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30.为了清楚表明普遍意义上所理解的预定论信仰何等有害,我需要重申并证实这四个命题。
①除了去天堂,任何预定都违背无限的神性之爱。我在《圣爱与圣智》一书已经说明,耶和华或主是神性之爱,祂是无限的,并且是一切生命的存在或本质,人是照着神的形像、按着神的样式被造的。由于主照着那形像、按着那样式在子宫里面形成每个人,如前所示(328节),所以可推知,主是所有人的天父,人们是祂的属灵孩子。在圣言中,耶和华或主就被如此称呼的,人们同样是被如此称呼的;因为主说:
不要称呼地上的人为父。因为只有一位是你们的父,就是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23:9)
这意味着,唯独祂是生命方面的父,世上的父仅仅是生命覆盖物,也就是肉体方面的父。这就是为何在天上,除了主之外,没有人被称为父。没有败坏这生命的人,经上就说他们是祂的儿子,从祂生的,这一点也可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明显看出来。
由此可见,神性之爱在每个人里面,无论恶人还是善人;因此,主作为神性之爱,对待人们必如同世上的慈父对待自己的儿女,并且更是无限如此,因为神性之爱是无限的。此外,祂不可能从任何人那里退出,因为每个人的生命都来自祂。表面上看,祂似乎从恶人那里退出;实际上是恶人从祂那里退出,而祂出于爱仍在引领他们。所以主说:
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寻找,就寻见;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因为凡祈求的,就得着;寻找的,就寻见;叩门的,就给他开门。你们中间哪一个人,儿子向他求饼,反给他石头呢?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马太福音7:7-11)
又:
祂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马太福音5:46)
此外,在教会,人们都认识到,主愿意拯救所有人,不愿一人死亡。这一切表明,除了去天堂,任何预定都违背神性之爱。
②除了去天堂,任何预定都违背无限的神性智慧。神性之爱通过其神性智慧提供了每个人能够得救的方法;因此,说除了去天堂还有别的预定,就是在说神性之爱不能提供得救的方法。然而,如前所示,所有人都有方法,这些方法来自无限的圣治。但之所以有些人并未得救,是因为神性之爱想要人在自己里面感受天堂的快乐和幸福;要不然,这对人来说不是天堂;并且除非在人看来,他的思考和意愿来自他自己,否则这种感受是不可能的。没有这种表象,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归给他,他也不会是一个人。这就是圣治的目的,圣治就是源于神性之爱的神性智慧的产物。
但这不会废去这一真理:所有人都被预定上天堂,没有人被预定下地狱。然而,若缺乏得救的方法,该真理就会被废去。不过,我在前面(326, 329节)说明,每个人都被赋予得救的方法,并且天堂具有这种性质:凡生活良善的人,无论属于哪种宗教,都在那里有一席之地。人就像产出各种果实的地,正是由于这种能力,地才成为地。地产出坏果子的事实并不废去它产出好果子的能力;但如果这地只能产出坏果子,这种能力就会被废去。人也像一个本身会使光线变得多样化的物体;如果这物体只呈现出令人讨厌的色彩,那不是光的原因,因为光线也能被改变为迷人的色彩。
③只有那些生在教会的人才能得救是一种愚蠢疯狂的异端邪说。那些出生在教会之外的人和那些出生在教会之内的人都是一样的人,他们来自同一个天上源头,同样是活着的不朽灵魂。他们也有宗教信仰,这宗教信仰使得他们承认有一位神,承认他们要过良善的生活;凡承认神、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都在自己的层级上变得属灵,并得救,如前所示(326节)。有人可能会说,这些人没有受洗;但除了那些受属灵的洗,也就是重生的人外,洗礼拯救不了任何人;因为洗礼是重生的一个标志和纪念。
有人可能还会说,他们不认识主,没有主就没有救恩。但没有人会因为认识主而得救,人得救乃因他照主的诫命生活。此外,凡承认神的人都认识主,因为主是天地之神,如祂自己所教导的(马太福音28:18等)。特别是,比起基督徒,在教会之外的人更是持有神为一个人的观念;那些持有神为一个人的观念,并且过着良善生活的人,都被主接纳。和基督徒不同,这些人还承认神在位格和本质上都为一。他们也在生活中思想神,因为他们视恶为反对神的罪;那些如此行的人就是在生活中思想神。基督徒从圣言获得其宗教的诫命,但很少有人从圣言实际提取任何生活的诫命。
天主教徒不读圣言,处于与仁分离之信的新教徒则不关心圣言所说关于生活的话,只关心它所说关于信的话。然而,整部圣言无非是生活的教义。基督教只存在于欧洲;伊斯兰教和异教则存在于亚洲,印度,非洲和美洲;这些地区的全球人口是基督教地区人口的十倍还多;在基督教地区,只有极少数人将宗教融入生活。那么,还有比相信只有后者得救,而前者受到诅咒,并且人获得天堂凭的是出身而非生活更疯狂的吗?这就是为何主说:
我告诉你们,从东从西,将有许多人来,在天国里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一同坐席;惟有本国的子民,竟被赶出去。(马太福音8:11-12)
④人类当中有人因预定而受到诅咒,这是一种残忍的异端邪说。相信为爱本身和怜悯本身的主允许如此众多的人为地狱而生,或大量的人生来受到诅咒,注定在劫难逃,也就是生为魔鬼和撒旦,是残忍的。相信祂不会以其神性智慧确保那些过着良善生活,并承认神的人不会被投入永恒的火焰和折磨之中,是残忍的。然而,主是所有人的创造者和救主。唯独祂引领所有人,不愿一人死亡;因此,相信并认为在祂的亲自指引和看顾之下,如此众多的民族和人民因预定而作为猎物被交给魔鬼,是残忍的。
328.这些要点要按它们的系列来呈现。
①随着时间推移,每种宗教都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我们地球上曾有数个教会,一个接一个;因为哪里有人类,哪里就有一个教会。如前所示,天堂,也就是创世的目的,来自人类;没有教会的两个普遍原则,就是对神的承认和良善的生活(参看326节),没有人能进入天堂。由此可知,从上古时代直到今日,我们地球上曾有数个教会。这些教会在圣言中有所描述,但只有以色列和犹太教会有历史记载。然而,在此之前还有几个教会;不过,经上仅以几个人名和一些民族的名字,以及关于它们的几个事实描述了这些教会。
上古教会,就是第一个教会,以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来描述。随后的教会被称为古教会,以挪亚和他的三个儿子及其后代来描述。这是一个分布广泛的教会,遍布亚洲许多国家,如:约旦河两岸的迦南地,叙利亚或亚兰,亚述,迦勒底,美索不达米亚,埃及,阿拉伯,提尔和西顿。它们拥有一本古圣言,《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101-103节)曾提到这本古圣言。古教会存在于这些国家中,这一点从圣言的预言部分论到它们的各种话明显看出来。但希伯对古教会作了显著改变,他也标志着希伯来教会的开始,通过献祭敬拜就是在这个教会被首次建立的。以色列和犹太教会是为了圣言在那里被编著而建立的,该教会就来源于希伯来教会。
这四个教会由尼布甲尼撒梦见的雕像来表示,该雕像的头是精金的,胸膛和膀臂是银的,肚腹和大腿是铜的,腿是铁的,脚是半铁半泥的(但以理书2:32-33)。这正是古代作家们所提到的黄金、白银、青铜和黑铁时代所表示的。众所周知,犹太教会之后就是基督教会。从圣言也可以看出,随着时间推移,所有这些教会都逐渐衰落,直到它们结束,这种结束就被称为“完结”。
由“吃知识树”(“吃知识树”表示自我聪明的骄傲)所导致的上古教会的完结,被描述为大洪水(创世记3:6)。古教会的完结以圣言的历史和预言部分所提到的各民族的毁灭,特别是以色列人逐出迦南地的各个民族来描述。以色列和犹太教会的完结由耶路撒冷圣殿的摧毁,以色列人被掳并陷入永久的囚禁,犹太民族进入巴比伦,圣殿与耶路撒冷的二次摧毁,以及这个民族的分散来表示。该完结在先知书的许多地方和但以理书(9:24-27)中被预言。主在马太福音24章,马可福音13章和路加福音21章描述了基督教会的最终彻底毁灭,但完结本身出现在启示录中。由此可见,随着时间推移,教会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宗教也是。
②每种宗教都是因人里面的神之形像的颠倒而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的。众所周知,人是照着神的形像、按着神的样式被造的(创世记1:26)。有必要解释一下何为神的“形像和样式”。唯独神是爱和智慧。人被造为接受两者的容器,他的意愿是接受神性之爱的容器,他的理解力是接受神性智慧的容器。我在前面(324节)已说明,这两个容器自创造时就在人里面,它们构成人,并在每个人里面于子宫之内形成。因此,人是神的“形像”,意思是说,他是神性智慧的接受者;人是神的“样式”,意思是说,他是神性之爱的接受者。这意味着被称为理解力的容器就是神的一个形像,被称为意愿的容器就是神的一个样式。既然人被造和形成是为了成为一个容器,那么可推知,人被造和形成是为了他的意愿可以从神接受爱,他的理解力可以从神接受智慧。当人承认神,并照祂的诫命生活时,他就会接受它们,但接受程度的大小取决于他出于宗教对神及其诫命的认识,因而取决于他对真理的认识,因为正是真理教导何为神,当如何承认祂,以及祂的诫命是什么,当如何照它们生活。
人里面的神的形像和神的样式不会真的被毁,而是貌似被毁。因为它们仍在那里,天生就在他那被称为自由和理性的两种官能里面(前面大量论述了这两种官能)。当人将神性之爱的容器,也就是他的意愿,变成自我之爱的容器,将神性智慧的容器,也就是他的理解力,变成自我聪明的容器时,它们就貌似被毁了。他以这种方式颠倒了神的形像和样式,因为他使这些容器转离神,并把它们转向自己。这就是为何它们上面关闭,下面打开,或前面关闭,后面打开,尽管它们被造时是前面打开,后面关闭的。一旦它们以这种颠倒的方式被打开和关闭,爱的容器或意愿,就接受来自地狱,或来自人的自我或自我重要感的流注;智慧的容器或理解力,也是如此。由此在教会便兴起对人的敬拜,而不是对神的敬拜,基于虚假教义的敬拜,而不是基于真理教义的敬拜;后者来自自我聪明,前者来自自我之爱。由此可见,随着时间推移,宗教因人里面的神之形像的颠倒而逐渐衰落并走向完结。
③这种情形的发生是由于遗传之恶世世代代的不断增加。我在前面(277节)阐述并解释了,遗传之恶并非来自吃了知识树的亚当和他的妻子夏娃,而是从父母逐渐传下来并转给子女,从而通过不断增加而世世代代变得更糟。当这种累积的邪恶在大多数人当中变得足够强大,或更加糟糕时,它就凭借自身的动力而将邪恶传播到更多的人当中,因为每种邪恶里面都有一种迷惑人的欲望,在有些情况下,这种欲望对着良善怒火中烧;因此,邪恶具有传染性。当这种欲望在教会掌控了领袖,管理人员和主要代表人物时,宗教就变得堕落;医治它的方法,也就是真理,因扭曲而变得败坏。这导致教会中的良善逐渐被毁灭,真理逐渐被抛弃,直到教会走向完结。
④尽管如此,主仍规定人人都能得救。主规定,每个地方都要有一种宗教;并且每种宗教里面都要有得救的两个基本要素,即:承认神,不作恶,因为邪恶反对神。属于理解力和由此而来的思维、被称为信仰事务的其它一切,则照着各人的生活而被提供给各人,因为它们是生活的附属物。然而,它们若被置于首位,就接受不到任何生命。主也规定,凡过着良善生活并承认神的人死后都要被天使教导。那时,那些在世时就持守宗教的这两个基本原则的人就会接受诸如在圣言中的那种教会真理,并承认主为天堂和教会的神。他们比那些从世上带来主之人性与主之神性分离的观念的基督徒更容易接受这一切。主还规定,凡在婴儿时期死去的人都要得救,无论他们生于何处。
此外,如果可能的话,每个人死后都被赋予足够的方法或机会来修正他的生命。主通过天使教导并引领所有人;那时他们因知道他们在死后活着,天堂和地狱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开始接受真理。然而,那些在世上不承认神,也不避恶如罪的人很快就厌倦真理,并退缩了。而那些只是嘴上而非心里承认真理的人,就像愚拙的童女,她们有灯却没有油,于是向别人乞讨油,并出去买,但仍不准许参加婚礼(马太福音25:1-13)。“灯”表示信之真理,“油”表示仁之良善。由此可见,按照圣治,人人都能得救,若未得救,那是人自己的过错。
⑤祂还规定新教会要取代被彻底摧毁的前教会。这种事自古有之,即:一旦前一个教会被彻底摧毁,一个新教会就会取而代之。继上古教会而来的是古教会,继古教会而来的是以色列或犹太教会,之后是基督教会。经上在启示录预言,基督教会之后将有一个新教会,该教会由启示录(21:2, 10)中从天而降的新耶路撒冷来表示。至于主预备一个新教会来取代被彻底摧毁的前教会的原因,可参看《新耶路撒冷教义之圣经篇》(104-113节)。
278.⑵邪恶若不显露,就无法被移走。这不是说人必须作恶,好叫它们显露,而是说他必须检查自己,不仅检查行为,还要检查思维,检查他若不害怕法律和声名狼藉,会做什么,尤其他在灵里认为哪些邪恶是可允许的,不算为罪;因为他早晚会作这些恶。理解力被赋予人,就是为了使他能检查自己;这理解力与意愿分离,是为了叫他知道、明白并承认何为良善,何为邪恶,以及看到其意愿的真正性质是什么,也就是说,他爱的是什么,渴望的是什么。为叫人能看到这一切,他的理解力还被赋予高层思维和低层思维,或内在思维和外在思维,以使他能从高层和内在思维看到意愿在低层和外在思维中正在做什么。他看到这一切,就像一个人在镜中看到自己的脸一样。当看见并认识到何为罪时,他若祈求主的帮助,就能不再意愿它,避开它,后来反对它。即便过程不那么轻松,他还能通过争战强迫它,最终远离并憎恨它。直到这时,他才第一次发觉并感受到,邪恶就是邪恶,良善就是良善。这就是自我检查,看见自己的邪恶,承认它们,然后停止它们。然而,由于很少有人知道这就是基督教的本质(因为唯有如此行的人才拥有仁和信,唯独他们被主引导并靠主行善),所以有必要说一说那些不如此行,却仍认为自己拥有宗教信仰的人。他们是:
①那些承认自己罪孽深重,却在自己身上找不出任何罪的人。
②那些出于宗教原因而忽略省察的人。
③那些出于世俗原因而不思想罪,因而不知道它们的人。
④那些钟爱自己的罪,因而不可能知道它们的人。
⑤对这些人来说,罪没有显露,因而无法被移走。
⑥最后,为何邪恶无法被移走,除非它们被搜寻,发现、承认、忏悔并抵制,其隐藏至今的原因将要显明。
278a.但必须逐一检查这些要点,因为就人而言,它们是基督教的基本要素。
①关于那些承认自己罪孽深重,却在自己身上找不出任何罪的人。这种人会说:“我是个罪人!我生在罪中;从头顶到脚底,没有一处是完好的!我无非是恶!仁慈的神啊,求你怜悯我,宽恕我,洁净我,拯救我,使我行在圣洁中,走公义的路”,等等。然而,他们却不检查自己,因而不知道任何恶;没有人能避开他所不知道的恶,更不用说与它争战了。忏悔之后,他们便自以为被清洗干净了;而事实上,他从头顶到脚底没有一处被清洗干净。因为对所有罪的忏悔无非是催人入眠,最终导致瞎眼。它就像没有任何细节的某种大概括,这种大概括实际上什么东西都没有。
②关于那些出于宗教原因而忽略省察的人。他们尤其是那些把仁与信分离的人;这种人会对自己说:“我为何要寻找是有邪恶还是有良善呢?为何寻找邪恶呢?它又不定我的罪。为何寻求良善呢?它又不能拯救我。使人称义并从一切罪中洁净的,是怀着信靠和信心所思想和宣称的唯信;一旦称义,我在神眼里就是完全的。我的确在恶中;但一犯这恶,神就会将它抹除,因此它不再出现”,等等。但凡睁开双眼,谁看不出这些都是空洞的话,没有任何实际内容,因为它们里面没有任何良善?当同时想到地狱和永恒的诅咒时,谁不能这样想、这样说,甚至怀着信靠和信心如此行?这样一个人还愿意进一步了解何为真理,或何为良善吗?论到真理,他会说:“真理是什么,不就是证实这信的东西吗?”论到良善,他会说:“良善是什么,不就是来自这信而在我里面的东西吗?但为叫这善可以在我里面,我决不可以貌似凭自己行善,因为这是邀功的,邀功的善不是善。”他就这样忽视整个事情,直到不再知道何为邪恶。这时,他在自己身上会检查并看见什么呢?他此刻的状态不就成了这样:积压的恶欲之火吞噬他的心智内层,使它们荒废,甚至只剩下门口?他只守着这扇门,以免这火显现;但死后这门会打开,然后那火将呈现在所有人眼前。
③关于那些出于世俗原因而不思想罪,因而不知道它们的人。他们是那些爱世界超过一切,不允许那会引导他们离开其宗教的任何虚假的真理进入之人。他们会对自己说:“这跟我有什么关系?它不会进入我的思维。”因此,一听见真理,他们就弃绝之,即便听取了,也会扼杀它。当听讲道时,他们也是如此;只保留了没有任何实质内容的几个词语。他们因如此对待真理,故不知道何为良善,因为良善和真理行如一体;从非来自真理的良善无法认识邪恶,除非它也被称为良善;这是通过来自虚假的推理实现的。他们就是落到荆棘里的种子所指的那些人,论到他们,主说:
有落在荆棘里的,荆棘长起来,便把它们窒息了。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圣言,而今世的思虑,钱财的迷惑,把圣言挤住了,不能结实。(马太福音13:7, 22; 马可福音4:7, 19; 路加福音8:7, 14)
④关于那些钟爱自己的罪,因而不可能知道它们的人。他们就是那些承认神,按既定仪式敬拜祂,并确信系一种罪的某个邪恶实际上不是一种罪的人;因为他们用谬论和表象来粉饰它,由此隐藏它的穷凶极恶。做完这一切,他们就支持它,使其成为他们的朋友和亲密伙伴。我们说,那些承认神的人才会这样做,因为其他人不将任何恶视为罪;事实上,一切罪都是反对神的罪。举例说明:一个贪财的人当出于他所想出的理由认为一些欺诈形式是可允许的时,是不会视恶为罪的。为自己报复私敌辩护的人,或在战争时期为掠夺那些不是自己国家仇敌之人辩护的人,同样如此。
⑤对这些人来说,罪没有显露,因而无法被移走。凡未显现的邪恶都会喂养自己,就像灰烬之下木头里的火,或像伤口里未打开的病灶。因为所有被封闭在里面,没有一个出口的邪恶都会增长,不会减少,直到整个被毁坏。因此,为免得有什么邪恶被封闭在里面,每个人都被允许思想支持或反对神,支持或反对教会的圣物,并且不会因此在世上受惩罚。对此,主在以赛亚书中说:
从脚底到头顶,没有一处完全的。竟是伤口,青肿,与新打的伤痕。都没有挤干,没有包扎,也没有用油滋润。你们要洗濯,自洁;从我眼前除掉你们的恶行,要止住作恶,学习行善。你们的罪虽像朱红,必变白如雪。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若拒绝反抗,必被剑吞灭。 (以赛亚书1:6, 16-18, 20)
“必被剑吞灭”表示因邪恶的虚假而灭亡。
⑥最后,为何邪恶无法被移走,除非它们被搜寻,发现、承认、忏悔并抵制,其隐藏至今的原因将要显明。整个天堂照着对良善的情感而按社群排列,整个地狱则照着与对良善的情感相反的恶欲而按社群排列。就其灵而言,每个人都在某个社群;他若处于对良善的情感,就在一个天堂社群;若处于恶欲,就在一个地狱社群。只要活在世上,人就不知道这一点;然而,就其灵而言,他就在某个社群,否则他无法存活;主通过这个社群引导他。如果他在一个地狱社群,主只能照着祂的圣治律法把他从该社群中领出来;其中一条律法是:这个人必须看到自己在地狱社群,必须愿意从中走出来,必须努力凭自己如此行。他活在世上时能够做到这一切,但死后就不能了;因为那时,他将永远留在他在世时把自己所置于的那个社群。这就是为何人必须检查自己,必须看到并承认自己的罪,进行悔改,然后必须持之以恒,直到生命结束。这是千真万确的,我能通过大量经历证明这一点,甚至直到让你彻底相信;但这不是阐述我的经历证据的地方。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