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30.为了清楚表明普遍意义上所理解的预定论信仰何等有害,我需要重申并证实这四个命题。
①除了去天堂,任何预定都违背无限的神性之爱。我在《圣爱与圣智》一书已经说明,耶和华或主是神性之爱,祂是无限的,并且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或本质,人是照着神的形像、按着神的样式被造的。由于主照着那形像、按着那样式在子宫里面形成每个人,如前所示(328节),所以可推知,主是所有人的天父,人们是祂的属灵孩子。在圣言中,耶和华或主就被如此称呼的,人们同样是被如此称呼的;因为主说:
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23:9)
这意味着,唯独祂是生命方面的父,世上的父仅仅是生命覆盖物,也就是肉体方面的父。这就是为何在天上,除了主之外,没有人被称为父。没有败坏这生命的人,经上就说他们是祂的儿子,从祂生的,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
由此可见,神性之爱在每个人里面,无论恶人还是善人;因此,主作为神性之爱,对待人们必如同世上的慈父对待自己的儿女,并且更是无限如此,因为神性之爱是无限的。此外,祂不可能从任何人那里退出,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祂。表面上看,祂似乎从恶人那里退出;实际上是恶人从祂那里退出,而祂出于爱仍在引领他们。所以主说: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哪一个人,儿子向他求饼,反给他石头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马太福音7:7-11)
又:
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6)
此外,在教会,人们都认识到,主愿意拯救所有人,不愿一人死亡。这一切表明,除了去天堂,任何预定都违背神性之爱。
②除了去天堂,任何预定都违背无限的神性智慧。神性之爱通过其神性智慧提供了每个人能够得救的方法;因此,说除了去天堂还有别的预定,就是在说神性之爱不能提供得救的方法。然而,如前所示,所有人都有方法,这些方法来自无限的圣治。但之所以有些人并未得救,是因为神性之爱想要人在自己里面感受天堂的快乐和幸福;要不然,这对人来说不是天堂;并且除非在人看来,他的思考和意愿来自他自己,否则这种感受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表象,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归给他,他也不会是一个人。这就是圣治的目的,圣治就是源于神性之爱的神性智慧的产物。
但这不会废去这一真理:所有人都被预定上天堂,没有人被预定下地狱。然而,若缺乏得救的方法,该真理就会被废去。不过,我在前面(326, 329节)说明,每个人都被赋予得救的方法,并且天堂具有这种性质:凡生活良善的人,无论属于哪种宗教,都在那里有一席之地。人就像产出各种果实的地,正是由于这种能力,地才成为地。地产出坏果子的事实并不废去它产出好果子的能力;但如果这地只能产出坏果子,这种能力就会被废去。人也像一个本身会使光线变得多样化的物体;如果这物体只呈现出令人讨厌的色彩,那不是光的原因,因为光线也能被改变为迷人的色彩。
③只有那些生在教会的人才能得救是一种愚蠢疯狂的异端邪说。那些出生在教会之外的人和那些出生在教会之内的人都是一样的人,他们来自同一个天上源头,同样是活着的不朽灵魂。他们也有宗教信仰,这宗教信仰使得他们承认有一位神,承认他们要过良善的生活;凡承认神、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都在自己的层级上变得属灵,并得救,如前所示(326节)。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没有受洗;但除了那些受属灵的洗,也就是重生的人外,洗礼拯救不了任何人;因为洗礼是重生的一个标志和纪念。
有人可能还会说,他们不认识主,没有主就没有救恩。但没有人会因为认识主而得救,人得救乃因他照主的诫命生活。此外,凡承认神的人都认识主,因为主是天地之神,如祂自己所教导的(马太福音28:18等)。特别是,比起基督徒,在教会之外的人更是持有神为一个人的观念;那些持有神为一个人的观念,并且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都被主接纳。和基督徒不同,这些人还承认神在位格和本质上都为一。他们也在生活中思想神,因为他们视恶为反对神的罪;那些如此行的人就是在生活中思想神。基督徒从圣言获得其宗教的诫命,但很少有人从圣言实际提取任何生活的诫命。
天主教徒不读圣言,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新教徒则不关心圣言所说关于生活的话,只关心它所说关于信的话。然而,整部圣言无非是生活的教义。基督教只存在于欧洲;伊斯兰教和异教则存在于亚洲,印度,非洲和美洲;这些地区的全球人口是基督教地区人口的十倍还多;在基督教地区,只有极少数人将宗教融入生活。那么,还有比相信只有后者得救,而前者受到诅咒,并且人获得天堂凭的是出身而非生活更疯狂的吗?这就是为何主说:
我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出去。(马太福音8:11-12)
④人类当中有人因预定而受到诅咒,这是一种残忍的异端邪说。相信为爱本身和怜悯本身的主允许如此众多的人为地狱而生,或大量的人生来受到诅咒,注定在劫难逃,也就是生为魔鬼和撒旦,是残忍的。相信祂不会以其神性智慧确保那些过着良善生活,并承认神的人不会被投入永恒的火焰和折磨之中,是残忍的。然而,主是所有人的创造者和救主。唯独祂引领所有人,不愿一人死亡;因此,相信并认为在祂的亲自指引和看顾之下,如此众多的民族和人民因预定而作为猎物被交给魔鬼,是残忍的。
328.这些要点要按它们的系列来呈现。
①随着时间推移,每种宗教都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我们地球上曾有数个教会,一个接一个;因为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一个教会。如前所示,天堂,也就是创世的目的,来自人类;没有教会的两个普遍原则,就是对神的承认和良善的生活(参看326节),没有人能进入天堂。由此可知,从上古时代直到今日,我们地球上曾有数个教会。这些教会在圣言中有所描述,但只有以色列和犹太教会有历史记载。然而,在此之前还有几个教会;不过,经上仅以几个人名和一些民族的名字,以及关于它们的几个事实描述了这些教会。
上古教会,就是第一个教会,以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来描述。随后的教会被称为古教会,以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及其后代来描述。这是一个分布广泛的教会,遍布亚洲许多国家,如:约旦河两岸的迦南地,叙利亚或亚兰,亚述,迦勒底,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拉伯,提尔和西顿。它们拥有一本古圣言,《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101-103节)曾提到这本古圣言。古教会存在于这些国家中,这一点从圣言的预言部分论到它们的各种话明显看出来。但希伯对古教会作了显著改变,他也标志着希伯来教会的开始,通过献祭敬拜就是在这个教会被首次建立的。以色列和犹太教会是为了圣言在那里被编著而建立的,该教会就来源于希伯来教会。
这四个教会由尼布甲尼撒梦见的雕像来表示,该雕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大腿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但以理书2:32-33)。这正是古代作家们所提到的黄金、白银、青铜和黑铁时代所表示的。众所周知,犹太教会之后就是基督教会。从圣言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所有这些教会都逐渐衰落,直到它们结束,这种结束就被称为“完结”。
由“吃知识树”(“吃知识树”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所导致的上古教会的完结,被描述为大洪水(创世记3:6)。古教会的完结以圣言的历史和预言部分所提到的各民族的毁灭,特别是以色列人逐出迦南地的各个民族来描述。以色列和犹太教会的完结由耶路撒冷圣殿的摧毁,以色列人被掳并陷入永久的囚禁,犹太民族进入巴比伦,圣殿与耶路撒冷的二次摧毁,以及这个民族的分散来表示。该完结在先知书的许多地方和但以理书(9:24-27)中被预言。主在马太福音24章,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描述了基督教会的最终彻底毁灭,但完结本身出现在启示录中。由此可见,随着时间推移,教会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宗教也是。
②每种宗教都是因人里面的神之形像的颠倒而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的。众所周知,人是照着神的形像、按着神的样式被造的(创世记1:26)。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神的“形像和样式”。唯独神是爱和智慧。人被造为接受两者的容器,他的意愿是接受神性之爱的容器,他的理解力是接受神性智慧的容器。我在前面(324节)已说明,这两个容器自创造时就在人里面,它们构成人,并在每个人里面于子宫之内形成。因此,人是神的“形像”,意思是说,他是神性智慧的接受者;人是神的“样式”,意思是说,他是神性之爱的接受者。这意味着被称为理解力的容器就是神的一个形像,被称为意愿的容器就是神的一个样式。既然人被造和形成是为了成为一个容器,那么可推知,人被造和形成是为了他的意愿可以从神接受爱,他的理解力可以从神接受智慧。当人承认神,并照祂的诫命生活时,他就会接受它们,但接受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他出于宗教对神及其诫命的认识,因而取决于他对真理的认识,因为正是真理教导何为神,当如何承认祂,以及祂的诫命是什么,当如何照它们生活。
人里面的神的形像和神的样式不会真的被毁,而是貌似被毁。因为它们仍在那里,天生就在他那被称为自由和理性的两种官能里面(前面大量论述了这两种官能)。当人将神性之爱的容器,也就是他的意愿,变成自我之爱的容器,将神性智慧的容器,也就是他的理解力,变成自我聪明的容器时,它们就貌似被毁了。他以这种方式颠倒了神的形像和样式,因为他使这些容器转离神,并把它们转向自己。这就是为何它们上面关闭,下面打开,或前面关闭,后面打开,尽管它们被造时是前面打开,后面关闭的。一旦它们以这种颠倒的方式被打开和关闭,爱的容器或意愿,就接受来自地狱,或来自人的自我或自我重要感的流注;智慧的容器或理解力,也是如此。由此在教会便兴起对人的敬拜,而不是对神的敬拜,基于虚假教义的敬拜,而不是基于真理教义的敬拜;后者来自自我聪明,前者来自自我之爱。由此可见,随着时间推移,宗教因人里面的神之形像的颠倒而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
③这种情形的发生是由于遗传之恶世世代代的不断增加。我在前面(277节)阐述并解释了,遗传之恶并非来自吃了知识树的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而是从父母逐渐传下来并转给子女,从而通过不断增加而世世代代变得更糟。当这种累积的邪恶在大多数人当中变得足够强大,或更加糟糕时,它就凭借自身的动力而将邪恶传播到更多的人当中,因为每种邪恶里面都有一种迷惑人的欲望,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欲望对着良善怒火中烧;因此,邪恶具有传染性。当这种欲望在教会掌控了领袖,管理人员和主要代表人物时,宗教就变得堕落;医治它的方法,也就是真理,因扭曲而变得败坏。这导致教会中的良善逐渐被毁灭,真理逐渐被抛弃,直到教会走向完结。
④尽管如此,主仍规定人人都能得救。主规定,每个地方都要有一种宗教;并且每种宗教里面都要有得救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承认神,不作恶,因为邪恶反对神。属于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被称为信仰事务的其它一切,则照着各人的生活而被提供给各人,因为它们是生活的附属物。然而,它们若被置于首位,就接受不到任何生命。主也规定,凡过着良善生活并承认神的人死后都要被天使教导。那时,那些在世时就持守宗教的这两个基本原则的人就会接受诸如在圣言中的那种教会真理,并承认主为天堂和教会的神。他们比那些从世上带来主之人性与主之神性分离的观念的基督徒更容易接受这一切。主还规定,凡在婴儿时期死去的人都要得救,无论他们生于何处。
此外,如果可能的话,每个人死后都被赋予足够的方法或机会来修正他的生命。主通过天使教导并引领所有人;那时他们因知道他们在死后活着,天堂和地狱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开始接受真理。然而,那些在世上不承认神,也不避恶如罪的人很快就厌倦真理,并退缩了。而那些只是嘴上而非心里承认真理的人,就像愚拙的童女,她们有灯却没有油,于是向别人乞讨油,并出去买,但仍不准许参加婚礼(马太福音25:1-13)。“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仁之良善。由此可见,按照圣治,人人都能得救,若未得救,那是人自己的过错。
⑤祂还规定新教会要取代被彻底摧毁的前教会。这种事自古有之,即:一旦前一个教会被彻底摧毁,一个新教会就会取而代之。继上古教会而来的是古教会,继古教会而来的是以色列或犹太教会,之后是基督教会。经上在启示录预言,基督教会之后将有一个新教会,该教会由启示录(21:2, 10)中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来表示。至于主预备一个新教会来取代被彻底摧毁的前教会的原因,可参看《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104-113节)。
324.由此可见,圣治仅仅是上天堂的预定,不可能被改变为其它任何东西,所以我需要在此按刚才所提出的顺序说明,创世的目的是一个来自人类的天堂。
①每个人被造都是为了活到永远。在《圣爱与圣智》一书的第三和第五部分,我已说明,人里面有三个生命层级,被称为属世层、属灵层和属天层,这三个层级其实在每个人里面;而动物里面只有一个生命层级,该生命层级就像人里面被称为属世层的最低层级。由此可知,人通过其生命上升到主那里而在动物之上,以至于进入这种状态:他能理解来自神性智慧的事物,意愿来自神性之爱的事物,以这种方式接受神性。人若能接受神性,以至于在自己里面看见并感觉到它,必能与主结合,并因这结合而活到永远。
如果主不创造祂能与之分享祂神性的自己的形像和样式,那么祂与宇宙的整个创造有什么关系呢?否则,祂只会造某种东西,使它存在或不存在,或叫它出现或不出现,这样做只是为了祂能从远处单纯观察排列组合和不断的变化,就像舞台上所发生的事那样。如果所有这些变化不服务于将更亲密地接受神性,看见并感受到它的对象,那么神性在它们里面的目的是什么呢?既然神性享有无尽的荣耀,那么祂会把这荣耀只留给自己,或祂能这样做吗?因为爱渴望将自己的东西分享给其他人,甚至将它所能拥有的一切给予其他人。那么无限的神性之爱会怎样呢?它能给予又收回吗?这岂不是给予某种注定消亡的东西?这种东西本质上是虚无,因为当它消亡时,就会化为乌有。它里面没有真实的“存在”。但神性之爱给予的是真正的存在之物,或不会停止存在之物。这就是永恒之物。
为叫每个人都能活到永远,他里面终将死亡的东西会被拿走。这终将死亡的东西就是他的肉体,肉体通过死亡被拿走。于是,人里面的不朽之物,也就是他的心智,就被揭开;这时,他就变成人形式的一个灵;他的心智就是那灵。古代的圣贤和智者都知道,人的心智不可能死亡;因为他们说,灵或心智既然能变得智慧,怎会死亡呢?如今几乎没有人知道古人对这个问题的深层概念;但它却是从天堂降至他们大体感觉的一个概念,也就是说,他们大体感觉到神是智慧本身,人是这智慧的分享者,神是不朽或永恒的。
我因蒙允许与天使交谈,所以也能根据经历说一说。我曾与那些生活在许多世纪以前的人交谈过,其中有的生活在大洪水之前,有的生活在大洪水之后,有的生活在主的时代,有一个是主的使徒,许多生活在后来的时代。他们看上去都正当盛年,他们说,他们对死亡一无所知,只知道它是诅咒。当过着良善生活的人进入天堂时,他们都会进入他们在世上刚成年时的年龄,并永远保持,即便他们在世时已经年老衰弱。女人也是,即便老态龙钟,满面皱纹,同样会回到美丽的花样年华。
人死后会活到永远,这一点从圣言清楚看出来;在圣言中,天上的生命被称为“永生”(如马太福音19:29; 25:46; 马可福音10:17; 路加福音10:25; 18:30; 约翰福音3:15-16, 36; 5:24-25, 39; 6:27, 40, 68; 12:50);也简单地被称为“生命”(马太福音18:8-9; 约翰福音5:40; 20:31);主也对门徒说:
因为我活着,你们也要活着。(约翰福音14:19)
论到复活,祂说:
神不是死人的神,而是活人的神;他们不能再死。(路加福音20:36, 38)
②每个人被造都是为了在幸福的状态下活到永远。这是必然的结果,因为想让人活到永远的那一位也想让人活在幸福的状态中。否则,永生算什么呢?爱总是渴望别人好。父母的爱渴望子女好,新郎和丈夫的爱渴望新娘和妻子好,朋友的爱渴望朋友好;那么,神性之爱为何不会这样呢?除了快乐还有什么是好呢?除了永恒的幸福之外,还有什么算得上是神的好呢?一切好,即良善都是因其快乐或幸福而被称为良善。诚然,所给予或占有的东西被称为良善,但这些东西若不令人快乐,就是无益的良善,这种良善本身并不是良善。由此清楚可知,永生也是永恒的幸福。人的这种状态就是创世的目的;如果仅有那些进入天堂的人处于这种状态,那么这不是主的过错,而是人的过错。稍后我们会看到,这是人自己的过错。
③这意味着每个人被造都是为了进入天堂。这是创世的目的。但之所以不是所有人都进入了天堂,是因为他们充满地狱的快乐,这种快乐与天堂的幸福是对立的。那些未享有天堂幸福的人不能进入天堂,因为他们无法承受它。凡进入灵界的人,都不会被禁止升入天堂;但当一个享受地狱快乐的人进入天堂时,他的心就会怦怦直跳,呼吸困难,他的生命开始衰退,他陷入痛苦和折磨之中,就像挨近火的蛇一样扭动翻滚。发生这种情形是因为对立双方彼此对抗。
然而,这些人不会真的死亡,因为他们生而为人,由此拥有思想和意愿,以及随之说话和行动的能力。但他们只能与那些享有类似生命快乐的人生活在一起,故被送到这些人那里。这意味着那些享有邪恶快乐的人被送到自己人那里,那些享有良善快乐的人也被送到自己人那里。事实上,每个人都被允许享有自己的邪恶快乐,只要他不去骚扰那些享有良善快乐的人。但由于邪恶天生憎恨良善,从而忍不住骚扰良善,所以为防止他们造成伤害,他们被带走并投入他们在地狱的自己的地方;在那里,他们的快乐转化为不快乐。
这一切不会否认这一事实:人自创造时,因而生来就有进入天堂的固有可能性。因为凡在婴孩时期死去的人都进入了天堂,在那里如世人那样被抚养长大,接受教导,并因着对良善和真理的情感而充满智慧,成为一位天使。这同样适用于被抚养长大并接受教导的世人,因为在小孩子里面的东西也在他们里面。关于灵界的小孩子,可参看1758年伦敦出版的《天堂与地狱》一书(329-345节)。
许多世人之所以没有为天堂做好准备,是因为他们热爱其被称为属世层的生命第一层级,不愿从中退出,变得属灵;生命的属世层就自身而言,只爱自己和世界,因为它粘贴于身体感官,身体感官伸向世界;而属灵层就自身而言,却爱主和天堂,也爱自己和世界;但神和天堂是第一位的,是更高的,主要的,并占主导地位,而自己和世界是其次的,更低的,如同工具或仆人。
④神性之爱必意愿这一切,神性智慧必为此作准备。《圣爱与圣智》一书已充分说明,神性本质是神性之爱和神性智慧。那里(358-370节)还说明,主在每个人类胚胎里面都形成了两个容器,一个为神性之爱,一个为神性智慧;神性之爱的容器是为了人将来的意愿,神性智慧的容器是为了人将来的理解力;这意味着主已将意愿良善和理解真理的官能赐予每个人。
既然人自出生就被主赐予这两种官能,主因此在人里面就住在这些官能中如同住在祂的礼物中,那么清楚可知,祂的神性之爱必想叫人进入天堂,在那里享受永恒的幸福;还清楚可知,神性智慧必为此准备。但由于主的神性之爱想叫人在自己里面感受天堂的幸福,如同是他自己的,并且这是不可能的,除非他被完全保持在这种表象中,即:他从自己思考、意愿、说话和行动,所以主只能照着祂的圣治律法引领人。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