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属天的奥秘》摘录
129.没有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毫无用处;但与仁爱的生活结合就不同了(8252等节)。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并不神圣(2190, 10177节)。那些过着外在神圣的生活,但却不出于内在神圣的人在来世是何性质(951—952节)。
教会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1098节)。既有内在敬拜,也有外在敬拜,以及每种敬拜的性质(1083, 1098, 1100, 1151, 1153节)。构成敬拜的,是内在(1175节)。没有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根本不是敬拜(1094, 7724节)。如果人的生活是仁爱的生活,那么他的敬拜里面就有一个内在(1100, 1151, 1153节)。当人处于爱和仁,也就是在生活上处于良善时,他就处于真正的敬拜(1618, 7724, 10242节)。敬拜的性质取决于良善(2190节)。敬拜本身在于照取自圣言的教会的戒律生活(7884, 10143, 10153, 10205, 10645节)。
真正的敬拜从主来到人这里,而不是来源于人自己(10203, 10299节)。主想要来自人的敬拜是为了人的救赎,而不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4593, 8263, 10646节)。人们以为主想要敬拜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但那些如此以为的人不知道何为神性的荣耀,神性的荣耀就是人类的救赎;当人不将一切归于自己时,当他通过谦卑移除自我时,就获得这种救赎,因为只有到那时,神性才能第一次流进来(4347, 4593, 5957, 7550, 8263, 10646节)。对人来说,发自内心的谦卑是由对自己的承认和随之而来的对主的承认产生的,即:承认自己无非是邪恶,凭自己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承认除了良善外,没有什么东西来自主,主凡事都能成就,祂无所不能(2327, 3994, 7478节)。神性只能流入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人越真正地谦卑下来,就越远离他的自我,因而越远离自我之爱(3994, 4347, 5957节)。这意味着主想要谦卑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是为了人,好叫人能处于接受神性的状态(4347, 5957节)。敬拜若缺乏谦卑,就不是敬拜(2327, 2423, 8873节)。没有内在谦卑的外在谦卑的性质(5420, 9377节)。发自内心的谦卑,也就是内在谦卑的性质(7478节)。恶人没有发自内心的谦卑(7640节)。
那些没有仁和信的人可能有外在的敬拜,但没有内在的敬拜(1200节)。如果爱自己和爱世界从内在主宰人,那么他的敬拜就是没有内在的外在,无论它从外在看上去是什么样(1182, 10307—10309节)。自我之爱从内在掌权的外在敬拜是亵渎的,如属巴比伦者的情形(1304, 1306—1308, 1321—1322, 1326节)。当人陷入来自自我之爱的邪恶时,在敬拜中假装天堂的情感是属地狱的行为(10309节)。
从前面关于内在人和外在人的阐述和引证(36-53节)可以看出并确定外在敬拜当来自内在敬拜时是何性质,当不来自内在敬拜时又是何性质。
关于那些放弃世界的人和那些不放弃世界的人,他们在来世的性质和命运,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尤其这两章:“天堂里的富人和穷人”(357-365节);“通往天堂的生活”(528-535节)。
4593.“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上”表之前对内层真理的情感的结束。这从“死”、“葬”和“以法他”的含义,以及“拉结”的代表清楚可知:“死”是指不再和以前一样(参看494节),因而是指结束;“拉结”是指对内层真理的情感(3758, 3782, 3793, 3819节);“葬”是指抛弃之前的状态,以及一个新状态的兴起(2916, 2917, 3256节);“以法他”是指在之前状态下的属天层的属灵层(4585节)。由此明显可知,“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上”表示之前对内层真理的情感的结束,以及“伯利恒”所表示的一个新状态的兴起,如下面所解释的。
“拉结死了,葬在往以法他的路上”在真正意义上表示遗传特性通过试探被永远逐出或抛弃,该特性因是人对内层真理的情感,故被神性情感所逐出或抛弃。这也解释了为何这个儿子被他的母亲起名为“便俄尼”,或“悲伤之子”,但被他的父亲起名为“便雅悯”或“右手之子”。源于母亲的人之情感中有一种含有邪恶在里面的遗传特性,而神性情感中只有良善;因为人的情感中有一个以自我和世界的荣耀为目的的自我关注,而神性情感中有一个以拯救人类为目的的自我关注,正如主在约翰福音中所说的:
我为你所赐给我的人祈求;因凡是我的,都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并且我因他们得了荣耀;使他们都合而为一;正如你父在我里面,我在你里面,使他们也在我们里面为一。你所赐给我的荣耀,我已赐给他们,使他们合而为一,像我们合而为一。我在他们里面,你在我里面。(约翰福音17:9-10, 21-23)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