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469.与世人一样,灵人和天使也有一种记忆;凡他们所听、所看、所思、所愿、所行的,都与他们同在;他们的理性官能由此不断发展,直到永远。因此,与世人一样,灵人和天使也通过真理和良善的知识在聪明和智慧上得以完善。灵人和天使拥有一种记忆,这一事实也通过大量经历向我显明。我看见当他们与其他灵人在一起时,其所思所行的一切,无论公开的还是私下的,都从他们的记忆中被召唤出来。我还看见那些出于简单的良善专注于某个真理的人充满知识,由此充满聪明,后来被提入天堂。不过,要知道,他们充满知识,并由此充满聪明,不会超出他们在世时所获得的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所在的那个层级。事实上,每个灵人和天使都保有他在世时所拥有情感的总量和种类;然后,这情感通过被填充而得以完善,这也会持续到永远。事实上,一切事物都能被填充到永远,因为一切事物都能具有无限的多样性,能通过各种事物变得丰富,因而能繁殖、结实。对任何事物来说,良善都是没有限度的,因为它来自无限,或说它的源头是无限。灵人和天使通过真理和良善的知识而在聪明和智慧上不断得以完善,这一事实从关于天堂天使的智慧(265-275节)、天堂里的非基督徒或教会之外的人(318-328节)、天堂里的小孩子(329-345节)等章节可以看出来。这一切只发生在他们在世时所拥有的对良善与真理的情感所在的那个层级,不会超出它(349节)。
319.人若知道是什么构成人里面的天堂,就能意识到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一样能得救;因为天堂在人里面,那些拥有天堂在自己里面的人便进入天堂。人里面的天堂就是承认神性,并被神性引导。每个宗教的初始和根基都是承认神性。一个不承认神性的宗教根本不是宗教。每个宗教的戒律都关注敬拜,因而关注敬拜神性的方式,以便敬拜蒙祂悦纳;当这一点在人心里稳安下来时,也就是说,只要他意愿或热爱这一点,就会被主引导。众所周知,非基督徒和基督徒一样过着道德的生活;事实上,许多非基督徒过着比基督徒更道德的生活。过道德的生活要么是为了取悦神,要么是为了取悦世人。为取悦神所过的道德生活就是一种属灵生活。就外在形式而言,这二者看上去一样;但就内在形式而言,则完全不同。一种使人得救,一种不然。因为人若为取悦神性而过道德的生活,便被神性引导;若为取悦世人而过道德的生活,便被自己引导。
可举例说明这一点。人不向邻舍行恶若是因为这违背宗教,也就是违背神性,就是出于一种属灵动机不去行恶;但是,他不向别人行恶若只是因为害怕法律,或丧失名声、尊敬或利益,也就是因为自我和世界,就是出于一种属世动机不去行恶,被自己引导。后一种生活是属世的,而前一种生活是属灵的。若人的道德生活是属灵的,他便拥有天堂在自己里面;若他的道德生活是纯属世的,他就没有天堂在自己里面;因为天堂从上面流入,并打开人的内层,再通过他的内层流入他的外层;而世界则从下面流入,并打开外层,而不是内层。因为从自然界到灵界的流注是不存在的,只有从灵界到自然界的流注;因此,如果天堂同时不被接受,内层依旧是关闭的。这一切清楚表明谁接受天堂在自己里面,谁不接受。
然而,没有哪两个人里面的天堂是一样的。天堂照着各人对良善及其真理的情感而各不相同。人若为了神性的缘故而处于对良善的情感,便热爱神性真理,因为良善与真理彼此相爱,渴望结合。这解释了为何非基督徒尽管在世时并未处于纯正的真理,却仍由于自己的爱而在来世接受真理。
注:良善与真理之间存在一种婚姻(1904, 2173, 2508节)。良善与真理处在趋向结合的不断努力中;良善渴望真理,并渴望与它结合(9206—9207, 9495节)。良善与真理如何结合,在谁里面结合(3834, 3843, 4096—4097, 4301, 4345, 4353, 4364, 4368, 5365, 7623-7627, 9258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