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白马 #1

一、启示录19章提到

一、启示录19章提到的白马

WH1.在启示录19章,约翰用这些话来描述圣言的灵义或内义:

我看见天开了。见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忠信真实,祂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祂的眼睛如火焰,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祂的名称为神的圣言。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祂。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启示录19:11—14, 16)

若不通过内义,没有人能知道这些话的每个细节表示什么。显然,每句话都在某个方面具有代表性和意义,如:“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祂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祂的眼睛如火焰”;“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祂有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的名字”;“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跟随祂”;“他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经上公开声明:此处描述的是“圣言”(即道),主就是圣言;因为经上说“祂的名称为神的圣言”;然后又说“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万王之王,万主之主”。从每句话的含义明显可知,这段经文描述的是灵义或内义上的圣言。

“天开了”代表并表示圣言的内义在天堂被看到,并由此被那些天堂向自己打开的世人看到。

“白马”代表并表示对圣言内在事物的理解;稍后会说明,这就是“白马”的含义。

“骑在马上的”是指圣言方面的主,因而是指圣言,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经上说“祂的名称为神的圣言”;神凭良善而被称为“忠信并按着公义审判”;凭真理而被称为“真实并按着公义争战”;因为主自己就是公义。

“祂的眼睛如火焰”表示来自其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

“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表示信之一切良善与真理。

“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表示除了祂自己和祂所揭示给的人外,没有人知道圣言在内义上具有这种性质。

“祂穿着溅了血的衣服”表示被施暴的字面上的圣言。

“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跟随祂”表示那些理解圣言内层的人。

“他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表示这些人处于源于良善的真理。

“在祂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表示真理和良善,以及它们的品质。从这些细节,以及上下文明显可知,此处预言了圣言的灵义或内义将在教会末期被揭开;那里(启示录19:17—21)还描述了届时将要发生的事。没有必要在此证明这些话表示这类事物,因为它们在《属天的奥秘》一书有详细的解释,那里说明:主就是圣言,因为祂是神性真理(2533, 2813, 2894, 5272, 8535节)。圣言是神性真理(4692, 5075, 9987节)。由于主是公义,所以经上说“骑在马上的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主因祂凭自己的能力拯救人类而被称为“公义”(1813, 2025—2027, 9715, 9809, 10019, 10152节)。“公义”就是唯独属于主的功德(97159979节)。

“祂的眼睛如火焰”表示来自神性之爱的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这是因为“眼睛”表示理解力和信之真理(27014403-4421, 4523-4534, 6923, 9051, 10569节);“火焰”表示爱之良善(934, 4906, 5215, 6314, 6832节)。“祂头上戴着许多冠冕”表示信之一切良善与真理(114, 3858, 6335, 6640, 9863, 9865, 9868, 9873, 9905节)。“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祂自己没有人知道”表示除了祂自己和祂所揭示给的人外,没有人看到圣言在内义上具有这种性质;这是因为“名”表示事物的性质(144—145, 1754, 1896, 2009, 2724, 3006, 3237, 3421, 6674, 9310节)。

“穿着溅了血的衣服”表示已经被施暴的字面上的圣言,这是因为“衣服”表示真理,良善以真理为衣(1073, 2576, 5248, 5319, 5954, 9212, 9216, 9952, 10536节);尤其以最外在形式上的真理,因而以字面上的圣言为衣(5248, 6918, 9158, 9212节);因为“血”表示通过虚假对真理所施的暴行(374, 1005, 4735, 5476, 9127节)。

“骑着白马跟随祂的天上众军”表示那些理解圣言内层的人,这是因为“众军”表示那些处于天堂和教会的真理和良善之人(3448, 7236, 7988, 8019节);“马”表示理解力(3217, 5321, 6125, 6400, 6531, 6534, 7024, 8146, 8381节);“白”表示在天堂之光中的真理,因而表示内层真理(3301, 3993, 4007, 5319节)。“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表示这些人处于源于良善的真理,这是因为“细麻”或“麻”表示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真理,也就是源于良善的真理(5319, 9469节)。“在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表示真理和良善,以及它们的品质,这是因为如前所述,“衣服”表示真理,“名”表示事物的性质,“大腿”表示爱之良善(3021, 4277, 4280, 9961, 10488节)。

“万王之王,万主之主”是指神性真理和神性良善方面的主;主因其神性真理而被称为“王”(3009, 5068, 6148节);因其神性良善而被称为“主”(4973, 9167, 9194节)。由此明显可知,圣言在灵义或内义上是何性质,其中没有一句话不表示与天堂和教会有关的某种属灵事物。  

属天的奥秘 #2702

2702.“她就看见

2702.“她就看见一口水井”表示主的圣言,也就是真理的源头。这从“水井”和“泉”,以及“水”的含义清楚可知:“水井”和“泉”既指圣言,也指取自圣言的教义,因而又指真理本身;“水”是指真理。有水的“井”和“泉”表示主的圣言,也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因而又表示真理本身,这一点从许多经文可以看出来。由于此处论述的主题是属灵教会,所以经上说的是“井”,而不是“泉”,在本章下面几节经文也一样:
因亚比米勒的仆人霸占了一口水井,亚伯拉罕就指责亚比米勒。(创世记21:25)
在26章也是如此:
在以撒的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凡他父亲的仆人所挖的井,非利士人全都塞住。在他父亲亚伯拉罕的日子他们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回来又挖出来。以撒的仆人在山谷中挖井,在那里找到一口活水井。他们又挖了一口井,又为这井争竞。以撒离开那里,又挖了一口井,他们不为这井争竞了。那一天,以撒的仆人来,将他们挖井的事告诉他,对他说,我们找到水了。(创世记26:15, 18-20, 21-22, 25, 32)
此处“井”只表示他们所争论的教义和不争论的教义。否则,他们挖井,并为了这些井多次争竞并不那么重要,以至于在神的圣言中被提提及。
摩西五经所说的“井”同样表示圣言,或教义:
他们到了比珥;从前耶和华对摩西说,招聚百姓,我要给他们水,说的就是这井。那时,以色列人唱了这首歌:井啊,涌上来吧!你们要从它回答。这井是首领所挖的,是民中的尊贵人以立法者(之名)用杖所挖的。(民数记21:16-18)
由于“井”表示圣言,取自圣言的教义和真理本身,所以以色列有了这首神秘的预言歌,这歌论述了真理的教义,这从内义上的每个细节明显看出来。“比珥”(即井)和“别是巴”这两个名字由此而来,它在内义上表示教义本身。
但没有真理在里面的教义被称为坑或池、无水之井或干井,如耶利米书:
他们的贵胄打发他们的小子打水;他们来到池边,却找不到水,就拿着空器皿回去了。(耶利米书14:3)
此处“水”表示真理,“他们找不到水的池”表示没有真理在里面的教义。同一先知书:
我的百姓做了两件恶事;他们离弃了我这活水的泉源,为自己凿出池子,是破裂不能存水的池子。(耶利米书2:13)
此处“池子”同样表示不真实的教义,“破裂的池子”表示胡乱拼凑在一起的教义。
“泉”表示圣言,也表示教义,因而表示真理,这一点可见于以赛亚书:
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的舌头因口渴而干燥。我耶和华必垂听他们,我以色列的神必不离弃他们。我要在山坡上开江河,在山谷中间造泉源;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以赛亚书41:17-18)
这段经文首先论述了真理的荒凉,以“困苦穷乏人寻求水却没有,他们的舌头因口渴而干燥”来表示;然后像现在所解释的关于夏甲的经文一样,论述了荒凉之后他们所获得的安慰、恢复和教导;这些事由“耶和华要在山坡上开江河,在山谷中间造泉源;我要使旷野变为水池,使干地变为水泉”来表示;这一切事都与真理的教义和由此获得的情感有关。
摩西五经:
以色列安然独居在雅各泉边,在五谷新酒之地;他的天也滴下甘露。(申命记33:28)
“雅各泉”表示圣言和取自圣言的真理教义。正因“雅各泉”表示圣言和取自圣言的真理教义,所以当主来到雅各泉边时,祂与撒玛利亚的妇人交谈,并教导“泉”和“水”表示什么,如约翰福音所描述的:
耶稣到了撒玛利亚的一座城叫叙加,雅各泉就在那里;耶稣因旅行劳累,就这样坐在泉旁。有一个撒玛利亚的妇人来打水,耶稣对她说,请给我喝。耶稣说,你若知道神的恩赐和对你说请给我喝的是谁,你必早求祂,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凡喝这水的,还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赐他的水,就永远不渴。我所赐他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水泉,直涌到永生。(约翰福音4:5-7, 10, 13-14)
由于“雅各泉”表示圣言,“水”表示真理,“撒玛利亚”表示属灵教会(这是圣言中的常见情形),所以主与撒玛利亚的妇人交谈,并教导真理的教义来自祂;当真理的教义来自祂,或也可说,来自祂的圣言时,它就是直涌到永生的水泉;真理本身就是活水。
又:
耶稣说,人若渴了,就让他到我这里来喝;凡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约翰福音7:37-38)
启示录:
宝座中间的羔羊必牧养他们,领他们到生命水的泉源;神也必从他们眼上擦去一切的眼泪。(启示录7:17)
又:
我要将生命水的泉源白白赐给那口渴的人。(启示录21:6)
“活水的江河”和“生命水的泉源”表示来自主,或来自祂圣言的真理;因为主就是圣言。爱与仁之良善唯独来自主,是真理的生命。处于对真理的爱和情感的人,或说喜爱并渴慕真理的人被称为“口渴的人”;其他人不会如此“口渴”。
在以赛亚书,这些真理还被称为“救恩的泉源”:
你们必从救恩的泉源欢然取水;在那日,你们要说,当称谢耶和华,求告祂的名。(以赛亚书12:3-4)
“泉源”表示圣言,或取自圣言的教义,这一点也明显可见于约珥书:
到那日,大山要滴新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所有的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从耶和华的家中流出来,浇灌什亭河。(约珥书3:18)
此处“水”表示真理,“从耶和华的家中流出来的泉源”表示主的圣言。
耶利米书:
看哪,我必将他们从北方之地领来,把他们从地极招集起来;他们当中有瞎子,瘸子;他们要哭泣而来,我要以恳求领他们到平直路上的水泉旁,他们在其上必不致绊跌。(耶利米书31:8-9)
“平直路上的水泉”明显表示真理的教义;“北方之地”表示对真理的无知或真理的荒凉;“哭泣”和“恳求”表示他们悲伤和绝望的状态;被“领到水泉旁”表示在真理上的恢复和教导,如本章论述夏甲和她儿子的地方那样。
以赛亚书也如此描述这些人:
旷野和干旱之地必因他们欢喜,沙漠也必快乐,又像玫瑰开花。必开花繁盛,乐上加乐,而且歌唱;黎巴嫩的荣耀,并迦密与沙仑的威严,必赐给它;他们必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我们神的威严。你们要使软弱的手坚壮,无力的膝稳固。那时,瞎子的眼必打开,聋子的耳必开通;在旷野必有水喷出,在沙漠必有溪河涌流;干旱之地要变为水池,干渴之地要变为水泉。(以赛亚书35:1-3, 5-7)
此处“旷野”表示真理的荒凉;“水”、“溪河”、“水池”和“水泉”表示用来恢复那些经历荒废的人并给予他们喜乐的真理,此处用许多话来描述他们的喜乐。
诗篇:
耶和华使泉源涌入山谷;它们必流在山间;供给田野的各种野兽喝,野驴得解其渴。祂从自己的楼阁中浇灌群山。(诗篇104:10-11, 13)
“泉源”表示真理;“群山”表示对良善和真理的爱;“给喝”表示教导;“田野的野兽”表示那些照此教导生活的人(参看774, 841, 908节);“野驴”表示那些只拥有理性真理的人(1949-1951节)。
摩西五经:
约瑟是多结果子的人,是泉旁多结果子的儿子。(创世记49:22)
“泉”表示取自圣言的教义。申命记:
耶和华你神领你进入美地,那地有河、有水、有泉、有深渊在峡谷和山中流出来。(申命记8:7)
“地”表示主的国和教会(662, 1066, 1067, 1262, 1413, 2571节),它因其爱与仁之良善而被称为“美”;“河”、“水”、“泉”和“深渊”表示源于这良善,或从这良善发展出来的真理。申命记:
迦南地,有山有谷,喝天上雨水之地。(申命记11:11)
“水”表示真理,无论属灵的还是理性的,也表示记忆知识或事实的真理,这从下面以赛亚书的经文明显看出来:
看哪,主万军之耶和华从耶路撒冷和犹大除掉整个粮杖和整个水杖。(以赛亚书3:1)
同一先知书:
你拿水来给口渴的人,拿饼来迎接逃亡的人。(以赛亚书21:14)
同一先知书:
你们在各水边撒种的有福了。(以赛亚书32:20)
同一先知书:
行在公义中,说话正直的,必居高处;他的粮必赐给,他的水必可靠。(以赛亚书33:15-16)
同一先知书:
那时,他们必不干渴;祂必引导他们经过沙漠,必为他们使水从磐石流出,分裂磐石,水就涌出。(以赛亚书48:21; 出埃及记17:1-8; 民数记20:11, 13)
诗篇:
祂在旷野分裂磐石,多多给他们喝,如从深渊而出。祂将溪水从磐石引出,使水如江河流下。(诗篇78:15-16)
此处“磐石”表示主;“水、河”,以及来自它的“深渊”表示来自祂的真理。诗篇:
耶和华使江河变为旷野,叫水泉变为干地;祂使旷野变为水池,叫旱地变为水泉。(诗篇107:33, 35)
诗篇:
耶和华的声音在众水上;耶和华在多水之上。(诗篇29:3)
诗篇:
有一道河,它的溪流要使神的城,就是至高者居住的圣地欢喜。(诗篇46:4)
诗篇:
诸天藉耶和华的话而造;其万象藉祂口中的气而成;祂聚集海水如垒,把深渊放在库房中。(诗篇33:6-7)
诗篇:
你眷顾地,以它为大乐,使地大为肥沃;神的河满了水。(诗篇65:9)
诗篇:
神啊,诸水看见了你,诸水看见了你,深渊也战抖了。密云倒出水来;你的道在海中,你的路在多水中。(诗篇77:16-17, 19)
谁都能明显看出,此处的“水”并非表示水,“深渊战抖”、“耶和华的道在海中,祂的路在水中”也并非字面上的意思;所表示的是属灵的水,也就是属灵事物,即真理的形式;否则,这只是一堆空话。以赛亚书:
看哪,凡口渴的,都就近水来,没有银钱的,也来买。(以赛亚书55:1)
撒迦利亚书:
在那日,必有活水从耶路撒冷出来,一半往东海流,一半往西海流。(撒迦利亚书14:8)
此外,在圣言中,当论述的主题是即将建立或已经建立的教会,并且该教会被描述为乐园、园子、小树林,或各种树木时,它通常也被描述为灌溉的水或河;水或河表示属灵、理性或记忆的事物,也就是真理的形式。例如,创世记(2:8-9)所描述的园子在那里也被描述为河(创世记2:10-14),河表示智慧和聪明的属性(参看107-121节)。类似例子多次出现在圣言的其它地方,如摩西五经:
它们被种植如山谷,如河旁的园子,如耶和华所栽的檀香树,如水边的香柏木;水要从他的桶里流出,他的种必在多水之处。(民数记24:6-7)
以西结书:
他取了那地的种子,把它种在适于撒种的田里,栽于多水旁;它就发芽长成一棵茂盛的葡萄树。(以西结书17:5-6)
“葡萄树”和“葡萄园”表示属灵教会(可参看1069节)。同一先知书:
你的母亲像一棵类似你的葡萄树,栽于水旁;因为水多,就多结果子,满了枝叶。(以西结书19:10)
又:
看哪,亚述曾是黎巴嫩的香柏树;众水使它生长,深水使它长高。所栽之地有江河围流,汊出的水道延到田野的众树。(以西结书31:3-4)
又:
见在河这边与那边的岸上有极多的树木。祂对我说,这些水往东方的边界流去,必下到平原,往海而去,被引向海,水必得医治。这两条河所到之处,凡爬行的活物都必存活;并且必有极多的鱼,因为这些水流到那里,它们必得医治,凡这河所到之处,一切都必存活。只是沼泽和湿洼之地不得治好,必留作产盐之地。(以西结书47:7-9, 11)
此处描述的是新耶路撒冷,或主的属灵国度:“往东方的边界流去的水”表示从属天事物流出的属灵事物,或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真理,也就是从爱和仁发展出来的信(101, 1250节)。“下到平原”表示向下流入属于理性的教义(2418, 2450节)。“往海而去”表示接近记忆知识或事实知识;“海”是指这些知识的汇集(28节);“爬行的活物或灵魂”表示这些事物所给予的快乐(746, 909, 994节),这些快乐将靠河水“存活”,也就是靠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属灵事物存活。“极多的鱼”表示丰富的可用的记忆知识或事实(40, 991节)。“沼泽和湿洼之地”表示无用且不纯洁的事物;“产盐”表示被荒废,或被洁净(2455节)。耶利米书:
倚靠耶和华的,那人有福了;他必像树栽于水旁,在溪流旁发出根来。(耶利米书17:7-8)
诗篇:
他要像一棵树栽在溪水旁,按季节结果子。(诗篇1:3)
启示录:
他指示我一道纯净生命水的河,明亮如水晶,从神和羔羊的宝座流出来。在城的街道中间,在河这边与那边有生命树,结十二样果子,每月都结果子。(启示录22:1-2)
由于就圣言的内义而言,“水”表示真理,所以在犹太教会,为了以属灵的方式看待仪式的天使眼前的代表,经上吩咐祭司和利未人在就近坛前供职的时候,必用水洗濯,并且用会幕和祭坛之间的洗濯盆里的水洗濯,然后用铜海和圣殿周围其它洗濯盆里的水洗濯,它们就代替泉源。除罪水或洁净水要弹在利未人身上的仪式或习俗同样是为了代表而建立的(民数记8:7);由红母牛的灰制成的除污秽的水也是如此(民数记19:2-19);从米甸人那里所夺的掳物要用水洁净(民数记31:19-25)。
从磐石流出的水(出埃及记17:1-8; 民数记20:1-13; 申命记8:15)代表并表示来自主的丰富的属灵事物或信之真理。因木头被治好的苦水(出埃及记15:23-25)代表并表示不讨人喜欢的真理因良善,也就是对良善的情感而变得受欢迎和可悦纳。“木”表示构成情感或意愿的良善(参看643节)。由此可知在圣言中,“水”表示什么,因而洗礼的水又表示什么,论到这水,主在约翰福音中如此说:
人若不是从水和灵生的,就不能进神的国。(约翰福音3:5)
也就是说,“水”表示信的属灵成分,“灵”表示信的属天成分;因此,洗礼是主通过信之真理与良善使人重生的象征。一个人的重生不是通过洗礼实现的,而是通过洗礼所表示的生活实现的;拥有信之真理的基督徒必须进入这种生活,因为他们拥有圣言。

属天的奥秘 #9213

9213.“必在日落

9213.“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表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它。这从“日落”的含义清楚可知,“日落”是指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此处的情形是这样的:在天堂,构成爱之良善的事物具有热的交替变化,构成信之真理的事物具有光的交替变化;因此,天堂有爱与信的交替变化。地狱也有交替变化,不过,它们是天堂里的交替变化的对立面,因为它们是对邪恶之爱和对虚假之信的交替变化。这些交替变化对应于地上一年四季的交替变化,即春、夏、秋、冬,又春,依此类推。不过,在灵界,状态取代了季节;因为那里没有热和光的变化,但有爱和信的变化。然而,要知道,这些交替变化在这个人身上和在那个人身上是不一样的;相反,它们照着各人在世上所获得的生命状态而因人而异。在天堂,日落对应于笼罩信之真理的一种阴影状态,和袭裹爱主爱邻之良善的一种寒冷状态。在这些状态下,那里的人进入外在之爱的快乐,这些快乐将信置于阴影之中。因为当一位天使或一个灵人处于外在事物时,他也处于阴影之中;但当处于内在事物时,他就会体验到天堂之爱的快乐和幸福,同时体验到信的愉悦,或处于真理之光。地上的春夏两季便对应于这些状态。由此可见为何“日落”表示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关于这些交替变化,可参看前面的说明(5097, 5672, 5962, 6110, 7083, 8426, 8615, 8644, 8812节)。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人们当如何理解这一解释,即:必须在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到来之前恢复被感官印象产生的幻觉驱散的记忆真理,也就是“你若真拿同伴的衣服作抵押,必在日落以先还给他”这句话所表示的。人们要明白,被幻觉夺走的真理必须趁着此人仍处于真理之光而得以恢复;因为在这光中,他能重新获得它们,还能驱散幻觉所引入的虚假。但当他处于外在之爱的快乐所诱发的一种阴影状态时,就无法做到这一切了,因为这些快乐弃绝这些真理,阴影也不接受它们。幻觉就这样粘附在这个人身上,被他归为己有。外在快乐,或外在人的快乐之所以具有这种性质,是因为它们与世界紧密相联,还被它的热唤起,可以说被这热激活。内在的快乐幸福,或内在人的快乐幸福则不然。这些与天堂紧密相联,也被它的热唤起和激活,这热是来自主的爱。
  在摩西五经另一处经文,这一典章或律法以下面的话来宣布:
  不可拿石磨或磨石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申命记24:6)
  “石磨”表示诸如服务于获得信,之后获得仁的那类事物(7780节);“灵魂”表示源于仁的信之生命(9050节);由此明显可知,“不可拿石磨作抵押,因为他这是拿灵魂作抵押”表示什么。又:
  你不可向寄居的和孤儿屈枉正直,也不可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申命记24:17)
  “拿寡妇的衣裳作抵押”表示以任何方式夺走良善所渴望的真理;因为“衣裳”表示真理(参看9212节);“寡妇”是指一个处于良善并渴望 真理的人,或在抽象意义上表示渴望真理的良善(9198节);因为如果真理被夺走,良善连同它的渴望也一道消亡。
  又:
  不论你借给同伴什么,不可进他家拿抵押品。要站在外面,等那向你借贷的人把抵押品拿出来给你。他若是穷人,你不可躺卧在他的抵押品里;必在日落的时候把抵押品还给他,使他躺在自己的衣服里,他就为你祝福,这在你神面前算为义了。(申命记24:10-13)
  债主“要站在外面,抵押品拿出来给他”表示回应所交流的真理的正确方式;因为“借”表示真理的交流,“拿抵押品”表示回应。没有人能知道所表示的是这些事,除非通过来世所发生的事,因而除非知道“进家”表示什么,“站在外面”,因而“拿到外面”又表示什么。
  在来世,那些进别人的家,并在同一个房间一起交谈的人以这样的方式与那里的所有人交流自己的思想:他们完全确信他们自己是凭自己在思考这些思想。但是,如果他们站在外面,这些思想的确被感知到,却仿佛来自别人,而不是来自他们自己。这种情形在来世每天都发生。因此,那些持相同观点或具有相同感觉的人看上去在同一所房子里;如果他们看上去在这所房子的同一个房间里,这一切就更真实了。不过,当这些人的观点出现分歧时,所有人都从与他们不同的人眼前消失。在来世,像这样的表象无处不在,并且常常发生。原因在于,思想的相似性将人们联结起来,并使他们与彼此同在;因为思维是内视,并且地方之间的距离在来世存在的方式和在世上不一样。
  由此明显可知“不可进家,而是要站在外面拿抵押品”表示什么,即:人不可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自己所知道的真理,而是倾听并接受他在自己心里的回应。因为那些向别人施压,或耍弄他的情感,让他去证实他们自己所知道的真理之人,会使这个别人从他们,而不是从他自己去思考或说话。当有人从别人思考和说话时,与他同在的真理就会陷入混乱;他也不会因此而得以改善,除非他是那种仍对这些真理一无所知的人。这一切再次清楚表明,圣言在每一个细节上都包含与诸如存在于灵界中的那类事物相对应的事物。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