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2

2.在论述新耶路撒冷

2.在论述新耶路撒冷及其教义之前,有必要说一说新天新地。《最后的审判》这本小册子已经说明过去的“先前的天和先前的地”表示什么。它们过去,也就是最后审判完成之后,紧接着主就创造或形成了一个新天堂。该天堂是由自主降世直到审判之时所有过着信与仁的生活之人构成的,因为唯独这些人是天堂的形式。事实上,主导一切关系和交流的天堂形式是从主发出的源于神性良善的神性真理的形式;就其灵而言,人通过照神性真理生活而获得该形式。这是天堂形式的源头,这一点可见于《天堂与地狱》一书(200-212节),所有天使都是天堂的形式(HH51-58, 73-77节)。

从这些事可知是哪些人构成新天堂,并由此可知新天堂是何性质,即:它是完全一致的。因为凡过着信与仁的生活之人都爱邻如己,并通过爱与邻舍结合。这种结合是互惠和相互的,因为在灵界,爱就是结合。因此,当所有人都基于同一个原则行动时,那么一致或说一个心智就由照着天堂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许多人,甚至无数人产生了。人们以这种方式合而为一,因为没有什么东西把他们分离或分开;相反,每个事物都把他们联系并结合起来。

属天的奥秘 #8427

8427.“早晨,你

8427.“早晨,你们要看见耶和华的荣耀”表一个新的状态开始时会有主的降临。这从“早晨”和“耶和华的荣耀”的含义清楚可知:“早晨”是指一个新状态的开始,如刚才所述(8426节);“耶和华的荣耀”是指祂的出现和降临。“荣耀”之所以表示主的出现和降临,是因为就至高意义而言,“荣耀”是指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神性真理在天使眼前显为光来自太阳,也就是主的光和光辉。“荣耀”表示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参看5922, 8267节);因为它表示属于神性真理的聪明和智慧(4809节);由此表示圣言的内义,因为内义是在荣耀中的神性真理(5922节)。
经上之所以说“早晨,他们要看见耶和华的荣耀”,是因为太阳的升起和它所发出的光(在天堂,这光光照天使的眼睛,既光照他们的外在视觉,也光照他们的内在视觉),因而作为天堂里的太阳的主之出现和降临对应于地上的早晨这段时间,在此由“早晨”来表示。这时太阳发出的光(这光是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是主)就是“荣耀”。由此明显可知,“荣耀”表示主的出现和降临。这些就是“荣耀”,这一点从圣言中的许多经文也明显看出来,如摩西五经:
有云彩把山遮盖。耶和华的荣耀停于西乃山,云彩遮盖山六天;耶和华荣耀的形状在山顶上,在以色列人眼前,就像吞噬的火。(出埃及记24:15-17)
显然,形状如山上的云彩和火的耶和华,也就是主的出现在此被称为“耶和华的荣耀”。又:
云彩遮盖会幕,耶和华的荣耀就充满了帐幕。摩西不能进会幕,因为云彩停在其上,并且耶和华的荣耀充满了帐幕。(出埃及记40:34-35)
此处形状如云彩的主之出现也被称为“荣耀”。
还有以下经文:
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耀就向全体百姓显现。(利未记9:23)
民数记:
耶和华的荣耀在会幕中向以色列众人显现。(民数记14:10;16:19, 42)
列王纪:
有云充满耶和华的殿,因为云彩的缘故,祭司不能站立服事,因为耶和华的荣耀充满了耶和华的殿。(列王纪上8:10, 11)
启示录:
因神的荣耀和能力,殿中充满了烟。于是没有人能进殿。(启示录15:8)
又:
他将那大城,就是由神那里从天而降的圣耶路撒冷指示我。城中有神的荣耀,那城不需要日月照耀它,因有神的荣耀光照它,又有羔羊为城的灯。(启示录21:10, 11, 23)
此处“神的荣耀”明显表示来自主的光,也就是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因而是主的出现,因为主出现在来自祂的真理中。
“耶和华的荣耀”表示祂的出现,这一点从摩西五经进一步清楚看出来:
摩西对耶和华说,求你显出你的荣耀给我看。耶和华对摩西说,我要让我的一切美善在你面前经过;我的荣耀经过的时候,我必将你放在磐石穴中,用我的手遮掩你,等我过去;当我要将我的手收回时,你就得见我的背,却不得见我的面。(出埃及记33:18至末尾)
此处“耶和华的荣耀”也明显表示祂的出现。马太福音:
门徒对耶稣说,请告诉我们,你降临有什么预兆呢?耶稣说,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现,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马太福音24:3, 30)
此处所论述的主题是前一个教会的末期和新教会的初期;“人子”是指从主发出的神之真理;“天上的云”是指字义上的圣言;“能力”和“荣耀”是指内义,因而是指那时要显现的神性真理;“主的降临”表示那些属于新教会的人对神之真理的承认,以及那些属于旧教会的人对真理的否认(参看4060e节)。
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是“荣耀”,这一事实清楚可见于以赛亚书:
有人声呼喊着,要在旷野预备耶和华的路;耶和华的荣耀必然显现,凡有血肉的必一同看见。(以赛亚书40:3, 5)
这论及主,祂是“荣耀”。约翰福音:
圣言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地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祂的荣耀,正是父独生子的荣耀。(约翰福音1:14)
又:
当以赛亚因为看见祂的荣耀,论到祂时,就说了这些话。(约翰福音12:41)
此处“荣耀”表示主。在摩西五经也一样:
我是活着的那一位,全地必充满耶和华的荣耀。(民数记14:21)
此处“耶和华的荣耀”表示主的降临和从祂发出的神性真理的光照或启示。
在以下经文中,“荣耀”表示主的神性:
我是耶和华,这是我的名。我必不将我的荣耀归给别神。(以赛亚书42:8)
马可福音:
人子在祂父的荣耀里,同圣天使降临的时候。(马可福音8:38)
又:
路加福音:
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路加福音24:26)
由于“耶和华的荣耀”表示神性真理方面的主,所以“荣耀”也表示属于从主发出的神性真理的神性智慧和聪明。来自神的智慧和聪明由以西结书(1:28; 8:4; 9:3; 10:4, 18, 19; 11:22, 23)中的“荣耀”来表示;在那里它表现为诸如云中所见到的一道彩虹。

属天的奥秘 #3488

3488.主在福音书

3488.主在福音书中所说的这些话描述了教会败坏的第二个状态,这一点从它们的内义明显看出来,其内义如下:
“这一切事却只是灾难的起头”表示那些已经发生的事,也就是说,那些属于教会败坏的第一个状态的事;如前所述,当人们开始不再知道什么是良善,什么是真理,并对此彼此争论,由此导致虚假、因而异端产生时,第一个状态就会出现。这些事在许多世纪以前就败坏了教会,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基督教界的教会四分五裂,这种分裂就是由关于良善和真理的观点造成的;因此,教会在很久以前就开始败坏了。
“那时,人必将你们交付苦难,杀害你们”表示良善和真理将灭亡,首先通过“苦难”,也就是败坏,然后通过人“杀害他们”,也就是否认而灭亡。当论及良善和真理时,“杀害”是指不接受,因而是指否认(参看3387, 3395节)。“你们”,即使徒,表示整体上信的一切事物,因而表示信之良善和信之真理,因为十二使徒表示这些事物(577, 2089, 2129, 2130e, 3272, 3354节)。此处很明显,他们具有这种含义,因为论述的主题不是使徒传道,而是时代完结。
“你们必为我的名被所有民族憎恨”表示对与良善和真理有关的一切的蔑视和厌恶。“憎恨”是指蔑视和厌恶,因为这些是憎恨的表现。“所有民族”表示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因为“民族”表示这些人(参看1259, 1260, 1849, 1868, 2588e节)。“为我的名”是指为了主,因而为了来自祂的一切;“主的名”是指用来敬拜祂的整体上的一切,因而是指属于祂的教会的一切(参看2724, 3006节)。
“那时,必有许多人跌倒,也要彼此出卖,彼此憎恨”表示由这些事引起的敌意。“必有许多人跌倒”表示敌意本身,主的人身或人性本身就是那敌意所针对的。圣言在各个地方已经预言,这将是一种干犯和一个绊脚石。“彼此出卖”表示由虚假反对真理产生的对彼此的敌意。“彼此憎恨”表示由邪恶反对良善产生的对彼此的敌意。
“且有好些假先知起来,迷惑多人”表示虚假的说教,“假先知”是指那些教导虚假,因而教导虚假教义的人(参看2534节)。“迷惑多人”表示这种教义将衍生的事物,或说这种教义将产生进一步的虚假。
“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许多人的仁爱才渐渐冷淡了”表示仁与信一起气绝而亡。“只因不法的事增多”表示与信之虚假成比例。“许多人的仁爱才渐渐冷淡了”表示仁气绝而亡,因为这两者,即仁和信并肩同行。哪里没有信,哪里就没有仁;哪里没有仁,哪里就没有信。然而,接受信的,是仁;弃绝信的,是仁的缺乏。这就是一切虚假和一切邪恶的根源。
“惟有忍耐到底的,才能得救”表示对那些处于仁之人的拯救。“忍耐到底的”是指不让自己被引入歧途,从而在试探中没有屈服的人。
“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整个可居之地,对所有民族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表示基督教界将首先知道它。“传遍”表示它会被人所知。“这天国的福音”是指这真理,即:确实如此。“福音”是指宣告,“国”是指真理,因为“国”表示真理(1672, 2547节)。“整个可居之地”表示基督教界,“地”是指教会所在的地区,因而是指基督教界(参看662, 1066, 1068, 1262, 1733, 1850, 2117, 2118, 2928, 3355节)。此处教会被称为“可居的”,是由于信之生命,也就是住在真理中的良善,因为就内义而言,“居”是指生活,“居民”是指真理之良善,或住在真理中的良善(1293, 2268, 2451, 2712, 3384节)。“作见证”表示确保他们知道,防止他们假装不知道。“对所有民族”表示对邪恶(1259, 1260, 1849, 1868, 2588节)。因为当人们陷入虚假和邪恶时,他们就不再知道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良善;事实上,他们视虚假为真理,视邪恶为良善,反之亦然。当教会处于这种状态时,“然后末期才来到”。蒙主的神性怜悯,接下来的话将在下一章的序言中予以解释;这些话论述了被称为“毁坏可憎”的教会状态,也就是第三个状态。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