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129

《属天的奥秘》摘录

《属天的奥秘》摘录

129.没有仁爱生活的虔诚生活毫无用处;但与仁爱的生活结合就不同了(8252等节)。没有内在神圣的外在神圣并不神圣(2190, 10177节)。那些过着外在神圣的生活,但却不出于内在神圣的人在来世是何性质(951—952节)。

教会有一个内在和一个外在(1098节)。既有内在敬拜,也有外在敬拜,以及每种敬拜的性质(1083, 1098, 1100, 1151, 1153节)。构成敬拜的,是内在(1175节)。没有内在敬拜的外在敬拜根本不是敬拜(1094, 7724节)。如果人的生活是仁爱的生活,那么他的敬拜里面就有一个内在(1100, 1151, 1153节)。当人处于爱和仁,也就是在生活上处于良善时,他就处于真正的敬拜(1618, 7724, 10242节)。敬拜的性质取决于良善(2190节)。敬拜本身在于照取自圣言的教会的戒律生活(7884, 10143, 10153, 10205, 10645节)。

真正的敬拜从主来到人这里,而不是来源于人自己(10203, 10299节)。主想要来自人的敬拜是为了人的救赎,而不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4593, 8263, 10646节)。人们以为主想要敬拜是为了祂自己的荣耀;但那些如此以为的人不知道何为神性的荣耀,神性的荣耀就是人类的救赎;当人不将一切归于自己时,当他通过谦卑移除自我时,就获得这种救赎,因为只有到那时,神性才能第一次流进来(4347, 4593, 5957, 7550, 8263, 10646节)。对人来说,发自内心的谦卑是由对自己的承认和随之而来的对主的承认产生的,即:承认自己无非是邪恶,凭自己无能为力,什么也做不了;承认除了良善外,没有什么东西来自主,主凡事都能成就,祂无所不能(2327, 3994, 7478节)。神性只能流入一颗谦卑的心,因为人越真正地谦卑下来,就越远离他的自我,因而越远离自我之爱(3994, 4347, 5957节)。这意味着主想要谦卑不是为了祂自己,而是为了人,好叫人能处于接受神性的状态(4347, 5957节)。敬拜若缺乏谦卑,就不是敬拜(2327, 2423, 8873节)。没有内在谦卑的外在谦卑的性质(5420, 9377节)。发自内心的谦卑,也就是内在谦卑的性质(7478节)。恶人没有发自内心的谦卑(7640节)。

那些没有仁和信的人可能有外在的敬拜,但没有内在的敬拜(1200节)。如果爱自己和爱世界从内在主宰人,那么他的敬拜就是没有内在的外在,无论它从外在看上去是什么样(1182, 10307—10309节)。自我之爱从内在掌权的外在敬拜是亵渎的,如属巴比伦者的情形(1304, 1306—1308, 1321—1322, 1326节)。当人陷入来自自我之爱的邪恶时,在敬拜中假装天堂的情感是属地狱的行为(10309节)。

从前面关于内在人和外在人的阐述和引证(36-53节)可以看出并确定外在敬拜当来自内在敬拜时是何性质,当不来自内在敬拜时又是何性质。

关于那些放弃世界的人和那些不放弃世界的人,他们在来世的性质和命运,可参看《天堂与地狱》一书,尤其这两章:“天堂里的富人和穷人”(357-365节);“通往天堂的生活”(528-535节)。

属天的奥秘 #10153

10153.“我要住

10153.“我要住在以色列人中间”表在天堂和教会中,主的同在,以及祂经由良善而来的流注。这从“住”的含义和“以色列人”的代表清楚可知。“住”当论及主时,是指同在和流入;之所以是指祂通过神性良善而如此行,是因为“住”论及良善(参看2268, 2451, 2712, 3613, 8269, 8309节),这就是为何经上还说“中间”,因为“中间”表示至内在之物,至内在之物就是良善(关于“中间”的这层含义,可参看2940, 5897, 6084, 6103节)。“以色列人”是指教会(参看9340节)。
  “住在中间”当论及主时,之所以表示祂的同在和经由神性良善而来的流注,是因为主在人从祂所获得的良善中流入此人并与他同在。良善构成这个人自己,或说此人真正的自我,因为每个人的品性都取决于他的良善。良善要理解为爱,因为凡被爱之物都被称为良善。凡观察别人的人都知道,爱或良善构成这个人;因为当观察别人时,他通过别人的爱而把这个人引向凡他所愿意的任何地方,以至于这个别人在受他的爱支配时,就不再是自己的主人,凡与他的爱不一致的理由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而与他的爱一致的理由则是一切。
  事实就是这样,这一点在来世也是显而易见的。在来世,所有灵人都能凭他们的爱被认出来,当受这些爱支配时,他们无法做出违背它们的任何事,因为违背它们行事,就是违背他们自己行事。因此,他们是自己的爱的化身或形式,天堂里的人是天堂之爱和仁的化身或形式,美丽得无法形容;而地狱里的人则是他们自己的爱的化身或形式,这些爱是对自我和世界的爱,所以他们也是仇恨和报复的化身或形式,因而是怪物,可怕到无法形容。
  因此,由于一个人的爱如何,整个人就如何,所以显而易见,主不可能与一个陷入恶爱的人同在,只能与一个处于善爱的人同在,因而在他的良善里面。人们以为主存在于被称为信之真理的真理中;但祂并不存在于没有良善的真理里面。相反,在良善存在的地方,主通过这良善而存在于真理里面;并且祂在真理通向良善的程度和它从良善发出的程度内而存在于真理里面。没有良善的真理不能说在一个人里面,它只是在他的记忆中,作为记忆知识住在那里,而这记忆知识在成为此人生活的一部分之前,不会进入这个人,并形成他的一部分。当这个人热爱记忆知识,并出于热爱而照之生活时,它就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主就与他同住,如祂自己在约翰福音中所教导的那样:
  有了我的诫命又遵守的,那人是爱我的,我也要爱他,并且要向他显现自己,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在他那里作我们的住所。(约翰福音14:21, 23)
  “显现自己”表示用来自圣言的信之真理进行光照;“到他那里去”表示同在,“在他那里作住所”表示住在他的良善里面。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