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129

《属天的奥秘》摘录

《属天的奥秘》摘录

129.没有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毫无用处;但与仁爱的生活结合就不同了(8252等节)。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并不神圣(2190, 10177节)。那些过着外在神圣的生活,但却不出于内在神圣的人在来世是何性质(951—952节)。

教会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1098节)。既有内在敬拜,也有外在敬拜,以及每种敬拜的性质(1083, 1098, 1100, 1151, 1153节)。构成敬拜的,是内在(1175节)。没有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根本不是敬拜(1094, 7724节)。如果人的生活是仁爱的生活,那么他的敬拜里面就有一个内在(1100, 1151, 1153节)。当人处于爱和仁,也就是在生活上处于良善时,他就处于真正的敬拜(1618, 7724, 10242节)。敬拜的性质取决于良善(2190节)。敬拜本身在于照取自圣言的教会的戒律生活(7884, 10143, 10153, 10205, 10645节)。

真正的敬拜从主来到人这里,而不是来源于人自己(10203, 10299节)。主想要来自人的敬拜是为了人的救赎,而不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4593, 8263, 10646节)。人们以为主想要敬拜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但那些如此以为的人不知道何为神性的荣耀,神性的荣耀就是人类的救赎;当人不将一切归于自己时,当他通过谦卑移除自我时,就获得这种救赎,因为只有到那时,神性才能第一次流进来(4347, 4593, 5957, 7550, 8263, 10646节)。对人来说,发自内心的谦卑是由对自己的承认和随之而来的对主的承认产生的,即:承认自己无非是邪恶,凭自己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承认除了良善外,没有什么东西来自主,主凡事都能成就,祂无所不能(2327, 3994, 7478节)。神性只能流入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人越真正地谦卑下来,就越远离他的自我,因而越远离自我之爱(3994, 4347, 5957节)。这意味着主想要谦卑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是为了人,好叫人能处于接受神性的状态(4347, 5957节)。敬拜若缺乏谦卑,就不是敬拜(2327, 2423, 8873节)。没有内在谦卑的外在谦卑的性质(5420, 9377节)。发自内心的谦卑,也就是内在谦卑的性质(7478节)。恶人没有发自内心的谦卑(7640节)。

那些没有仁和信的人可能有外在的敬拜,但没有内在的敬拜(1200节)。如果爱自己和爱世界从内在主宰人,那么他的敬拜就是没有内在的外在,无论它从外在看上去是什么样(1182, 10307—10309节)。自我之爱从内在掌权的外在敬拜是亵渎的,如属巴比伦者的情形(1304, 1306—1308, 1321—1322, 1326节)。当人陷入来自自我之爱的邪恶时,在敬拜中假装天堂的情感是属地狱的行为(10309节)。

从前面关于内在人和外在人的阐述和引证(36-53节)可以看出并确定外在敬拜当来自内在敬拜时是何性质,当不来自内在敬拜时又是何性质。

关于那些放弃世界的人和那些不放弃世界的人,他们在来世的性质和命运,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尤其这两章:“天堂里的富人和穷人”(357-365节);“通往天堂的生活”(528-535节)。

属天的奥秘 #10645

10645.“不可向

10645.“不可向别神下拜”表要出于信和爱唯独敬拜主。这从“下拜”的含义清楚可知,“下拜”是指崇拜和敬拜。之所以要唯独敬拜主,而不是别人,是因为在圣言中,“耶和华”和“神”用来表示主(参看9315, 9373节提到的地方);还因为主是天地之神,并且是独一的神(9194节)。之所以说要以“信和爱”来敬拜主,是因为对主的敬拜要么源于信,要么源于爱。源于信的敬拜被称为符合真理的敬拜,因为真理属于信;源于爱的敬拜被称为源于良善的敬拜,因为良善属于爱。在主的属灵国度的人以信敬拜主,而在主的属天国度的人以爱敬拜主。
  不过,必须在此说一说以信和爱敬拜主是什么样。许多人以为,当他们相信教会的教义事物时,就是以信敬拜主;当他们爱主时,就是以爱敬拜祂。然而,对主的敬拜不仅仅在于信,也不仅仅在于爱;相反,它在于按照祂的诫命生活;因为如此行的人,也唯独他们才是那信主爱主的人。其他人都说,他们信主,但其实并不信祂;他们也可能说他们爱主,但其实并不爱祂。唯有那些照主的诫命生活的人信主爱主,原因在于,主不在有对真理的理解,却没有对真理的意愿的地方,只在有对真理的理解,加上对真理的意愿的地方。事实上,在一个人意愿真理,并出于意愿实行真理之前,真理不会进入他,并变成他的,因为意愿才是这个人。此外,主也与一个人同在于他那源于良善的真理中;源于良善的真理就是一个人意愿,并由此而实行的真理,而不是他理解,却没有意愿它们而实行的真理。事实上,没有意愿而实行是虚伪的,因为它们是行在世人面前,而不是行在主面前。
  此外,主不与空有一外壳的人同住,也就是说,不与一个不知道并实行祂的真理之人同住。主与人同在于源于良善的真理,也就是此人所意愿并实行的真理中;因为源于良善的真理构成与人同在的教会,并构成与他同在的天堂;简言之,它们使主自己住在他里面。
  人们若权衡一下这个问题,仅凭理性就能发觉事实就是这样;他们能看出,一个人的理解力是通过真理形成的,他的整个意愿是通过良善形成的。因为宇宙万物都与真理和良善有关;人的理解力被造是为了接受真理,人的意愿被造是为了接受良善。一个人所相信的真理被称为“信之真理”,以快乐充满一个人的良善被称为“爱之良善”。由此可见,形成理解力的信之真理是什么样,以及形成意愿的爱之良善是什么样,就决定了一个人是什么样;因为人之为人,凭的是他的理解力和意愿。因此,如果神的真理形成他的理解力,并构成他的信,成为其爱的组成部分的良善形成他的意愿,那么可推知,此时天堂便存在于这个人里面,主与此人同住,如同住在祂的天堂里。因为构成理解力的神性真理和构成意愿的神性良善来自主,或说属于主;属于主的事物就是主自己。由此明显可知,信主就是以信之真理充满一个人的理解力;爱主就是以爱之良善充满一个人的意愿;这些事只能通过从主学习真理,意愿并实行它们而实现。无论你说意愿并实行,还是说热爱,意愿都一样;因为一个人会去意愿他所爱的,去热爱他实际所意愿的。
  由此可见,什么叫以信和爱敬拜主。其性质就是如所描述的那样,这一点也可从以下事实明显看出来:主意愿或渴望拯救所有人。祂意愿或渴望拯救一个人就是祂意愿或渴望把他引向祂自己,引向天堂。这一切是不可能实现的,除非主在他里面;而主根本不可能在他里面,除非是在诸如住在他里面的来自祂自己的那类事物里面。这些事物就是源于良善的真理,因而是此人以信和爱所遵行的祂的诫命;因为没有什么别的东西存在于一个人里面,或能存在于他里面来接受主与天堂。天堂本身也不是由任何其它东西构成的。
  信主爱主就在于遵行祂的诫命,主在约翰福音中也教导了这一点:
  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有了我的命令又遵行的,这人就是爱我的。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话,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家。不爱我的人就不遵守我的话。(约翰福音14:15, 21, 23-24)
  别处:
  你们要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守我的诫命,就住在我的爱里。你们若遵行我所吩咐你们的,就是我的朋友了。(约翰福音15:9, 10, 14)
  关于仁与信的教义就教导了所要遵守,并必须照之生活的诫命。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