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新耶路撒冷及其属天教义 #107

107.关于有教会在

107.关于有教会在其中的古人所持的对主之爱的教义和仁之教义,我需要补充一些细节,好叫人们知道如今已不复存在的过去教义的性质。这些细节摘自《属天的奥秘》一书(7257-7263节)。

属于对主之爱的良善被称为属天良善,属于对邻之爱,或仁爱的良善被称为属灵良善。最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天使处于对主之爱的良善,被称为属天天使;但中间或第二层天堂的天使处于对邻之爱的良善,被称为属灵天使。

属天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其教义范围最广,同时最充满奥秘。它们是最内层或第三层天堂的天使所持的教义,并且如此广泛和深奥,以至于我们若从天使口中听见它们,几乎连它们的千分之一都理解不了。这些教义还包含根本无法表达的事物。它们就包含在圣言的至内在意义中,而属灵之爱的教义则包含在圣言的内义中。

属灵良善,也就是对邻之爱的良善,其教义也范围广泛,但不如属天良善,也就是对主之爱的良善的教义。对邻之爱或仁爱的教义范围广泛,这一点从以下事实明显可知:它们触及人所思所愿的一切,因而触及他所言所行的一切,甚至触及最小细节;并且没有哪两个人拥有一样的仁爱,也没有哪两个人是一样的邻舍。

由于仁爱的教义如此广泛,所以拥有教会真正教义的古人将对邻之仁划分为几大类,然后对这几大类又进行细分,并给每种类型都取了名字,教导当如何向属于这一类型的人和属于那一类型的人实行仁爱。他们以这种方式将仁爱的教义和实行整理得井然有序,以便他们能清楚理解。

他们给他们要实行仁爱的对象所取的名字有很多:他们将有些人叫做“瞎眼的”,有些人叫做“聋子”,有些人叫做“瘸子”,有些人叫做“穷人”,有些人叫做“患难的”,有些人叫做“困苦人”,有些人叫做“孤儿”,有些人叫做“寡妇”。但总的来说,他们将那些他们要给予吃的之人称为“饥饿的”,将那些他们要给予喝的之人称为“口渴的”,将那些他们要收留的人称为“客旅”,将那些他们要给予衣裳穿的人称为“赤身裸体的”,将那些他们要看顾的人称为“患病的”,将那些他们要去看望的人称为“被囚在监里的人”。至于每一种具体是指哪种人,这从《属天的奥秘》一书可以得知,如:“瞎眼的”是指谁(2383, 6990节);“聋子”是指谁(4302节);“穷人”是指谁(2129, 4459, 9209, 9253, 10227节);“患难的”是指谁(2129节);“困苦人”是指谁(6663, 6851, 9196节);“孤儿”是指谁(4844, 9198—9200节);“寡妇”是指谁(4844, 9198, 9200节);“饥饿的”是指谁(4958, 10227节);“口渴的”是指谁(4958, 8568节);“客旅”是指谁(4444, 7908, 8007, 8013, 9196, 9200节);“赤身裸体的”是指谁(1073, 5433, 9960节);“患病的”是指谁(4958, 6221, 8364, 9031节);“被囚在监里的人”是指谁(5037—5038, 5086, 5096节)。由此可见,仁爱的整个教义被总结为延伸到主在马太福音(25:34-36等)中所说的饥饿的,口渴的,客旅,赤身裸体的,患病的和被囚在监里的人的服务中(4954-4959节)。

这些名字从天上被赋予属于教会的古人;古人将那些被如此称呼的人理解为灵性上如此的人。他们的仁之教义不仅教导这些人是谁,还教导向每种人所实行的仁爱的性质。这就是为何这些名称会出现在圣言中,并表示那些在灵义上如此的人。圣言本身无非是对主之爱和对邻之仁的教义,正如主自己所教导的:

你要用你全部的心、全部的灵魂、全部的心智来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邻如己。全部律法和先知,都系於这两条诫命。(马太福音22:37-40)

“律法和先知”是指整部圣言(2606, 3382, 6752, 7463节)。

这些名称之所以出现在圣言中,是为了本身属灵的圣言可以在其最外在的形式上成为属世的。因此,那些处于外在敬拜的人会向那些从肉体上处于这种状况的人实行仁爱,而那些处于内在敬拜的人则向那些从灵性上处于这种状况的人实行仁爱。所以简单人会以简单的方式理解并实行圣言,智慧人则以智慧的方式理解并实行圣言;简单人还可以通过外在仁爱被引入内在仁爱。

属天的奥秘 #5433

5433.“来窥探这

5433.“来窥探这地的虚实”表再没有比自己知道它们不是真理更让他们高兴的了。这从“来窥探”、“虚实”和“地”的含义清楚可知:“来窥探”是指想知道事情是这样,因而是指再没有比知道它更令人高兴的了;“虚实”(nakedness,即赤身)是指缺乏真理,因而是指没有真理,或它们不是真理,如下文所述;“地”是指教会(参看566, 662, 1067, 1262, 1733, 1850, 2117, 2118, 3355, 4447, 4535节)。因此,“这地的虚实”在此表示缺乏教会所知的真理。“虚实”(nakedness,即赤身)之所以表示真理的剥夺或缺乏,是因为“衣服”一般表示真理,每一种特定类型的衣服都表示某种特定真理(参看2576, 3301, 4545, 4677, 4741, 4742, 4763, 5248, 5319节)。因此,“虚实”(nakedness,即赤身)表示真理的缺乏,这从下面从圣言所引用的经文可以看出来。
  这一切的含义从刚才所述(5432节)清楚可知,即:那些学习真理不是为了真理和生活,而是为了物质利益的人必以为教会的真理不是真理。原因在于,对利益的情感是一种世俗情感,对真理的情感是一种属灵情感。这两种情感必有一个是掌权的,因为没有人能事奉两个主。故这一种情感所在之处,那一种情感必不在那里;因此,哪里有对真理的情感,哪里就没有对利益的情感;哪里有对利益的情感,哪里就没有对真理的情感。正因如此,如果对利益的情感掌权,那么就没有比知道真理不是真理,而别人却以为它们是真理更令此人高兴的了。因为倘若内在人向下看,也就是说,俯视世俗事物,使这些东西成为一切,那么他就不可能向上看,并拥有那里的任何事物,因为世俗事物会完全吞没并窒息天上的一切事物。原因在于,与人同在的天堂天使无法住在世俗事物中间,所以他们会离开;在这种情况下,地狱灵就会靠近,而与人同在的地狱灵无法住在天上的事物中间。结果,这时他会认为天上的事物无关紧要,或说天上的事物对他来说什么都不是;而世俗事物才是一切。当此人认为世俗事物才是一切时,他会以为自己比谁都更有学问、更有智慧,因为他自己否认教会真理,同时从心里说它们的存在是为了简单人。所以人必须要么处于世俗情感,要么处于天堂情感,因为他无法同时既与天堂天使同在,又与地狱灵同在;因为这样他就会悬在天堂与地狱之间。但当他处于为了真理,也就是为了神性真理所在的主的国度,因而为了主自己的缘故而对真理的情感,便在天使中间。在这种情况下,他并不轻视物质利益,只要它对他在世上的生活有用。不过,他并不以利益,而是以利益所提供的功用为目的;他视这目的为通向最终的天堂目的的居间目的。正因如此,他绝不会心系物质利益。
  “虚实”(nakedness,即赤身)表示真理的缺乏,这一点从圣言中的其它经文可以看出来,如启示录:
  你要写信给老底嘉教会的天使说,因为你说:我是富足,已经发了财,一样都不缺。却不知道你是那可怜、困苦、贫穷、瞎眼、赤身的。(启示录3:17)
  此处“赤身”表示真理的匮乏。又:
  我劝你向我买火炼的金子,叫你富足;又买白衣穿上,叫你赤身的羞耻不露出来。(启示录3:18)
  “买金子”表示获得良善,并将这良善变成人自己的;“叫你富足”表示获得它是为了能处于属天和属灵的良善;“白衣”表示属灵真理;“赤身的羞耻”表示缺乏良善与真理。因为“买”表示获得并变成人自己的(参看5374节);“金”表示属天和属灵的良善(1551, 1552节);“衣服”表示真理(1073, 2576, 4545, 4763, 5248, 5319节);“白”论及真理,因为它出自天堂之光(3301, 3993, 4007, 5319节)。
  又:
  看哪,我来像贼一样;那儆醒,看守衣服,免得赤身而行的,有福了。(启示录16:15)
  “看守衣服的”表示持守真理的人;“免得赤身而行”表示他没有真理。马太福音:
  王要向那右边的说,我赤身露体,你们给我穿;对左边的说,我赤身露体,你们不给我穿。(马太福音25:36, 43)
  “赤身”表示承认他们自己里面根本没有良善和真理的善人(4958节)。
  以赛亚书:
  我所拣选的禁食,不是要把你的饼分给饥饿的人,将飘流的穷人接到你家中,见赤身的给他衣服遮体吗?(以赛亚书58:7)
  此处意思也一样。耶利米哀歌:
  耶路撒冷大大犯罪,所以成为行经的妇人,凡尊敬她的,见她赤露就都藐视她。(耶利米哀歌1:8)
  此处“赤露”表示真理的缺乏。以西结书:
  你就渐渐长大,以至极其俊美,两乳成形,头发长成,你却仍然赤身露体。我便用衣襟搭在你身上,遮盖你的赤体。你并未追念你幼年赤身露体的日子。(以西结书16:7-8, 22)
  这论及耶路撒冷,耶路撒冷表示古教会,当它刚刚建立时是什么样,后来成了什么。也就是说,起初它缺乏真理,后来装备真理,最后弃绝它们。又:
  行公平正义的义人却将食物给饥饿的人吃,将衣服给赤身的人穿。(以西结书18:5, 7)
  “将衣服给赤身的人穿”表以真理装备那些渴望真理的人。何西阿书:
  免得我剥光她,使她赤身,使她像刚生下来的那天一样;使她如旷野,使她如干旱之地,因干渴而杀死她。(何西阿书2:3)
  “剥光她,使她赤身”表示剥夺真理。那鸿书:
  我要使列族看见你的赤体,使列国观看你的羞耻。(那鸿书3:5)
  “使列族看见赤体”表示表明它的丑陋;因为一切丑陋都是由于真理的缺乏,一切美丽都是由于真理的存在(4985, 5199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