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365.这一切清楚表明,富人和穷人一样能进天堂,并且一样容易。人们之所以认为穷人容易进天堂,而富人则很难,是因为圣言在谈到富人和穷人时被误解了。在圣言中,就灵义而言,“富人”是指那些拥有大量真理与良善的知识之人,也就是圣言所在的教会中人;而“穷人”则指那些缺乏这些知识,但渴望它们的人,或在教会之外没有圣言的地方的人。
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并被投入阴间的财主表示犹太民族;这个民族之所以被称为财主,是因为它拥有圣言和由此而来的大量真理并良善的知识;“紫色袍”表示良善的知识,“细麻布衣服”表示真理的知识。而躺在财主门口,想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被天使带入天堂的穷人表示没有良善与真理的知识,然而却渴望它们的民族或外邦人(路加福音16:19-31)。
被请赴大宴席并借故推辞的富人也表示犹太民族,被领来取代他们的穷人表示教会之外的民族或外邦人(路加福音14:16-24)。
有必要解释一下主所说的财主是什么意思,即:
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马太福音19:24)
此处“财主”表示属世之义和属灵之义上的富人。就属世之义而言,财主或富人是指那些拥有大量财富并心系于此的人;但就属灵之义而言,则指那些拥有大量知识和学问,也就是属灵财富,并渴望凭自己的聪明利用它们将自己引入天堂和教会的事物之人。由于这违背神性秩序,故经上说“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骆驼”在灵义上表示总体上的认知和知识,“针眼”表示属灵真理。如今人们不知道,这就是“骆驼”和“针眼”的含义,因为教导圣言字义上所说的事物在灵义上的含义的知识到现在为止仍没有被披露。圣言的每个细节中既有一个属灵意义,也有一个属世意义;事实上,圣言纯由属世事物与属灵事物的对应写成,以便天堂与尘世,或天使与世人的联结由此可以实现,因为直接的联结已经中断了。由此清楚看出,在圣言中,“富人或财主”具体指的是谁。
在圣言中,“富人或财主”在灵义上表示那些享有真理与良善的知识之人,“财富”表示知识本身,知识就是属灵的财富;这一点从各处的经文可以看出来(如以赛亚书10:12-14; 30:6, 7; 45:3;耶利米书17:3; 48:7; 50:36, 37; 51:13;但以理书5:2-4;以西结书26:7, 12; 27:1-36;撒迦利亚书9:3,4;诗篇45:12;何西阿书12:9;启示录3:17, 18;路加福音14:33;等等)。“穷人”在灵义上表示那些没有良善与真理的知识,却渴望它们的人(马太福音11:5;路加福音6:20, 21; 14:21;以赛亚书14:30; 29:19; 41:17, 18;西番雅书3:12, 13)。《属天的奥秘》(10227节)一书根据灵义解释了所有这些经文。
注:“衣服”表示真理,因而表示知识(1073, 2576, 5319, 5954, 9212, 9216, 9952, 10536节)。“紫色”表示属天良善(9467节)。“细麻”表示来自一个属天源头的真理(5319, 9469, 9744节)。在圣言中,“骆驼”表示总体上的认知和知识(3048, 3071, 3143, 3145节)。“绣花的手工,手工织上”,因而“手工(needle)”表示什么(9688节)。从知识进入信之真理违背神性秩序(10236节)。如此行的人在天堂和教会的事上会变得疯狂(128-130, 232—233, 6047节)。在来世,当思想属灵事物时,可以说他们成了醉汉(1072节)。关于他们性质的详情(196节)。举例说明当通过知识进入属灵事物时,属灵事物无法被理解(233, 2094, 2196, 2203, 2209节)。从属灵真理进入属于属世人的知识是可以的,但反过来不行,因为只有属灵之物进入属世之物的流注,没有属世之物进入属灵之物的流注(3219, 5119, 5259, 5427—5428, 5478, 6322, 9110节)。必须先承认圣言和教会的真理,之后才可以考虑知识,而不是相反(6047节)。
6047.“等法老召你们的时候”表如果教会的记忆知识所在的属世层想与你们联结。这从给自己“召”的含义和“法老”的代表清楚可知:给自己“召”是指想要联结,因为出于情感召他们来住在他的地上,与他的臣民一起成为一个民族,就是想与他们联结;“法老”是指教会的记忆知识所在的属世层,如前所述(6042节)。法老召他们表示对引入和联结所作出的回应,也就是说,教会的记忆知识与属世层中的真理并良善的联结。因为一切联结或结合都必须是相互的,因而双方都同意。
此处论述的主题是教会的真理与其记忆知识的联结,但有必要知道它们将以哪种方式联结。联结必不从记忆知识开始,然后通过这些知识进入信之真理,因为人的记忆知识来自感官印象,因而来自世界,即无数幻觉或谬误的源头。联结必须以这种方式从信之真理开始:首先要了解教会的教义,然后通过圣言查看这些教义是不是真理。事实上,它们之所以是真的,不是因为它们是教会领袖如此宣称,并且其追随者如此维护的东西。若是这样的话,人们就会说,所有教会和宗教的教义之所以是真理,仅仅因为它们是一个人的本土教义,是他生来所持守的。因此,不仅天主教徒,或贵格会教徒的教义是真的,就连犹太人,甚至伊斯兰教徒的教义也是真的,因为他们的教会领袖就是如此宣称的,他们的追随者也是如此维护的。由此明显可知,人必须查寻圣言,在那里查看教会所教导的是不是真的。当出于对真理的情感查寻时,人就会从主领受光明,被主启示,以至于在不知道其启示之源头的情况下察觉何为真理,并照着他处于良善的程度而确信它。不过,如果他所查明的这些真理与教会的教义不相符,就要让他当心不要在教会制造混乱。
一旦他已确认,并如此通过圣言肯定教会的教义是信之真理,就可以通过他所拥有的一切记忆知识,无论其名称或性质如何,来证实它们。因为这时,他对真理的态度是完全肯定的,所以接纳与它们一致的记忆知识,弃绝由于包含在它们里面的谬误而不一致的记忆知识。事实上,信仰通过记忆知识来巩固、强化;因此,没有人被禁止出于对了解他所生在其中的教会的教义是否真实的情感来查寻圣经;因为他无法以其它方式被启示。如此行之后,也没有人被禁止通过记忆知识来增强他的信仰;但在此之前,让他不要如此行。这就是信之真理与记忆知识联结的方式,也是唯一的方式;不仅教会的记忆知识是这样,而且其它任何记忆知识也是这样。然而,如今极少有人以这种方式进行;因为阅读圣言的绝大多数人不是出于对真理的情感,而是出于对确认他们所生在其中的教会之教义的情感而阅读圣言,无论这些教义是什么样。
圣言有一段对主国度的描述,在该国度,属灵的领域、理性的领域和记忆知识的领域都被联结在一起;不过,这一段是以表示这些领域的名字来描述的,即“以色列”、“亚述”和“埃及”。在以赛亚书的这些话中,“以色列”描述了属灵领域,“亚述”描述了理性领域,“埃及”描述了记忆知识领域:
在那日,在埃及地中间必有为耶和华筑的一座坛;在埃及的边界上必有为耶和华立的一根柱。这都要在埃及地为万军之耶和华作记号和证据。埃及人因为受人的欺压哀求耶和华,祂就差遣一位救主、一位首领给他们,他必拯救他们。耶和华就被埃及所认识,在那日,埃及人要认识耶和华,也要献牲祭和素祭敬拜祂,并向耶和华许愿还愿。在那日,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要进入亚述,埃及要事奉亚述。在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成为地中的祝福;万军之耶和华要赐福说,埃及我的百姓,亚述我手的工作,以色列我的产业,都有福了!(以赛亚书19:19-25).
谁都能看出,此处不是指埃及这个国家,也不是指亚述,甚至不是指以色列;相反,它们当中的每一个都表示某种其它事物。“以色列”表示教会的属灵领域(参看3654, 5801, 5803, 5806, 5812, 5817, 5819, 5826, 5833节);“亚述”表示理性领域(119, 1186节);“埃及”表示记忆知识领域(1164, 1165, 1186, 1462, 4749, 4964, 4966, 5700, 6004, 6015节)。这三者在教会成员里面被联结在一起,这一点在先知书中以这些话来描述:“必有从埃及通往亚述的大道。亚述要进入埃及,埃及也要进入亚述,埃及要事奉亚述。在那日,以色列必与埃及、亚述三国一律,成为地中的祝福”。因为要成为教会的一员,人必须成为一个属灵人,以及一个理性人,而记忆知识要为这些人服务。由此明显可知,记忆知识无论如何都不可被信之真理弃绝,而是要与它们联结;不过,人要走第一条路,就是从信开始的路,不可走第二条路,就是从记忆知识开始的路。也可参看前面所述(128-130, 195, 196, 232, 233, 1226, 1911, 2568, 2588, 4156, 4760, 5510, 5700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