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五十七、主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而是灵人自己如此行
545.有些人持有这样的观点:神会因人的邪恶向他掩面,撇弃他,向他发怒,将他投入地狱。有些人甚至以为神会惩罚、伤害人。他们凭圣言的字义确认这种观点,因为圣言说了类似的话;殊不知,解释字义的圣言灵义完全不同。因此,取自圣言灵义的教会纯正教义完全不是这样教导的,也就是说,神从不向人掩面,从不撇弃他,不将任何人投入地狱,不向任何人发怒。此外,凡心智被启示的人在阅读圣言时,单单从以下事实就能发觉这是真理,即:神是良善本身,爱本身和怜悯本身;良善本身不可能伤害任何人,爱本身和怜悯本身不可能撇弃任何人,因为这违背怜悯和爱,因而违背神性本身。所以,凡心智被启示的人在阅读圣言时会清楚发觉,神从不离开人;祂因从不离开人,故出于良善、爱和怜悯对待他,也就是说,向他意愿良善,爱他,怜悯他。他们由此看出,说这类话的圣言字义藏有灵义在里面;为适合人理解并照他的最初和一般观念而用在字义中的这些话必须根据灵义来解释。
注:在圣言中,怒气和忿怒被归于主;其实它们在人里面,经上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当人受到惩罚和诅咒时,在人看来似乎是这样(798, 5798, 6997, 8284, 8483, 8875, 9306, 10431节)。邪恶也被归于主,尽管来自祂的无非是良善(2447, 6071, 6991, 6997, 7533, 7632, 7679, 7926, 8227—8228, 8632, 9306节)。在圣言中,经上为何如此表述(6071, 6991, 6997, 7632, 7643, 7679, 7710, 7926, 8282, 9010, 9128节)。主是纯粹的怜悯和仁慈(6997, 8875节)。
6991.“岂不是我耶和华吗”表这些不同状态的存在是由于来自神性的生命流注。这从以下事实清楚可知:“哑巴”、“聋子”、“瞎子”,以及“口”和“看见”所表示的各种状态出现在人身上是由于来自耶和华或主的生命流注。因为由该流注产生了存在于每一个人身上的邪恶和良善。然而,邪恶是由人产生的,良善是由主产生的。邪恶之所以由人产生,是因为从主所流入的生命,也就是良善和真理,被人转变为邪恶和虚假,因而转变为生命的对立面,也就是所谓的属灵死亡。这就像阳光,它照着接受它的物体而转化为具体的颜色。在有些物体上它被转化为充满生命活力的鲜活色彩,在有些物体上则被转化为死气沉沉的阴郁色彩。表面上看,好像那赋予生命的主也带来邪恶,所以在圣言中,由于表象,邪恶被归于耶和华或主,这从大量经文可以看出来。此处也一样,因为经上说“耶和华使人口哑、耳聋、眼瞎”;由于这些状态是由来自神性的生命流注产生的,故经上说耶和华把它们带来。但内义阐明并指教事情本来的样子,而非它的表象。
8227.“埃及人遇海逃跑”表他们陷入邪恶所生的虚假。这从“遇海逃跑”的含义清楚可知,“遇海逃跑”是指陷入红海的水所表示的邪恶所生的虚假(参看8226节)。此中情形是这样:不知道更内在层面上的原因之人必以为临到恶人身上的坏事,如惩罚、荒凉、诅咒,以及最终投入地狱,可归因于神性。他觉得就是这样,因为这种是因神性同在而发生的(8137, 8138, 8188节)。即便如此,临到他们身上的这类事丝毫不归因于神性,只归因于他们自己。神性及其同在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对善人的保护和拯救。当神性与这些人同在,保护他们免受恶人伤害时,恶人对他们更加敌对,对神性本身更加敌对,因为他们最恨祂。那些恨恶良善的人最恨恶神性。因此,他们向这些人发起攻击,并且越是这样做,就越受到惩罚、荒凉、诅咒,最终把自己投入地狱。由此可见,神性,就是主,只行良善,不向任何人行恶;相反,那些陷入邪恶的人则使自己遭受这些痛苦。这就是“埃及人遇海逃跑”所表示的;也就是说,他们陷入邪恶所生的虚假。
关于这个问题,有必要进一步说一说。有人以为邪恶也归因于神性,因为神性允许它们,没有拿走它们。允许某事,并且在有能力时没有拿走它的人看似愿意它发生,因而是这事的原因。但神性之所以允许,是因为它无法阻止,或拿走。神性只意愿良善;因此,如果祂真的阻止或移除坏事,也就是惩罚、荒凉、迫害、试探等等的痛苦,那么祂就是在意愿坏事。因为这时,这些人无法纠正自己的错误,邪恶会增加,直到它向良善掌权。此中情形就像一个将有罪之人无罪释放的国王:他是这些人随后在其王国中所行坏事的起因;也是由此导致的其他人无法无天的起因;更不用说这一事实:恶人会更深地沉浸于邪恶。因此,一个正义、良善的国王纵然能拿走惩罚,却不可以这样做,因为这样他就不是在行善,而是在行恶。要知道,在来世,一切惩罚,以及试探都以良善为它们的目的。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