么属天。至于数字“五”表示少许,可参看前文(649, 1686节)。由于这些表象关注属世事物,所以经上吩咐这些座要用铜来铸;铜代表并表示属世良善(425, 1551节)。
至于第三种幔子,或院子的门帘,我们在摩西五经中读到:
院子的门当有二十肘的帘子,要用蓝色、紫色、染过两次的朱红色线和捻的细麻,用刺绣的手工织成,柱子四根,座四个。院子四围一切的柱子都要镶上银片,柱子上的钩子应是银的,座要用铜作。(出埃及记27:16-17; 38:18-19)
这种帘子代表良善和真理的还要更低级或更外在的表象,是理性最低级的表象,就是第一层天堂的天使看到的那种表象。由于这些表象对应于内层事物,所以对它们的描述差不多也是一样的,不同之处在于:这些柱子没有包金,而是镶上了银片,钩子是银的,这一切表示直接追溯其起源于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的理性真理;座是铜的,铜表示属世良善。这一切表明,帐幕中的东西没有一样不代表主国度的属天和属灵事物;换句话说,所有事物都是照着存在于三层天堂中的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各种样式或模型来作的;还表明,幔子或帘子表示至内层周围或之外类似身体或衣服的事物。
此外,“幔子”、“帘子或遮盖物”、“衣服”或“衣裳”表示相对低级的真理,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如以西结书:
你的帆是用埃及绣花细麻布作的,你的篷是用以利沙岛的蓝色,紫色布作的。(以西结书27:7)
这论及“推罗”,“推罗”表示属天和属灵事物的内层知识或认知,因而表示那些拥有这些知识或认知的人(1201节);“埃及绣花”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埃及”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1164, 1165, 1186, 1462节);“作篷的以利沙岛的蓝色、紫色布”表示对应于内在敬拜的仪式(1156节)。
同一先知书:
所有海上的首领都要从宝座上下来,除去外袍,脱下刺绣的衣服,披上战兢为衣,坐在地上。(以西结书26:16)
这也论及“推罗”;“外袍”和“刺绣的衣服”表示从记忆内容或事实知识中形成的认知或宗教知识,因而表示更低级的真理。
又:
我也使你身穿刺绣衣服,脚穿獾皮鞋,并用细麻布给你束腰,用丝绸披在你身上,又用妆饰打扮你,将镯子戴在你手上,将链子戴在你脖子上。你拿了你的衣服,为自己做成彩色丘坛,在其上行淫。你又拿你的刺绣衣服,盖在它们身上。(以西结书16:10-11, 16, 18)
这论及“耶路撒冷”,也就是属灵教会;经上描述了它古时的样子,和它后来,就是被败坏之后的样子;其更低级的属灵事物和教义就是“刺绣衣服、细麻布和丝绸”。
以赛亚书:
主万军之耶和华从耶路撒冷和犹大除掉整个粮杖和水杖。那时,人要拉住他父家的弟兄说,你有衣服,可以作我们的首领。到那日,他必扬声说,我不做包扎伤口的;我家里没有粮食,也没有衣服;你们不可立我作百姓的首领。主必使锡安女子的头顶长疮。到那日,主必除掉她们华美的脚钏、发网、月牙圈、吊坠、链子、手镯、华冠、脚链、饰带、香盒、耳环、戒指、鼻环、礼服、外袍、云肩、荷包、手镜、细麻衣、裹头巾、围巾。(以赛亚书3:1, 6-7, 17-24)
“耶路撒冷”表示属灵教会;“犹大”表示属天教会;“要除掉的整个粮杖和水杖”表示良善和真理;首领所拥有的“衣服”表示构成教义的真理;所列举的锡安女子的各种衣服和装饰表示他们要被剥夺的良善和真理的每一个属和种。除非此处提到的每一个事物都表示教会的某个具体细节,否则它们就不是圣言的一部分,其中每个词都含有某种神性事物在里面;但它们论及锡安女子,“锡安女子”表示教会的事物(参看2362节)。
同一先知书:
锡安哪,醒来!醒来!披上你的力量;圣城耶路撒冷啊,穿上你华美的衣服。因为从今以后,未受割礼的和不洁净的,必不再进入你内。(以赛亚书51:1-2)
“锡安”表示属天教会;“耶路撒冷”表示属灵教会;“华美的衣服”表示信的神圣事物。同一先知书:
他们的网不能成为衣服;他们的作为也不能遮盖自己。他们的作为都是罪孽的作为。(以赛亚书59:6)
“网”表示没有成为衣服的伪造的真理;“衣服”表示教义和敬拜的外层真理;这就是为何经上说:“他们的作为不能遮盖自己。”
同一先知书:
我要因耶和华大大欢喜,我的灵魂以我的神为喜乐;因祂给我穿上救恩的衣服,给我披上公义的外袍。(以赛亚书61:10)
“救恩的衣服”表示信之真理;“公义的外袍”表示仁之良善。启示录:
在撒狄你还有几个名字是未曾污秽自己衣服的。他们要穿白衣与我同行。因为他们是配得过的。凡得胜的,必这样穿白衣。(启示录3:4-5)
又:
那警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的有福了!(启示录16:15)
又:
我看见二十四位长老坐在宝座上,身穿白衣。(启示录4:4)
此处很明显,“衣”不是指衣服,而是指与真理有关的属灵事物。
这一点同样适用于主论到时代的完结所说的话。当祂说,不要回来取衣裳(马太福音24:18; 马可福音13:16)时,“衣裳”表示真理(参看2454节);这一点也同样适用于主论到没穿礼服的人(马太福音22:11-12)和约翰的话:
你们出去到底是要看什么?身穿细软衣服的人吗?看哪,那穿细软衣服的人是在王宫里。(马太福音11:8; 路加福音7:25)
这表示他们并不关心教义和敬拜的外在事物,而是关心内在事物;这就是为何祂补充说:
你们出去究竟是要看什么?先知吗?是的,我告诉你们,他比先知大多了。(马太福音11:9)
此处“先知”表示教义和敬拜的外在事物。
由于“衣服”表示各种真理,所以经上吩咐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要向她们的邻舍要金银和衣裳,好给她们的儿女穿戴(出埃及记3:22; 12:35-36);还吩咐不可穿各种衣服,或搀杂料的衣服(利未记19:19; 申命记22:11);他们要在衣服边上做繸子,在繸子上钉一根蓝细带子,好叫他们看见就想起诫命并遵行(民数记15:38-40)。
过去,他们还撕裂衣服(可参看约书亚记7:6; 士师记11:35; 撒母耳记上4:12; 撒母耳记下1:2, 11-12; 3:31; 13:30-31; 15:32; 列王纪上21:27; 列王纪下5:7-8; 6:30; 22:11, 14, 19; 以赛亚书36:22; 37:1),这表示对教义和真理的热情,这种热情以同样的方式被撕碎,也表示谦卑,因为认识到衣服的装饰所表示的东西不属于他们。
幔子、帘子、衣裳或衣服就表示这类事物,这一点从当时还是以色列的雅各的预言也明显看出来:
他把小驴拴在葡萄树上,把驴驹拴在上好的葡萄树上。他在葡萄酒中洗了衣服,在葡萄血中洗了袍褂。(创世记49:11)
没有内义,没有人知道这些话表示什么,即:“葡萄树”、“上好的葡萄树”、“小驴”、“驴驹”、“葡萄酒”,“葡萄血”、“衣服”和“袍褂”分别表示什么。但显而易见,它们论及主,主在此被称为“示罗”。此处论述的主题是犹大,犹大代表主的神性属天之物,或说属天神性;他在葡萄酒中所洗的“衣服”、在葡萄血中所洗的“袍褂”表示主的理性和属世之物,祂要把它们变成神性。
同样在以赛亚书:
这从以东、从波斯拉而来,穿赤红衣服,这服装华美,能力广大,大步行走的是谁呢?就是我,是凭公义说话,以大能施行拯救。你的服装为何有红色,你的衣服为何像踹酒榨的呢?我独自踹酒榨,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他们的胜利溅在我衣服上,我污染了我一切的衣裳。(以赛亚书63:1-3)
此处“衣服”和“服装”表示主的人身或人性,祂凭自己的能力通过试探的争战和胜利将这人身或人性变成神性;这就是为何经上说:“我独自踹酒榨,众民中无一人与我同在。”“以撒一闻以扫衣服上的气味,就给他祝福”(创世记27:27)具有类似含义。
主的神性人身的神圣本身也是显为光的衣裳,当祂变像时,这衣裳洁白放光;对此,我们在马太福音中读到:
当耶稣变了形像时,祂的脸面明亮如日头,衣裳洁白如光。(马太福音17:2)
路加福音:
耶稣正祷告的时候,祂的面貌就改变了,衣服洁白放光。(路加福音9:29)
马可福音:
当耶稣变了形像时,祂的衣裳放光,极其洁白,像雪一样,地上没有能漂得这样白的。(马可福音9:3)
亚伦进幔子内所穿的细麻布圣衣(利未记16:2, 4)代表类似事物,他供祭司职分时为荣耀、为华美的圣衣也一样(出埃及记28:2-43; 39:1-43)。这些衣服的每个特征,无一例外,都代表某种事物。

属天的奥秘 #2015

2015.“列王从你

2015.“列王从你而出”表示一切真理皆来自祂。这从“列王”的含义清楚可知,无论在圣言的历史部分还是预言部分,“王”都是指真理,如672节所述,但还没有完全说明。“民族”是指良善,“君王”是指真理,从这些含义可以看出圣言内义的性质,也能看出内义距离字义何等遥远。一个阅读圣言,尤其阅读历史部分的人不可避免地以为那里提到的“民族”是指各个民族,“君王”是指各个君王,因而以为那里提到的民族和君王就是真正的圣言本身所论述的真正主题。但当民族和君王的概念到达天使那里时,这概念就会完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良善和真理。这一点不能不显得奇怪,事实上是一个悖论,然而,却是真理。谁都能从以下事实清楚明白这个问题,即:如果在圣言中,“民族”真的是指民族,“君王”真的是指君王,那么主的圣言所包含的东西几乎不比其它任何历史或文献多;因此,圣言将是世俗的。而事实上,圣言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神性,因而是属天和属灵的。
仅以本节经文为例,即:亚伯拉罕必极能生殖,列族必从他而立,列王必从他而出。除了纯世俗的、一丁点也不属天堂的东西外,你在这句话里还能找到任何东西吗?这些预言只涉及世俗的荣耀,而世俗的荣耀在天堂毫无价值,什么都不是。但如果这是主的圣言,那么它的荣耀必是天堂的荣耀,而不是世界的荣耀。这就是为何当字义进入天堂时,它会被完全抹去,消失不见。它被如此洁净,以至于没有一丝世俗之物掺杂。因为“亚伯拉罕”不是指亚伯拉罕,而是指主;他“极能生殖”不是指他的后代极其繁多,而是指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质的良善必无限增多;“列族”不是指各个民族,而是指良善;“列王”也不是指各个君王,而是指真理。尽管如此,字义上的历史仍是真实的,因为这些话真的对亚伯拉罕说过,他也的确极能生养,并且列族和列王的确来自他。
“君王”表示真理,这一点从以下经文清楚看出来。以赛亚书:
外人要建造你的城墙,他们的王必服事你。你也必吃列族的奶,又吮列王的乳房。(以赛亚书60:10, 16)
“列族的奶”和“列王的乳房”表示什么,这从字面上看绝不明显,从内义上看是明显的;就内义而言,“吃列族的奶”和“吮列王的乳房”表示被赋予良善和被教导真理。耶利米书:
就必有坐大卫宝座的君王和首领,或坐车,或骑马进入这城的各门。(耶利米书17:25; 22:4)
“或坐车,或骑马”是一个预言,它表示富有理解力的事物,这从先知书中的许多经文清楚看出来;因此,“君王进入这城的各门”在内义上表示他们要被赋予信之真理。圣言的这层意义就是天上的意义,而世俗的字义会变成天上的意义。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在怒气的愤恨中藐视君王和祭司。锡安的众城门已经陷入地里。祂将她的门闩毁坏折断。她的君王和首领在列族中;再没有律法。(耶利米哀歌2:6,9)
此处“君王”表示信之真理;“祭司”表示仁之良善;“锡安”表示教会,它正在被毁坏,它的门闩被折断;因此,“君王和首领在列族中”,也就是说,真理和属于真理的事物将被彻底驱逐,以致“再没有律法”,也就是说,信之教义荡然无存。以赛亚书:
在这孩子晓得弃恶择善之前,你在那二王面前所憎恶的土地必被撇弃。(以赛亚书7:16)
这论及主的降临;“必被撇弃的土地”表示那时将不存在的信;“王”是指将被憎恶的信之真理。
同一先知书:
我必向列族举手,向万民竖起大旗;他们必将你的众子怀中抱来,将你的众女肩上扛来。列王必作你的养父,王后必作你的乳母。(以赛亚书49:22,23)
“列族”和“众女”表示良善,“万民”和“众子”表示真理,如第一卷所示。在第一卷可以看到,“列族(即民族)”表示良善(1259, 1260, 1416, 1849节);“众女(即女儿或女子)”也表示良善(489-491节);而“万民(即人民或百姓)”表示真理(1259, 1260节);“众子(即儿子)”也表示真理(489, 491, 533, 1147节)。因此,“列王”表示要滋养他们的总体上的真理,而“王后”表示要乳养他们的良善。无论你说良善和真理,还是说那些拥有良善和真理的人,意思都一样。
同一先知书:
他必洒向许多民族,君王要因他闭口。因为他们已经看见所未曾传与他们的,已经明白未曾听见的。(以赛亚书52:15)
这论及主的降临;“民族”表示那些被对良善的情感打动的人,“君王”表示那些被对真理的情感打动的人。诗篇:
现在,君王啊!应当省悟;世上的审判官啊,应受教。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当亲吻儿子,恐怕祂发怒,你们便在路上灭亡。(诗篇2:10-12)
“君王”表示那些拥有真理的人,他们因真理也在许多地方被称为“王子”;此处“儿子”表示主,祂在此被称为儿子,是因为祂是真理本身和一切真理的源头。
启示录:
他们唱新歌,你配拿书卷,配揭开其印。又叫我们成为君王和祭司,归于我们神,我们要在地上掌权。(启示录5:9-10)
此处那些拥有真理的人被称为“君王”。在马太福音中,主也称这些人为“天国之子”:
那撒好种的就是人子,田地就是世界,好种就是天国之子,稗子就是那恶者之子。(马太福音13:37-38)
启示录:
第六位天使把他的碗倒在幼发拉底大河上,河水就干了,要给那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预备道路。(启示录16:12)
“幼发拉底河”不是指幼发拉底河,“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也不是指从那个地区来的众王,这是显而易见的。至于“幼发拉底河”表示什么,可参看前文(120,1585, 1866节);由此明显可知,“从日出之地所来的众王的道路”表示来自爱之良善的信之真理。
又:
得救的列族要在城的光里行走,地上的列王必将自己的荣耀、尊贵归与那城。(启示录21:24)
此处“列族”表示那些处于良善的人,“地上的列王”表示那些处于真理的人。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即:此处这些话不是历史,而是预言,或说启示录包含预言,不包含历史。又:
地上的君王与坐在多水上的大淫妇行淫,喝醉了她淫乱的酒。(启示录17:1-2)
又:
巴比伦给所有民族喝她邪淫烈怒的酒;地上的君王素来与她行淫。(启示录18:3, 9)
此处同样很明显,“地上的君王”不是指君王,因为论述的主题是对信之教义,也就是真理的歪曲和掺假,这就是“邪淫”;“地上的君王”表示被歪曲和掺假的真理。
又:
你所看见的那十角,就是十王,他们还没有得国,但他们一时之间要和兽同得权柄与王一样。他们都有一个心思,将自己的能力和权柄交给那兽。(启示录17:12-13)
此处谁也很容易看出,“王”不是指君王;否则,“十王一时之间要得权柄与王一样”是完全无法理解的。下面这些话也一样:
我看见那兽和地上的君王,并他们的众军都聚集,要与那骑在马上的和祂的军队争战。(启示录19:19)
启19:13明确说,骑在马上的那一位就是神的圣言;经上说地上的君王都聚集攻击它。“兽”表示被亵渎的爱之良善,“君王”表示被掺假的信之真理;这些被称为“地上的君王”,是因为它们在教会中;“地”是指教会(可参看662, 1066, 1067, 1262节)。“白马”表示对真理的理解,“骑在马上的”表示圣言。这层意义在但以理书(11章)更为明显,那里描述了“南方王”和“北方王”之间的战争;这些词语表示彼此争战的真理与虚假;此处这些争战也被描述为历史上发生的战争。
“王”表示真理,这一点表明当主被称为君王和祭司时,它在内义上表示什么;还表明它在君王所代表的主里面是什么,在祭司所代表主里面又是什么,或说君王代表主的哪种基本品质,祭司又代表祂的哪种基本品质。君王代表祂的神性真理,祭司代表祂的神性良善。主作为君王用来掌管宇宙的一切秩序律法都是真理;但祂作为祭司用来掌管宇宙,甚至统治真理本身的一切律法都是良善。因为只基于真理的掌管会将每个人都罚入地狱;但基于良善的掌管会把每个人都从地狱拉上来,并把他提入天堂(参看1728节)。对主来说,由于这两种掌管,即真理和良善结合在一起,所以在古代,它们由合在一起的王权和祭司职分来代表;如麦基洗德,祂既是撒冷王,同时也是至高神的祭司(创世记14:18);后来,在犹太人(代表性教会以自己的形式建立在他们中间)当中,祂由士师和祭司来代表,之后由各君王来代表。
但“君王”代表真理,而真理不可以掌权,因为它们会定人的罪,如前所述,故拥有君王的渴望如此令人反感,以至于犹太人为此受到责备。就本身而言,真理的性质被描述为君王的各项权利(撒母耳记上8:11-18);此前,在摩西五经(申命记17:14-18),摩西吩咐百姓要拣选来自良善的纯正真理,而不是拣选伪真理;并且不可以用推理和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玷污它。这就是包含在他关于所引用经文中的一个王的指示中的东西。没有人能从字义上看到这一点,但这一点从内义的每个细节都明显看出来。这表明为何“王”和“王权”只代表和表示真理。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